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民眾軍以寶雞為中心建立了一個后勤基地,周圍也同步進行了土地改革,糧食和彈藥儲備卻一直處于警戒線上下浮動,武器彈藥倒是可以使用部分明軍的火藥儲備和制式裝備,糧食卻成為了個大問題。
勝利帶來的除了土地人口以外還有理所當然的負擔,幾乎所有占領地的糧食都是嚴重不足,按照現代標準,這些都是妥妥的人道主義災難,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還有第三世界的糧食來源可以解決,每天上百噸的各種小麥、大豆、玉米等糧食從美國轉送到西安,再分發到各處賑災,原本就活不下去的農民們被發動起來后,為了這些糧食展現出讓人無法想象的熱情,原本根基淺薄民心不穩的民眾聯盟體系,立刻穩固了下來。
特別是所有糧食僅以供銷社體系發放,禁止買賣的策略,使得民眾聯盟的農會體系扎根基層的速度只與民眾軍的推進速度和糧食的運輸速度有關系,原本的本地鄉紳地主等中上層也阻擋不了這種收買人心的大勢,試想除了民眾聯盟還有誰會如此不惜血本的提供這么多救命糧食?
而且原本的上層人士也是自身難保,武裝的工作隊比原本劉澤歷史上發生的更為血腥,時間計劃表催促著民眾聯盟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的時間并不充裕,早點一統天下,就能早點集中力量抗災,就能救活更多的人,據傳來的消息河南地區已經發生了饑荒,而在大明版圖中,類似的情況遍及全國。
占領隴縣的第二天,四十一旅一團一營作為前鋒并未停歇,兩天后即到達隴縣北80里的華亭,華亭屬平涼府,隸陜西布政使司,坐北向南背山而建,可謂是平涼府南大門,有兩條大路往北分別通向平涼府東西方向。
雖然鄭崇儉已有命令要堅壁清野,只不過還是太慢了,或者說是民眾軍運動的太快了,配屬給一團的騎兵營已經開始封鎖華亭四面要道,明軍堅壁清野的命令帶來的只有扒屋燒房的仇恨。
周圍的明軍戰斗意志并不強烈,并沒有太多抵抗就收回營寨固守,唯一的行動僅僅只是派了幾小股人馬過來查看軍情,在外面巡邏的民眾軍騎兵開了陣排槍后,又立即丟下傷員逃之夭夭,眼睜睜的等待一營步兵的到來。
一營規劃路程的時候特意選擇在中午前到達,在吃午餐的同時,可以做戰斗前期準備工作,比如偵查和心理戰,小股的試探性進攻在多處發起,有上午的短距離行軍作為熱身,現在他們的精神狀態正好。
按照原定的戰斗方案,一營將對華亭進行試探性進攻,只不過所謂的試探性進攻對于一營來說也僅僅是計劃中的,此時所有人都摩拳擦掌,斗志昂揚,試探著將華亭徹底打下。
根據旅部得到的情報,華亭作為軍事要地并沒有明軍主力把守,原定從平涼開來的明軍還未到達,具體原因未明,雖然本地駐軍加上衛所軍和發動的丁壯人數依然近萬,不過大部分主要固守城內,作為一片坦途的南城外僅有少數崗哨,亦沒有防御工事。
北邊是榜山,屬于山丘地形,而華亭城依山而建,也就是說按照常規戰術,只要占領城北山地高處,相對高度就能遠遠超過了華亭的北城墻,就能架著炮往城內打。
而本地明軍也幾乎理所當然的在北面山地設置了近半最為精銳的兵力,在沒有武器的代差情況下,這種戰術安排確實沒錯,北山是華亭外圍最主要的防線,即使民眾軍攻入城內,也會遭到山頂火炮攻擊。
和往常一樣,明軍也配備了各種不同的火器,其中最重要的最廣泛的就是輕便的佛朗機炮,雖然威力參差不齊,但在合適的時候,也能對民眾軍造成不小的傷害,在以往的戰斗中,這也是民眾軍減員傷亡的主要原因。
根據斥候的數次試探,傍山明軍比起他們之前所遭遇的顯得更沉穩,極少隨意開火發槍,而且明軍在這里修建了很多的塹壕和防御設施,而且在不斷增加中。
明軍作戰時使用的筑堡壘挖壕溝,不是什么新鮮事,在遼東面對后金進攻的時候,大多數明軍也是在戰場上筑起營寨,以火器據守,而史書上勇猛無比的清軍在明軍攜帶的彈藥用完前,通常不會出擊,即使強攻也多用盾車或用重炮圍而攻之。華亭城南一營營長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山坡上建立了簡易指揮部,用第三世界進口來的紅外望遠鏡,小心地觀察著著對面明軍的情況。
明軍所筑的工事還是以冷兵器和初級火藥武器為主,依山勢分為上下兩層,營長看著那露出炮口的防御工事,贊嘆道,“這股明軍里有知兵的,看著工事重巒疊嶂,氣魄萬千的。”
“營長,看著這些明軍外表光亮,其實就是樣子貨,咱們一營一沖,趕鴨子一樣,也就破了。”
一營營長站在一旁拿著望遠鏡教育警衛員道:“屁話,驕兵必敗懂不?咱們這一營才加上騎兵營才一千多人,眼看著西北第一階段戰役快結束了,可不能被鷹給啄了眼。”
營長繼續道:“命令,高音喇叭進行心理戰。”
“是!”
隨著命令的傳達,已經運動到城南的部隊里冒出幾個高音喇叭,又有幾個大型無人機攜帶播音設備往后山飛去,這是旅里加強給一營的‘攻心組’和‘喊話組’,針對的就是這里的士兵大多都是本地人,客軍極少的特點。
播放道:“對面的明軍兄弟們,咱們是民眾軍,咱們老百姓自己的隊伍,委員長命令民眾軍治下所有百姓全部免糧,以后全天下的農民都免糧稅了,這可是天下從未有過的仁政啊,寶雞、西安、潼關都給拿下來了,家家戶戶都分了地,趕快放下武器投降吧,投降了,咱們也給你們分地,免糧稅。。。”
“咱們委員長還給各家分糧賑災,再也不會有人餓死了,咱是寶雞的韓老三,以前是明軍的百戶,現在投降了,手下的弟兄們也都當了民眾軍,家里分了地,分了糧,但凡咱說一句假話就天打五雷轟不得好死!”
連續的多人用本地方言喊話,不絕于耳,頗有點像當年項羽被困垓下“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的情景,而且這次不單單是歌,更重要的是勸降的信息,分地,分糧,投降免死,回家好好過日子,特別是原本的明軍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出來,有名有姓的甚至對面軍隊里還能認識,更是加重了這種心理戰的威力。
用這種對于明代人神跡一般的高音喇叭,不斷播放優待俘虜的政策,是民眾軍動搖敵人軍心、瓦解其斗志的重要一環工作,幾乎每個旅都有專門的心理戰分隊。
“午餐結束了,命令立刻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