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明倭友好協議!新二十一條!
朱允熥帶領大明海軍從倭國海港登陸。
全程未發一槍。
以足利義滿爲首的倭國文武官員,對大明海軍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
至於倭國大軍剛一出師就全軍覆沒之事,這些人都彷彿一瞬間,便已經忘記得乾乾淨淨了。
大明海軍是和平的使者,是倭國最高貴的客人,倭國又怎麼會與大明爲敵,與大明海軍交戰呢?
那些已經葬身海底,爲倭國獻身的武士,當然是萬惡的叛徒,可恥的賊寇。
他們肆意破壞明倭之間的友誼,他們應該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
爲了表明堅決與破壞明倭友誼的賊寇劃清界線的態度,足利義滿下令倭國民衆一律不得去爲那些葬身海底的賊寇收屍。
就這樣放任他們的屍體飄浮在海上,直至腐爛,被魚吃掉。
要知道,這個時代倭國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仍以土葬爲主。
不能去收屍自然令許多家屬痛不欲生。
足利義滿又下令不許哭泣,要以燦爛的笑容,迎接大明天軍的到來。
朱允熥對此還是很滿意的。
這纔是強盜應得的下場。
他們既然想著去中原大地燒殺搶掠,那葬身大海,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很美好的結局了。
“尊敬的大明皇太孫殿下,我國願與大明世代友好相處,永遠向大明納貢稱臣。”
將軍府內,朱允熥坐在上位,足利義滿俯首跪在地上。
“既是世代友好,爲何還要派大軍前往大明行燒殺搶掠之事?”
朱允熥冷冷問道。
足利義滿忙道:“此事皆是大明叛逆黃子澄從中挑拔離間,讓我等以爲大明內亂,欲出兵爲大明清君側,才發生這等誤會,還望太孫殿下明鑑啊!”
說罷,跪著的身體轉頭揮了揮手,令人將五花大綁的黃子澄送了上來:
“太孫殿下,就是這個人請求我倭國軍隊出征大明,我等對大明絕無冒犯之意啊!”
“還有協議!”足利義滿慌亂的從懷中掏出與黃子澄簽訂的那份協議:
“太孫殿下請看,這個大明的叛徒,還以大明朝廷的名義,與我國簽了協議,足以證明我大軍前往大明,乃是受了他的欺騙,我們還以爲是去匡扶大明朝廷的。”
黃子澄竟然與倭國簽了協議?
雖然朱允熥早就打探到了黃子澄和倭國之間的卑鄙勾當。
但民間得到的消息,自然都是一些風傳,沒有太具體的情況。
當下使了一個眼色,馬和當即上前,從足利義滿手中,將協議拿了過來。
朱允熥打開看了一眼。
頓時被協議內容給嚇住了。
儘管心裡早有預期,知道黃子澄要讓倭國出兵,必定會籤賣國條約。
但卻萬萬也沒有想到,他會賣得這麼徹底。
除了答應讓出兵的倭寇任意搶掠大明的財富和子民之外,還有整整二十一條。
要真按這些條約執行,不僅大明百姓會遭遇史無前例的燒殺搶掠,大明朝廷也會被倭國徹底控制,用不了幾十年,必然亡國。
這是連秦檜和趙構都不敢籤的條約啊!
黃子澄怎麼敢的?
朱允熥眸皮一擡,盯著黃子澄,道:“枉你讀了這麼多的聖賢書,竟敢與倭國籤這等喪權辱國的條約?你還有何話可說?”
從看見大明海軍出現,到倭國大軍全軍覆沒,再到自己被倭國將軍所抓,黃子澄的心情,早已跌落到了深淵。
此際反而變得平靜下來。
“成王敗寇!”黃子澄道:“你故意讓我出使倭國,不就是想看到這樣的結局嗎?”
“所有的一切,都在你的算計之中,我又還有何話可說呢?”
他也終於想通了。
爲什麼當初朱允熥會讓自己出使倭國!
又爲什麼大明海軍會直接前來,而不是等自己所率領的使團回國。
這都是朱允熥的陰謀啊。
他早就料定自己會與倭國勾結,卻故意聽之任之。
如此一來,便是倭國主動對大明發起了攻擊,大明的征伐,也有了最正當的理由。
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明的船堅利炮,在海上將倭國大軍盡數殲滅。
以大明海軍的實力,就算不是在海港攔住了倭國大軍,而是在大海上遭遇,雙方之間的戰鬥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頂多是倭寇大軍能趁亂逃走一部分,而不似在海港一般,連逃都沒有一艘船逃掉。
將倭國大軍引誘到海上殲滅,正是朱允熥早就定好了的謀略。
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大明戰艦的威力。
畢竟,戰艦的大炮太過笨重,很難移動到陸地。
沒有大炮,大明的遠征軍就發揮不出這等恐怖而強大的戰力。
倭國地形複雜,到處都是山區。
即使大明的遠征軍在陸地上能輕而易舉的擊潰倭國的大軍,可如果對方逃到山區裡面,利用對地形和環境的熟悉,與大明遠征軍死磕到底呢?
大明畢竟是勞師遠征。
時間一長,將士們就會思念家鄉,不願意一直在異國他鄉耗下去。
軍心一旦渙散,即使戰力再強,也很難發揮出來了。
要想征服倭國,絕非易事。
但若是將倭國大軍引誘到海上,那事情立即就變得簡單了。
黃子澄也直到現在,纔想明白這一點。
原來自己就是一枚被別人利用的棋子。
朱允熥派他出使倭國,就是讓他引誘倭國大軍出海的。
“本宮的算計?”朱允熥冷笑道:“若不是你身懷叛國之心,又怎麼會陷進去呢?”
“如今有你與倭國簽定的賣國條約爲證,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你還想抵賴不成?”
“來人,將黃子澄收押,待回到大明,再明正典刑。”
一聲令下,當即有士兵將其押了下去。
此人還有最後一點利用價值,那便是讓大明百姓看看賣國賊的下場。
足利義滿陪著笑臉道:“尊敬的大明皇太孫殿下,此事都是一場誤會,解釋清楚了就好,我國之前也是被黃子澄所騙,才與他簽下友好協議,出兵更是爲了與大明之間的深厚友誼。”
“說得好!”朱允熥讚道。
足利義滿頓時喜出望外。
若是此事能到此爲止,那就最好不過了。
他連忙令人拿過酒杯,道:“我敬太孫殿下一杯,願我們兩國的友誼地久天長,永世不變。”
朱允熥並不拒絕,也端起了酒杯,卻道:“我們大明有一句話‘親兄弟,明算賬’,雖然倭國派大軍出征我大明是一場誤會,但是,我大明海軍消耗的炮彈,卻是不少啊。”
“那些炮彈,可都是要錢買的。”
“這筆銀子,總不該由我大明來承擔吧?”
足利義滿一驚,忙道:“此事我國願意全力承擔。”
他伸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
還好大明沒有一艘戰艦受損,僅僅只是賠一些炮彈錢,還不至於太貴吧?
朱允熥笑了起來:“那就好!放心,本宮會好好算這筆賬,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不會多要你倭國的錢。”
足利義滿聽得簡直有點懷疑自己的耳朵了。
大明的皇太孫竟然這麼好說話?
絕不多要一分錢?
“大明皇太孫殿下的恩德,我國必永世不忘。”
他磕了一個頭,再次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朱允熥也輕輕抿了一口酒,又拿起黃子澄與倭國籤的協議,道:“你剛纔說,與黃子澄簽訂這份協議,出兵我國,是爲了與我大明之間的深厚友誼。”
“其實本宮率兵前來,也是如此。”
“這份協議,更是見證了咱們兩國之間的友誼。”
“所以,本宮認爲,這份協議,還是應該籤的,也必須要籤!”
“你們覺得呢?”
滿堂的倭國文武官員頓時都不說話了。
足利義滿更是呆滯在那裡。
大明皇太孫說這話,到底是何意呢?
但很快。
他們就明白了。
“只要將協議上面,兩國的名字,交換一個位置就行了!”
朱允熥笑容滿面:“割讓浙江之地,改成割讓倭國的五大港口,由我大明派兵駐紮,以保大明與倭國世代友好通商。”
“其他的條款嘛,只需雙方調換一下名字即可!”
他正愁不知道和倭國籤什麼條約纔好呢。
有倭國的這份協議在,正好省了他自己去想的功夫。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倭國想將這種協議加在大明身上,那最終作繭自縛,協議被加在了自己身上,又能怪得了誰呢?
朱允熥沒有提出割讓倭國的大片領土,主要還是考慮統治成本很高,反而不如只駐守幾個港口。
直接統治的成本是昂貴的。
殖民,纔是最劃算的買賣。
稍一累索,朱允熥又補充道:“還有,倭國要允許我大明前來開設銀行,興辦報紙。”
這是原來的條約上沒有的。
畢竟,倭國還沒有出現銀行和報紙呢。
但在朱允熥看來,這兩項必不可少。
唯有如此,才能控制倭國的金融和輿論,將倭國永遠牢牢控制在手中。
聽到朱允熥的話,足利義滿和在場的倭國文武官員,頓時一個個如墜冰窯。
一個個目瞪口呆,再也無人敢說話。
對於銀行和報紙,他們不懂。
也無所謂。
但其他條約內容,卻是一清二楚的。
萬萬也沒有想到,自己等人給大明定製的不平等條約,最後竟會用自己國家身上。
那些條約一旦簽定,後果不堪設想啊……
朱允熥見他們都不說話,當下臉色一沉。
“怎麼?難道你們不願意籤,不願和我大明世代友好嗎?”
“我……”足利義滿張了張嘴,想要說點什麼,但因爲身軀劇烈顫抖,竟然半天都沒有能說出來。
“我國貧瘠,這上面的布匹和糧食,恐怕交不出來。”
許久,他才終於說出了這句話。
“沒關係!”朱允熥笑道:“那就用白銀來抵扣吧。”
“據本宮所知,貴國盛產白銀,僅是石見銀山,一年便可產白銀百萬兩之巨。”
“向大明進貢一點白銀,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
如今大明銀行印刷的寶鈔越來越多,也需要更多的白銀用作錨定物。
大明境內的銀礦不多,但倭國卻很多。
“沒……沒……沒……問題!”足利義滿結結巴巴地說道。
倭國大軍全軍覆沒,大明遠征軍已經上岸,若是此時拒絕,後果可想而知。
這個時候,足利義滿再也沒有了拒絕大明的勇氣。
何況大明那些艦炮的威力,也根本不是倭國能對抗的。
“好,那就簽字吧!”
朱允熥立即令人上前,將條約重寫了一份。
內容基本上都不變,只是名字換了過來。
從“大明允諾”變成了“倭國允諾”。
進貢布匹糧食變成進貢白銀,並以石見銀山作爲抵押。
五個最大的港口,永久向大明開放,並由大明駐軍防守。
大明可以來倭國開辦銀行,發行報紙。
……
新二十一條,正式出爐。
隨後,朱允熥與足利義滿分別簽字,交換條約。
“來,讓我們爲明倭友誼乾杯!”
這一回,朱允熥給自己滿滿斟了一杯。
“爲明倭友好協議,乾杯!”
“爲新二十一條的簽定,乾杯!”
“爲明倭之間的偉大友誼,乾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