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顧此失彼

啓二年的五月,大明朝山東地界上,因徐鴻儒舉兵戰火,星星點點,四處蔓延開來。

那徐鴻儒,又名徐涌,本是山東鉅野縣城內徐街人。說起來徐鴻儒不過是一介百姓,若不是因與白蓮教相關,卻是怎麼也做不出什麼事來。那徐鴻儒與之白蓮教,倒是有另一番緣故可說。

要說那白蓮教,淵源長遠,分支甚多,不過大多都是秘密傳播,並不擺在明面上。

這得說大明朝到了天啓年間,這民間的日子,卻是越的難過。自古百姓不過是靠著幾畝田謀生,但凡能有口飯吃,便不至於去做什麼“造反”的行徑。可偏生大明朝的中堅部分,那些鄉里縉紳們,卻也是以積攢土地爲斂財手段,說不得一番巧取豪奪等等手段,失地的百姓愈來愈多,那土地便愈地集中在那些大戶名下。那百姓有了冤屈,到了官府那裡,自然比不得縉紳們的手段,到了只得求助於那些秘密傳播的宗教組織。白蓮教,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就仗著這一點,那入教之人,可就漸漸多了起來。

白蓮教在山東、河北一帶,又稱“聞香教”,又以京城以東州知莊爲中心。灤州的一位皮匠出身的人叫王森的,便是聞香教主。白蓮教藉著種種手段傳播散佈,很快便遍及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在當時算是大明朝境內最大的秘密宗教組織之一。而徐鴻儒,便是教主王森地弟子。

到了萬曆二十年,那王森因被人告,被官捉拿入獄,就死在獄中。這一帶的白蓮教,便分爲兩支,一支由徐鴻儒管帶,在山東一帶活動,另一支則由王森的兒子王好賢和他的另弟子於弘志爲主,在河北開邑、景州一帶活動。

白蓮教既然密組織,官府所不容,且教衆又多爲對官府完全失望之人,再加上教主王森之死的緣故,舉兵起事,那是早晚之事。

那徐鴻儒原與王好賢、於弘志等約好天啓二年中秋那天在河北景州、薊州、山東鄆城同時起義。但種種緣故之下,倒是令徐鴻儒提前舉事。天啓二年五月十一日凌晨,曹州府的白蓮教徒,連同不堪忍受壓迫的農民百姓,齊集城六家屯,徐鴻儒率衆歃血盟誓,以紅巾爲頭帕,手持大刀、長矛,先兵包圍魏家莊,又攻戰樑家樓,接連佔領四個村寨,所謂“聲威並舉,應雲集”,立時便在山東西南一帶掀起戰火。

那徐鴻儒一旦起兵,便始自稱中興福烈帝,改年號爲大勝元年,封陳燦宇爲右丞相,封弟弟徐和宇爲英烈王,另外還設有都督、總兵等官職,建起一套官制,聽起來倒像是要改朝換代的模樣。

到啓二年五月十三日凌晨,徐鴻儒率軍攻打鄆城,鄆城知縣餘子翼聞風逃遁,徐鴻儒輕鬆佔領城,並向鉅野進。這一路上大小村寨一律攻破,並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此舉自然得到窮苦百姓的依附。不過短短幾日的功夫,人數便達到數萬人,而當地地縉紳大戶們,則與遼東戰火燃起時一樣,是驚恐萬狀,紛紛逃亡。

到了六月初。那徐鴻儒揮師東進。渡運河。一舉攻克鄒縣。鄒縣署印通判鄭一傑攜家而逃。接著。徐鴻儒又兵臨滕縣。知縣姚之胤也是望風而遁。這接連攻佔兩座縣城之後。徐鴻儒所部便展到了幾十萬人。

大明朝在縣一級地建制。不是幾個縣官外加一些衙役之類地。根本無法抵擋這數萬人地隊伍。徐鴻儒起事。起初還不怎麼起眼。鬧得再厲害。也不過是“小事”而已。不關“大明”國運。但那鄒縣、藤縣。卻是大明運河漕運地關鍵地帶。這一旦掐斷漕運。怕是京城裡便斷了糧。這時。朝廷才真正開始重視起來。

五月底時。那山東巡撫趙彥原本還打算自行剿滅白蓮教。可惜整個山東地兵力。都是羸弱之旅。稍稍有些能戰地。又早就被調至遼東作戰。當然。在遼東也是一敗塗地。光是調兵遣將。便是不順。這還沒說接戰呢。那徐鴻儒便越過了運河。聲勢愈地大了。

待到鄒縣、藤縣被攻佔。朝廷上便下了嚴令。命山東巡撫趙彥坐鎮山東。啓用前大同總兵楊肇基爲山東總兵官。務必剿滅白蓮教。收復失陷城池。山東巡撫趙彥便急匆匆地進攻鄒縣。試圖一舉奪回縣城。可惜。面對不過是些農夫地白蓮教衆。山東衛所軍兵不堪一擊。很快便被擊

說起來。在山東還有不少縉紳帶著自家鄉勇跟隨官兵作戰。在這一點上。縉紳們是跟朝廷站在一邊地。那據說是孟子六十六代孫孟承光也帶領鄉勇協助官軍攻城。但隨著官兵敗退。反而被徐鴻儒所部攻破孟府。將孟承光及其長子孟宏略殺死。類似地大戶縉紳們。也一概沒落個好下場。當然。這更激起了徐鴻儒所部地擊殺大戶地心思。

趙彥初敗。朝廷這才知道山東本地衛所官兵實在無用。便命山東都司楊國盛、廖棟立即就地召募兵丁。彙集鄉勇。嚴加訓練。同時在別處調派官兵圍剿白蓮教。而

間隙,那徐鴻儒帶兵以鄒縣爲中心,四處襲擾,攻並未再有大的戰果出現,但卻愈地壯大了聲勢。而在武邑和景州交界的白家屯地於弘志;澤縣的康傅夫以及在河南汝寧府固始縣李恩賢等,也紛紛起事,與徐鴻儒遙遙呼應。乍一看,這回地戰火可是短時間內無法平息的。

這一切,都生在兗州府境內,地處山東西南。論起來,這登州府實在太遠,中間還隔著萊州府、青州府,過了這兩府地地界,纔算到了兗州府東北部,且這交界之處,也還未有徐鴻儒所部地人馬。

儘管白蓮教衆遍及山東全境,但登州府怎麼也不會與徐鴻儒聯繫到一塊兒來。朝廷上下、山東巡撫趙彥等文武官員,這眼光可都瞧著兗州府一帶,根本沒顧得上看一看登州府生了什麼事。

在這種情形下,登州知府李尤德當然不可能自尋麻煩,那蓬萊閣下綁架案定然是偃旗息鼓,沒了聲息。而關於鎮江水師千總趙仕哲帶兵“騷擾”登州府城一事,更是不會提一個字。不僅如此,那些被綁架了的大戶人家,除了銀子少了不少之外,自家子弟倒是原封不動地都回來了,至於那些被殺的僕人、隨從,原本就是下人,知府李尤德又專門將這些人間召集到一起,苦心勸慰了一番,於是,此事便算是結束了。那李尤德又可以抱著紫砂茶壺,悠哉悠哉地熬著時辰。

當然,鎮江水師千仕哲,與山東水師千總符寶正的一番合計,自然沒讓李尤德閒著。

先說那幾處莊,剿滅白蓮教的過程毫懸念,所有與白蓮教相關的人,全數被捉拿關押,這一回,倒是沒殺多少人。那幾處莊子,原本便是幾家大戶的家產,本想著是在官府沒有門路,便想著依靠白蓮教的勢力聚斂家產。這人手除了自家家丁之外,那些白蓮教衆的“彪悍”之人一起算上,也過上千人而已,這小打小鬧,或是嚇唬嚇唬那些百姓人家,倒是綽綽有餘,但哪裡會是正經兒水師官兵的對手?

這種“圍剿”,早練得熟了。鎮水師地幾名千總、把總,處置地是井井有條,忙而不亂。除了繳獲家財之外,就連那些大戶土地的佃戶,也都按著遼東的辦法處置的。當然,那些佃戶哆哆嗦嗦地聽到分給自己的土地由多少畝時,自然是不敢相信。待經過符寶正地一番“協助”,真真切切地拿到了地契,這才歡天喜地磕頭稱謝。這不管是什麼緣故,反正自家有地了就是好事。

當然,這些佃僅限於沒有參與到白蓮教與大戶相勾結當中的人,至於別地,則全數關押到登州府衙的獄中。那登州知府李尤德的師爺胡宇可算又開始忙碌起來,這案子問起來當然簡便多了。不說別的,只要招供是白蓮教之人便是大罪,自然這案子可不能與綁架案扯上關係。不過,鎮江水師千總趙仕哲明白告訴胡宇,案子審完,先別忙著上報,卻也沒說下文,只讓其等消息便是。

關於這位鎮江水師千:趙仕哲的“蠻橫”,胡宇自然清楚,而知府李尤德更是當作沒看見,問都不問,有什麼文書只管蓋印就是。那捕頭王來兒,倒是被趙仕哲專門交代了一番,令其主掌登州府城巡查一事,務必要市面穩定。這項工作,王來兒倒是做得比往日勤懇,手下那些捕快也都盡心,因爲趙仕哲每人賞了五十兩銀子。至於登州府衙裡的那些衙役們,可也只得老實做人,不敢再胡亂生事。

趙哲果然信守承諾,將其中一個莊子地土地,全數分給符寶正所部官兵,所有地契等事項按部就班地辦理。這還是看在登州府下還有縣制的面子上,不然,就要全數啓用遼東地新地契了。綁架案子所得的銀子,趙仕哲也只要了四成,當然,繳獲地那幾個莊子裡的財產,符寶正也沒有多要一分,還指望“歸附”蘇大將軍一事呢,這點小錢,就不算什麼了。

繼續在山東登州府做下這些事情,趙仕哲心中一直忐忑不安,繼上次給蘇翎報信之後,一直沒有迴音,這蘇大將軍會如何看待這件事,可著實令趙仕哲頭疼。這接下來地十多天,趙仕哲一邊等待消息,一邊將手中的事反覆斟酌,處置得甚至比在遼東還要盡心。鎮江水師在登州府內的一部,已經完全將登州營佔據了。這也是依照慣例,那些官兵,除了立時收編一部分外,其餘的全數分地遣散。倒是令那幾位登州營的主官氣得吐血,但誰讓其不敢真的動刀子呢?末了也只得在登州府的一處宅子喝酒解悶,當然,出城是不可的。

就在趙仕哲與符寶正都望欲穿之時,天啓二年六月十日,終於有船隊由遼東開來,二人得報,立即趕赴蓬萊碼頭侯立,遠遠的看見那船上的大旗,寫著大大的一個“蘇”字,後面的船隊竟然成百上千,一眼望不到邊。

遼東總兵官、徵夷大將軍蘇翎,親自領兵,登陸蓬萊。

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7章 分而擊之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2章 事本尋常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5章 小勝暗襲第7章 六月風過第39章 江湖人士第1章 牛錄商人第3章 以河爲界第25章 虎添翼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章 天災人禍第69章 大展宏第3章 西洋之慾第62章 事本尋常第59章 將軍賜名第35章 後續手段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3章 經略牽線第6章 山中人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4章 築江城第84章 以火剝皮第54章 越來越近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章 一家人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6章 烽火連綿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4章 千山堡第28章 草場新城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3章 疑慮重重第61章 好事多磨第3章 以河爲界第25章 女真戰俘第5章 商人心思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9章 殺光慶功第7章 蒙古饑民第3章 以河爲界第24章 海上將軍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7章 村落糧稅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4章 遊擊將軍第8章 暗流涌動第4章 紅色戰旗第5章 鎮江參將第23章 興京易主第5章 鎮江參將第15章 三十天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5章 鎮江新城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章 昏官悍勇第16章 嚴寒將至第33章 波光之下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9章 死生未卜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9章 新學堂第67章 蘇府新家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8章 死而復生第72章 海上船隊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章 百戶屯田第5章 商人心思第59章 亂上加亂第26章 整軍威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9章 亂上加亂第20章 阿哈諸申第48章 喬裝赴遼第43章 擢升總兵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8章 新生活第7章 蒙古饑民第8章 煙花柳巷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1章 撫軍心第10章 計奪寨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9章 新遼商第13章 軍心爭功第39章 江湖人士
第24章 驅虎吞狼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7章 分而擊之第32章 衆心所向第62章 事本尋常第68章 瓜熟蒂落第15章 小勝暗襲第7章 六月風過第39章 江湖人士第1章 牛錄商人第3章 以河爲界第25章 虎添翼第14章 遼東經略第1章 天災人禍第69章 大展宏第3章 西洋之慾第62章 事本尋常第59章 將軍賜名第35章 後續手段第34章 遊擊將軍第23章 經略牽線第6章 山中人第71章 京城兄弟第24章 築江城第84章 以火剝皮第54章 越來越近第58章 變通之道第12章 將軍手段第2章 一家人第83章 一勞永逸第16章 烽火連綿第90章 借力蒙古第28章 草場新城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4章 千山堡第28章 草場新城第43章 七虎獵熊第53章 疑慮重重第61章 好事多磨第3章 以河爲界第25章 女真戰俘第5章 商人心思第32章 山東水師第89章 殺光慶功第7章 蒙古饑民第3章 以河爲界第24章 海上將軍第40章 存身根本第23章 興京易主第17章 村落糧稅第75章 袁家遷族第34章 遊擊將軍第8章 暗流涌動第4章 紅色戰旗第5章 鎮江參將第23章 興京易主第5章 鎮江參將第15章 三十天第28章 雪夜湮滅第45章 鎮江新城第16章 嚴寒將至第2章 昏官悍勇第16章 嚴寒將至第33章 波光之下第19章 山東總督(三)第38章 營口小鎮第18章 振武染血第11章 撥雲見日第11章 撥雲見日第29章 死生未卜第58章 各算各的第29章 新學堂第67章 蘇府新家第14章 將軍視角第28章 死而復生第72章 海上船隊第51章 異域奇事第22章 京韻邊聲第2章 百戶屯田第5章 商人心思第59章 亂上加亂第26章 整軍威第28章 無主之城第59章 亂上加亂第20章 阿哈諸申第48章 喬裝赴遼第43章 擢升總兵第52章 蘇系武官第28章 新生活第7章 蒙古饑民第8章 煙花柳巷第29章 死生未卜第15章 兵事之初第25章 四萬明軍第21章 撫軍心第10章 計奪寨第63章 三分士卒(二)第19章 新遼商第13章 軍心爭功第39章 江湖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