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出血熱是一種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達90%。該病可侵犯人類和其它靈長目動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1976年,在同時發生的兩起疫情中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一起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靠近埃博拉河的一個村莊,另一起出現在蘇丹一個邊遠地區。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現有證據,人們認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2.人是如何感染這一病毒的?
人類通過密切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體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人們因處理受感染患病或者死去的熱帶雨林中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豬等而導致感染。很重要的是要減少接觸高危動物(即果蝠、猴子或猿),包括撿拾在森林中發現的死亡動物或處理其生肉。
一旦有人與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動物發生接觸,就可能在社區造成人際傳播。當人們通過破損皮膚或粘膜與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或其它分泌物(糞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直接接觸時就可導致感染。當健康人的破損皮膚或粘膜接觸被埃博拉病人的血液和體液污染的環境或物品(如臟衣物、床單或者用過的針頭)時,也可發生感染。
醫務人員在救治埃博拉病人時如果沒有穿戴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就可能會接觸到這一病毒。衛生系統各個層面(醫院、診所和衛生站)的醫療衛生保健人員都應當了解該病的性質及傳播方式,并嚴格遵守所推薦的感染控制防護措施。
在埃博拉死者葬禮時,人們與死者尸體直接接觸,也是埃博拉病毒傳播的重要方式。因此,人們在處理埃博拉死者尸體時,必須穿戴具有較強保護性的防護服和手套,并將死者立即埋葬。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帶有埃博拉病毒就會具有傳染性。因此,感染的病人應由醫護人員密切觀察,并進行實驗室檢查,以確保在出院回家前病人體內不再有該病毒的存在。當醫護人員確定病人可以回家時,病人就不再具有傳染性,不會對社區中的其他任何人造成感染。男性在康復后仍可能在長達7周的時間內通過其精液將病毒傳給性伴。因此,男性康復后至少在7周內要避免*,或者在康復后7周內進行*時要戴安全套。
3.哪些人的感染風險最高?
出現疫情時,感染風險較高的人員為:
(1)醫務人員;
(2)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或其他人;
(3)在葬禮過程中直接接觸死者尸體的人員;
(4)在雨林地區接觸了森林中死亡動物的人。
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以了解免疫受損者或者伴有其它基礎性疾病的人員是否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該病毒。
在診所和醫院、社區集會或家中,均可通過采取保護性措施而減少暴露于病毒的機會。
4.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癥狀和體征是什么?
典型癥狀和體征包括突起發熱、極度乏力、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隨后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某些病例會同時有內出血和外出血。
臨床檢驗結果包括血液白細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降低,肝酶升高。
潛伏期2-21天。病人一旦開始出現癥狀,就具有傳染性。病人在潛伏期內沒有傳染性。
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有通過實驗室檢測才可確認。
5.人們應當何時就醫?
當人們曾經去過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的地區,或者與已知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病毒病的人員接觸過,并且開始出現癥狀時,就應當立即就醫。
當懷疑病人患有該病時,應當立即向最近的衛生機構報告。及時就醫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關重要。同時應立即啟動感染控制程序,以控制疾病傳播。
6.對埃博拉出血熱如何治療?
嚴重病人需要進行強化的支持性治療。病人往往會出現脫水,需要靜脈或者口服補液進行電解質補充。目前并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
有些病人在得到適當的醫治后可康復。
為便于控制病毒的進一步傳播,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應當與其他病人隔離開來,并由采取了嚴格感染防護措施的衛生工作者對其進行治療。
7.我可以做什么?該疾病可以預防嗎?
目前尚無獲準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有幾種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但目前尚無任何疫苗可用于臨床。
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知,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是減少發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預防感染和傳播的方法
雖然最初的埃博拉病例是通過處理受感染動物或其尸體而引起的感染,但續發病例感染往往是由于直接接觸病例體液,或不安全的病例管理和喪葬操作造成的。本次暴發主要是通過人間傳播擴散造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幫助預防感染,限制傳播:
(1)了解疾病的性質、疾病是如何傳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進一步擴散的知識
(2)遵從國家衛生部門發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懷疑周邊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勵并支持他們到醫療機構尋求醫學治療
(4)處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時必須穿戴合適的防護設備
此外,在受影響的熱帶雨林地區,個人應該減少與高風險感染動物的接觸(如:果蝠、猴子或猿)。如果懷疑某動物已被感染,則不要再去處理它們。動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應確保煮熟。
8.醫務人員情況如何?面對診療護理病人帶來的高風險,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治療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的醫務人員比其他人群面臨的感染風險更高。
(1)除采取標準防護措施外,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采取所推薦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與病人的血液、體液或者受到埃博拉病毒污染的環境或物品發生接觸(比如病人的臟床單或者用過的針頭)。
(2)醫務人員應充分了解該疾病以及如何安全地進行病例的臨床管理。
(3)應使用防護服、手套、面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等個人防護裝備。
(4)除非已經恰當消毒,否則個人防護裝備不應重復使用。
(5)應在診療護理每一例疑似病例后都更換手套。
(6)侵入性操作程序使醫生、護士和其他人更容易被感染,應當在嚴格的安全條件下進行。
(7)埃博拉病人應進行隔離治療。
9.如何看待某些食物可預防或治療感染這類傳言?
強烈建議,人們應從公共衛生當局獲取埃博拉方面的可靠健康建議。
由于沒有針對埃博拉的特異性藥物,最佳治療方法就是由醫院衛生工作者在嚴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對病人提供強化支持性治療。根據推薦的防護措施可以控制進一步感染。
10.如何在疫情期間保護健康?
向各國提供技術建議,以防范及應對埃博拉疫情。
采取的行動有:
(1)開展疾病監測,在區域之間共享信息,監視疫情發生動態
(2)一旦出現疫情,對調查工作及疫情控制提供技術支持——比如在現場協助進行病例搜索,并追蹤疾病傳播模式
(3)對預防和治療方案提出建議
(4)根據有關國家請求,派遣專家并提供衛生物資(比如供衛生工作者使用的個人防護用品)
(5)加強溝通,提高人們對疾病性質以及控制病毒傳播的防護措施的認知
(6)啟動區域和全球性專家網絡,應要求提供支持,減輕可能帶來的國際健康影響及對旅行和貿易的影響
11.在疫情期間,衛生官員報告的病例數字為什么會有起伏不定的情況
在出現埃博拉疫情時,疫情發生國公共衛生當局報告發生的病例數和死亡數。這些數字可能每天都會變化,病例數既包括疑似病例數,也包括實驗室確診病例數,有時疑似病例數和確診病例數合在一起進行報告,有時會分開報告。因此,疑似和確診病例數之間可能會發生變化。
分析病例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加上其他的信息,對評估公共衛生形勢并確定要做出的適當反應很有幫助。
12.發生疫情時出行安全嗎?有何旅行建議?
在疫情期間,定期評估公共衛生形勢,并在必要時提出旅行或貿易限制的建議。
由于埃博拉的人際間傳播是由于直接接觸感染病人的體液或分泌物造成的,因此旅行者感染的風險很低。
的一般性旅行建議:
(1)旅客應避免與病人發生任何接觸。
(2)前往受影響地區的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推薦的感染控制指南。
(3)曾在最近報告病例的地區停留過的任何人,均應了解疾病的癥狀,并在出現疾病最初跡象時求醫。
(4)為從疫區歸來且出現相關癥狀的旅行者提供診治服務的臨床醫生,要考慮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
13.對于當前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風險評估結論是什么?
通過跨境旅行造成相鄰地區國家傳播的風險高
相距稍遠的非洲地區存在中等風險
非洲以外國家傳播風險低
14.對于個人旅行和交通的風險評估結論是什么?
從感染國歸來的旅行者和商人風險極低
探親訪友人群感染風險低(除非直接接觸患者/死者尸體/感染eb的動物)
與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風險低(但要對接觸者進行追蹤)
如果按照基本醫療規范進行防護,在疫區工作的醫務人員感染風險很低。
秋冬將至護關節
秋冬將至,關節炎、肩周炎等關節炎癥逐漸進入發病高峰期。通常一開始會表現為靜止痛,活動后稍微有所緩解。一段時間后,不管活動與否,都會感到疼痛。如不及時處理,最后可能會出現紅、腫、熱、痛或脹痛等癥狀。
中老年人應避免在潮濕處睡臥,不要在出汗后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要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側股四肌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松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持續三周即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盡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
冬瓜降低血糖
冬瓜的膳食纖維很多,可幫助降低血糖,還能降低體內膽固醇,降血脂。冬瓜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低,對高血壓患者而言也是不錯的食療佳品。
冬棗提高人體免疫力
冬棗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稱。冬棗含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等19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含量尤其豐富,可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此外,它還含有豐富的糖類以及環磷酸腺苷等,能減輕各種化學藥物對肝臟的損害,有效保護肝臟。
冬蔗補血潤燥
能補血潤燥,不但提神,還能清熱、下氣、補肺益胃。甘蔗含有大量的鐵、鈣、磷、錳、鋅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鐵含量特別多,素有“補血果”的美稱。入冬后,很多上班族常會感到頭暈嗜睡,反應能力下降,這時吃些甘蔗就大有益處。
冬季養生三點式
首先,多點水。專家介紹,入冬以來,咽干口燥、皮膚瘙癢、鼻出血病人明顯增多。她表示,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蒸發掉約1000毫升水分,來暖氣后,室內干燥,丟失的水分就更多,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中,身體自然容易出現上述問題。
專家建議,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因此秋冬季節養生應注意多喝點水,通常每日補水應保持在20003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