冬月初七,就在雒縣敗報傳到成都的當日,陸續又傳來了遂州刺史陳愈、夔州寧江節度副使武守謙、都監趙崇濟等兩路敗報。
邴紹暉破果州永寧軍一萬五千兵于瀘靈鎮,隨之南下恭州。而夔州節度使高彥儔大敗,解符印授予趙崇濟,縱火自焚而死。武守謙、趙崇濟等引敗兵退往達州。而藥重遇、楊守真率兵兩萬五千人取羅川道而進,到恭州后與邴紹暉會師。
若說川東各地離成都還遠,但焦德興、張光憲等一萬兵已攻克彭州,兵臨成都府西北的鄲縣,離成都僅一天的路程。而張建雄、何繼筠也率兵南下新都、金堂,離成都也不過百來里。
面臨這般危局,成都小朝庭完全炸了窩一般,家資巨富者悄然奔走聯絡,紛紛前往李昊府上奉勸請降。少數忠直之士請調兵堅守以拒,但并沒什么用。刀都架到脖上了再調兵,顯然遲了,更何況成都附近也無兵可調。
廣政殿,孟昶急召眾臣商議,結果眾臣都目光灼灼地看著太子孟玄喆,那意思分明就是,連太子都不肯出力,卻叫我等如之奈何。
大殿上眾臣一片默然,寂靜得落針可聞。
孟昶哀嘆道:“吾父子以豐衣美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為吾東向放一箭。今雖欲閉壁,誰肯效死者?”
李昊出列勸道:“事已至此,大勢去矣!請陛下頒詔,封府庫納土,以免生靈涂炭!”
孟昶一臉苦色,十分不甘地問左右眾臣道:“諸卿是何意見,也是這般想的嗎?”
眾臣相顧無言,無人肯上前作答。孟昶悲泣出聲,以袍袖遮面而退,隨后在內庭頒發詔書,命李昊率官吏封存太倉庫房,修撰降表,以宣徽北院使伊審徵、右散騎常侍李起二人前往新都見周軍主帥張建雄請降。
伊審徽和李起到達新都,由孫光憲事先接待,并將雒縣一戰被俘的李延珪、趙崇韜、趙崇溥、伊審征等重臣大將放還,降卒近四萬人留在了雒縣大營,由韓保正、馮繼勛、王廷義等暫時整頓監管。
次日,張建雄、何繼筠、史成弘三將正式受降,派孫光憲、劉文柏為使,率一千騎隨伊審徵、李起至成都見孟昶,商定蜀中投降后的撤藩相關細致條款。
蜀中雖也多設節鎮,但與中原、南唐都不一樣,多以文臣遙領節鎮,主要以節度判官主持節鎮事務,遇上戰事才派大將和監軍空降到地方用兵,這就導致鎮兵都沒什么戰斗力,而成都禁軍總兵力帳面上是五萬,實際上三萬都不到。所以,蜀中若撤藩,就不像中原各地那么麻煩,因為這沒有事實上的節帥。
孟昶爽快地接受了孫光憲提出撤藩的要求,最后說到與孟氏切身相關的利益待遇問題,孫光憲要求孟昶舉族前往利州見隴西王,但孟昶卻猶豫不決,這事拖了兩三天。
而就在雙方洽談的當天下午,孟昶悄然派太子孟玄喆、孟玄鈺、孟玄寶三兄弟率同皇族叔伯燕王孟貽鄴、雅王孟仁贄等從成都南下,打算繞開江陵隴西王轄區,從安遠節度田景咸的轄區北上東京,另向大周朝庭請降。
有軍情司柳光嗣等人在成都,這事劉文柏很快就知道了,一面通報給張建雄,一面與孫光憲商議,對此事含糊對待。到冬月十二,孟昶終于再召見孫光憲和劉文柏,同意帶嬪妃家眷由周軍護送至利州。
冬月十五,張建雄、何繼筠、史成弘、馮繼勛率兵兩萬開赴成都,孟昶率眾臣在郊外二十里的仙橋備亡國之禮正式獻降,上繳了皇帝印璽及儀仗等違制之物、蜀中山河地圖、戶口民數圖冊等十幾大箱。
張建雄派兵護送孟昶到雒縣,轉由王廷義護送到利州,大軍到成都近郊與蜀軍老將石奉頵等人交接,蜀軍僅剩的五千儀仗宿衛撤出城,在向導引路下,史成弘、劉文柏率三師一萬精兵先進宮城接防,并把守官倉、武庫等重要機構,隨后才是興元府鎮兵一萬進駐。
而此時,遠在蜀北利州,章鉞在節度府衙忙著接見各州降官,其中有劍州刺史韓繼勛、利州刺史王審超等十幾人,最讓他感興趣的是文州刺史全師雄。
那個時空,“我大送”平蜀一路劫掠,到了成都還大肆屠殺以震懾,羞辱宮女婦人以為可壓服蜀軍,不料卻激起了蜀中邊州官民的憤怒,這個全師雄就是被人推舉而出,結果從蜀西北的文州聚烏合之眾十余萬打到了成都,居然打得“我大送”趕緊從東京調二路援兵入蜀平叛,最后全師雄傷重感染而死。
章鉞面露微笑,目光溫和地打量全師雄,此人個頭矮壯結實,面相粗豪,下頜蓄有短須,看起來更像是武官。章鉞便笑著問:“全知州是哪里人吶?對我軍提出撤藩改革官制有什么意見嗎?”
“下官亡國之人,豈敢有任何意見。”全師雄拱拱手,語氣微帶不忿。
章鉞輕笑一聲道:“全知州這話可就不對了,昔日孟知祥不過是唐明宗朝庭重臣,其妻更是河東李克用侄女,他據蜀中建國,不知這所謂的“大蜀”算是中國嗎?”
全師雄默然,雖然章鉞下一句話沒說出來,但大家都懂,無論是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都不過是藩鎮割據,一旦稱帝,若不能統一天下,遲早必然有這么一天。
“諸位!章某召你們前來,也就是再三聲明我西北軍統一天下,撤藩改制的決心。南平王高保融深明大義,十分支持我關西行營、永興軍府的一系列改制,出錢出糧出人才,西北行營不會忘記他的這份功勛。那么諸位接下來要做的是,各回轄地安民以待,若有野心者想趁混水摸魚,與大勢為敵,與民為敵,那注定是沒有前途的!”
章鉞這番慷慨之辭,一眾蜀中降官聽得面面相覷。因為章鉞絕不提大周朝庭,而只稱西北行營、永興軍府,而據中原各地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消息看來,東京朝庭遲早得改朝換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