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有何破敵妙計良策,速速道來。”
鄒靖顯得有些不耐煩,卻又不能不先聽玄德的獻計,免得和劉備等人鬧翻了,又憑白得了個不重用人才的壞名聲。
“回校尉,黃巾反賊雖人多,但軍心不定,可以用一軍詐敗,引黃巾來攻,再用疑兵攻其心,左右設伏,當爲奇兵,若黃巾大軍中計,則大事可成矣。必可一戰取勝,解青州之圍,全竟其功。”
劉備不敢再賣關子,將計策平白說出來,希望能得到鄒靖的同意,畢竟要是鄒靖能同意,那麼設伏的奇兵自然也落到了劉備的手上。
以鄒靖擔生怕死的性格,肯定會首選爲詐敗之人,要是疑兵不能使黃巾大軍軍心動搖,從而引起內亂,恐怕鄒靖就會以詐敗爲真敗,然後從容撤退。
諸葛亮和劉備自然想到了這一點,不過也是利用這一點,纔敢放手一試,相信在巨大的戰功面前,鄒靖會同意劉備的方案。
諸葛亮在一旁,暗暗稱讚劉備的急智。劉備獻的這一計,表面上看,誰都沒有損失,運營得好,說不定還能撿個大功勞。然則站在劉備的角度來說,卻是最大受益者。
好一個一石三鳥之計。
眼前能獨當一面,引領一軍的無非就那麼幾個人。疑兵詐敗,左右設伏,如此多的部署安排,皆需要領軍統領。那麼關羽和張飛就能獨領一軍了。
至於黃巾大軍是否中計,對劉備來說,卻是無關緊要。中計了,那合兵一處,全力反攻,再驅趕黃巾大軍返回臨淄郡城,從而以點帶面,影響正在圍攻的剩下黃巾大軍。
若是不中計,那以大多數皆爲騎兵的大漢軍兵,就是再重演一次今日的戲碼,奔波逃命多一次罷了。到時,這些軍兵還能不能再回到鄒靖的手上,卻是兩說了。
當然,這一計策對諸葛亮來說,無傷大雅,屬於成也好,不成也罷。不過思及劉備尚欠那麼多的債未還清,諸葛亮還是樂見其成的。
於是,諸葛亮也開口遊說鄒靖了,幫劉備拾漏補缺了一下,說道:
“校尉,玄德兄所言之計,大有可爲。黃巾娥賊人數衆多,卻實不足爲患,軍心渙散,利用得當,我等理應取此大功。況且以青州龔太守能堅守城池如此之久,必有才能,若是我等使黃巾大軍中計,亂其陣腳,反踏己營,相信龔太守也會引軍出城,犄角助戰。”
諸葛亮點出了劉備提出的計策中漏洞,就是詐敗之後,引來黃巾大軍,哪怕黃巾中計,那也只是來圍攻的黃巾反賊,絲毫不影響包圍在青州臨淄城下的黃巾。
所以,重點還是在青州臨淄郡城下的黃巾大軍,於是諸葛亮開始針對性地幫劉備完善這個奇兵取勝的計策。只見,諸葛亮緩緩說道:
“校尉引兵前去,黃巾大軍必不猜疑,而挾衆來攻,校尉再假裝詐敗,引黃巾大軍如今日般狂奔來追。到時左右伏兵一出,黃巾大軍自然寒其心志,驚其神魄,則可反攻賊軍。三路夾攻,黃巾大軍肯定潰如決堤,原路驅趕回至青州城下,若是龔太守引兵出城,加上在下也從另一個方向奇兵襲出,又成三路夾攻之勢,則青州之圍必解也。”
諸葛亮故意將前提是能詐敗成功,引黃巾大軍無腦窮追隱去,而是按照劉備計策的想法,進行了一番推演,給鄒靖先入爲主的感覺,以爲此計必可大勝。
見諸葛亮和劉備同時都覺得此用奇兵取勝的計策,鄒靖也收起退堂鼓,認真的思考了一般,排除了自身的危險性,倒是隱隱認爲劉備所說的未必不能一試。
末了,鄒靖也不好開起一言堂,單獨一人灰溜溜地引軍回涿縣,令二位後輩恥笑,只好狠下心,再拼一把。
“若是如此,誰爲疑兵前去詐敗,誰爲伏兵充當奇兵?”
鄒靖問出了心中最想問的困惑,畢竟這一計策看起來,好像就是疑兵最難,最有技術含量,卻也是最安全的。畢竟,實施起來,伏兵根本就不知道前去引黃巾大軍的是真敗還是詐敗。
要是引敵不利,落個真敗,那伏兵也沒什麼作用了。頂多就是多一些人送死罷了。
“回校尉,青州多山,山勢環繞,依備看來,義弟雲長可領一千軍兵埋伏於二山之間的左面,義弟翼德可領一千軍兵埋伏於右面,備願與校尉領一千軍兵前去誘敵。到時,有諸葛公子在一旁照應,必能保校尉無虞,大獲一功。”
劉備趕緊舉賢不避親,將關羽和張飛推出來,三言兩語,就將疑兵和伏兵的最佳人選給鄒靖推薦了出來。
的確,諸葛亮的手下就高堂隆和鄧茂,鄧茂作爲新投諸葛亮的黃巾降將,獨領一軍,此時信任值還不足,而高堂隆卻是要統領泰平軍衝鋒陷陣,自然不會給劉備當刀槍使。
鄒靖也別無他選,只好應允。畢竟,劉備都提出了率領本部人馬,親身犯險,陪鄒靖前去,且會全力保鄒靖的安全,鄒靖也不好再反駁什麼,免被認爲膽小。
諸葛亮悄悄地向劉備投去了一眼,腦海裡不由對劉備舉起大拇指,連連佩服。一番言語就將鄒靖給架空了,想必從鄒靖手裡拿走的二千軍兵,交給了關羽和張飛統領,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還了。
這二千涿縣郡兵的戰力可比劉備新招的一千本部兵馬高出不少,劉備讓本部人馬前去誘敵,自然不心疼。最重要的是劉備早已不想在劉焉和鄒靖手下混了,眼前成功地騙取了鄒靖的兵馬,心裡美滋滋的。
有了這些兵馬,劉備不再是鹹魚,而是有了翻身的可能。想當初,就算是張飛耗費全部家財,兼之從諸葛亮那借來一大筆錢財和軍資,方拉起一支裝備精良的五百人數的軍隊。
眼下,若不是怕失信於人,劉備真想拉著這三千軍兵,另投他處,尋一地作爲基業。不過,劉備不敢,戲份自是得做足,做齊,做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