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

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

“今我大明百姓之家,多爲茅屋土房,家中儲糧,往往被鼠雀所害,致使糧食受損,又或蟲蟻所侵,或雨水淋浸,潮溼黴變,造成大量糧食浪費。”

“朝廷體恤百姓艱難,民生不易,特在各地新建大糧倉,設(shè)置糧食署,開辦糧食銀行。”

“凡我大明百姓,皆可將自家糧食存進糧食署,由糧食署代爲免費保管。”

“開具保票,日後按票取糧。”

“凡存糧期間一切損耗,皆由糧食署承擔,與存糧人無關(guān)。”

“存多少糧,取多少糧。若有損失,由糧食署補足,保證存糧人的糧食不少一粒。”

“願意出售糧食者,亦可折算爲錢財,開票取錢。”

“糧食爲天下之根本,朝廷在此重申,糧價永不上漲。”

……

糧食銀行一成立,立即引發(fā)了無數(shù)百姓的熱議。

借倉儲糧這種事,在此時的民間並不罕見。

相反,還十分普遍。

但主要發(fā)生在鄉(xiāng)下鄰里之間。

比如隔壁家的房子相對較好,有地方可以儲糧,便將自己的糧食也借存在他家。

在鄉(xiāng)下農(nóng)村,這類事很普遍。

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大多數(shù)還是親戚或本家,雖然彼此之間的矛盾衝突也不少,但另一方面,在許多事情上,還是會盡量互相幫襯的。

這與後世社會城市生活高度原子化,鄰里之間甚至彼此不認識完全不一樣。

但是,將自家的糧食放進官倉裡面儲存?

這能行嗎?

官府會不會趁機將糧食給侵佔了呢?

“你們說,這將糧食存進糧食署的官倉,真的可信嗎?”

“是啊,我總覺得有點放心不下。”

“對啊,萬一官倉將糧食給私吞了呢?”

“我說你們這些人,是不是也太過杞人憂天啦?這有什麼不可信的?你將銀子存進大明銀行的時候,也沒見你們擔心啊?這糧食跟銀子,不一樣嗎?”

“這倒也是,我就怕去取糧的時候,他們說我的糧食,被老鼠吃掉了多少多少,沒有那麼多了,那就虧慘啦。”

“不會,人家都說了,存糧期間的損耗,都由糧食署承擔,保證不少你一粒糧。”

“反正我是準備將大部分糧食都存進這個‘糧食銀行’的,我家那小破房子裡,老鼠太多了,溼氣又重。一年下來,糧食要被老鼠吃掉不少,潮溼黴變的糧食也不少,太令人心痛了。”

“糧食署新建的糧倉,那條件可真不是家裡能比得上的。家裡沒辦法防鼠蟲螞蟻,人家有辦法啊。家裡的糧食很容易受潮黴變,碰上颳風下雨的天氣,弄不好還得被雨水淋溼,人家也不會發(fā)生這種事。要我說啊,存進糧食署,確實是一樁好事。”

“可這好事,真的輪得到咱們老百姓嗎?”

“以前肯定不行,但現(xiàn)在還真不定。太孫殿下秉政,過去一年的好事,可沒落著咱老百姓啊。”

“是啊,太孫殿下從倭國得勝歸來,還給了咱們老百姓不少賞錢啊。”

“咱們那點賞錢算什麼,從前被倭寇搶劫的人家,賠償?shù)腻X,那才叫高呢。”

“這次興建糧倉,設(shè)糧食署,開辦糧食銀行,也是太孫殿下的主意,就是爲咱老百姓著想,爲咱們辦好事呢。”

“存糧同時開具糧票和錢票,取糧和取錢隨意,實在不行,就拿票去大明銀行取錢,銀行裡的錢總不會少吧。”

“對啊,糧食這麼穩(wěn)定,取錢也一樣。”

……

民間百姓各種說法皆有,雖然有不少人還是不太放心,但前來存糧的人,也非常之多。

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家的儲存條件是真的很差,存在自己家裡,被老鼠吃掉的,受潮淋雨黴變的……每年總有一部分糧食就這樣浪費了,令人心痛不已。

至於滋生蟲蛾飛蟻,那就更不用說了。

將糧食存進糧食署,由糧食署負責保管的話,就等於是憑空大賺一筆。

另一方面則是,過去一年中,在朱允熥的治理下,朝廷建立起來的信譽,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度大大加深。

有了大明銀行的例子在前,百姓們對於糧食存進去後被侵佔的擔憂也降到了極低。

很快。

各大新糧倉附近,便擠滿了前去存糧的百姓。

較之大明銀行剛開業(yè)時不一樣,百姓們儲糧的熱情,剛一開始就達到了高潮。

短短幾日,百姓存進糧食署的糧食,便超過了原來國庫儲糧的總和。

儲糧的熱潮,不僅沒有任何消退的跡象,反而仍處於不斷上漲中。

“想不到啊,我原以爲勸說百姓將糧食存進糧食署,要費不少功夫呢。”

東宮內(nèi)的書房中,朱允熥感慨不已。

楊士奇和夏原吉皆在旁邊坐著,楊榮則在下首揮筆記載。

他到朱允熥身邊聽命後,名義上的官職是東宮史官。

皇帝的一言一行皆有人負責記錄,名曰“起居郎”。

儲君的言行也有官員記錄,也就是所謂的東宮史官。

按規(guī)矩,起居郎和東宮史官應該是事無詳略,凡皇帝和儲君的事,全部都要記下來。

那只是對外的宣稱。

實際上嘛,當然是另外一回事。

特別是皇帝或儲君,與親信大臣,官員的禁中密談,是絕不能隨便亂記的。

聞言,夏原吉笑道:

“將糧食存進糧食署,能減少蟲鼠偷吃,受潮黴變帶來的損失,百姓們自然樂意。”

楊士奇也笑道:“這是因有大明銀行在前,百姓們能放心存錢,自然也能放心存糧。此外,還多虧了《大明日報》的宣傳,纔在民間形成熱潮。”

自古以來,老百姓就是喜歡跟風的。

向糧食署存糧這種事,也不例外。

只要村子裡有人存了,就會有人跟進。

鄰居家存了,自己家就敢存了。

這種看似無腦跟風的背後,實際上是民間百姓長久以來養(yǎng)成的生存策略。

大家共進共退,有什麼事也能一起扛下。

如果只有自己一家特立獨行,遇到事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存糧的事,亦是如此。

自己一家人存,他們擔心糧食署將糧食貪沒,擔心取不出糧食。

所有人都存了,這種擔擾也就煙消雲(yún)散。

因爲他們相信,糧食署不會犯衆(zhòng)怒,侵吞天下所有人的糧食。

《大明日報》的宣傳,同樣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如今的《大明日報》,影響力極大,隨便一篇文章,都能讓天下震動。

“雖然有用水泥新建的糧倉,可以防鼠防蟻防潮,但糧食終究不比銀錢,儲藏在糧倉裡面,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損耗,何況儲藏糧食本身的成本也不低。”

“建造糧倉造價高昂,管理人員的薪水開支也不低。”

“朝廷要拿出一大筆錢補貼纔夠。”

“還有,若百姓都要取糧的話,長此以往,只恐糧倉裡的糧食會入不敷出。”

糧食署的承諾凡存糧一點都不少,但實際上,糧倉裡儲藏的糧食,也會有一點損耗的。

這就變成了進來九十八斤糧,出去一百斤。

糧食署是會虧損的。

短時間內(nèi),因爲不斷有新的糧食存進來,還有朝廷的庫存,收賦稅所得的糧食等等,這些還不是問題。

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有點類似龐氏騙局,終有垮塌的一天。

這與銀行存錢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銀行收了存款,再放出貸款,還能賺取存貸款的利差。

糧食署可不能進行這樣的操作。

夏原吉是理財?shù)母呤郑钪渲械谋锥耍识鴳n心忡忡。

“只要大明的糧食產(chǎn)量一年比一年高,堅持幾年就好。。”朱允熥道:“糧食署的‘糧食銀行’業(yè)務(wù)並不會持續(xù)很多年,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年,就會停掉。”

夏原吉怔了怔。

楊士奇解釋道:“等百姓們養(yǎng)成了將糧食儲藏到糧食署的習慣,日後即便糧食署不再開設(shè)糧食銀行,沒有了免費存糧的業(yè)務(wù),百姓們也會自發(fā)將糧食賣給糧食署。”

夏原吉思索了片刻,道:“話雖如此,但若沒有免費存糧業(yè)務(wù),自家種的糧食,不少百姓還是會自己存起來的。”

“如此雖有損耗,但畢竟省了存糧取糧的麻煩。”

“只有那些原來大量購糧的人,日後或會按月購買。”

“再或者是多餘的糧食,也會存進糧食署。”

朱允熥笑道:“這就得看大明糧食的增產(chǎn)速度了,百姓們有吃不完的糧食,自然會大量賣給糧食署。”

“這……這多少有點豪賭了。”夏原吉失聲道。

楊士奇點頭道:“沒錯,這確實有點冒險。”

“爲了保險起見,朝廷已經(jīng)從倭國大量進口糧食,此事你亦是知曉的。”

“再加上新糧倉所減少的損耗,大明的糧食,憑空增加了許多。”

“只是如今太孫殿下治國,百姓的肚子都吃得更飽了,消耗的糧食激增,纔有糧食不足的危機。”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進一步的增產(chǎn),就要靠水利工程建設(shè)及墾荒。”

夏原吉長吁了一口氣,道:“眼下全國各地都在建水庫,一旦建成,對糧食增產(chǎn)確有極大的幫助。”

“但徵發(fā)的民工如此之多,今年消耗的糧食也會大增,風險亦更大。”

這就是事情的一體兩面了。

興建水庫,確實會讓明年的糧食增產(chǎn)。

但是,在沒有大型機械器具的時代,水庫的堤壩,可都是需要人工用肩膀一擔一擔挑出來的。

天天干活的民工,也會吃掉更多的糧食。

“這就是糧倉以及收糧的作用了。”朱允熥笑道:“如今不止是普通百姓,富戶大戶的存進糧倉的糧食更多。”

“其中還有不少糧食,是他們多年存下來的。”

“而今都進了糧食署的糧倉,朝廷便可以集中調(diào)配。”

“有這些糧食,到明年秋收之前,大明絕不會有少糧缺糧的危機。”

朱允熥對此十分篤定。

民間大戶富戶的存糧,數(shù)量其實十分龐大。

只是以前不管有啥大饑荒,天災人禍,他們都會藏得緊緊的,絕不會拿出來救濟沒飯吃的人。

一邊是餓殍遍地,一邊是富戶的糧倉裡堆滿了糧食。

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如今,那些富戶大戶見將糧食儲存到糧食署的糧倉有利可圖,便也跟著存了進去。

糧食到了糧食署的糧倉裡面,朝廷就能統(tǒng)一調(diào)配,杜絕這樣的情況發(fā)生。

有了這一筆存糧,就算今年大明消耗的糧食大增,也不可能會缺糧。

至於明年的糧食增產(chǎn),朱允熥更是信心十足。

科學院能不能將有效的農(nóng)藥研製出來,這不一定。

但今年投錢興建的大量水庫,可不是白建的。

有了這些水庫供水,原來許多不適宜耕種的地區(qū),都能種上糧食。

說到底,要讓糧食產(chǎn)量增加,無非是兩條。

一條是提高單位面積的糧產(chǎn)量。

二則是擴大糧食播種面積。

修水庫既能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也會極大的增加糧食播種面積。

因爲原來由於供水灌溉問題而無法正常耕種的土地,在修建水庫之後,有了水源灌溉,就能墾荒播種了。

不僅如此,以前供水不足而造成畝產(chǎn)量很低的土地,供水增加之後,畝產(chǎn)量也會大幅提高。

灌溉對糧食產(chǎn)量的影響,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其他的信心,則來源於大明現(xiàn)在的人口。

經(jīng)歷了元末戰(zhàn)亂,此時大明的人口仍然不多,人均耕地面積很大。

同樣的耕地面積,只要好生加以利用,哪怕再養(yǎng)活多兩三倍的人口,都不是問題。

這裡還有另一個關(guān)鍵是,由於醫(yī)療條件的限制,大明嬰幼兒的成活率不高,人口並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爆炸性增長。

自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情況十分特殊。

雖然經(jīng)歷多年戰(zhàn)亂,但與歷史上戰(zhàn)亂造成人口大幅下降不同,那段時間,人口還一直在穩(wěn)步增長。

究其根源,最重要的是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提高,讓嬰幼兒的成活率有了質(zhì)的變化。

與此同時,糧食產(chǎn)量和土地利用率卻並沒有什麼變化。

於是便陷入了一邊人口迅速增長,一邊老百姓卻越來越窮,越來越吃不飽飯的怪圈。

這在整個華夏曆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新中國成立後,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進速度,遠遠快過建水庫及開墾荒地的速度。

增產(chǎn)的糧食,被多出來的人口消耗一空。

糧食年年豐收,耕地面積不斷擴大,水庫也建了無數(shù),百姓卻仍然很難將肚子吃飽。

因爲人口數(shù)量增長得更快!

但大明的情況,顯然不一樣。

目前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短時間內(nèi)不可能有質(zhì)的飛躍。

青黴素之類的,也沒有被髮明出來。

人口雖然一直在增長,但速度卻不會特別快。

此時大力建水庫墾荒地,提高糧食畝產(chǎn)量和擴大耕地面積,它們的增長速度,完全可以大幅度超過人口增長速度。

“太孫殿下運籌帷幄,一切盡在掌握,下官欽佩。”夏原吉拱手道:“目前大明銀行資金充足,又有倭國進來的大批白銀作保證金,建設(shè)所需的錢,大明銀行都可提供。”

朱允熥微微點頭。

這也是他的底氣所在。

有錢,有糧,無論做什麼事都不慌。

楊士奇道:“眼下倒是有一樁新的難題,據(jù)蘇州府上報,有不少人將銀錢存入大明銀行,糧食存入糧食署的糧倉,如此一來,自家看起來便‘家徒四壁’,以此來逃避朝廷的稅賦。”

大明並沒有成熟的身份系統(tǒng),老百姓出門會持官府發(fā)的“路引”,但路引並不是身份證,兩者之間有極大的區(qū)別。

官員的牙牌倒是和後世的身份證十分相似。

正因爲如此,無論是大明銀行存錢,還是糧食署存糧,雖然都有登記身份,卻全憑客戶自己隨意填報,沒有核驗。

取錢取糧的憑據(jù),以銀行發(fā)的存單或糧食署的糧票爲準。

存款實名制,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後世實行實名制存款,都是21世紀才逐步實現(xiàn)的事情。

沒有計算機網(wǎng)絡(luò)輔佐,存款實名制便不可能推行。

且不說沒有照片,無法驗證真假的問題,就是有相應的實名資料,沒有電腦檢索,要從資料庫裡面調(diào)出來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況如果存款和取款不是同一家網(wǎng)點,那取款的網(wǎng)點,根本就不可能有客戶的身份資料,又如何覈對呢?

這顯然不現(xiàn)實。

存糧的問題,亦是如此。

憑糧票取糧,見票即兌糧,才能正常開展工作。

這樣的帶來的弊端是,有心人若想藏匿資產(chǎn)將變得十分容易。

蘇州因爲賦稅很重,長年欠稅。

去年隨著朱允熥開放經(jīng)商,以及銀行的開設(shè),在商業(yè)上素來極具天賦的蘇州地區(qū),又開始重新變得繁榮。

官府見狀,也立即抓緊追繳歷年欠稅。

“利用銀行和糧食署來避稅逃稅之事,在蘇州府已蔚然成風。”

“蘇州府上奏朝廷,請求朝廷準其嚴厲追稅,對肆意避稅逃稅者,嚴懲不貸,屢教不改者,砍頭抄家!”

“同時還請求朝廷調(diào)兵駐防蘇州府,以防不測。”

……

第160章 連環(huán)朱允熥的大招!第103章 戰(zhàn)神的愛好,老朱的感慨和密令!第314章 帝王權(quán)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173章 收復寶島臺灣,以理服人!第106章 老朱的賞賜!巨大的成功!楊士奇和姚廣孝的不解!第四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24章 楊士奇的辦法,收天下之糧!第303章 登基稱帝!傳言起!第181章 回朝!老朱:咱要傳位!第217章 老朱的驚天發(fā)現(xiàn)危機!第286章 老朱的感慨,誤會大了第92章 真正頂尖的謀士!朝堂風暴!第九章 老朱的考驗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256章 迂迴進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應!第166章 一石三鳥!老朱的罵與愛!遠征!第128章 佛前應對,拈花一笑!第153章 國事爲重!咱要閉關(guān)修行,不見客!第十二章 蔣瓛的提議,老朱的懲罰第173章 收復寶島臺灣,以理服人!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第197章 老朱的見聞,消息!第223章 解決大明糧食危機的方法!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157章 輿論的變化,嚴懲皇親國戚!第162章 暴虐的秦王!殺機現(xiàn)!第142章 老朱的哀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章 我也不想當皇帝啊,可有什麼辦法呢?第289章 男人的快樂,出大事了第139章 爺孫談話!老朱的決斷!驚天指認!第164章 改革的春風,討伐倭國!第116章 方孝孺要洗清冤屈?羅貫中的往事,朱允熥的算盤!第327章 兄弟爭執(zhí)!走火入魔!第231章 稅務(wù)司成了“剿匪司”?前來自首!第141章 男兒有淚,嚎啕大哭的老朱!招供!第六十七章 老朱的帝王術(shù)!第349章 明軍的困境!女真來降!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第七十二章 楊士奇的謀劃第218章 草原之變,除名!會盟!第84章 不信我,亦不信別人!滅亡之日!第306章 朕臨天下,滅女真三部!馬皇后!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319章 文明元年!天子之任,子民之責!第297章 權(quán)力的變異!老朱:今日非打死朱允熥不可!第四十七章 聖旨到!第170章 全部殺光,一個不留!第三十三章 莽!出大事了!第六十七章 老朱的帝王術(shù)!第249章 發(fā)動羣衆(zhòng)!笑瘋了的老朱!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313章 熱議與準備,大明新徵程的開始!第258章 朱允熥醉酒,給你們出一個主意!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guān)鍵的第一步!第169章 炮火覆蓋帶來的小小震撼!第314章 帝王權(quán)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167章 周密的準備,班門弄斧!第二十七章 真正的孝順第六十八章 朱允熥的建議第216章 大明頭號經(jīng)濟學家朱元璋!第五十章 宮外事,省油的燈!第三十五章 起風了,要變天!第257章 儒家的兩面性,勳貴的不滿!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第十六章 趙瑞的用途!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十五章 朱允熥的理由!第六十二章 朱標的遺願!第一章 皇爺爺,請立我爲皇太孫,登基稱帝!第163章 秦王朱樉之死!第105章 輿論的威力,金融革命!第82章 真正心機深沉的人!往事!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163章 秦王朱樉之死!第139章 爺孫談話!老朱的決斷!驚天指認!第253章 唯一的選擇!第283章 徐家的算計,朱允熥的謀劃第199章 官倉沒糧?大善人放糧啦!第206章 開火,剿滅北元之戰(zhàn)!第334章 殘酷的戰(zhàn)鬥!扭曲與驟變!第六十九章 立威在前,施恩在後第138章 權(quán)力的奇妙!姚廣孝的情報與擔擾!第284章 反將一軍!第五十七章 咱也老了!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三十五章 起風了,要變天!第140章 老朱的憤怒,秦王朱樉的棋!第148章 大明的第一支海軍!第147章 太孫新政的開始,讓世界臣服於大明!第290章 背鍋之人!參見陛下!第二十九章 孝順兒子!第147章 太孫新政的開始,讓世界臣服於大明!第204章 威望!意外的驚喜!第六十二章 朱標的遺願!第187章 定策!賭氣出走的老朱!第326章 恐慌!計劃和憐憫!第二十九章 孝順兒子!第118章 以身許國,以死效忠!
第160章 連環(huán)朱允熥的大招!第103章 戰(zhàn)神的愛好,老朱的感慨和密令!第314章 帝王權(quán)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173章 收復寶島臺灣,以理服人!第106章 老朱的賞賜!巨大的成功!楊士奇和姚廣孝的不解!第四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24章 楊士奇的辦法,收天下之糧!第303章 登基稱帝!傳言起!第181章 回朝!老朱:咱要傳位!第217章 老朱的驚天發(fā)現(xiàn)危機!第286章 老朱的感慨,誤會大了第92章 真正頂尖的謀士!朝堂風暴!第九章 老朱的考驗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256章 迂迴進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應!第166章 一石三鳥!老朱的罵與愛!遠征!第128章 佛前應對,拈花一笑!第153章 國事爲重!咱要閉關(guān)修行,不見客!第十二章 蔣瓛的提議,老朱的懲罰第173章 收復寶島臺灣,以理服人!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第197章 老朱的見聞,消息!第223章 解決大明糧食危機的方法!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157章 輿論的變化,嚴懲皇親國戚!第162章 暴虐的秦王!殺機現(xiàn)!第142章 老朱的哀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章 我也不想當皇帝啊,可有什麼辦法呢?第289章 男人的快樂,出大事了第139章 爺孫談話!老朱的決斷!驚天指認!第164章 改革的春風,討伐倭國!第116章 方孝孺要洗清冤屈?羅貫中的往事,朱允熥的算盤!第327章 兄弟爭執(zhí)!走火入魔!第231章 稅務(wù)司成了“剿匪司”?前來自首!第141章 男兒有淚,嚎啕大哭的老朱!招供!第六十七章 老朱的帝王術(shù)!第349章 明軍的困境!女真來降!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第七十二章 楊士奇的謀劃第218章 草原之變,除名!會盟!第84章 不信我,亦不信別人!滅亡之日!第306章 朕臨天下,滅女真三部!馬皇后!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319章 文明元年!天子之任,子民之責!第297章 權(quán)力的變異!老朱:今日非打死朱允熥不可!第四十七章 聖旨到!第170章 全部殺光,一個不留!第三十三章 莽!出大事了!第六十七章 老朱的帝王術(shù)!第249章 發(fā)動羣衆(zhòng)!笑瘋了的老朱!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313章 熱議與準備,大明新徵程的開始!第258章 朱允熥醉酒,給你們出一個主意!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guān)鍵的第一步!第169章 炮火覆蓋帶來的小小震撼!第314章 帝王權(quán)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167章 周密的準備,班門弄斧!第二十七章 真正的孝順第六十八章 朱允熥的建議第216章 大明頭號經(jīng)濟學家朱元璋!第五十章 宮外事,省油的燈!第三十五章 起風了,要變天!第257章 儒家的兩面性,勳貴的不滿!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第十六章 趙瑞的用途!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十五章 朱允熥的理由!第六十二章 朱標的遺願!第一章 皇爺爺,請立我爲皇太孫,登基稱帝!第163章 秦王朱樉之死!第105章 輿論的威力,金融革命!第82章 真正心機深沉的人!往事!第344章 老朱的“醒悟”!天下人的大明!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163章 秦王朱樉之死!第139章 爺孫談話!老朱的決斷!驚天指認!第253章 唯一的選擇!第283章 徐家的算計,朱允熥的謀劃第199章 官倉沒糧?大善人放糧啦!第206章 開火,剿滅北元之戰(zhàn)!第334章 殘酷的戰(zhàn)鬥!扭曲與驟變!第六十九章 立威在前,施恩在後第138章 權(quán)力的奇妙!姚廣孝的情報與擔擾!第284章 反將一軍!第五十七章 咱也老了!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三十五章 起風了,要變天!第140章 老朱的憤怒,秦王朱樉的棋!第148章 大明的第一支海軍!第147章 太孫新政的開始,讓世界臣服於大明!第290章 背鍋之人!參見陛下!第二十九章 孝順兒子!第147章 太孫新政的開始,讓世界臣服於大明!第204章 威望!意外的驚喜!第六十二章 朱標的遺願!第187章 定策!賭氣出走的老朱!第326章 恐慌!計劃和憐憫!第二十九章 孝順兒子!第118章 以身許國,以死效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潢川县| 肃南| 临夏市| 永靖县| 普陀区| 荃湾区| 平邑县| 榕江县| 滦南县| 梧州市| 巴林左旗| 通州区| 瑞丽市| 上蔡县| 托里县| 河间市| 金寨县| 长寿区| 榆中县| 泊头市| 定日县| 合作市| 恩施市| 雅安市| 扶绥县| 玉环县| 天台县| 平陆县| 梓潼县| 浦县| 吴川市| 三原县| 钦州市| 上虞市| 武安市| 仪陇县| 厦门市| 台江县| 安康市|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