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4章 荊軻刺秦王

在二十多年前,秦王政剛即—位時(公元前246年),燕國曾以太子丹爲人質,結好於秦國。秦王待他不好,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日夜都想報仇。不久,秦國開始了大舉統一中國的戰爭。地處長城以南,易水以北的燕國,在七國中,國小人少,力量比較薄弱,君臣上下對秦國感到很害怕。燕太子丹幾年也沒想出對付秦的辦法,看到形勢愈來愈嚴重,便急的找他的老師鞠武商量。他認爲鞠武聯合各國共同抗秦的建議是曠日持久,遠水不解近渴。便又找到田光。以智勇雙全聞名於燕國的田光年紀老了,沒法完成太子丹的重託,便又推薦荊軻與太子共謀抗秦的大計。

荊軻是田光的好朋友,原是衛國人。因他的祖先是從齊國遷來的慶氏,所以原叫慶軻。衛國滅亡後,他先後到過趙國的榆次(今山西榆次市北)、邯鄲等地活動,到了燕國以後,才叫荊軻。荊軻與燕都薊城一個殺狗賣肉的人和另一個擅長擊築(古代樂器名)的高漸離結成莫逆之交。他們每天不是在一起喝的爛醉,就是唱歌、擊築。因爲荊軻過去在各國結交過一些有名人物,他在燕國的**生活,反而使他名噪一時。

太子丹與荊軻一見如故,把多年深藏心中的計劃都說了出來。原來,太子丹看到秦國兵強馬壯,各國諸侯都不敢聯合起來抗秦,就是傾燕國的全國兵力,也是以卵擊石。他想派一名勇士,用計活捉秦王,強迫他歸還各國諸侯的失地;如不答應,就把他殺死,再乘秦國無君內亂之際,聯合諸侯,一舉把秦滅掉。這樣,就可以使燕國免除被秦滅掉的危險。

荊軻覺得難以完成這一重任,經過太子丹的反覆懇請,荊軻才勉強接受了這個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爲上卿,讓荊軻過著奢侈的生活。

過了好久,荊軻也沒有動身去秦國的意思。這時,太子丹聽到秦國大將王翦把趙國滅掉,開始進犯燕國南境。太子丹讓荊軻早日出發,催促荊軻上路。可是荊軻認爲時機還沒成熟,向太子丹建議說:“要想完成計劃,首先要取得秦國的信任。現在秦國用金千斤、邑萬家的重賞捉拿逃將樊於期,如果我把樊將軍的人頭和一張督亢地圖(今河北涿縣、定興、新城、固安一帶)做爲禮物,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我就能乘機行事!”

太子丹對投奔他已經多年的秦將樊於期不忍下手。荊軻私下找到了樊於期,向他談了去秦的計劃。樊於期一聽,覺得報仇時機已到,甘願將頭顱交給荊軻,馬上自殺了。太子丹給荊軻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又用毒藥反覆浸泡。用它刺人,只要皮膚一出血,就會中毒立刻死去。還給荊軻找了個副手,名叫秦舞陽,是燕國出名的勇士。荊軻還打算找一個朋友同去,由於太子丹催得急,在那個人還沒有來時,荊軻就匆匆出發了。

秦王一聽說燕國派使者帶來珍貴的禮物表示臣服,十分高興。馬上就命令在咸陽宮舉行隆重的接見儀式。

荊軻捧著裝樊於期頭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剛走到大殿的臺階下,秦舞陽就被宮裡守衛森嚴的氣氛嚇得臉直變色,渾身發抖了。秦國大臣看到秦舞陽異常神態,都感到很奇怪。荊軻從容不迫地替秦舞陽打圓場說:“窮鄉僻壤的人沒見過大世面。他從來沒見過大王這樣的英姿,所以感到很惶恐。希望大王原諒,容許我們當使者的完成使命!”

秦王對荊軻說:“把所帶的地圖取來,讓我看看!”荊軻連忙把地圖卷獻給秦王。秦王一點點把地圖卷展開。展到最後,出現了一把光閃閃的匕首。荊軻右手搶過匕首,左手抓住了秦王的衣袖,向秦王刺去。秦王嚇了一跳,連忙一躍而起,用勁太大了,荊軻抓住的左衣袖都被掙斷了。秦王拔身上的佩劍,可是事情發生的既突然又緊迫,長長的寶劍怎麼也拔不出來。秦王沒有辦法,只得繞著殿上粗大的柱子躲避。

咸陽官裡的秦國大臣,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情況嚇呆了。按秦國的法令規定,這些在殿上的大臣誰也不準帶兵器;而秦宮的衛隊,沒有王的命令也不能上殿。秦王在慌忙中忘了下令召殿下的衛士上前。看著荊軻一個勁地追秦王,大臣們一個個都乾著急,稍微鎮定了一下,有的人才上前與荊軻徒手搏鬥,御醫夏無且把藥囊掄起來向荊軻打去。

正當秦王繞著柱子躲避荊軻,束手無策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向他喊:“大王快把劍鞘推到背上,”秦王恍然大悟,拔出寶劍就向荊軻砍去,一下就砍斷了他的左腿。荊軻倒在地上,在血泊中把匕首向秦王擲過去,沒有擊中,擲到後面的柱子上。左右的人一擁上前,將荊軻殺死。

也有的記載說,秦王正在看地圖時,被荊軻用左手抓住了衣袖,右手抓住了胸部。秦王無計可施,只得央求荊軻說:“我答應你的要求,但要允許我聽一次奏琴,那我死去也沒有什麼憾事了!”荊軻答應讓秦王召姬女上殿鼓琴。姬女通過琴音爲秦王獻策說:“大王的單衣可以一掙而斷,殿上的屏風可以一跳而越過,您身上的長劍推到背上就可以拔出來!”荊軻不懂琴音,他又哪裡知道這是秦王用的緩兵之計呢!

秦王卻聽懂了琴音,於是他掙斷了衣袖,跳過了屏風,拔出了寶劍。荊軻將匕首投過去,把殿上的銅柱擲的直冒火星。秦王還過身來,砍掉了荊軻的兩手。雖然荊軻身殘,但毫無懼色,倚著殿柱大笑,直到他踞坐在地上時,還不停地大罵秦王:“我上了你這壞蛋的當,不然我早就殺掉你了!”

事後,秦王立即命令增兵伐燕,次年就攻下了薊城,燕王喜和太子丹跑到遼東避難。其後不久,燕王爲了討好和緩和秦國的進攻,殺了太子丹。但這些都無濟於事,到了公元前222年,燕國終於被秦滅掉。

戰國時期,我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統一中國已經成爲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誰來統一呢,在當時七國中,秦國的政治、經濟改革的比較徹底,生產發展,軍隊強大。秦國還能利用六國的矛盾和弱點,遠交近攻,各個擊破。因此,統一中國的事業落到秦國頭上。統一中國的戰爭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但是,秦國是通過兼併六國的戰爭來完成統一的,一個要吃掉別國,另一個理所當然要自保,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雙方都採取一切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鬥爭是極爲尖銳複雜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這場鬥爭中的一個插曲。同時,也應當看到,秦軍“每戰勝,老弱婦人皆死”,戰爭是很殘酷的,因此,人民對秦王及其軍隊的強暴行爲是不滿的。對於那些抵抗強秦,進行自保的人和事,則給予一定的同情。荊軻刺秦王這一故事所以流傳下來,和這種情況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應該看到:這個故事雖然有名,荊軻表現得也很勇敢,但這種“個人恐怖”手段是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始終是爲人們所反對的。“圖窮匕現”這一成語,往往成了人們對一些野心家陰謀敗露後進行垂死掙扎的寫照。

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93章 焚書坑儒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93章 焚書坑儒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9章 大禹治水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6章 精衛填海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
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1章 少康中興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93章 焚書坑儒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93章 焚書坑儒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9章 大禹治水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6章 精衛填海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