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宗教(二)
據導游介紹,東正教是在17世紀進入中國的。【GM小說網 ..】1665年,以切爾尼柯夫斯基為首的沙俄武裝人員侵占中國黑龍江左岸的雅克薩地區,豎木建堡。俄軍的隨軍修士、基廉斯克修道院長葉爾莫根在該地建基督復活教堂。1671年,他又在該地磨刀石山建立仁慈救世主修道院。清軍收復雅克薩后,一部分俄國戰俘被押至北京,編在滿洲鑲黃旗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駐地在北京城東北角胡家圈胡同。為照顧戰俘的信仰,康熙帝準許隨軍修士大司祭馬克西木為戰俘們舉行宗教儀式,清政府將該胡同內一關帝廟,改建為東正教堂,取名“索菲亞教堂”。因堂內掛有圣?尼古拉圣像,故該堂又稱為“尼古拉教堂”。1695年,該堂會得到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承認。1700年6月,沙皇彼得一世發出派遣俄羅斯東正教會駐北京傳教士手諭。1715年得到康熙帝同意,俄國正教會正式派遣傳教士團駐北京。次年,司祭伊拉利翁諾夫帶領傳教團抵達北京,進駐尼古拉堂。不久,建立北京東正教總會。1732年,傳教士團又在東交民巷興建“奉獻節教堂”。 1715年到1858年期間,共有十三屆俄羅斯傳教士團進駐北京。其中1858年前的13屆傳教士團均由沙俄政府直接委派。由于俄國東正教會始終無法擺脫皇權的控制,因而使福音事工受到很大攔阻,在近150年間,僅有200名教徒入教。部分神職人員甚至淪為“愷撒的附庸”,負責收集情報資料,充當沙俄政府的參謀,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瑗琿條約》和《北京條約》。1858年以后,駐北京傳教士團改由俄羅斯正教最高宗教會議派遣。其外交職能改由俄國派駐的外交公使辦理。華東正教會擺脫了皇權的束縛,開始大規模在中國內地宣教, 1900年前后,陸續在哈爾濱、沈陽、旅順、上海、天津、青島、新疆,以及河南省衛輝等地建立教堂。培養中國籍神職人員。據統計,在1917年前,屬俄羅斯正教駐北京傳教士團的機構,有教堂37座,神學院1所,男、女學校20所,氣象臺1座,圖書館、工廠等企事業機構46家,擁有教產150萬盧布。受洗的中國籍居民逐年增加。教會還出版《中國福音報》。1864年修士大司祭古里?卡爾波夫翻譯了《新遺詔圣經》(即《新約》)此后,東正教傳教士卡法羅夫又將詩篇譯成中文,稱“圣詠經”。此為東正教唯一的《圣經》漢譯工作。俄國十月革命后,白俄人員大量流亡中國,教徒人數驟增。1922年,駐北京傳教士團更名為中國東正教會北京總會,并斷絕同蘇俄控制下的莫斯科正教會的關系,歸屬流亡在塞爾維亞卡爾洛瓦茨的俄羅斯正教國外臨時主教公會管轄,并相繼在哈爾濱、上海、天津、新疆等地設立4個主教區。1923年東北各地有教堂38座,僅哈爾濱主教區就有信徒約30萬人,幾乎都是白俄流亡者。抗戰爆發后,1938年在東北各地有教堂、修道院和祈禱所共67座,信徒急劇下降至2.5萬人,神職人員為155人。1945年抗戰勝利后,中國東正教會北京總會和哈爾濱主教區、新疆教區同設立在慕尼黑的俄羅斯正教臨時主教公會斷絕關系,歸屬莫斯科牧首區。但遭上海教區主教伊凡和天津教區奧西波夫反對。1949年后,由于中、蘇之間的特殊關系,在華東正教會并未受太大影響。直到1955年10月,莫斯科牧首區牧首阿歷克謝一世、伊拉列昂大主教和尼古拉修士大司祭到上海召開中國東正教各教區主教和負責人會議,討論中國東正教會自主問題。中國教區主教被邀請到中央人民政府宗教局會談,他被告知:外國組織不能繼續掌管中國教會事務,這項職權將由宗教局掌任,所有教士的任命和調動都要經宗教局核準,督主教區必須終止運作。遵牧首的命令,尼堪德爾于1956年2月離開哈爾濱。1956年4月,國務院任命修士大司祭瓦西里?姚(姚福安)為北京主教,也是事實上的中國正教會臨時監管,維克多總主教被要求將北京教區的所有教務教產交給瓦西里主教。在宗教局對中國正教事務做出相關承諾后,同年3月,教會房產被無償地轉手給中國政府,而動產則被交給中華正教會中指定的華籍司祭,教會附屬事業被蘇聯大使館接收。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國所有的東正教會停止了一切活動。文革后,才逐步恢復。現在,全中國僅有一萬三千多名東正教徒,絕大部分為俄羅斯族,他們主要生活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和北京等地。東正教至今仍沒有得到中國政府的承認,但官方默許“中國正教會”進行活動,目前包括哈爾濱、額爾古納、烏魯木齊和伊寧4個堂區。我國的俄羅斯人最初信奉靈魂不滅,認為人死了其靈魂還在。近代,他們多已改信東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來越多。
------
因為到俄羅斯旅游的一大特色是看教堂,所以沒有一些宗教知識就會很乏味。故此,建議你繼續聽導游講述如何分辨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這個基督教三大教派 小說.管窺俄羅斯 最新章節獨特的宗教(二) 587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