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西部有一片高原,廣袤、高聳、遠離喧囂塵世。她披著神秘的面紗,縈繞在無數人的夢境;她胸懷恬淡的靜謐,撫慰遭受各種創傷的心靈。千百年來,古今中外,多少迷茫困惑的靈魂,拖著各自沉重的軀殼,或心存疑惑,或滿懷期待,義無反顧地朝著她的方向,向著她的高度,出發。
凌晨六點,當第二次失戀的趙雅朋背著一個小旅行包走出一家小客棧,站在座高原之城拉薩街頭東張西望的時候,并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這個季節里,講著各種語言,長著各種膚色的人或乘坐飛機、火車,或自駕汽車、或騎著自行車,也或者偶爾也有那么一兩位步行著登上這高原,走進這城市。像趙雅朋這樣的旅行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這家小客棧的老板冷眼旁觀,認定這位名叫趙雅朋的客人絕對是位最不專業的“驢友”。要不是他苦口婆心地規勸,趙雅朋的背包里也絕對不會有半片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還要說六天內步行走到180公里外的天湖納木措,竟然什么裝備都沒有攜帶,路線規劃是走到哪兒算哪兒。這小伙子也真夠狂的。
天還沒有亮,昏黃的路燈照耀下,趙雅朋的身影慢慢西去,消失在樹木與樓房斑駁出來的陰影里。客棧老板搖搖頭,轉身走進自己的小客棧,關好門,去睡回籠覺。
趙雅朋有些激動,為自己的勇敢而激動。他終于雙腳踏實地踩在這片曾經是那么遙遠、那么神秘的高原上。走了一陣子,他才感覺到有點冷。昨天還覺得又厚又笨重的雙層夾克外套,現在變得跟襯衫一樣單薄。
他加快腳步,好暖和一點兒。走過一個十字路口,人行道上,迎面走來兩個黑乎乎的人影。趙雅朋心里一緊:他們要是壞人怎么辦?他停下腳步,站在路燈下,不知道是要繼續向西,還是掉頭就跑。燈光里,走過來一位老頭和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包著頭巾,老頭戴著軟氈帽,是當地人的裝束。他們的手里都各自拿一個撥浪鼓一樣的東西,兩個鐘擺一樣的小球飛快地轉動著,卻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竟然被老頭老太太嚇了一跳。趙雅朋為自己的膽怯而羞愧。他繼續往前走,可沒走多遠,又停下腳步,回頭怔怔地注視著兩位老人相互攙扶的身影。兩行文字執拗地擠進他的腦海:“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兩位老人不正是這樣與對方一起慢慢變老嗎?多么浪漫的句子,那是終身相守的誓言。有人說,很多少不更事的少男少女們,在手機上或鍵盤上“寫”出這句話時,大多會被自己感動得流下熱淚。他們認為自己對愛情是忠貞不二的,自己愿意為愛情做出任何犧牲,所以自己真是太偉大了,偉大的催己淚下!然而,當另一個人以神秘的形象----如網友----出現時,承諾不變,仍然是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只不過是對象變了而已。劉一菲、文采揚就是最好的例子。
趙雅朋曾經先后對劉一菲、文采揚說過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人家兩個人先后把手抽回去,握住別的男人的手。自己真可憐!可憐到只會一遍一遍地重復,一次一次地被甩。甩就甩,好在自己已經覺醒,不會輕易再相信任何一個女人,特別是漂亮女人。沒有女朋友也好,這輩子不結婚才好呢,省得天天擔心。
趙雅朋再次譴責自己不該心事重重,耽誤行程。他加快腳步往前走。道路兩旁的房屋越來越少,最后連路燈也沒有了。太陽還沒有出來,天空已經放亮,湛藍湛藍的天幕上,半輪透明的月亮高懸在天空。
早就聽說過,大部分人來得到這里,會有高原反應。趙雅朋感覺有點累,像是感冒了,也不知道這是不是高原反應的癥狀。恰好經過一家小餐館。就走了進去。買了一層小籠包子,一碗稀飯,一個咸鴨蛋。吃完后,他又買三瓶純凈水,裝到背包里。
老板問:“小兄弟,來這旅游的吧?”
趙雅朋說:“是。”
老板說:“你有高原反應吧?看你昏昏沉沉的。有沒有吃點藥,吸點氧氣或是喝點專治高原反應的飲料啥的?”
趙雅朋答道:“買了藥片,但不想吃藥。我總覺得吃藥不好。”
老板說:“那有同等功效的飲料你總得喝吧?小伙子,別硬撐著,怕你吃不消啊。”
趙雅朋說:“謝謝老板提醒,我買兩瓶吧。”
從小店里出來,趙雅朋行走在國道邊上。公路上的車輛漸漸多起來。說多,四、五分鐘左右才來往一輛車,真好。不知道是吃進肚子里的小籠包子解決了胃的問題,還是飲料解決了高原反應,腦袋里的昏昏沉沉消除不少。他決定不走那么快,走到哪兒算哪兒。太陽出來了,趙雅朋追著自己的影子走。那影子長長的、斜斜的。現在是早上,影子投向西方,證明自己的方向沒有走錯。有時候,身后一輛長途大巴從后面追上來,眼看就要把趙雅朋的影子碾在車輪下,可影子很敏捷,一下子攀爬到車廂上。再一晃,影影綽綽地一下子又跳到地面上,好像心情不錯,調皮又好動。
趙雅朋打開手機上的電子地圖,他昨天晚上就已經設置好起點和終點。站在原地找了半天信號,終于定位成功。原來兩個半小時內,自己已經走了十五公里了,速度還挺快。不過,膝蓋處開始有酸酸麻麻的感覺,鞋也開始不合腳了。又走了半個小時,腳掌開始酸痛難耐。公路在一條平緩而狹長的山谷中蜿蜒前行。公路的左側是陡峭的河谷,右側是高山,山坡上怪石嶙峋。乍一看,山上光禿禿的,寸草不生的,一片枯黃。走近一看,山腳還有星星點點的黑色的山羊和體型較大的牦牛,都在那里啃吃矮矮的牧草。趙雅朋看到路邊一片平坦的高地,就爬了上去。他決定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好好地休息一會兒。又喝了一瓶高原飲料。然后從背包側面的小口袋里取出毛巾擦擦汗。在是否要將毛巾放回背包口袋這個很簡單的問題上,趙雅朋猶豫了好大一會兒。最后還是決定把毛巾系在側面的背帶上。
現在多自在,背上行囊,獨自一人行走在廣袤的高原上。有多少雙羨慕的目光在電腦屏幕上,在睡夢中向往著這片高原哪?!而我趙雅朋已經來了,頭頂著藍天白云,腳踏著平坦堅硬的柏油馬路……不對呀,走在柏油路上算不算是徒步呢?趙雅朋遲疑著,站在路邊上,左右看了看,身旁是山,河谷之外還是山,再遠一點就是布滿積雪的遠山。除了偶爾呼嘯而過的汽車,大地一片肅靜。
翻過一個山口,一路緩坡而下。遠遠的正前方,公路同一側,出現一個稀稀落落的村莊。村外一片空地上,黑壓壓地一大群牦牛,還有一群人,路邊上還停著四輛色彩鮮艷的旅游大巴。
出城后,走了五六個小時,幾乎沒有見到什么人影,眼前一下子冒出這么多人來,趙雅朋很想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他想走快一點,膝蓋卻像生銹了的曲軸。他的影子變短了,現在跑到他的右側,像是個膽怯的孩子。那影子跌進路邊的水溝里,蹣跚著,沒有了生氣。看似近在咫尺的路,趙雅朋花了半個多小時才走完。
大巴車、小轎車,還有幾輛大卡車,整整齊齊停放在村前空地上。村子右側,稍遠一點的山坡上,遍地是枯黃的草。人群和牦牛們就簇擁在那片草地上。趙雅朋決定去圍觀一下,一路走來太無聊,太枯燥了。他擠進人群的時候,已經是一瘸一拐的。身著當地服裝的村民們,還有游客們站成一圈。游客顯然是從大巴車下來的。
人群中間的一大片空地上,站著幾位身著暗紅色僧袍的僧人。站在正中間的那位身材魁梧,戴著一幅眼鏡。那僧人襯在里面的衣服是鮮艷的明黃色,衣服沒有袖子,兩只粗壯的胳膊露在外面。他左手拿著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雙眼微閉,右手不停地蘸著杯子里的水,往桌子上的一堆黃色標簽上揮撒。口中誦唱著什么。
“請問,這里做什么?”趙雅看了半天沒有看明白,忍不住向旁邊一位游客。
“牦牛放生。我們捐的款,我們是特地趕過來觀看的。”跟趙雅朋講話的這個人五十多歲的樣子,顯然他很激動。
“跟我們將烏龜放生一樣?”趙雅朋還是不明白。
“是啊。就是讓這些牦牛在野外游蕩,沒人管它們,也沒有人要殺掉它們。它們自由了。”老游客說道。
“牦牛養這么大,不容易。養牦牛的人把牦牛放生,他們愿意嗎?”趙雅朋想,這太可惜了,要是我,肯定不干。
“是啊,人家指望賣牛的錢活命呢。不過,如果有人愿意出錢買下來放生,養牛的人就會很樂意。你說是不是,小伙子?你聽聽導游怎么說的吧。”說完,老人指一指舉著小旗子的瘦高個女子。
瘦高個女導游正在講解道:“僧人們正在給牦牛誦經做加持,我不方便用擴音器給大家解說,等會兒回到車上,再給大家詳細說一說。”趙雅朋不明白什么是加持。
“桌子上的黃色標簽是特制的耳標,等一會兒要給牦牛的耳朵穿孔戴上。這個標簽很顯眼,耐磨、耐曬,也很難脫落,可以確保大家一眼就認出這是一條放生的牦牛。在這里,任何人都不會捕殺被放生的牦牛。中間那位僧人是堪布,也就是僧人們的老師。他在給耳標灑凈,確保每條牦牛都能得到神的保佑。”女導游的聲音不大。趙雅朋就站在離她幾步遠的位置,還是聽得清清楚楚。“真的不會有人偷偷地捕殺這些牦牛嗎?”有個聲音問道。
“不會,這里的人都是虔誠的佛門信徒。而且,他們相信,要是捕殺放生的動物是會遭報應的。”導游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這時候,那位堪布正從一個手提編織袋內取出一迭迭人民幣,然后雙手捧著遞給面前的一男一女。
“堪布說,這對夫妻甘愿以1000元一頭的價格將120頭牦牛捐獻出來。這是遠遠低于市場價格的。每頭牦牛的市場價格兩千多元,他們僅收一千元。要不是因為他們不富裕,家人要生存,會分文不取地把牦牛捐獻出來。所以,這位堪布要代表捐贈者把這十二萬元轉交給他們。”導游繼續低聲地介紹。
那夫妻倆人接過錢后,面帶愧疚之色,并立即跪倒給堪布磕了三個頭。每次磕頭都會以額頭觸地。那種虔誠勁兒,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趙雅朋的眼睛也濕潤了。
接下來,村民和僧人們用釘書機一樣的東西給牦牛打耳標的忙碌中,趙雅朋又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