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

弭(米),當消除、停止講。兵,在古代指兵器、武裝等,弭兵,就是停止戰(zhàn)爭。

春秋後期,宋國有一個左師官叫向戌的,在他的倡議和張羅下,十四個諸侯國代表在宋國舉行了一次盟會,議定彼此間不再交戰(zhàn),歷史上稱之爲“向戌弭兵。”

那是公元前546年的夏天,原來向戌和晉楚兩國的當權者都要好,他就先到晉國。趙文子和大臣們商議向戌倡議停止戰(zhàn)爭的來意,韓宣子說:戰(zhàn)爭,勞民傷財,給小國帶來的災害更大。不過,想要完全消除它,恐怕不可能,儘管這樣,我們也得答應他。否則,楚國先答應了,並利用這點來號召諸侯,我們就會喪失盟主的地位。商議結果,就贊同了向戌的倡議。向戌又去楚國,果然楚國也同意了。他又去齊國、秦國,也都答應了。當時這四大侯國操縱一切,他們同意了,其他一些中小侯國沒有不同意的,小國是希望不打仗的。

五月至七月間,盟會在宋國舉行。晉國最先到會,接著鄭、魯、齊、陳、衛(wèi)、邾、楚、滕、蔡、曹、許和東道主宋國等十三個侯國的卿、大夫和小國國君都先後到會,秦國僻處西方,同意弭兵,但沒有出席。楚國首先提出一個“晉楚之從,交相見”的要求,就是說,原先分別從屬晉國或楚國的中小國家,現(xiàn)在都要負擔同時向晉楚兩國朝貢的義務,等於給他們增加了一倍貢納財禮的負擔。原來從屬晉國的侯國佔多數(shù),這樣,晉國就吃了虧。晉國的趙文子說,這些小國倒是好辦,而晉、楚、齊、秦都是大國,我們不能強求齊國去朝貢楚國,正象你楚國也不能強求秦國來朝貢咱們晉國,是一樣的。最後商定把齊、秦兩國除外,其它國家都要交相見。這一點,晉國又讓了步。

會前,晉人就發(fā)覺楚國人心懷不軌,氣氛很不對頭。趙文子說,不要緊,有事咱們馬上跑進宋國都城去。他又把這事告訴叔向,保守的叔向也是同樣的打算。在宋國西門外開會的時候,果然楚國人都在衣服裡面藏著兵器,企圖乘機襲擊晉人。這樣做,很不講信義,連楚國人自己也勸他的當政人物不要這樣,太對不起諸侯國。但令尹子木公然講,咱們從來就互不相信,只要能達到爭得霸主的目的就成。在會上,晉楚爭當盟主,吵得更加激烈。晉國人又是自己勸自己,努力行德,不要爭這個先後,結果,楚國當了盟主,晉國又讓了步。會盟拖拖拉拉開到七月才結束。

事後,向戌自詡有功,請求國君的賞賜,宋公封給他六十個邑。他沾沾自喜,向司城(官名,宋國稱司空爲司城)子罕顯示一番。不料子罕不僅不讚揚他,而且著實地批評他一頓。子罕說:軍事從來就是存在著的,它是威懾不法行爲,伸張正義的工具,怎麼能廢除它呢?沒有這個威力,就會有人肆無忌憚,一定出亂子,國家必定滅亡。你卻努力去廢除它,不是欺騙人嗎?用謊言去矇蔽諸侯,罪責是很重大的。不懲罰你算是便宜了你,你還要求賞賜,是最不知滿足的人!說完,把那束封邑的冊命竹簡砍掉,丟在地下。向戌在這番厲聲嚴辭的訓斥下,啞口無言,只好辭去賞邑,還說子罕的話對他幫助很大。這段對話,充分暴露了當時各國的統(tǒng)治階級,都在竭力保持自己的武力,以鎮(zhèn)壓人民的反抗,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所謂弭兵,不過是一個騙局。

當然,“弭兵”的會盟畢竟召開了,此後在與會國之間,也畢竟停了十幾年沒有交戰(zhàn)。這隻能說反映了當時階級鬥爭的形勢。“弭兵”事件發(fā)生在春秋後期。這時,在政權結構變化上,諸侯取代天子的階段已經過去,出現(xiàn)了大夫取代諸侯,家臣取代大夫的局面。在階級結構上也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舊的奴隸主貴族在沒落,新的封建地主(包括從舊營壘中轉化的)在起來,奴隸在掙脫枷鎖變成自由的小生產者,在社會經濟結構上突出的表現(xiàn)爲集體勞役形式的井田制度在崩潰,轉變爲小生產者自耕的或租佃的小塊土地。奴隸、平民的反抗鬥爭和各侯國的變革活動,也更多的集中在這一時期。舊貴族被國內階級鬥爭弄得精疲力竭,束縛了他們對外戰(zhàn)爭的手腳。因此,大國爭霸也沒有昔日那種銳氣。這以後,除了後起的吳與楚、越與吳之間的爭雄戰(zhàn)爭外,中原範圍內基本上沒有象從前那樣的大戰(zhàn),這就是“弭兵”所反映的這個歷史階段的形勢。當然,這只是短暫的間歇,各諸侯國先後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新的階級結構在重新配置,階級鬥爭進一步尖銳化,在下一階段的戰(zhàn)國時期,一系列的更大的戰(zhàn)爭,促進新的社會制度——封建社會最後確立,舊的奴隸制社會滅亡。

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與傳播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22章 昆陽大戰(zhàn)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66章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6章 精衛(wèi)填海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16章 蕭規(guī)曹隨第12章 酒的發(fā)明第74章 奇貨可居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4章 三皇世紀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22章 昆陽大戰(zhàn)第37章 秦晉崤之戰(zhàn)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8章 堯舜讓位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37章 秦晉崤之戰(zhàn)第116章 蕭規(guī)曹隨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guī)典”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42章 伯牙的創(chuàng)作《高山流水》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44章 曹劌論戰(zhàn)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
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與傳播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22章 昆陽大戰(zhàn)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66章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6章 精衛(wèi)填海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116章 蕭規(guī)曹隨第12章 酒的發(fā)明第74章 奇貨可居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4章 三皇世紀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22章 昆陽大戰(zhàn)第37章 秦晉崤之戰(zhàn)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8章 堯舜讓位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37章 秦晉崤之戰(zhàn)第116章 蕭規(guī)曹隨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guī)典”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42章 伯牙的創(chuàng)作《高山流水》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44章 曹劌論戰(zhàn)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