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

bookmark

第345章 正式撤藩!開科取士和京師大學!

隨著叛亂的平息,大明勳貴豪商出海,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

不久之後,一封聖旨刊登在了《大明日報》上。

“自太祖開國,分封藩王,本爲拱衛皇室、安邦定國之策。”

“然時移世易,今北方邊疆已定,再無動亂之憂,而藩王之制漸生弊端。”

“土地財賦集於一方,軍權在握,隱憂日顯,長此以往,恐危及國本,擾民生息。”

“朕承天命,君臨天下,念及大明江山社稷之穩固,萬民蒼生之福祉,以天下爲念,決意革新。”

“自即日起,撤除現有一切藩王封號,收回封地、軍權、財賦之屬,一應歸朝廷統轄。”

“諸藩王及眷屬、屬官等,需儘速籌備,移往海外之地,重新就藩。”

“從今往後,大明藩王,只封邊遠蠻疆之地。”

“朕望爾等能效仿周王朝之藩王,懷壯志豪情,開疆拓土於蠻荒之域。”

“海外之地,雖艱難險阻重重,然亦充滿機遇,正可爲我大明拓展新土,揚我華夏威名。”

“朕深知此舉不易,然爲大明萬世之基,不得不爲。”

“朝廷亦會妥善安排行程,供給必要物資,保爾等途中無虞。”

“抵達海外後,諸藩王若能勤勉奮進,建功立業,朝廷亦不會忘卻爾等功績,當有封賞。”

“望諸藩王深明大義,順應天命,勿生異心,速遵朕旨行事。”

“如有違抗,定當以國法論處,嚴懲不貸。”

“欽此。”

這道聖旨一經公佈,立時在朝野間引發了軒然大波。

此前藩王叛亂之事,朝廷雖未明文昭告天下,但在民間早已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如今朱允熥一道聖旨,將所有藩王廢除藩位,將其全部分封至海外,自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天啊,陛下竟然下旨廢除了天下藩王!”有人驚訝萬分地說道。

“當初諸藩王謀逆叛亂,居心叵測,如今被廢藩,也算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

有人接言,臉上帶著一絲解氣的神情。

“嚴格來講,並非是廢除,而是移藩海外。”

另一名較爲冷靜的人糾正道。

“聽說海外之地富饒無比,眼下勳貴豪商都爭著出海,藩王們出海,似乎也不算是多大的懲罰吧。”

有人小聲嘀咕著。

“話可不能這麼說,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海外之地或許是撈金的好去處,但藩王們在國內早已盡享榮華富貴,如今出海,遠離故土,失去了在國內的權勢和根基,肯定會歷經一番磨難。”

“陛下旨意已下,他們也只能服從。”

“是啊,而且不管怎麼說,連藩王們都出海了,咱大明向外擴張的國策,是就此定下了。”

“眼下朝廷還在對女真三部用兵吧,聽說是連戰連捷,想必也快要平定了吧。”

……

很快,藩王們便紛紛登船,一艘艘地啓程出海了。

朱允熥也極爲重視,多次親臨金陵城的碼頭,爲他們送行。

展現出其作爲晚輩的“孝心”!

原來各藩王所率領的三衛親軍,在被收繳武器之後,一部分仍作爲藩王的親衛,隨藩王一同出海。

這部分人所佔比例極少,還不到十分之一。

畢竟,出海航行所需的人力有限,無需過多人馬。

另一部分則被編入大明軍事學院,接受全新的思想教育和軍事技術培訓,等待日後編入新軍。

而更多的士兵,則轉身成爲了工人,進入金陵附近的各個工廠工作。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工廠如雨後春筍般越辦越多,規模也日益壯大,對工人的需求自然也越來越大。

藩王的親軍們個個身強體壯,無疑是十分優秀的勞動力人選。

……

“朱高煦賜自盡!”

勤政殿內,朱允熥面色冷峻,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

雖然叛亂已然平息,但餘波尚未完全消散,對於牽涉其中的人員,必須要妥善處理。

“那燕王他們呢?”楊士奇恭敬地出言詢問道。

“也讓他出海吧。”

朱允熥一邊說著,一邊在地圖上畫了一圈。

“就是這一帶,讓朱棣和朱高熾前往此處。”

他所指的地方,正是歐洲。

那裡與其他蠻荒之地截然不同,早已是諸國林立,彼此之間戰火紛飛、征戰不休。

而朱棣向來熱衷於率兵出征作戰,將他派往歐洲,恰好能讓他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

“對於槍械廠的吳子承、張沐陽,以及子彈工廠的陸有林、張伯約等人,該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楊榮又進言問道。

“該怎麼處置,朝廷自有規章制度。政務處和軍務處商議一個章程,呈交朕簽字覈準即可。”

朱允熥一臉輕鬆地做起了甩手掌櫃,似乎對此並不在意。

“遵旨!”殿下的衆大臣連忙齊聲應道。

“陛下!”吏部尚書詹徽出列,恭敬地說道:“自陛下親政以來,設立了政務處、軍務處,又增設了諸多部門,所用官員的人數大幅增加,如今朝廷的官員,已然隱隱有了供不應求的趨勢。”

“臣以爲,陛下該開恩科了,今年組織秋闈,明年入京考試,如此方能解決朝廷的用人之憂。”

“科舉考試?”

朱允熥微微一愣,隨即陷入了沉思。

其實這件事,他此前與楊士奇、楊榮、姚廣孝等人早已商議過。

用人之道,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

平心而論,科舉考試並非是選拔人才的最佳方式。

然而,除了科舉之外,又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舉孝廉?

世襲制?

還是軍功爵制?

實際上,對於軍功爵制,朱允熥雖未明確下旨推行,但在某種程度上已然在實施。

藩王以及功勳豪商出海,便是一種變相的軍功爵制。

他們在海外獲取利益,不僅能夠發家致富,還會得到朝廷的封賞。

對於其中能力出衆、脫穎而出的人,毫無疑問會被提拔爲官員,甚至封爵。

這便是事實上的軍功爵制。

不過,這種事情,只需默默推行即可,無需過多宣揚,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爭論。

然而,出海的“軍功爵制”,只能解決出海人員的官員需求問題,大明國內仍需尋找其他的用人方法。

尤其是在他掌權之後,朝廷的機構不斷擴充,官員數量也隨之大幅增加。

對此,已經有人上奏,稱朝廷官員擴充過快過多,可能會引發“冗官”的問題。朱允熥卻毫不在意。

歷史上,大宋確實存在嚴重的“冗官”問題。

但實際上,封建社會的冗官現象,並非是真正的官員冗餘,而是由於朝廷對諸多事務不聞不問,導致官員無所事事。

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

如此一來,自然無需過多官員。

但權力的真空不可能長期存在,朝廷不管,地方豪紳便會佔據這部分權力,進而形成了皇帝與士紳共治天下的局面。

不過,封建社會的這套邏輯之所以存在,自有其合理性。

在農業社會,農民的生活按部就班,千古不變,確實無需國家過多幹預。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可如今的大明,正在朱允熥的大力推動下,迅速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社會的基石已然悄然改變,運行邏輯也必然隨之變化。

從前國家無需過問的事務,如今卻不得不加以管理。因此,所需的官員數量自然也大幅增加。

舉孝廉和世襲選官顯然不可行,那麼科舉便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自古以來,科舉通常是三年一次,被稱爲“正科”。

每逢朝廷有重大慶典等特殊情況,則不受三年之限,會特別開科考試,也稱“恩科”。

朱允熥剛登基爲帝,此時額外開科取士,便是恩科。

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考試製度雖有諸多不足之處,但至少相對公平公正。

而且,不管考試的內容是什麼,能夠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的人,必定不會是平庸之輩。

“準!”朱允熥大聲說道:“科舉乃國家選拔人才的大典,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朝廷要廣納天下人才爲己用,就當不拘一格。”

“傳朕旨意,往後科舉改爲每年一次,而非三年。”

“聖人的學問高深莫測,後世之人未必能完全領會其中的深意。”

“朝廷的科舉考試,要博採衆長、兼收幷蓄,不能成爲某一學派的一言堂,更不能成爲其打擊異己的工具。”

科舉制度必須保留,不僅要保留,還要加以完善和發展。

三年考一次,速度太慢,吸納的人才遠遠不夠,改爲一年一次才行。

其次,絕不能讓科舉成爲程朱理學一家獨大的發展平臺。

這也是朱允熥極爲關注的一點。

方孝孺的新儒學纔剛剛開始引發廣泛的討論,

絕不能因爲科舉而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此言一出,下方衆臣心中皆是一驚。

陛下此舉,影響深遠。

不過,他們的注意力大多被一年一次科舉所吸引,對於朱允熥後面的話,並未太過在意,全然不知那纔是重中之重。

在他們看來,一年一次科舉,要麼是考上後棄而不用,要麼便是朝廷的官員職位會繼續大幅擴充。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後者的可能性顯然更大。官員人數增加,朝廷的格局必然會發生重大變化。

朱允熥又接著說道:“自朕開創科學一脈以來,學習者日益增多。”

“朕以爲,治理地方,首要在於瞭解民情,知曉民事。通經義固然重要,但懂得實務同樣至爲關鍵。”

“此次科舉,朕打算另開設醫學、農學、數學、經濟、物理等學科。”

衆人又是一陣驚愕。詹徽急忙說道:“陛下!科舉乃國家之根本,若是在科舉中加入這些考試,恐怕會動搖國本啊。”

身爲讀書人,詹徽對此反應極爲強烈。不僅是他,其他大臣也紛紛露出反對之色。

朱允熥輕輕一揮手,制止了詹徽接下來要說的話,說道:“這些科目,只是作爲額外加試而已,正途科舉不受影響。”

“朕決定,在金陵城創辦一所大學,名爲京師大學,用以教導學生各科學問。”

“從前的正途科舉,一如既往。”

“新設各科考試中的成績優秀者,並不入朝爲官,而是進入京師大學任教。”

“成績次之者,可視具體情況錄取爲學員,進入京師大學讀書學習。”

“將來再根據成績優劣,分配其前往大明資產部下屬各廠工作,或派遣至地方,協助地方官工作。”

國子監一直以來都是以講授聖人經義爲主。

對於興辦一所專門的科學性大學,朱允熥早已在心中謀劃許久。

只是在此之前,各科的技術和理論發展尚不完善,創辦大學的時機尚未成熟。

如今,在大明科學院和《科學》期刊的引領下,大明的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已然到了該創辦一所大學的時候了。

聽到朱允熥這番話,在場的衆官員頓時安心了不少。

只要原來的科舉不受影響就好。至於另外招人、設立大學之類的事,雖然衆人心中疑慮重重,但大明資產部下屬工廠確實需要人才,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大家也都沒有再表示反對。

不知不覺間,大臣們已然逐漸接受了那些工廠的存在,並在心中慢慢認可了工廠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管理的觀念。

見衆臣都不再說話,朱允熥也暗自鬆了口氣。

雖然他心中早已下定決心,無論大臣們是否反對,都會強力推行自己的決策。

但衆臣不反對,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

只是,對於京師大學校長的人選,朱允熥仍有些頭疼。

這是大明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校長不僅要精通科學,還要善於協調各方關係,能夠帶領京師大學蓬勃發展。

這也就意味著這個人的身份地位不能太低。

可眼下大明朝廷內精通技術懂科學的官員寥寥無幾,思來想去,確實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

突然,朱允熥腦海中靈光一閃,忽然想起了另一件事。

“朕爲儲君時,曾許下諾言,凡有攻克蒸汽機技術難關,助大明製造出可用之蒸汽機者,封國公。”

“君無戲言!”

“如今,蒸汽機已然製造完成,並在各省各縣廣泛推廣使用。這離不開衆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並非一人之功。”

“朕決定,將其中功勞最高最大之人,封爲國公。其餘有功者,亦皆有封賞。”

“朕要鼓勵後人,以他們爲榜樣,奮發圖強,在科學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傳旨,朕明日於宮內設宴,召在蒸汽機研製中有功之人前來參加。”

……

第273章 相思!識破演戲!第298章 老朱昏迷!弒君!第306章 朕臨天下,滅女真三部!馬皇后!第266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第101章 引爆京城!老朱的疑慮和信任!第三十三章 莽!出大事了!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六十四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第152章 正義的光!全賴陛下英明!第251章 老朱:沒咱也行,正式傳位!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341章 氣勢洶洶的問罪以及嚇傻了!第346章 大明的新時代,再添一把火!第十八章 孝順之道!第170章 全部殺光,一個不留!第188章 老朱的旨意和安排!第257章 儒家的兩面性,勳貴的不滿!第85章 最高處的風景,真正的人生快事!第347章 御前應對!考校 封賞和算計!第257章 儒家的兩面性,勳貴的不滿!第266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第318章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要插上大明王旗!第292章 大烏龍參見陛下!恭喜陛下!第294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稱帝!第248章 老朱的建議,解決之法!第221章 另一條路的難題!第150章 雷霆之勢,天變了!第183章 重賞!更深的用意!第208章 北元騎兵的末日第十章 辦差第221章 另一條路的難題!第306章 朕臨天下,滅女真三部!馬皇后!第87章 邀請!謝謝你的告密!被氣暈的朱允炆!第185章 陷入死局的稅務司!解決之法!第156章 科學問世,大明翻開嶄新的一頁!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四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7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第二十八章 謠言!第299章 老朱的問題!爺孫配合,才能成大事!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六十六章 鋒利的刀!第241章 朝廷大調整!鋒利的刀!第217章 老朱的驚天發現危機!第146章 祭天告祖,正式立儲!第198章 被氣炸的老朱!太孫殿下有令!第五十二章 夜談!第273章 相思!識破演戲!第331章 不祥之兆!狂妄與囂張!第309章 獻策!大明未來的建設!求見!第342章 撤藩!廢爵!千秋功業!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六十四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第七十七章 波瀾不驚處,深藏千尺浪!第103章 戰神的愛好,老朱的感慨和密令!第十一章 抄家,殺人!第290章 背鍋之人!參見陛下!第三十七章 最佳時機!第二十五章 朱棣的提議!第186章 姚廣孝的應對之策!第二十章 皇爺爺,孫兒願意認罪!第218章 草原之變,除名!會盟!第四十五章 請罪,英雄末路!第158章 殺瘋了!滿朝盡是二五仔!第234章 瞞天過海自毀長城!第137章 朱允炆瘋了!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188章 老朱的旨意和安排!第六十四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第94章 獻王和燕王背刺?殺了,殺了,全部都殺了!第259章 朱允熥的忽悠!勳貴出海!第308章 父子之情!分析!五種可能!第144章 變革之法!給老朱獻上世界地圖!第289章 男人的快樂,出大事了第88章 身敗名裂朱允炆,揚名立萬朱高煦!第四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7章 情報的遺漏!消息!第三十八章 風險與收穫,後手!第82章 真正心機深沉的人!往事!第106章 老朱的賞賜!巨大的成功!楊士奇和姚廣孝的不解!第235章 老朱從未想過的角度!統一還是鬥爭?第313章 熱議與準備,大明新徵程的開始!第334章 殘酷的戰鬥!扭曲與驟變!第264章 大變樣的應天府,被攔住的老朱!第十四章 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第168章 真正的名將!真正的神器!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256章 迂迴進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應!第329章 消除隱患!天子之怒的連鎖反應!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十章 辦差第85章 最高處的風景,真正的人生快事!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201章 收儲!還是咱孫子聰明!第209章 草原上的恐怖傳說!第112章 震懾與收服,熬鷹之道!第110章 意想不到的轉折!第211章 朱能的感慨,長生天下的誓言!第五十七章 咱也老了!第92章 真正頂尖的謀士!朝堂風暴!
第273章 相思!識破演戲!第298章 老朱昏迷!弒君!第306章 朕臨天下,滅女真三部!馬皇后!第266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第101章 引爆京城!老朱的疑慮和信任!第三十三章 莽!出大事了!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六十四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第152章 正義的光!全賴陛下英明!第251章 老朱:沒咱也行,正式傳位!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341章 氣勢洶洶的問罪以及嚇傻了!第346章 大明的新時代,再添一把火!第十八章 孝順之道!第170章 全部殺光,一個不留!第188章 老朱的旨意和安排!第257章 儒家的兩面性,勳貴的不滿!第85章 最高處的風景,真正的人生快事!第347章 御前應對!考校 封賞和算計!第257章 儒家的兩面性,勳貴的不滿!第266章 世界觀受到嚴重衝擊的老朱!工業化的恐怖威力!第318章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要插上大明王旗!第292章 大烏龍參見陛下!恭喜陛下!第294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稱帝!第248章 老朱的建議,解決之法!第221章 另一條路的難題!第150章 雷霆之勢,天變了!第183章 重賞!更深的用意!第208章 北元騎兵的末日第十章 辦差第221章 另一條路的難題!第306章 朕臨天下,滅女真三部!馬皇后!第87章 邀請!謝謝你的告密!被氣暈的朱允炆!第185章 陷入死局的稅務司!解決之法!第156章 科學問世,大明翻開嶄新的一頁!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四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7章 羅貫中拜服,方孝孺辭官!第二十八章 謠言!第299章 老朱的問題!爺孫配合,才能成大事!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六十六章 鋒利的刀!第241章 朝廷大調整!鋒利的刀!第217章 老朱的驚天發現危機!第146章 祭天告祖,正式立儲!第198章 被氣炸的老朱!太孫殿下有令!第五十二章 夜談!第273章 相思!識破演戲!第331章 不祥之兆!狂妄與囂張!第309章 獻策!大明未來的建設!求見!第342章 撤藩!廢爵!千秋功業!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六十四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第七十七章 波瀾不驚處,深藏千尺浪!第103章 戰神的愛好,老朱的感慨和密令!第十一章 抄家,殺人!第290章 背鍋之人!參見陛下!第三十七章 最佳時機!第二十五章 朱棣的提議!第186章 姚廣孝的應對之策!第二十章 皇爺爺,孫兒願意認罪!第218章 草原之變,除名!會盟!第四十五章 請罪,英雄末路!第158章 殺瘋了!滿朝盡是二五仔!第234章 瞞天過海自毀長城!第137章 朱允炆瘋了!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188章 老朱的旨意和安排!第六十四章 意想不到的局面!第94章 獻王和燕王背刺?殺了,殺了,全部都殺了!第259章 朱允熥的忽悠!勳貴出海!第308章 父子之情!分析!五種可能!第144章 變革之法!給老朱獻上世界地圖!第289章 男人的快樂,出大事了第88章 身敗名裂朱允炆,揚名立萬朱高煦!第四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37章 情報的遺漏!消息!第三十八章 風險與收穫,後手!第82章 真正心機深沉的人!往事!第106章 老朱的賞賜!巨大的成功!楊士奇和姚廣孝的不解!第235章 老朱從未想過的角度!統一還是鬥爭?第313章 熱議與準備,大明新徵程的開始!第334章 殘酷的戰鬥!扭曲與驟變!第264章 大變樣的應天府,被攔住的老朱!第十四章 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第168章 真正的名將!真正的神器!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256章 迂迴進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應!第329章 消除隱患!天子之怒的連鎖反應!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十章 辦差第85章 最高處的風景,真正的人生快事!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201章 收儲!還是咱孫子聰明!第209章 草原上的恐怖傳說!第112章 震懾與收服,熬鷹之道!第110章 意想不到的轉折!第211章 朱能的感慨,長生天下的誓言!第五十七章 咱也老了!第92章 真正頂尖的謀士!朝堂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