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德軍拿下了烏克蘭糧倉和頓涅茨盆地工業(yè)區(qū),北方的列寧格勒也被德軍圍困而與外界隔絕。這時,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重新北上,以發(fā)動對莫斯科的進攻。于是,從1941年9月30日至第二年年初,在莫斯科附近展開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會戰(zhàn)。
1941年10月2日,費多爾·馮·博克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終于向莫斯科發(fā)動攻擊,代號臺風(fēng)行動。德軍認為莫斯科在政治和軍事戰(zhàn)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德軍計劃以各坦克集團實施突擊,割裂蘇軍防御,并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兩地域合圍殲滅西方面軍、預(yù)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爾后以強大快速集群從北面和南面包圍莫斯科,在步兵兵團實施正面進攻的同時,攻占蘇聯(lián)首都。為達此目的,德軍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東“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博克元帥)地帶?!爸醒搿奔瘓F軍群轄第9(司令為施特勞斯上將)、第4(司令為克魯格元帥)、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坦克第3(司令為霍特上將)、第4(司令為霍普納上將)、第2集群(司令為古德里安上將)(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稱坦克第2集團軍,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別改稱坦克第3、第4集團軍),共74個半師,內(nèi)14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亦即約占蘇德戰(zhàn)場步兵師總數(shù)的38%,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的64%。陸軍由第2航空隊進行支援。“中央”集團軍群總計約有180萬人,坦克1700輛,火炮和追擊炮1.4萬余門,飛機1390架。德軍不僅在數(shù)量上,而且在武器質(zhì)量上也占優(yōu)勢,因為當時蘇軍坦克和飛機有一半以上是舊式的。德軍在坦克、航空兵、以及摩托化步兵方面的優(yōu)勢尤為明顯。
參加莫斯科會戰(zhàn)的蘇軍有:西方面軍、預(yù)備隊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右翼。10月10日,朱可夫接管了西部方面軍和保衛(wèi)莫斯科的指揮工作。截至9月底,蘇軍西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轄第22(司令為沃斯特魯霍夫少將)、第29(司令為馬斯連尼科夫中將,12月為什韋佐夫少將)、第30(司令為霍緬科少將,11月為列柳申科少將)、第19(司令為盧金中將,10~11月為博爾金中將,11月改編為突擊第1集團軍)、第16(司令為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第20集團軍(司令為葉爾沙科夫中將)在奧斯塔什科夫、葉利尼亞西北寬達300余公里的地區(qū)占領(lǐng)防御。預(yù)備隊方面軍(司令為蘇聯(lián)元帥布瓊尼)以第24(司令為拉庫京少將)、第43集團軍(司令為索邊尼科夫少將,10月為阿基莫夫中將,10月為戈盧別夫少將)在羅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正面進行防御,而將其余第31(司令為多爾馬托夫少將,10月為尤什克維奇少將)、第49(司令為扎哈爾金中將)、第32(司令為維什涅夫斯基少將)、第33集團軍(司令為奧努普里延科旅長,10月為葉夫列莫夫中將)置于西方面軍后方。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轄第50(司令為彼得羅夫少將,10~11月為葉爾馬科夫上校,11月為博爾金中將)、第3(司令為克列伊澤爾少將,12月為普申尼科夫中將)、第13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寬達300余公里的地區(qū)。總計在西方向上的3個方面軍共有125萬人,坦克990輛,火炮和迫擊炮7600門,飛機677架。
1941年9月,對于莫斯科人來說應(yīng)該是最美好的季節(jié),蒼山翠松間的楓葉紅了,野果成熟了,就好像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圖畫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然而,這一美好秋色卻即將被一場戰(zhàn)爭所覆蓋,人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歡快地去欣賞楓葉。因為,此時此刻,法西斯的戰(zhàn)車正在隆隆東進,一場猛烈的“臺風(fēng)”正向莫斯科刮來,保衛(wèi)莫斯科的戰(zhàn)役就要開始了。9月30日,希特勒親自簽發(fā)了進攻莫斯科的軍事行動計劃,此計劃的代號為“臺風(fēng)”。
德軍對于此次的戰(zhàn)爭準備得非常充足,他們打算以坦克重兵集團的強大突擊力突破蘇軍的防御體系,并同步兵協(xié)同,合圍并消滅保衛(wèi)莫斯科的蘇軍主要兵力于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地區(qū)。然后各步兵師開始從正面進攻莫斯科,而坦克和摩托化集團則從南北兩翼迂回攻擊莫斯科。
9月30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由古德里安統(tǒng)帥的坦克集群把進攻的矛頭直指布良斯克和維亞茲馬。從烏克蘭到莫斯科,古德里安的部隊進展神速,甚至有一天他和他的部隊竟然挺進了80公里。不到3天,他們就占領(lǐng)了布良斯克戰(zhàn)線以東200公里的奧廖爾。這讓蘇軍萬萬沒想到,以至于當?shù)萝娞箍寺÷¢_入奧廖爾城時,電車上的乘客還誤以為是蘇軍的裝甲部隊,便紛紛招手致意。如果他們知道是法西斯德軍,躲還來不及呢。
占領(lǐng)奧廖爾后的德軍,迅速切斷了布良斯克—奧廖爾公路,并一舉攻占卡拉切夫,緊接著又向布良斯克迂回包抄前進。10月6日,布良斯克被德軍攻占。與此同時,德軍第9和第4集團軍分別以第3和第4裝甲集群在杜霍夫希納和羅斯托夫方向?qū)嵤┟土疫M攻,他們來勢兇猛,就如行動代號“臺風(fēng)”一樣,具有超強的破壞力。就這樣,德軍迅速突破了蘇軍的防御陣地,并從南北兩面,急速地向維亞濟馬沖去。古德里安的坦克第2集團軍與南進的德第2集團軍一起,10月7日,在布良斯克以南包圍了蘇軍第13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1部,在布良斯克以北包圍了蘇軍第50集團軍的部分兵力。
10月13日,被圍的蘇3個集團軍雖然也在頑強抵抗,但大部還是被殲,一部分退守在莫扎伊斯克防線,有的在敵后展開游擊戰(zhàn)。至此,“臺風(fēng)”計劃的第一階段行動已告完成。
■莫斯科危機
莫斯科的第一道防線已被德軍的鐵甲戰(zhàn)車沖開了一道可怕的缺口。從10月13日起,幾乎在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作戰(zhàn)方向上都開始了激烈的戰(zhàn)斗: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卡盧加于13日陷落;接著離首都僅150公里的加里寧也被奪占;距離莫斯科僅100公里的鮑羅季諾也遭到了德軍的致命一擊。
此時,莫斯科可謂是危在旦夕,形勢萬分緊急。由于前面的進展如此順利,也讓希特勒對此次戰(zhàn)役取勝抱有很大的信心。10月7日,希特勒專門簽署了一項最高統(tǒng)帥部的命令:不準博克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即使主動投降也不予接受;德國軍隊也不需要進入莫斯科,只需用炮擊和轟炸予以毀滅。
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guān)頭,以斯大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作出在莫斯科近郊殲滅德軍的決定,并采取攻勢防御的果斷措施。根據(jù)斯大林的指示,蘇聯(lián)紅軍依靠前線防御工事系統(tǒng),組織了堅強的攻勢防御,以削弱和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贏得時間,準備集中后備力量,在一定時機轉(zhuǎn)入反攻,給敵人以殲滅性打擊。
在1941年10月的艱難日子里,負責(zé)保衛(wèi)莫斯科的西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發(fā)出的《告全軍書》中寫道:“同志們!在我國面臨嚴重危險的時刻,每個軍人的生命應(yīng)該屬于祖國。祖國號召我們要成為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堵住法西斯匪幫去親愛的莫斯科的道路……”在當時,莫斯科有一句很流行的話,“俄羅斯雖大,但已無處可退卻,因為后面就是莫斯科?!本统浞终f明了當時的危急情況和莫斯科軍民高漲的士氣。
根據(jù)斯大林的命令,10月17日,新建立了加里寧方面軍,從莫斯科西北面阻擊德軍的進攻。10月19日,國防委員會號召首都人民要不惜一切代價,配合紅軍,誓死保衛(wèi)莫斯科。20日,《真理報》發(fā)表《阻止敵人向莫斯科前進》的社論,動員全市人民在敵人到達首都之前,用自己的鮮血把他們埋葬。莫斯科召開全市積極分子大會,號召全市人民把首都變成一座攻不破的鋼鐵堡壘。
在莫斯科最危急的日子里,全市人民積極響應(yīng)黨組織的號召,表現(xiàn)出了一種“臨危不懼、氣壯山河,誓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的英雄氣概。他們豪邁地說:“敵人在哪里進攻,我們就在哪里殲滅他們!我們要在紅場上為列寧而戰(zhàn)斗,決不讓納粹的血手玷污列寧的陵墓!”人民群眾的巨大支持,深深鼓舞了前線的指戰(zhàn)員,也給整個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巨大的鼓舞。
在表面上看,此時的戰(zhàn)局對德國非常有利,希特勒就剩下一個莫斯科沒有到手了,本來他認為莫斯科唾手可得,只要他的裝甲鐵蹄稍向前驅(qū),克里姆林宮就會掛起萬字旗,斯大林就會向他低頭。是這樣的嗎?讓我們繼續(xù)往下看吧。
■紅場閱兵
就在希特勒對戰(zhàn)爭比較樂觀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發(fā)生了。這就是天氣越來越冷了。在10月1日,一場罕見的大雨過后,連綿的秋雨使許多河流決堤,大片大片的地區(qū)變成粘如膠狀的沼澤,這使得正在打仗的坦克兵被迫停下來,去拖拽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彈藥車。步兵在泥濘中一步一滑,弄得疲憊不堪。但更為不利的是10月6日,莫斯科周圍的廣大地區(qū)就紛紛揚揚地下起了第一場冬雪。這對德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德軍的“臺風(fēng)”計劃不得不停下來。
11月3日,第一次寒潮襲來,氣溫一下子就降至零度以下,而且還正在迅速下降。11月13日,零下8度;2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凜冽寒風(fēng),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使莫斯科的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地面上結(jié)了厚厚的一層冰,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終于又可以重新開動了。但是,士兵還不得不冒著嚴寒把坦克從泥濘中解救出來。
雖然是可以重新開動了,但是德軍面臨著更大的困難是后勤供應(yīng)不足,缺乏防寒設(shè)施。這使得許多士兵被嚴重凍傷。數(shù)以千計的德軍士兵被凍成殘廢,許多人染上了使人寒顫不止、全身無力的瘧疾。缺少了士兵,即使有再先進的設(shè)備也是無用的。此外,寒冷的天氣常常使得燃料凍結(jié),汽油也凍成了粘糊狀,發(fā)動坦克時,得先在底下點火烘烤一陣才行。以上種種凸顯出來的問題,使得德軍到處充斥著抱怨、沮喪的情緒。然而,冬天的來臨,卻使希特勒愈加催促著法西斯德軍向莫斯科發(fā)起新的更加猛烈的攻擊。因為他想抓緊時間去摧毀莫斯科。
嚴寒也同樣給蘇聯(lián)軍民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他們不得不在寒冷徹骨的天氣里挖防坦克壕、設(shè)置障礙物等。但是,這些對于在嚴寒中長大的紅軍將士是不成問題的。在本土作戰(zhàn),供給和適應(yīng)力要比德軍強得多;蘇軍的機槍都披著槍套,以防止凍壞;武器上涂有冬季潤滑油,使用非常靈活;士兵穿得暖暖的,足以御寒……
此外,斯大林不僅要使自己的將士們穿得暖和,而且還要使他們在精神上更加飽滿,為了排除自開戰(zhàn)以來的晦暗氣氛,他決定在德軍的炮火聲中舉行傳統(tǒng)的紅場十月革命閱兵式。
1941年11月1日,斯大林邀請朱可夫到克里姆林宮商討閱兵式一事,斯大林說:“朱可夫同志,政治局和國防委員會有一個打算,今年的十月革命節(jié),除了要召開慶祝大會外,還要在紅場舉行閱兵式。我們請你來,就是想聽聽作為直接負責(zé)保衛(wèi)首都的方面軍司令員你的意見,你認為如何?前線的形勢允許我們搞閱兵式嗎?”
朱可夫清楚地知道,他的回答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都事關(guān)重大。在敵人眼皮底下搞閱兵式,危險性是不用說的,否則,斯大林也就不會請他來商量。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不僅隆重地慶祝節(jié)日,還搞閱兵式。這能大大地鼓舞本國國民的士氣,同時也是對法西斯的蔑視。基于這種考慮,朱可夫便很堅定地說:“這個想法我認為是可行的。據(jù)我們的觀察分析,敵人正在全線構(gòu)筑防御陣地,各條戰(zhàn)線上的進攻基本都已停止。這說明敵人在最近幾天內(nèi)不會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進攻。在前一段作戰(zhàn)的嚴重損耗,加之不利于機械化兵團行動的惡劣天氣,補給不足等等,都不允許他們馬上發(fā)動新的地面進攻。但是,危險是有的,這就是敵人的空襲?!闭f到這里,他停頓了一下,看到眾人或是朝著朱可夫點頭,或是相互對視著點頭。
“你有什么建議嗎?”斯大林不慌不忙地問道。
“我建議加強對空防御,增大高射炮的密度,同時,把友鄰方面軍的戰(zhàn)斗機調(diào)一些到莫斯科附近待命。這樣構(gòu)成空中和地面雙重打擊力量。”
眾人紛紛表示同意,并作了一些具體的補充。
“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斯大林最后堅定地說,“就是說,閱兵式一定要搞,而且還要通過無線電向全國實況轉(zhuǎn)播?!?
就這樣,1941年11月6日上午,先是在馬雅可夫斯基地鐵站大廳舉行了十月革命節(jié)慶祝大會,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斯大林作了演說:“同志們!德國強盜背信棄義的進攻和強加于我們的戰(zhàn)爭,造成了對我國的威脅……而我們的國家,我們舉國上下,卻已經(jīng)組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戰(zhàn)斗堡壘,同我們陸海軍一起,共同粉碎德國侵略者……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消滅德國占領(lǐng)軍!我們光榮的祖國、我們祖國的自由、我們祖國的獨立萬歲!在列寧的旗幟下向勝利前進!”
斯大林慷慨激昂的演說,回蕩在莫斯科紅場的上空,通過電波又傳到前線的戰(zhàn)壕,傳到掩蔽所,傳遍了蘇聯(lián)各地。使正處于法西斯鐵蹄蹂躪之下的人民群眾得到了極大的鼓舞,使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從中看到了希望……
11月7日中午,又一次下起了雪。紅場上塔樓上的大鐘,敲了8下,斯大林等人健步登上列寧墓,再一次發(fā)表了振奮人心的講話:
“紅軍戰(zhàn)士們,指揮員和工作人員們,所有勞動者們,雖然我們今天是在極其嚴重的情況下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不過,這并沒有什么可怕,我們的國家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比現(xiàn)在的處境更加危急的日子。想想1918年的情形吧……比起那時,我們現(xiàn)在要好得多。因此,我們一定能夠而且一定會戰(zhàn)勝德國侵略者,這是不用懷疑的!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你們,處在德國侵略者壓迫之下的歐洲各國人民都在注視著你們,偉大的解放使命已經(jīng)落在你們身上。你們不要辜負這一崇高使命!你們進行的戰(zhàn)爭是解放戰(zhàn)爭,是正義戰(zhàn)爭。讓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英勇形象鼓舞著我們!讓偉大的列寧勝利的旗幟引導(dǎo)我們!”斯大林抬起右臂向前方有力地一揮,結(jié)束了他的講話。
閱兵式開始了。最先走過列寧墓接受檢閱的是身穿呢大衣、頭戴皮軍帽的軍校學(xué)員方隊,接著是穿著白色帶帽雪地偽裝服的摩托化步兵分隊,穿著深藍色呢大衣的水兵方隊……最后是坦克編隊隆隆駛過紅場,那馬達的轟鳴和履帶轉(zhuǎn)動所產(chǎn)生的巨響,震撼著紅場,震撼著蘇聯(lián)大地,也震撼著每一個人。斯大林默默地佇立著,目送著從列寧墓前列隊走過的隊伍,他們大多數(shù)就這樣帶著人民的期望,直接從紅場開赴正在鏖戰(zhàn)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