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

否則就憑藉大明一個國家,即便像日俄戰爭那樣,打敗了俄國,又能從俄國手裡得到什麼呢,即便把俄國打退到烏拉爾山脈以西,沒有介入戰爭的世界列強也不可能接受大明吞併俄國的亞洲國土,只有加入一個世界大聯盟中,徹底的打敗俄國,才能夠藉助聯盟的勢力,最大程度的瓜分俄國。

就好像俄國通過一次一次俄土戰爭的衝擊無果之後,認識到俄國如果想取得土耳其海峽的控制權,就必須加入一個歐洲聯盟進行一場將所有國家都拖進來的大戰,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同時跟德國、奧匈帝國兩線作戰的情況下,還分兵攻打土耳其,目的就是爲了爭奪海峽,而他們當時的計劃,是得到法國的支持,英國的默許的,但英國不是很放心,所以丘吉爾派澳新軍團搶佔海峽控制權,結果被土耳其打的慘敗。

這都是後話了,1887年的冬季很快過去,大明完成了從越南的撤軍,讓越南人鬆了一口氣,原來大明真的沒有佔據越南國土的野心啊,沒有像當年的明朝皇帝一樣,鎮壓了越南國內的叛亂之後,直接留了下來,把越南吞併了。

1888年的春季到來,渤海灣的堅冰慢慢融化,去年英國沒有采取破冰行動,俄國人的要塞已經建的頗有規模了。但法國的經驗擺在哪裡,大明在無法攻克堡壘要塞的時候,擁有長期封鎖敵人的能力。

即便俄國人的要塞建的無比堅固,那又如何,在海上被英明海軍封鎖,6上交通被大明6軍切斷的情況下,俄國人能靠啃要塞的石頭生活嗎?

從去年冬季開始,兵部就開始在大明製造俄國威脅輿論,爲戰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是大明國民似乎更關心溫暖的南方,對嚴寒的北方不感興趣,不理解大明爲什麼要去苦寒之地跟另一個洋人國家爭奪。

甚至還有一些所謂的“精通兵法”的專家拋出各種聳人聽聞的觀點,認爲朝廷北上打俄國人只是幌子,這分明就算假途滅虢的謀略,是打著打俄國的旗號,北伐滿清的。這種奇葩的論調還真有不少人信,因爲真的有很多人希望大明能夠北伐一統天下,經歷過明法戰爭之後,即便是最頑固的保守派,對大明的認同也漸漸過了滿清。

開春之後,大明國內的戰爭輿論沒能調動所有國人的熱情,但卻迷惑了所有西方國家,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認爲大明確實在準備一場戰爭。

冰凍期結束之後,大明海軍主力立刻北上,迅控制了渤海的制海權,接著運兵船開往秦皇島,第一期十萬6軍迅登陸,威懾俄國。

另一邊在大明的多次催促下,五千萬英鎊的英**費補助,打進了大明的賬戶。大明6軍馬上從秦皇島出山海關,經遼西走廊進入連山,連山明代稱連山驛,是明朝設置的通往關外的一座驛站,後來努爾哈赤崛起,孫承宗和袁崇煥經略的遼東防線,連山都是重要的一環,修建了堡壘,稱爲連山堡。

後世葫蘆島建市,連山就成了葫蘆島的一個區,因此連山距離葫蘆島極近,可以說是封鎖葫蘆島港口的不二之選。

另一邊大明海軍與英國海軍聯合行動,護送大明海軍6戰隊直撲錦州,將錦州拿下,就切斷了葫蘆島的援軍,因爲河北北邊是連綿的燕山山脈,長城之所以修建在這裡,就是要藉助這裡的地勢。

以現在的技術手段,還不可能在燕山山脈中修建鐵路,所以俄國人修建的張家口到葫蘆島的鐵路線,往北繞了一個大圈,從蒙古草原上繞到了遼東,然後南下,經過遼西走廊連接葫蘆島港口。

要過遼西走廊,錦州是繞不開的門戶,所以明軍卡住了這裡,就等於切斷了俄國援兵。佔領了連山,就等於包圍了葫蘆島。

大明出兵錦州之後,英國人以爲俄國肯定會向大明宣戰,然後這兩個進來都在東方讓英國有些忌憚的國家之間,將會爆一場曠世大戰,之後很長時間雙方都恢復不了元氣,讓英國能享受一陣難得的輕鬆氣息,並用這段時間加強英國在東方的力量,兩兩國即便恢復了,今後也無法跟英國爭奪東亞地區的主導權。

可是讓英國感到奇怪的是,俄國竟然沒有宣戰,因爲德國介入了,俾斯麥以調停爲名,邀請俄國和大明代表,在柏林商談渤海灣問題,兩國竟不約而同都接受了這個邀請。

德國人突然跳出來,這讓英國感到極爲奇怪,主持德國政務的是俾斯麥,而俾斯麥一直在將俄國往東方推,這點英國很明白。那麼讓俄國東進,跟東方強國大明打一仗,不是就滿足了俾斯麥的目的嗎。

可這時候德國跳出來調停做什麼?絕不是爲了俄國好,因爲從去年開始,德國已經爆了跟俄國的貿易戰。

戰爭先是俾斯麥挑起來的。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81年被民意黨人刺殺之後,繼位的亞歷山大三世十分重視經濟展,主持制定了經濟展計劃,推動俄羅斯高工業化,但經濟結構構成落後的俄羅斯嚴重缺乏資本,德國是俄國商品最大的進口國,所以對德貿易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而俄羅斯向德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糧食。

德國是一個工業國,可是農業條件不好,人口增長快,糧食缺口越來越大,大概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糧食需要進口,俄國就是他們最好的進口地之一,俾斯麥主持德國政府期間,跟俄國簽訂過相關的條約,以遊說的糧食進口稅率,換取俄國對德國工業品的優惠稅率。

在雙方產業互補的情況下,貿易關係展很快,互相成爲對方最大的貿易國。

但經濟在俾斯麥眼中始終是第二位的,政治纔是第一位考慮的因素,在政治利益面前,經濟隨時都得爲俾斯麥的政策讓步。

俾斯麥結盟奧匈帝國,結盟俄羅斯帝國,目的是孤立法國,相比奧匈帝國,俄國並不是一個讓德國信任的盟友,所以在跟奧匈帝國產生衝突的情況下,俾斯麥會無條件站在奧匈帝國一邊。

1877年爆的俄土戰爭,俄國最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可是英國不允許俄國越過土耳其海峽,排除海軍威脅。俾斯麥在柏林召開會議,最後以俄國放棄大量攫取的特權而結束。此舉大大提高了德國在土耳其的地位,但同時也讓俄國對德國頗爲不滿。

1885年,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危機爆,俄國和保加利亞簽訂密約,試圖控制保加利亞,親俄派動政變失敗,導致保加利亞驅逐俄國顧問和駐軍,倒向奧匈帝國,導致奧匈帝國與俄國關係瀕臨破裂。

俄國爲了防止德國參戰,急與法國接近,企圖用法國牽制德國。面對法俄的威脅,則迫使俾斯麥採取備戰也經濟制裁的措施,猛烈提高關稅,俄國出口德國的小麥和燕麥的稅率上升5o%。

俄國作爲報復,宣佈禁止外國人在俄國西部省份擁有地產,此舉主要針對德國,因爲歷史的原因,俄國境內有大批德國移民,他們很多都是跟隨歷代嫁給沙皇的德國公主,進入俄國的,主要居住在伏爾加河和頓河流域,經營小農場,俄國禁止外國人擁有土地,直接導致德國移民喪失了他們的農場。

俾斯麥又布《倫巴第法令》,取消俄國在柏林行債券的權利。俄國則將本國存款直接轉移到巴黎,並且立即就獲得1億法郎的法國政府貸款。在之後的3年時間裡,巴黎取代柏林成爲了俄國主要的海外金主。兩年間,俄國在法國行了24億法郎的有價證券。

在亞歷山大三世貿易保護政策下,俄國工業高展,大幅度提高的進口關稅,受害最大的就是德國,在雙方爆貿易戰,俄國提高關稅之前,德國是俄國第一大進口國,從1868年起,德國工業品就佔據了過四成的俄國市場,1877年高達47%。到了8o年代,德國在俄國工業品進口市場中的比例就下降到了27%。

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兩國關係,所以從去年開始,也就是1887年,俾斯麥纔開始拒絕向俄國貸款,德國銀行拒絕接納俄國的有價證券作爲抵押。一方面是作爲貿易戰的延續,一方面是對俄國親法國的制裁,最重要的還是不希望看到俄國經濟繼續展,變得更加強大。

德國跟俄國雖然有名義上的盟約關係,可不管是在1875年危機中,還是在1885年危機中,兩國都在衝突。

但英國人知道,俄國修建恰克圖鐵路的資金,主要就是來自德國,這幾年恰克圖鐵路由於沒有連接出海口,導致效益始終比不上有大連作爲進口基地的東清鐵路,中國商人藉助這條鐵路,順勢壓到了在恰克圖貿易的俄國商人,晉商再次成爲俄國最大的茶葉供應商。

恰克圖鐵路負債累累,俄國人到處找資金填補窟窿,這時俾斯麥重新許諾向俄國貸款,條件是俄國必須取得在北中國的出海口,徹底改善恰克圖鐵路的經營效益。

俾斯麥名義上要求俄國提高鐵路效益,從而提高還款能力,才能給予俄國貸款,好像一切都是商業性的。可背後的明堂卻是俾斯麥堅定不移支持俄國東進的意志,一旦俄國在中國北方取得出海口,那麼就將陷入跟英國無窮無盡的衝突之中,俄國的力量到時候想調回來也做不到了。

所以俾斯麥給俄國貸款跟他拒絕給俄國貸款,其實都是出自政治目的,經濟利益始終都在次要地位。

可爲什麼德國又要調停俄國跟大明的爭端呢?

因爲德國不看好此時俄國能夠保住這個港口。

俄國保不住港口,被大明迎頭痛擊,再次趕回6地的話,他們向東方海洋擴張的勢頭勢必停止,就好像他們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法痛擊之後,馬上結束了向地中海方向擴張的勢頭開始向薄弱的中亞和東方擴張一樣。

如果這次俄國在東方的擴張被遏制,他們會像草原民族一樣,如水一般通過草原流動到下一個方向,而那個方向在哪裡?

往中亞擴張已經到了盡頭,跟印度僅僅隔著一個阿富汗,英國佔領了阿富汗的要塞,強勢阻擋了俄國的擴張,往波斯方向擴張,進入波斯灣也是英國所不允許的。那麼俄國下一步的擴張方向在哪裡,除了西方好像再也找不到其他方向了。

俄國一旦調轉擴張方向,西方緊鄰俄國的德國,勢必當其衝,而德國的西部疆界,還面對著一個普法戰爭一直尋求復仇的法國,毫無疑問德國將陷入被法俄兩面夾擊的窘境,這是俾斯麥無法承受的地政緣治代價。

所以俾斯麥絕不願意看到俄國在東方的擴張被人強勢阻擋。

可是政治外交的大方向,你只能因勢利導,強行扭是扭不過來的,誰讓俄國的東進,遭遇到了大明的崛起。

俾斯麥苦於沒有應對的手段,這時候大明把辦法送到了他手裡。

大明駐德公使在一次酒會上,不經意間請教俾斯麥大明和俄國還有沒有緩和的餘地,能不能通過大明的讓步,制止這場即將爆的戰爭呢?

俾斯麥說尋找出海口是俄國不變的既定方針,是很難改變的戰略方向。大明的公使則詢問,如果大明願意接受俄國和平利用大明管理的港口,比如距離葫蘆島很近的秦皇島港口,俄國能不能放棄佔領葫蘆島。

大明公使的話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卻給俾斯麥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方案,暫時讓俄國的擴張停止,卻讓矛盾始終保持的好方案。

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上架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十七節 取信(1)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一百四十二節 把人民組織起來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41節 大計劃(一)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十六節 行動(4)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39節 嫌疑人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39節 嫌疑人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44節 逃亡(一)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
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上架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十七節 取信(1)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一百四十二節 把人民組織起來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41節 大計劃(一)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十六節 行動(4)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39節 嫌疑人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39節 嫌疑人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44節 逃亡(一)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