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

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的進化、過渡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原始社會初期,人類以狩獵為主,生吞活剝,茹毛飲血,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他們的生命常常受到兇殘野獸的嚴重威脅。為了生存下去,人類克服各種艱難困苦,與天斗,與地斗,與熊虎豹狼斗。在這種極其艱險的環境中,人類逐漸認識了自然,掌握了生存的本領,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從而推動了人類由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的發展。

那個時候,人類還不知道利用火,什么東西都生吃的。其實,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出現了。火山爆發,有火;電閃雷鳴,常引起森林火災。最初,原始人看到火,還以為是什么怪物,怕得要命。后來,當人類看到野獸被大火燒死后,又聞到火中散發出的陣陣肉香,才敢接近火,去取灰燼中的熟肉吃。經過品嘗,人們才發現被火烤熟的東西竟然那么香甜可口。于是,人們才漸漸地學會了用火烤東西吃,并且想辦法把火種保留下來,使它不滅好長期使用。

但是,保留火種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當遇到刮風下雨,火種很容易熄滅。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一個叫“燧人氏”的人發現,用兩塊燧石互相撞擊摩擦,能夠撞擊出火來。于是,他馬上把這一驚人的發現告訴給人們,并教人們采集這種“火石”。他還發現,用一根堅硬而尖銳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頭上使勁地鉆,木頭上也能鉆出火星。這便是“燧人氏”鉆木取火的由來。

發現、利用火和發明鉆木取火,無疑是人類的巨大進步。人類掌握了取火的本領,自然就不再食用生的食物,結束了生吞活剝、茹毛飲血的時代,這也是人類文明的最初體現。人工取火,是人類的偉大發明,人類再也不用為火種發愁了。

有了火,人類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增加了,取食的對象和活動的范圍也擴大了。人類還利用火取暖御寒、抵抗野獸的襲擊。由于食物結構的改變,人類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強了。

又經過許多漫長的歲月,人們學會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捕魚。還發明了弓箭,可以遠距離射殺飛禽走獸。以前,人們狩獵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靠人多勢眾,手持棍棒,與野獸近距離拼斗,難免受到野獸的傷害。有了弓箭,人們能更安全、更有效地捕殺獵物。人類從此又進入了漁獵生活階段。

在長期的漁獵生活過程中,好多捕獲到的獵物是活的,吃不了時,人們就把獵物留下來進行喂養,這樣又漸漸學會了飼養,于是出現了畜牧業。現在的許多家畜、家禽,就是我們的祖先經過長期篩選由野生動物馴化而繁衍下來的。傳說,結網、捕獵、飼養這些生存本領都是由叫“伏羲氏”的人教給大家的。

這種生存方式又經歷了好長時間,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又出現了二次更大的飛躍,那便是農業的發展。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野谷子撒到地上,到了春天,發現了地上長出禾苗來,等秋天到來時;禾苗又長成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們就大量種植起來;據傳說,這種方法是“神農氏”告訴給人們的。神農氏帶領大家開墾荒地,進行播種;還用木頭制造一種耕地的工具——耒耜(lěisì,一種帶把的木鍬),這樣人們勞作起來更簡捷方便了。隨著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人們一年的收成越加豐富,再也不用為吃飯擔憂了。

還有人說,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道,他不僅發現許多能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療傷的藥材。這無疑對人們健身強體、延長生命有巨大的作用。

說到這兒,我們不能不想到傳說中的另一位人物——“有巢氏”。當時,原始人群是沒有固定居住地點的,這樣就免不了遭受到猛獸的侵襲。后來,有巢氏看到鳥兒在樹上搭窩很安全又舒適,野獸上不去,傷害不到它們。于是,有巢氏就告訴人們像小鳥兒那樣,在樹上造屋。人們把這叫做“構木為巢”。這樣一來,原始人群就有屬于自己的家了。

無論是有巢氏,還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我們姑且不論他們是否確有其人,但是從構木為巢,鉆木取火,一直到漁牧、農業的發展變化,都充分有力地證明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

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煙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煙第69章 范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2章 酒的發明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么回事第6章 精衛填海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92章 《左傳》是什么書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么回事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90章 張說不做偽證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76章 鑒真東渡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97章 韓干畫馬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76章 鑒真東渡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10章 以少勝多采石戰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4章 后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術第55章 吳起事跡與兵法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4章 初唐四杰
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煙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煙第69章 范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2章 酒的發明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么回事第6章 精衛填海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92章 《左傳》是什么書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么回事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90章 張說不做偽證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76章 鑒真東渡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97章 韓干畫馬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63章 王猛捫虱談天下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76章 鑒真東渡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10章 以少勝多采石戰第226章 一只眼的石人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4章 后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術第55章 吳起事跡與兵法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4章 初唐四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盈江县| 温州市| 夏津县| 青田县| 肇源县| 司法| 井陉县| 乌苏市| 阿坝县| 无锡市| 板桥市| 平乐县| 吉木萨尔县| 合阳县| 巩义市| 布尔津县| 临澧县| 灵武市| 安吉县| 唐山市| 和林格尔县| 开阳县| 尼勒克县| 湘西| 石林| 文化| 台东县| 巴彦淖尔市| 灵寿县| 新晃| 东乡| 南川市| 宜川县| 威宁| 常德市| 淄博市| 嵊泗县| 探索| 得荣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