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名曌(zhào),并州文水(山西文水東)人。她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后,她自己稱帝當政,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封建女皇帝。
武則天從小精通文史,明敏機智,性格倔強,善于應變,具有政治上的膽略和氣魄。她14歲時,被選為唐太宗的“才人”,賜號“武媚”。唐太宗死后,她寄身在長安感業寺削發為尼。唐高宗即位后,到感業寺焚香,碰巧遇到武則天,于是再次被召為昭儀,納入后宮。
武則天利用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的矛盾,對王皇后百般迎合,取得了高宗和王皇后的寵信。之后,她又設法百般離間高宗與王皇后。為了謀得后位,她不惜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然后誣陷是王皇后所為,使高宗有了廢皇后的念頭。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握有重權的太尉長孫無忌和大臣褚遂良堅決反對。于是,武則天就拉攏了一批受長孫無忌排斥的人,如李義府、許敬宗、袁公瑜等,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勢力。
公元665年,昏庸的高宗終于廢去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并貶黜了褚遂良。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后,執掌了宮中大權,先后慘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又以“圖謀不軌”等罪名,對長孫無忌等人或殺或流放,沉重打擊了反對派。此后,武則天參與朝政,并號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
高宗患有風眩頭痛病,精神衰弱,萎靡不振,所以從659年起,武則天就替他管理朝政。674年,武則天向高宗提出了“勸農桑,薄賦徭;停止對外用兵;廣開言路”等12條建議,都被高宗下詔施行,從而得到了下層官員和庶族地主的擁護。683年,高宗病逝,中宗李顯繼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由于高宗遺詔中說軍國大事都要聽武后裁決,因此,武則天就以太后名義臨朝稱制。第二年,她廢中宗為廬陵王,另立幼子李旦做了傀儡皇帝。
武則天為了給自己當皇帝掃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周興、來俊臣等一批酷吏,以嚴刑峻法,實行恐怖統治。除此之外,她還大興告密之風,被株連的無辜者不下萬千,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之后,武則天見“禁異議”的目的已經達到,為了平息一些臣子對恐怖統治的不滿,便轉手殺掉來俊臣、周興等酷吏作替罪羊,從而鞏固和加強了自己的統治。武則天在逐步完成了對李唐宗室大臣政治清洗的基礎上,于公元690年正式改國號為周,自稱圣武皇帝,又改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
武則天作了皇帝以后,勵精圖治。她廣泛搜羅人才,不拘資歷,不問門第,任何人都可以推薦人才,也可以毛遂自薦。武則天開創了殿試制度,親自考試貢生,量才錄用,這就使科舉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武則天重視農桑,發展生產,維護均田制,抑制兼并,保護百姓財產。
總之,在武則天統治的四五十年間,由于實行政治改革,打擊士族豪強勢力,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鞏固和上升。武則天廣開才路,重用庶族地主知識分子,擴大了其政治統治的社會基礎。她重視農業生產,使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社會秩序也進一步安定。所有這些,在客觀上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造成了社會繁榮的局面。武則天統治時期,成為唐朝極盛時期之一,發展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又為唐玄宗“開元之治”奠定了基礎,武則天不愧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