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爸爸的兄弟叫爸爸? 次日,朝廷連續發布了爭議性極大的詔令。
其一,朝廷對羈縻政策進行了全面檢討,率先將西北的西州和東北的營州改成直屬州,并收緊了對西南劍南道、南方嶺南道、北方隴右道下屬各羈縻州的人事控制。
而作為該項新政的副產品,遷居長安和中原各地的原東突厥歸降各部眾共十萬余人,又被重新遷回了長城以北。
以阿史那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泌可汗,渡過大河,在定襄城建立牙帳,與薛延陀隔白道川對峙。
如果說這條消息與普通市民還沒有什么直接關系,那第二條政令則讓吃瓜群眾手里的瓜掉了一地:
當今圣上,追封他的大哥、太上皇陛下的嫡長子、玄武門之變的最大輸家,李建成,為皇太子了!
同時,與李建成一同在玄武門被淘汰的四弟李元吉,也從海陵王被追封為了巢王!
這條勁爆的新聞隨著《長安快報》迅速傳遍大街小巷,幾乎一瞬間引爆了朝野內外。
眾所周知,在十四年前的玄武門,如今的圣人李世民,與他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鬧了點家庭矛盾。
結果就是,李建成被殺身死,太子的封號也被李世民褫奪,被封為息王,謚號為“隱”。
現如今,重新封李建成為皇太子,可不是在太廟辦個儀式那么簡單。
這個追封其實蘊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李建成是太子,說明官方認可了他作為李淵繼承人的正統地位。
問題來了,既然李建成是正統。
那為什么現在坐在皇位上的,卻是李世民呢?
這就讓人不得不聯想到那個碰都不能碰的話題——因為李世民是篡位上臺的。
當然,這事兒其實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在背后也沒少戳皇帝的脊梁骨。
但畢竟是民間流傳,頂多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并不會實質上產生什么政治后果。
然而,這次不一樣。
這次是官方認證的。
相當于陛下親口承認,玄武門之變是一場篡權政變,自己是通過弒殺親兄弟,篡位上臺的!
吃瓜群眾在激烈討論之余,不免疑惑:
近年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方戰事也節節勝利,并沒有什么天災人禍的跡象。
陛下是發的什么癲,怎么突然給過去的政敵翻案,下了這么個類似“罪己詔”的玩意兒?
難道陛下晚上又做噩夢了,忽然良心發現,覺得自己對不起大哥?
在民間的一片沸沸揚揚中,風暴的中心太極宮,卻出奇地平靜。
因為官員們這幾天都在沉迷工作,無法自拔。
朝廷突然新增兩個地處邊緣的直屬州,并且對其他羈縻州也新增了戶籍、財政、官員監察等監督職責。
這位百官憑空增加了許多工作。
央地協調、地方官選調、戶籍造冊、財政對帳、土地丈量、年賦評估、官員績效……
羈縻改直屬,說起來簡單。
但具體實施起來,書面工作異常繁雜瑣碎,讓人恨不得原地爆炸。
然而這些工作卻又不可或缺,萬一耽誤了,導致地方上對接不暢、無所適從,那當地老百姓就真的要爆炸了。
可謂是陛下動動嘴,基層跑斷腿。
而除了行政區劃與職能的變動,將十幾萬突厥人遷徙回大河以北的漠北,也是一項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功臣——
十幾萬人一路上的吃喝拉撒怎么辦?走半路有人反悔想回中原了怎么辦?有人生病掉隊了怎么辦?有人造反了怎么辦?……
全特么是讓人頭禿的問題。
因此,相比上述這兩個專業的行政事務問題,“陛下親承自己得位不正”這件在外面吵爛桃子的事,在事務官之間實在翻不起什么波瀾。
做個姿態而已,陛下又不可能真的禪位。
禪位也無人可禪啊,他的侄子們都在玄武門那天被斬草除根了。
“營州的戶籍有問題啊,一個羈縻州,怎么報上來的戶籍數比隔壁直屬的平州還多……”
朝會結束,魏征腳步虛浮地走在宮道上。
這段時間天天996,讓這位年邁的名臣也不免眼眶浮腫。
但他的眼神卻炯炯明亮,對國事政事仍然飽含著無窮的精力。
“玄成公。”
長孫無忌從后面親切地叫住他:
“玄成公要去往何處?”
“長孫公。魏某將去東宮,規勸太子殿下的言行。”魏征不茍言笑地說。
他還有一層身份,便是太子太師。
九成宮事變之后,國中對突厥人的警惕性又重新抬頭。
但就在這風口浪尖,角色扮演愛好者、太子李承干依舊我行我素,到處以突厥形象示人。
差點被突厥人殺死的經歷,不但沒有讓他像父皇期望的那樣,認識到自己是葉公好龍,幡然悔悟。
反而愈發崇拜起突厥人“野蠻”的力量,變成了更堅定的精突。
這就讓魏征很是頭疼。
“玄成公為太子殿下殫精竭慮,讓我這個做舅舅的也相形見絀啊。”長孫無忌笑著說。
魏征還是一本正經,一板一眼地回答:
“既然陛下任命某為太子的老師,那就要履行好職責。殿下不教,皆我等親近者、教育者之過。”
被魏征一發aoe波及,長孫無忌并沒有任何不悅,還向魏征鄭重地叉手行禮:
“玄成公所言極是。前幾日的大朝會上,您在大殿上冒險啟奏,太子殿下和我都記在心里。”
冒險啟奏指的是,魏征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請求陛下將玄武門之變正式定性為“宮廷政變”,從而為這起事變真正畫上句點。
站在王朝穩定的角度,“玄武門之變”這類的內亂,必須受到道義上的譴責和壓制。
否則,人人都覺得自己是“李世民”,人人都覺得“彼可取而代之”,那皇帝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就蕩然無存了。
這次九成宮之變,就是例證。
以后時不時地來一次針對皇帝的“斬首”行動,日子還過不過了?
李世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便準了魏征的奏。
所以才有了追封李建成為太子、從而引爆了民間輿論這件事。
這相當于李世民變相承認自己是篡位者,朝自己的臉上吐了口唾沫。
不過,為了大唐政局的穩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自己名節受損又算得了什么?
而這件事,還產生了一個額外的效果——
那就是鞏固了太子的地位。 因為這相當于說:
朕發動玄武門之變、篡了太子李建成的位,這起政變是錯誤的,太子永遠是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你們不要學朕。
“唉,扶太子殿下上位,乃是人臣的本分,這有什么可以感謝的。”
魏征絲毫不避諱自己是太子黨的身份。
他和李孝恭一樣,一直是原教旨太子黨——
誰當太子他幫誰。
所以在最開始,他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屬,多次諫言干掉秦王李世民。
后來,李世民把李建成干掉了,魏征又為新任太子李世民出謀劃策。
現如今,他自然是堅定地站在太子李承干這一邊。
“陛下為了穩固太子殿下的儲君地位,不惜讓自己的名節受損。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魏征不禁仰天長嘆:
“殿下也該匡正自己的行為,盡到為儲君、為人子的本分了。”
“是是。”長孫無忌心不在焉地點頭。
他叫住魏征,顯然不是來探討太子的教育問題的。
“既然息王成了隱太子,海陵王成了巢王。”長孫無忌摸著下巴,壓低了聲音:
“那可不能讓他們斷了香火啊。”
魏征的眉毛疑惑地挑了起來:
“隱太子與巢王的兒子都已經死了,你想怎么給他們續弦,過繼?”
“是的,過繼。”長孫無忌肯定地點頭:
“從他倆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那里,過繼一個兒子。”
魏征一下子就懂了長孫無忌此舉的深意,皺著眉毛看他。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在世的有且只有一人。
那就是當今圣上,李世民。
長孫無忌的意思,便是挑選兩名幸運皇子,分別過繼給李建成和李元吉。
而根據慣例,過繼子一般都是由年齡最小的皇子擔任。
也就是說,分配給李元吉的“兒子”,就是十四子中最小的李明!
況且,李明的生母楊氏,恰好是李元吉的正妃!
于情于理,將李明過繼給李元吉,都再合適不過!
而一旦這個不穩定因素褪去了皇子的光環,成了區區親王的兒子。
他就翻不起什么大風浪了!
“目標是‘那位’殿下,是么?”魏征確認道。
長孫無忌露出了深邃的笑容:
“是的。”
魏征沉思片刻,點頭道:
“這方法甚好,也不用流血。
“魏某這就向陛下上書。”
…………
西市,長安報社。
李明正在激烈地吃著“追封皇太子”的大瓜,絲毫沒有意識到,原來自己才是這起吃瓜事件的主角。
“李孝逸,你加緊寫一篇社論,標題就取《陛下沒有篡位,帝王家的事,能叫篡位嗎?》。
“李敬業,你也趕一篇小作文,標題就叫《我的巢王父親》。”
李明坐在書坊,對手底下的兩位金牌編輯大聲吼道。
這兩位前世的冤家,文筆只能算一般。
但大概因為天生神力,他倆生來就有討罵的能力,不管寫什么東西出來總有人罵。
招罵好啊,黑紅也是紅,這兩人毫無爭議地成為了金牌主編。
然而,李明的吼聲淹沒在了其他人的吼聲之中。
長安報社都快忙瘋了,所有人不是在腳不點地地跑新聞、就是在奮筆疾書,大家都在激烈地交流著意見,不大吼大叫根本聽不見。
吃了壟斷的福利,《長安快報》本來就銷量不錯。
而自從朝廷新頒布了這幾條爭議性極大的政令以后,報社更是像過節一樣。
報紙一上市就立刻被搶購一空,不論加印多少次都供不應求,甚至從三天一版改成了兩天一版。
長安市民吃瓜的熱情就像無底洞,瘋狂地吞噬著一切從長安報社出來的出版物,一時長安紙貴。
本來李明只想拿報紙當做輿論戰工具,賺錢只是隨緣。
沒想到,一文錢一份的小買賣,竟也成了日進斗金的大生意。
沒辦法,老天爺賞飯吃。
“李孝逸,李敬業,你們聽見了嗎?”
李明從書房走出來,和一個瘦猴子似的小個子撞了個滿懷。
“婁師德?你小心點。”李明眼睛含淚,揉著鼻子。
“明爺!找到了找到了!”婁師德激動地大喊。
“找到什么了?”
“找到善用雄黃的神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