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治遠不如那廝 次日上午。
李世民坐在桌案邊,平淡的臉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最小的嫡子、晉王李治恭恭敬敬地跪坐在他面前,陪著的還有嫡女、晉陽公主李明達。
這對兄妹常住立政殿,打小關系就好。
“有件國事,吾想與你們商量商量。”李世民道。
李治頓時誠惶誠恐:
“兒臣只有一些愚見而已,君父若能參考便是兒臣的大幸。”
經受大儒的教育,兒子在面上還是做到位的。
李世民的手指彈著桌面:
“吾想廣開官學,提升民間的教養。
“對確難辦學的偏遠地區,也想以贈書的形式,向當地百姓傳播圣人的教誨。你們覺得如何呀?”
“好呀好呀!這樣窮人的孩子也有機會讀書做官啦!”李明達嘰嘰喳喳地說。
李治則沉穩許多,先一頓首,道:
“父皇仁德,可以比肩漢文帝,是天下百姓的幸運啊。”
漢文帝是封建帝王的樣板,也是李世民的偶像。
然而李世民并沒有多高興,手指也不彈桌面了,等著李治說出那個“但”。
“但是這辦法耗資無數,恐怕收效卻甚微。”李治果然是欲抑先揚的套路:
“山野之民資質低劣,朝廷就算耐心從頭教化,也難有什么進展。
“而且他們半吊子的知識學得多了,難免心中浮躁,不安分種田生產。
“孔子曾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此意。”
李世民又問:“百姓不識字,那誰來參加科舉呢?”
“自然是士族大家。”李治侃侃而談:
“他們的學問傳承自春秋秦漢,有德、不貪,可以為官。
“既然有現成的官吏人選,陛下又何必勞民傷財,從頭培養呢?”
李明達撅起小嘴巴:
“可這樣對平民百姓來說,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李治無奈地對天真的妹妹笑笑:
“這就是治國。”
李世民不置可否。
這時宦官來報,長孫無忌求見。
“你們先回吧。”李世民召來大伴:
“讓阿史那結社率送他們回去。”
趁著等保鏢的短暫時間,李治隨口一問:
“父皇,兒臣的老師許敬宗先生去那兒了?”
李世民也隨口回答:
“去洪州了。”
“哦,因何罪被貶呢?”
“四年前在你母后的葬禮上發笑。”
“哦。”
李治不吱聲了。
這種比先邁左腳更扯淡的貶謫理由,他可不敢細究。
這時,一個不戴頭盔、披肩散發的突厥將軍上殿,不標準地拱了拱手:
“陛下。”
阿史那結社率,突厥降將,接任韋待價的右監門衛將軍一職。
因為某位殿下的緣故,他抓小孩兒的能力突飛猛進。
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護送未成年皇子的專職保鏢。
“把晉王和晉陽公主送回立政殿。”李世民吩咐。
“是!”
兩個孩子乖巧地跟在高大粗獷的突厥漢子身后,在門口遇到了候著的長孫無忌,恭恭敬敬地行禮:
“舅舅。”
“好外甥。”
長孫無忌疼愛地拍拍他倆的腦袋,抱著一摞文章上殿。
“陛下。”
李世民向他微微頷首:
“什么事?”
“陛下,臣有一要事上奏。”
長孫無忌恭敬地說:
“群臣進諫,陛下在高昌國故土設立西州欠考慮。
“請求陛下收回成命,改設西昌州。”
嘖……李世民咂了咂嘴。
群臣不但在是否攻打高昌、如何處置高昌功臣的事情上,與他作對。
連如何處置高昌,都要斗一斗法了嗎?
西州與西昌州,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西州是州縣制,代表唐王朝將高昌故土直接納入中央管轄,制度與中原無異。
而西昌州是羈縻州。
唐朝只是名義屬國,唐皇帝只是共主,實際上仍由當地土人自主治理。
不消說,這又是士族和國家利益不一致而導致的對抗——
李世民要求中央直管西州,以保護絲綢之路暢通,并防御在西北方虎視眈眈的西突厥。 但士族不這么認為。
他們覺得直接管理西域不合算,太費錢了。
其中隱藏的含義是:
這些中原的上流人家,不可能去兼并遠在千里之外的土地。
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么朝廷又何必浪費金錢和精力,千辛萬苦地去治理?
至于商貿是否暢通。
那是商人的事情,與他們這些地主何干?
“朕……知道了。此事再議。”李世民悶聲道。
看著長孫無忌懷里的一堆文章,他忍不住好奇地問:
“你抱著的這些是什么?群臣的血書?”
長孫無忌聽出了妹夫的不悅,小心翼翼地說:
“呃……是那些孩子們寫的檢討書。您昨天交代的,要親自審閱。”
“哦,放那里吧。”李世民無精打采地指指桌子。
長孫無忌拱手,七上八下地退下了。
李世民郁悶地坐在龍榻上。
沒想到,李孝恭的死會引發這一串連鎖反應。
士族出身的文臣們,越來越明著和他唱反調了。
如果是為了國家大事直言進諫,還則罷了。
問題是,那些家伙未必立場端正。
奏折里或多或少都摻雜著家族私心。
不愧是傳承千百年的大族,生存有道啊。
這股歪風是該剎剎。
可打斷士族的骨頭,連著皇權的筋。
該怎么精準地敲打他們呢……
“呼……”
李世民苦惱地嘆氣,覺得自己就像個和面師傅。
水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
而且,李治的表現也讓他難以理智。
這屁股已經大半邊坐到士族那一方了。
就這樣子,以后還怎么當好晉王,拱衛他的太子哥哥?
著實讓人失望透頂!
是被世家大儒教壞了啊!
李世民有點后悔。
李治的性格太乖寶寶了,老師說什么就信什么。
早知道有些士族會在皇族教育里塞私貨,把皇族后代按照他們的意圖引導。
在老師的選擇上,就應該更謹慎才是!
與其學到錯誤的知識,還不如不學。
就像某個……不,某群整天不上課,天天泡在大街上的熊孩子那樣……
想到這里,李世民的目光不由得望向了桌案。
孩子們的“檢討書”整齊地摞在一邊。
字跡一點也不幼稚,反而相當老練,甚至還像草書大家那樣連筆。
根本不像出自整天逃學的稚童之手。
畢竟是被某位殿下每天軍訓出來的。
每日一更,加上修改重寫,文本量一點也不比基層文吏少。
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隨意拿起第一份。
第一份就是李明殿下徹夜所寫的大作。
作為這群熊孩子的帶頭人,理所當然地擺在第一個。
“那廝到底寫了點什么呢,他會老老實實認錯嗎?
“大概不會。”
李世民的嘴邊不由得浮現淡淡的笑容,翻開一看。
第一句話就震撼他五百年:
“陛下于貞觀元年全面考察分封、州縣的利弊時,曾作出重要指示:
“‘朕治理天下,百姓是根本,而不是勞役百姓以供養自己的親族’。”(朕理天下,本為百姓,非欲勞百姓以養己之親也)
這種不講套路的文章體裁,還真是……
討人喜歡啊。
人總是喜歡被拍馬屁的。
像李明這樣,記住領導在什么時候說過什么話,就是一種比較高級的馬屁。
讓領導覺得自己的決策受到了重視。
“這個討厭鬼,在不討厭的時候,還真是……不討厭啊。”
李世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看著文章嘿嘿傻笑起來。
第一句話吸引了他的興趣,文章就成功一半了。
李世民忍不住地往下看。
讀著讀著,他不由得坐直了身體,表情逐漸嚴肅,若有所思地撫摸起了兩撇胡子。
這寫的……
有點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