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4章 三皇世紀

約前40世紀—約前26世紀初

盤古開天辟地以后,陰陽二氣**融合,漸漸產生了人類。那時候的人,不是出自娘胎,而是有的從天上掉下來,有的從地下冒出來。三個一群,五個一伙,都長成人的形狀。這些人全是高大丑陋的漢子,分散居住,以飲水吃草為生,沒有知識,也沒有君王長者。在屬于木德時期的寅年,金、木、水、火互相沖擊,生成祥瑞之氣,在昆侖山的山腰上,瑞氣凝結,化為靈胎。由這靈胎里生出十三個人來,為首的一人就是天皇氏。天皇氏遍體茸毛,面色青黑,全身。長發披肩,身高三丈六尺。天皇氏崇尚木德,清靜淡泊,無為而治。他創造了天干和地支,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是后來的叫法,那時甲還不叫甲,叫作閼逢;乙也不叫乙,叫作旃蒙;丙叫作柔兆;丁叫作強圉;戊叫作著雍;己叫作屠維;庚叫作上章;辛叫作重光;壬叫作玄默;癸叫作昭陽。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那時子還不叫子,叫作困敦;丑叫作赤奮若;寅叫作攝提格;卯叫作閼單;辰叫作執徐。已叫作大荒落;午叫作敦烊;未叫作協洽;申叫作湄灘;酉叫作作噩;戌叫作閹茂;亥叫作大淵獻。天干和地支輪流配合,周而復始,輪轉一周,是六十個甲子,用以確定每一年的位置。從此以后,五運始興,大化始立。天皇氏兄弟13人共同治理天下18000年。繼承他們的是地皇氏。

地皇氏崇尚火德。出生于熊耳山和龍門山中。當時兩座山中,忽然放出紅光,高達數丈,從光中生起五色祥云,將兩山籠罩,隨后又生出十一個人來。其中以地皇氏最為聰明特異,他身高三丈三尺,臂粗數圍,全身長毛,面黑如墨,目光如火,站立在眾人中間,開始統治四面八方。

過去天皇氏雖然創立了干支,但只用來紀年,人們還是晝夜不分,日月不辨,不知道太陽的升降和月亮的朔望盈虧。地皇氏于是確定白天照耀大地的為太陽,夜間最亮的星星為月亮。從沒有月光的那一夜始,到出現一線月光,經過月亮最圓的時候,再回到只剩一線月光,直到月光消失。這一月亮從虧到盈再到虧的過程,歷時29天或30天,被定為一個月。其余那些三三兩兩,散布在天上的稱為星星。星與星之間的空處稱為辰。日月星共稱為三辰。三辰確定以后,以十一月為冬至,總共365天,十二個月為一年。如此周而復始,從此龍興鸞集,萬民安樂,文明發展。地皇氏與十個兄弟共同治理天下18000年。繼承他們的是人皇氏。

人皇氏崇尚土德。在地皇氏末年,忽然地氣沖天,天地交相感應,在刑馬山之提地谷,誕生了九個男孩,九人以人皇氏為首,他生得面皮白凈,目若明星,身高三丈。人皇氏考察山川,將天下劃分為九個區域,自己治理一區,讓八個兄弟各治一區,因此又號稱居方氏。

這時風氣逐漸開化,年月季節都已明確,萬物茁壯生長,到處是山林和鳥獸。人們居住在一起,又沒有衣服,雌雄兩性對視之下,都感到很奇怪,雄性看到雌性,不知道對方那個地方為什么凹下去,雌性看雄性不明白對方的那個為什么凸起來。有一天,某個雄性的**挺然而立,便對凹下去的一方說:“我有余而你不足,讓我們試試以有余補不足怎么樣?”遂向凹處插入,這下雙方都感到妙不可言,其樂無窮,眾人見狀,紛紛效法。于是分凹者為女,凸者為男,男女從此得以區分。而自插入后,不但感到舒服,凹者的肚子漸漸大起來,十個月以后,有的生男,有的生女,從此有了生育。有了生兒育女,就有了父子君臣。

這個時期,君王都是有道明君,臣子都是賢良之士,典章逐漸完善,政教由此興起;禮義逐漸齊備,君尊臣卑由此確立;饑餐渴飲,人民的食物逐漸豐富;男女**,百姓的婚姻逐漸出現。人皇氏兄弟九人,共同治理天下15600年。有人說45600年是錯誤的。

人皇氏之后,有五龍氏繼承,五龍氏兄弟五人,老大叫皇伯,老二叫皇仲,老三叫皇叔,老四叫皇季,老五叫皇少。五人共治理天下,各治一方。乘坐五條飛龍,往來巡視,推行無為而治的方針。今天的上郡膚施有一座五龍山,就是五龍氏產生的地方。

繼五龍氏之后治理天下的是巨靈氏。巨靈氏出生在汾睢,與元氣共生,氣魄恢宏,執掌大權,役使五丁力士,驅策陰陽,變易山川,居無定處,曾在蜀中追蹤野獸的足跡。

繼巨靈氏之后治理天下的有句疆氏、譙明氏、涿光氏、鉤陳氏、黃神氏、狙神氏、犁靈氏、大魏氏、鬼隗氏、弁茲氏、泰逢氏、冉相氏、益盈氏、大敦氏、靈陽氏、巫常氏、泰壹氏。泰壹氏是一位若隱若現而又長生不老的神靈。后來黃帝和老子學會了泰壹氏的仙術,泰壹氏之書也流傳到后世。其后又有空桑氏和神民氏,他們使人和神各異其業而精與氣又能互相溝通。猗帝氏、次民氏、辰放氏繼立。遠古時候的人,用樹皮草葉遮羞蔽體,辰放氏教給人民用木頭把獸皮搗軟,穿在身上以抵御風寒,人民無不遵從,因此號稱衣皮之民,他的王位傳襲了四代。其后為蜀山氏、騩豗氏、渾沌氏,他們雖握有生殺子奪之權,但仁慈寬恕,樂善好施,天下百姓既畏服他們的權威,又感念他們的恩德。當時陰陽平和,萬物無爭,一派祥和景象,甚至鳥巢可以任人探視,野獸可以任人牽走,不會引起驚恐和反抗。他們的王位傳襲了十一代。其后為東戶氏,在他當政的時候,飛禽走獸成群結隊,森林草木繁密茂盛,百姓安居樂業,風俗淳樸,路不拾遺。他的王位傳襲了十七代。其后繼立者為皇章氏、啟統氏、吉夷氏、幾蘧道氏、稀韋氏、有巢氏。遠古時候的人,居住在曠野的天然洞穴里,與草木禽獸為伴,甚至與禽獸同食共眠而相安無事。到這個時候,人的狡黠機靈日漸增多,開始欺凌禽獸,于是禽獸也開始與人為敵。而人的牙齒手爪不如禽獸的鋒利,不是禽獸的對手,有巢氏就教會人們在樹上構筑巢穴,住在里面以躲避野獸。那時的人還不懂得種莊稼,吃的是草木的果實;不懂得用火,渴了就喝禽獸的血,餓了就將禽獸的肉連毛吞下,因此叫作茹毛飲血。把禽獸的皮剝下來,披在身上當衣服。有巢氏的王位傳襲了兩代以后,被燧人氏取代。

燧人氏手下有四位賢臣,一位叫明山,一位叫必育,一位叫成博,一位叫隕丘,這四位賢臣共同輔佐燧人氏治理天下。那時的人不懂得用火,不知道吃熟食。燧人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探索星宿運行的規律和五行生克的道理,發現空中有火,附著在木頭上就會燃燒。有一天,燧人氏到南邊巡視,看見一只鳥正在啄大樹的枝叉,啄著啄著,有磷磷的火光閃現,燧人氏立刻省悟。于是用鋒利的石塊在木頭上鉆孔,從而得到火種,又教會人們烹飪,把食物放在燒熱的石頭上,烤熟了再吃,不要吃又腥又臊的生肉,百姓大獲其利。

那時還沒有文字,燧人氏創立了結繩記事的制度:發生了大事,就在繩子上打個大結,小事就打個小結。燧人氏還修建了宣講教化的高臺,建立了在中午交易的市場,修筑了供貿易之用的道路,于是政通人和,民情大順。因此,隧人氏又被稱為燧皇。他的王位傳襲了八世,繼他之后治理天下的是庸成氏,再后伏羲氏就誕生了。

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4章 三皇世紀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55章 鐘嶸作《詩品》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8章 鴻 門 宴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么回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5章 武丁求圣賢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32章 老馬識途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為規典”第184章 “茶圣”陸羽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8章 堯舜讓位第40章 勾踐臥薪嘗膽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32章 老馬識途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68章 殺馬立誓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志》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38章 赤壁之戰
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4章 三皇世紀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55章 鐘嶸作《詩品》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98章 鴻 門 宴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么回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5章 武丁求圣賢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32章 老馬識途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為規典”第184章 “茶圣”陸羽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8章 堯舜讓位第40章 勾踐臥薪嘗膽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32章 老馬識途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68章 殺馬立誓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志》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38章 赤壁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南木林县| 海南省| 密云县| 南康市| 博乐市| 威海市| 景泰县| 吐鲁番市| 垦利县| 桑植县| 噶尔县| 弥渡县| 儋州市| 西林县| 玉屏| 霍邱县| 海盐县| 吉林市| 正镶白旗| 江城| 景泰县| 凌云县| 于都县| 峨山| 桐梓县| 富顺县| 南康市| 祁阳县| 吴江市| 佛坪县| 孝感市| 平山县| 梓潼县| 呼伦贝尔市| 星座| 勐海县| 新泰市| 永善县| 阿尔山市|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