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他一直在城樓上,查看著城外敵軍的動靜,結果通過細致的觀察,他發現了孔有德的意圖。
雖然外面的敵人都做著攻擊姿態,各種各樣的攻城器械都托了出來,而且軍隊也都已經列隊待發,但一些細節做得并不完美,漏出了馬腳。
所以他判斷,這次炮擊只是恐嚇。孔有德就是想用這樣的方式,逼著自己跟他繼續談判。
所以范景文也得出了一結論,肯定發生了其他的什么事情,孔有德急于去處理,所以自己才拖延了不到一天,他就等得不耐煩了,用這種方式,威逼自己答應他的條件。
而他下令讓楊御藩開炮還擊,并不是為了取得多大的戰果,而是為了鼓舞士氣,告訴城內的百姓,他們并不是被打的不敢還手,目的已經達到了,就沒必要繼續打下去了。
很快,張國臣來到了范景文面前“撫臺大人,不知叫下官前來,所為何事?”
范景文怒斥道“我讓你去談判,你是怎么搞得?你是不是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讓這孔有德等不及了,竟然想來攻城?本撫這么信任你,你就是這么報答我的?”
張國臣也有些懵,難不成是自己與孔有德話,傳到范景文耳朵里了?
那也不至于啊,自己去的時候雖然帶了護衛,但根本就沒聽不到里面的話。
“大人贖罪,是屬下辦事不利,沒有安撫好孔有德!不過屬下真沒亂說什么話!”雖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他還是趕緊認錯,官大一級壓死人,這還大了不止一級。
“既然錯誤是你犯得,現在孔有德想要攻城了,這件事情你趕快想辦法解決!”范景文怒氣沖沖的說道。
聽著這持續不斷地炮聲,張國臣也是一陣蛋疼,他不明白,孔有德為甚了要炮擊萊州城,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小命著想,還是趕緊處理此事的好。
“撫臺大人,還請派人打出白旗,要求對方停止攻擊,屬下愿縋城而出,再去跟孔有德談判!”張國臣有些無奈的說道。
范景文又怒罵了幾句,還是讓人照做了,果然,城外的炮擊慢慢停止了。
臨行之前,張國臣還是小心翼翼的問道“不過大人,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想個妥善的法子!敢問大人,對于孔有德的那些要求,該當如何回應?”
范景文稍微平靜了一些,說道“他的那些條件,本撫可以考慮,但還不夠詳細,而且本撫也加了一些條款!這些都需要時間理清楚,你就這么跟他說!”
“但有些事情本撫不好做主,必須要上報朝廷!待到擬定一個詳細方案,朝廷同意之后,方可實施!”
“你此去一定要經歷安撫孔有德,切莫讓他再做此魯莽之舉!”
“下官明白!”張國臣領命之后,就上了城墻,縋城而下,打著白起朝著孔有德的軍陣去了。
“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望著張國臣離去的身影,范景文喃喃自語道。
“孔老弟啊,你可害苦我了!”見到孔有德后,張國臣就開始吐苦水。
而孔有德一副很淡然的樣子,問道“怎么?范景文責備你了?”
“你說你怎么就這么等不及啊,這才一天時間不到,你就想著攻城了?”
“我這不是看范景文辦事拖沓,催催他嘛!”然后似笑非笑的說道“這次范景文讓你來,是帶來了什么好消息嗎?”
“他愿意這些條件,但他也有一些其他的條款,這次讓我來,主要還是勸誡你,切莫再魯莽行事了!如果再打下去,指不定范景文會不會反悔呢!”
“既然如此,那再好不過了!我可以答應他,不過他也必須盡快的給我回復,我希望在在明天這個時候之前,見到他的詳細條款!”
“這些話,老哥我一定替你轉達!孔老弟,切記,冷靜!”張國臣叮囑道。
張國臣回去之后,孔有德也沒有閑著,直接派人去了平度,通知秦致遠到這來,由他出面,跟范景文詳談。
這些談判方面的事情,并不是很重要了,完全可以交給秦致遠來處理,秦致遠現在完全跟自己綁在一起了,現在自己的利益就是他得利益,相信他一定能夠好辦這件事情。
同時,孔有德還做出了其他的安排,比如對所有的駐地都進行了巡視,而且對部分兵馬進行了調整,堵住了一些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時做了一些其他的布置,讓范景文沒法察覺自己要離開。
接下來等待他的,將會是一次并不輕松的戰斗,盡管并不如招遠之戰那樣規模浩大,但同樣至關重要,容不得他有半點懈怠。
安排好這些事情之后,孔有德就帶著警衛營,啟程返回登州了。
“大人,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黃桂中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一路上,他都發現自家將軍沒怎么說話,都保持著沉思的狀態。
“成山衛和靖海衛都被攻破了!”孔有德淡淡的說道。
黃桂中難以置信的說道“什么?文登居然被攻破了?大人,敵人是誰?”
“敵人很多,韃子,海盜,依附于韃子的漢人,還有倭寇!”
“怎么會這樣?張東和不是率領著一營兵馬,坐鎮文登嗎?而且這兩個衛,都還有不少衛所兵,怎么會被攻破呢?”
這件事情,對于他來說,確實是匪夷所思,他知道登萊的東南沿海一帶,盤踞著為數不少的韃子,倭寇,還有漢人,平時就靠劫掠過往商船,還有上岸打劫村寨為生。
甚至三月初,還假冒天策軍的名義,攻破了鰲山衛,大嵩衛,即墨縣和萊陽縣,以及其他一些地區,
但當時情況是,這些地方的防御兵力,都被吳安邦或者徐元永抽調走了,防御空虛,他們打了出其不意
而現在文登一帶的防御極為嚴密,沒想到居然還會被攻破,這超出了黃桂中的理解。
天策軍拿下登州府之后,就對衛所進行了整訓,那些衛所兵雖不是什么強兵,但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實力,依托城池固守,等待張東和的增援,應該是沒多大問題的,結果居然沒撐到張東和率軍抵達,簡直匪夷所思。
“其實早在早在五月二十一日,靖海衛就已經陷落!當時敵人就對成山衛和靖海衛同時發動了進攻,半天的時間,靖海衛就被攻破,而且成山衛也岌岌可危,敵人已經攻上了城頭,好在張東和率援軍抵達,勉強保住靖海衛不失!”
“五月二十三日我就收到了消息,但當時與范景文大戰在即,為了避免動搖軍心,這件事情除了李養性之外,再沒有其他人知道了!
“招遠之戰結束后,我調集毛承福,還有程希孔,蘇凱風的部分兵馬,奔赴文登,就是增加問等方面的兵力,同時籌劃著收復成山衛的!”
聽完這些,黃桂中有些不可思議,沒想到還他有這么多事情“居然還有這種事情?那成山衛怎么又丟了呢?”
“因為這次敵人的數量很多,而張東和手頭的兵力并不是很充足,他們又有戰船的優勢,就在兩天前,他們又利用戰船,發動了對威海衛的突襲,張東和被迫調遣一部分兵馬增援威海衛,于是成山衛的防御兵力不足,就被敵人趁機拿下來了!
黃桂中還是有些疑惑,于是問道“大人,那也不對啊!照說他手里也有兩千多人,加上那些衛所的青壯,起碼得有三千人吧,就算三個頂咱們天策軍一個,手頭也有三千兵馬啊,怎么會抵擋不住呢?”
“因為這次敵人的主力,是倭寇!至少千人的倭寇!”
“倭寇?還一千多人?”
“沒錯,張東和發回來的情報,說是至少有上千倭寇,具體數量還不清楚!”
其實,光著一千多倭寇,還有數量不清楚的海盜,韃子,漢人,并不會讓孔有德如此擔心。
張東和的兵馬不足,但毛承福的騎兵一營全部,還有火銃一營和炮營一營的一部分,現在要么已經抵達文登,要么正在前往的路上,對付他們綽綽有余了。
而且現在萊州方面局勢已經緩和,青州方面白蓮教也是一道屏障,萬一兵力還是不足,打不了再抽調一些兵馬就是。
范景文的三萬多大軍他都打敗了,再來幾千個倭寇海盜之類的,也不是問題,頂多就是損失大點罷了。
他擔心的是,真的只有這些倭寇嗎?或者說,他們真的是倭寇嗎?
目前張東和發來的情報并不詳細,主要是事情發生的比較突然,這些倭寇到底是什么個成分,和那些海盜,韃子聯合起來,進攻登州的目的是什么,都沒有來得及調查清楚,俘虜都沒有抓到幾個,而且都是些小嘍啰,審問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但是有當地的軍戶,從一些尸體中分辨出來了,這些是倭寇。
其實,倭寇是指13世紀到16世紀左右侵略朝鮮、中國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盜集團的泛稱,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
倭寇初時僅為九州沿海一帶的名主、莊官等階層及失業人民,宋末元初,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在長期戰亂中失敗的南朝封建主組織武士劫掠中國與朝鮮沿海地區。因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故稱倭寇。
到了明朝初年,倭寇就很多了,屢次進犯山東沿海。
現在已經被攻破的靖海衛,成山衛,還有大嵩衛,威海衛,登州衛,青州衛,萊州衛,安東衛,鰲山衛,靈山衛,山東半島的十個衛,就是在洪武初年修建的。
這是十個衛,還有諸多的千戶所,百戶所,構成了初期山東半島的防御鏈條,有效的抵擋了倭寇的進犯。
永樂十七年,明軍于遼東望海堝全殲來侵之倭寇,此后海防較為平靜。
嘉靖時期,倭寇對大明沿海的襲擾,達到了頂峰。
甚至在嘉靖三十四年,有六十七名倭寇在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竟然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一直進犯到南京城下,雖然最終被剿滅,但也狠狠的打了大明朝一個耳光。
那不是什么小縣城,而是大明朝的南京,地位僅次于北京城,大明朝南邊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
駐所以倭寇如此囂張,主要是因為這個時期,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多年了,數十年的戰爭下來,大量的大名(諸侯)被擊敗,而手下的武士失去了效忠對象,于是自謀出路。
恰逢當時大明朝南邊承平已久,經濟發達,武備廢弛,于是就成了這些倭寇覬覦的對象,再加上之前就有少量倭寇進犯大明沿海,滿載而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失業武士加入劫掠的行列。
其實單單只是這些倭寇,并不能達到那么囂張的程度,因為他們畢竟只是一些失業的武士,臨時組織起來的,數量也不會很多,頂多就是幾百上千人臨時組隊,上岸打打縣城,劫掠一番跑路,斷然不會發展到幾千上萬人的規模。
而事實上,當時大規模的倭寇進犯,數量甚至能達到萬余人,而這其中,真正的倭寇并不多,還不到三分之一,至于其他的,大多都是南方的海盜,比如汪直,毛海峰,陳思盼、盧七、沈九等,或者海商假扮的。
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恰逢當時大明禁海,南方的商人沒法好好做生意,而走私被抓到是要殺頭的,于是就假扮倭寇。
比如汪直由于向政府要求通商遭到拒絕,便劫掠浙東沿海,于是大明朝廷首次把汪直集團騷擾沿海地區稱為“倭人入寇”。
于是‘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
而后來隨著戚繼光,俞大猷等將來抵達南方,訓練出一批精銳士兵,才漸漸扭轉局勢。
嘉靖四十年,戚繼光率戚家軍等,在臺州九戰九捷,殲入寇臺州之敵。
此后,戚繼光,俞大猷聯合,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