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的紅場(六)
我站在一座極其艷麗的建筑面前。【絕對權力..】這座建筑物,我經常看見它出現在播報俄羅斯的電視新聞鏡頭中。
這是一座教堂,是為紀念16世紀中葉俄羅斯戰勝和兼并喀山罕國而建的。后因曾有一個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終死于該教堂而得名“瓦西里升天教堂”。教堂這種建筑物在俄羅斯隨處可見。它們大少不一,風格各異。這種現象的存在說明俄羅斯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也說明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多種宗教信仰的國家。這些教堂每一座都有一個為民族而戰的故事。十月革命前,東正教會在推行沙皇的政治主張方面不遺余力,沙皇在抵御周邊國家例如立陶宛、波蘭天主教國家,土耳其、伊朗伊斯蘭教國家和蒙古等異教國家的侵擾,以及后來的對外擴張中也都是以東正教為旗幟,征服喀山亦是如此。在此之后,同樣是打著東正教的旗號,俄國又攻占阿斯特拉罕,遠征西伯利亞,進行了一系列兼并活動。由此可見,征服喀山,既是政治軍事上的勝利,也是宗教上的勝利。
瓦西里升天教堂的建立,標志著莫斯科成為俄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它是俄羅斯民族擺脫外族統治、完成統一大業,繼而逐漸走向強大、直至建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里程碑。除了政治意義外,這座教堂顯示16世紀俄羅斯民間建筑藝術風格,并因其外貌的獨特和華美而舉世聞名。我面前的瓦西里升天教堂真不愧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的稱號,它由九座高矮不同,大小不一,形態各異,色彩無雙的塔樓巧妙地組合成一體。中心塔樓高近50米,其余八座緊緊地依偎簇擁著它。九個塔樓的鼓形圓頂金光燦燦。據說僅是覆蓋這幾個圓頂就耗費一毫米厚的銅板約30噸。中心塔樓的棱形柱體塔身上層刻著深龕,下層是一圈高高的長圓形的窗子。外圈東西南北方向各一個較大的塔樓,均為八角棱形柱體,鼓形圓頂:在此四個塔樓之間的斜對角線上是四個小塔樓,八個塔樓的正門均朝向中心教堂內的回廊,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樓梯環繞。瓦西里大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沒有正面、側面和背面之分。瓦西里升天教堂之所以用一個中心塔樓和八個附樓,是因為俄羅斯軍隊在戰爭中得到了八位圣人的幫助才取得勝利。八個附樓分別代表一位圣人,而中心塔樓則象征上帝至高的地位。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因為教堂完工后,伊凡大帝殘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師的雙眼。伊凡大帝據此背上了“恐怖沙皇”的惡名。
也許,俄羅斯人是雕塑控,到處都是雕像。雖然我沒有藝術細胞,但我無論怎么樣觀賞,也無法理解為什么會將粗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擺在細膩的“瓦西里”前面。
導游告訴我:“這座雕像原是在廣場上的,后來是為了方便閱兵才移到這里的。這兩個人一個是貴族、一個是殺豬佬。這兩個在和平時期是無論怎么樣想都想不到他們粘到一塊的人,在面對民族危難的時候,他們卻能聯合起來通過紅場進軍克里姆林宮,最后把波蘭人趕出了俄羅斯……”聽導游這樣一說,我眼前這兩座本不應該擺放在一起的物體立刻協調起來。因為,無論斑瀾奪目的“瓦西里”,或是并不起眼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它們都代表著俄羅斯這部戰斗史詩中的一頁。
夕陽令高高的救世主塔樓的陰影逐漸從克里姆林宮向瓦西里教堂逼近,塔樓上發出的鐘聲告訴我黃昏已近。我望著空空蕩蕩的紅場忽然想起這樣一首歌:莫斯科那天寧靜的晚上 /我開始背起回不去的行囊/荒蠻逼近瓦西里大教堂/腳印深深埋在空蕩的紅場/朦朧的天空腳底踏著黑色/烏云漸漸加重黑與白的隔閡/時間即將熄滅路燈的昏黃/戰火囂張雨水在另一邊冰涼/久違的那一輪滿月/照亮我心里最放不下的故鄉/飄蕩著的鐮刀紅旗/像簾幕阻擋寒冷襲來的方向/小提琴奏起無言的憂傷/淚水墜落聽不見一絲聲響 一絲聲響……腳印深深埋在空蕩的紅場/深灰色背影迅速離開視線/只有一道殘忍的軌跡輕浮我的側臉/真到這一刻又和誰說再見/死神呼嘯等待靈魂的盤旋/還能看著她那可愛純真的笑臉……也許真的能遇到莫斯科的雪天/還能看著她那可愛純真的笑臉/當發現胸前的十字架是如此的遙遠/我告訴自己我已經不再有明天/莫斯科那天寧靜的晚上/我開始背起回不去的行囊……
------
明天,我們走進神秘的克里姆林宮,尋找里面發生的故事 小說.管窺俄羅斯 最新章節沉浮的紅場(六) 587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