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關於武則天“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事情,成爲了傳頌千年的佳話。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則天在洛陽稱帝,非常鍾情於伊闕山水,也很喜歡位於其中的清幽雅緻的香山寺,她經常在香山寺中石樓坐朝,並在石樓留下了千年爲人們所傳頌的典故“香山賦詩奪錦袍”。
在一次春遊香山寺時,武則天別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龍門詩會”,歷史上有名的“香山賦詩奪錦袍”即由此而來。宋代人計有功在《唐詩紀事》卷十一中,對此有妙趣橫生的記述:“武后游龍門,命羣臣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奪錦袍賜之”。
唐代詩風很盛,武則天對勝出者“賜以錦袍”,獎品不見得貴重,但卻是難得的榮譽,羣臣當然各不相讓,奮力爭奪。
首先成詩的是左史東方虯:“春雪滿空來,觸處如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覺得東方虯文思敏捷,又才華出衆,立即把錦袍賜給了他。而此時,多數大臣也相繼成詩,經當衆誦讀,一致認爲宋之問的七言詩更在東方虯之上。武則天遂決定把錦袍賜給宋之問,“香山賦詩奪錦袍”也成了詩壇上的一段佳話。
白居易與香山有著不解的情緣,他自號爲“香山居士”足見他對香山的偏愛。在這裡,他不僅捐資重修了香山寺,而且到晚年的時候,還成了一個“香山九老會。放情于山水,賞玩泉石風月。在他七十四歲時,和遺老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等6人先是結成了“尚齒七老人會”,後來,又有百歲之人李元爽,95歲的禪師如滿加入,號稱“香山九老”,終日吟詠於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寫下了許多歌詠龍門山水及香山寺的詩篇。
“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年往復還,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詩裡描繪的,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寫照。爲保存詩稿,白居易又把自己從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到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所作的詩,共800首,合成12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在香山寺藏經堂內。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履道里私第去世,家人遵囑將其葬於香山寺附近如滿法師塔之側。 wωω ¤ttкan ¤c o
香山還有乾隆皇帝的足跡。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曆到中嶽封禪,至洛陽巡遊龍門香山寺,感懷賦詩。《香山寺二首》開篇第一句即爲稱頌香山寺“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這首詩被人們當時鐫刻在石碑之上,並建御碑亭,該御碑亭位於香山寺內東南側,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這首詩稱頌了香山寺及美麗的伊闕風貌,並且在最後一句流露出對白居易的敬佩之情,“慮輸白少傅,已著祖生鞭”。展現了一代君主謙遜的品格。乾隆碑上這首詩除了讓我們欣賞到行、草的書法藝術,更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一代帝王的謙虛品質,也是對我們後人的鞭策。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裡還有一座蔣介石先生的別墅。
1936年,爲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地方政府選擇香山寺南側建了一幢兩層小樓,被稱爲蔣宋別墅。當時蔣介石於1936年10月29日從西安乘火車到達洛陽,他來到洛陽是以“避壽”爲名,實則布暑“西北剿共”計劃。
他於10月31日在別墅慶祝了自己的五十壽辰,參加人員有張學良,閻錫山等。之後他視察了洛陽軍校、洛陽電廠,檢閱了重炮部隊。並和夫人宋美齡三次往復洛陽,去安撫非嫡系部隊太原的閻錫山,濟南的韓復榘,綏遠的傅作義。於12月初離洛到西安,在洛陽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蔣宋別墅。
聽了導遊的介紹,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座別墅後來竟成了囚禁開國上將楊成武的監牢。1968年的3月,解放軍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將軍因受林彪集團迫害,被秘密關押在香山寺。將軍和家人在這幢小樓內度過了失去自由的幾個春秋。不準出房門,更不準下樓,每天飯菜定量,不夠也不準添。夏天蚊叮蟲咬,冬天手腳凍爛,房門均不得關閉。
1970年,將軍78歲的母親因病去世,臨終想吃一個雞蛋也沒能如願。直到1971年1月離開,楊成武將軍被羈押於此兩年多,沒有下過一次樓,監牢之苦在盡嘗之中。
香山寺已歷經1400多年的滄桑,一直以來法音綿延,香火熾盛。如今經過第五次修復後的香山寺整個建築新舊一體,氣勢磅礴,與龍門西山石窟隔河相望,與龍門東山石窟,白園並立。
到龍門來,應當看一看白園。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園,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陽18年。雖尊爲“少傅”,但一生清貧,喜酒善詩,在龍門修香山寺,開八節灘,對龍門山水十分眷戀,死後遵囑葬於此。
白園內主要景點有青谷區、樂天堂、詩廊、墓體區、日本書法廊、道詩書屋等10餘處。青谷區位於兩山之間,有白池、聽伊亭、石板橋、松竹和白蓮。進入青谷區瀑布飛瀉,池水盪漾,竹林清風,白蓮飄香,使人心曠神怡;樂天堂依山傍水,面對青谷,是詩人作詩會友之處,室內自然山石裸露,漢白玉塑像瀟灑自然,靜座山石之上,給人以深思明世之感。
站在樂天堂前,可深切回味詩人原作“門前常流水,牆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回百餘步”的內涵;詩廊立石38塊,由國內名家書寫,行、草、篆、隸齊全,既可以欣賞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領略書法藝術之美。日本書法廊是爲中日書法交流而建,多爲當代日本書法名家之作,於2000年3月建對外開放。
墓體區位於琵琶峰頂,從牡丹壇拾級而上即可到達。這裡有白居易墓、臥石碑、烏頭門及中外仰慕白居易的客人及族裔的立石。墓前型石鋪地,墓後草坪如毯,周圍翠柏環抱,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
白園爲紀念性園林,園內建築古樸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徑通幽,是遊覽的好去處。
我來到這裡,卻生出一絲的悲涼。河對岸的龍門石窟遊人如織,白園這邊可真是門可羅雀,雖然這裡松柏蔥鬱,山環水繞,又有香山居士在此長眠,可人們卻並不願多走幾步來看一看。我心裡有些不平了,這不知是白居易的悲哀,還是我們後人的無知?我站在白公的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表達了一個後世學子對他老人家的無盡敬仰。
遊罷龍門,我又騎上單車,沿著昨天的路返回到火神凹,經回鍋鎮向鞏義進發。
一進入鞏義縣境,便感受到了戶戶點火、村村冒煙的熱鬧景象。這裡的鄉鎮企業仍非常火爆,電線、塑料、皮鞋等產品都在普普通通的民房裡生產出來了。當我趕到蔡莊時,已是掌燈時分,來到當地小學,駐校的一位50歲左右姓黃的老師聽說我是一位大學生,騎單車從K省的山陽趕過來的,非常熱情地邀我在學校裡留宿。遂在教室裡用四張課桌一拼,放上一條被子,這便是我的安樂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