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貪財好利,百姓怨不敢言。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群眾揭竿而起,推翻了他的統(tǒng)治,歷史上稱這次起義為“國人暴動”。
“國人暴動”發(fā)生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不敢言語的“國人”面臨永無休止的壓榨,已經(jīng)到了不發(fā)作不可活的地步。”“國人”也就是居住在京城及四郊之地的貴族及平民。這次起義者多數(shù)為平民百姓,也有少數(shù)被排擠的貴族和在皇室中服役的奴隸。
參加起義的百姓徑直沖向王宮,高呼“交出厲王,取其性命”,厲王見起義隊伍聲勢浩大,不敢出來,他在隨從的掩護下,從后院出逃,藏到彘(今山西霍縣)的一個地方,在那里藏匿了十四年,不敢出門見人,直到去世也末返回京城。
暴動者闖進王宮,四處找尋都不見周厲王,就遷怒于太子靜,聲稱:“不交出厲王,就用他的兒子代替。”太子靜聽說暴亂者要殺自己,非常害怕,逃奔到召公虎家,讓召公虎出主意。起義者知道太子靜逃到召公虎家后,又將召公虎的宅院包圍起來,非要讓召公虎交出太子,否則此事不會完結(jié)。
召公虎看著蜂擁而來的暴動者,潸(shan)然淚下,說:“想當(dāng)年我屢次規(guī)勸厲王要施仁政,與民休戚,他就是不聽從,如今百姓群起而攻之,弄得個四處逃散,真是老天有眼呀!”為了將此事平息下來,召公虎準(zhǔn)備將自己的兒子交出來做替罪羊。家人開始時不肯,他便解釋道:“身為人臣就應(yīng)盡忠。如果我今天把太子交出去,他必死無疑。厲王肯定會以為我把他的兒子視為仇人發(fā)泄怨恨。畢竟我是臣子,事事都得為國君著想。”家里人聽了之后,也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好把召公虎的兒子扮成太子的模樣交了出去。這樣太子靜的性命才保全下來。
暴動的民眾殺了“太子”后怨氣也就消了,人群漸漸地散去。
國人暴動后,厲王出逃,“太子”被殺,朝中大臣不敢接厲王回宮,也不敢擁立太子靜即位。于是由召公虎與另一位大臣周公共同管理朝政,這在歷史上稱為“共和行政”。這一年為共和元年,從此中國人有了確切的歷史紀(j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