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後的次進(jìn)士科,著實令京城熱鬧了一把。這次進(jìn)士科禮部試是由西黨老相徐亭與爭鋒初露的孟廷輝同知貢舉,天下士林一時間格外側(cè)目,朝堂內(nèi)外人人都在觀望這一科禮部試在這二人手中會呈什麼樣的結(jié)果。
外人都道這將是一場老臣與新黨間的明爭暗鬥,徐亭與孟廷輝勢必都會在禮部試時爲(wèi)自己一派攬慕人才,鎮(zhèn)院後兩人間的矛盾更將是一觸即。
誰曾想,禮部試三日畢,鎮(zhèn)院判卷整一旬,禮部貢院中竟是沒有一絲徐、孟二人不穆之聞傳出,這倒讓京中一干伸著脖子看好戲的人失望透頂。
就連孟廷輝在鎮(zhèn)院之前,也沒想到徐亭會這般配合,判卷諸事一切依例而爲(wèi),從始至終都沒對她有何不滿過。可她人在貢院時轉(zhuǎn)念一想,又馬上明白了其中緣由——
徐亭心中不是不想趁此機(jī)會爲(wèi)老臣們攬材,只是他看得格外明白,那就是孟廷輝被皇上除掌吏部銓課一事不可能會變,倘是他特意點取某幾個與試者爲(wèi)貢生,孟廷輝又豈會不知那幾個人必是親附老臣之流?便是這些人將來舉進(jìn)士入朝,又安能順利經(jīng)孟廷輝之下的銓課磨勘升做朝官?因此,徐亭寧可表面不動聲色地“讓”過禮部試這一場,待將來再暗下拉攏他看中的那些人罷了。
孟廷輝這邊看得懂徐亭的心思,卻也知徐亭亦必明白她同樣不可能爲(wèi)自己謀私。她雖是與徐亭同知貢舉,可畢竟徐亭爲(wèi)主她爲(wèi)副,在徐亭一切按例所行之時,倘是她有何出格之舉,勢必會遭徐亭及一干吏部屬吏們的質(zhì)疑,到時又將會引來一波老臣們的怒罵聲討也不一定。
她眼下雖然聖眷正隆,可越是這樣的時候便越不能授人以把柄,更何況此次進(jìn)士科十分重要,她就算不在乎朝中名聲,也不願讓天下的士子們將她看作是連聖人之學(xué)都不放在眼中的權(quán)臣。
因而禮部試前後,她與徐亭的所作所爲(wèi)皆是尊依朝例,而擬定貢生名次一事亦是根據(jù)謄卷判卷的諸多屬吏,翰林學(xué)士們共同商討後所定。
孟廷輝與徐亭這次同知貢舉竟是出乎衆(zhòng)人意料之外的順?biāo)欤郊磳埌駮r纔有人慢慢反應(yīng)過來其中曲折,當(dāng)下紛紛暗道皇上此次好手段,以徐、孟兩個看似不和的人同知貢舉,反倒使得這次格外受人矚目的進(jìn)士科禮部試得以公正結(jié)束,於是對皇上又更加敬服起來,士林亦傳國有明君、民不須憂。
然而禮部試張榜前一夜,孟廷輝在貢院中看見禮部試官員譽(yù)榜時高懸榜的那個名字時,仍是不由自主地愣了愣。
尹清。
她這纔想起那封被自己擱在府裡、多日未看的拜貼,乃至此時看見這名字,竟是覺得有些吃驚。
想必尹清此人身負(fù)真才實學(xué),不然徐亭不會允其被點爲(wèi)禮部試會元;而徐亭既然允認(rèn)此人才學(xué),將來也一定會想要將其拉攏到老臣們那一邊。如此一想,她心中突然有些後悔起來,倘是此人果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材,她倒該早些下手相攬,免得到時被那些老臣們捷足先登了。
她當(dāng)下便重新找了尹清的策論卷子出來看,一閱果真好文,回府當(dāng)夜又翻出了那封蒙塵拜貼,見其詩文書翰竟是不輸朝上一分,不禁又是撫掌驚歎。怪不得禮部試前曹京肯親自上孟府來爲(wèi)其投帖,這等人材,任是誰見了也不可能會無動於衷。
她雖心起攬材之意,可滿念間想的都是要將此人舉薦與皇上爲(wèi)知,便連殿試諸例在前她都顧不得了。
翌日禮部貢院外張榜,與試的千餘名舉子、京中愛看熱鬧的百姓們、不須上朝的京官們、還有那些心懷旁騖的女官們都紛紛來看榜,御街以南站了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攢動如潮,都數(shù)不清到底來了多少人。
孟廷輝因是第一次知貢舉,便想要當(dāng)場一睹此次進(jìn)士科盛況,於是就起了個大早,獨自出府去了貢院外,混在人羣中等著看榜。
她沒穿女官官服,髻也只挽了個最普通的,身周人聲嘈雜不休,亂哄哄之間沒人能認(rèn)得出她便是被京中衆(zhòng)人在口中議論來去的那個“孟大人”。於是她便裝作是來赴試的女舉子,左瞧瞧右看看,倒也樂得自在。在等著放榜時,她偶然聽見有許多外路來的士子們私下議論皇上德政,心中不禁更加高興,嘴角也一直噙著淺笑。
禮部官員們出來貼榜時舉衆(zhòng)沸騰,榜上那密密麻麻百餘個墨書名字比足量真金還要引人注目。吵鬧之聲漸漸地安靜下來,人人都等著前面站著的人把榜上的名字念出來。
禮部試所判貢生共一百六十八名,其中女貢生凡二十三名。這數(shù)字是大大乎人們早先的估量,一時間來看榜的人都是欷噓不已,紛紛感嘆。
孟廷輝聽到大家的咂舌聲,只淡淡一笑,便從人羣中退了出來,欲返身回府去。
人潮熙熙攘攘,轉(zhuǎn)身之時恰巧有人在前面礙了她的路。她擡頭,見是一素袍男子,便輕聲道:“勞煩一讓。”
男子聞聲側(cè)讓,嘴角衝她揚(yáng)了下,沒有說話。
她走過去時隨意向他一望,見這男子隨身著粗衣布袍,然而眉目清秀,面龐俊逸,身骨挺拔,竟是氣宇軒昂之態(tài)。
而他臉上那若有若無的一絲笑意,倒令她有些不自在起來。
她垂眼快步走開,卻聽後面有人高聲喚道:“尹兄!尹兄高居榜,該請我等去喝酒纔是!”
她足下立停,猛然轉(zhuǎn)身,朝後望回去。
恰又對上那男子不曾移開的目光,俊臉依然揚(yáng)笑,見她回望過來,便對她淺淺一笑。
她蹙眉,見那男子被身後數(shù)人連笑帶拉地拽走了,這才慢慢轉(zhuǎn)過身來。
尹兄,尹兄……尹清是他?
不禁微微啞然。
以他之才,殿試之後必會一舉登第。而他將來一旦入朝爲(wèi)官,這等才學(xué)配上這等俊貌,不知會在朝中女官們中間掀起怎樣的一番波瀾。
想著,她又覺得有些有趣。
沈知書離京外放已近兩年,京中朝堂鮮有能逾其當(dāng)初風(fēng)采者,如今這一個尹清,比起沈知書來倒也不差。且他並無沈知書那樣令人“望而生畏”的家世,想必會令朝中女官們趨之若鶩。
街邊桃樹碎花搖落,灑了她一身淡香,她走著走著,不禁擡眼望一眼這碧天燦陽,嘴脣不禁又抿起了笑。
眼見新帝登基後的第一場進(jìn)士科便有這等才俊之輩涌出,這一副太平盛景令人安隅,她比誰都要開心。
殿試之前,她依諭旨而將禮部試的策論卷子謄抄整理好,呈至御前請皇上過目。
雖知不可過分逾矩,可她還是忍不住將之前曹京給她的那封拜貼一併帶到了睿思殿,與尹清等人的策論一同呈了上去。
“陛下,”她在案下不退,只等著他翻閱那些策論,小心翼翼地措詞道:“臣之前偶得尹清所作詩文,比他這篇策論更顯才華,陛下可願一閱?”
這段日子來尹清在京中已是聲名雀起,以潮安北路才子、京中禮部試會元而聞名於士林,有傳言道朝中已有臣工欲覓其爲(wèi)婿,眼下殿試雖還未開,卻足見朝臣們對此人企望之高。
他聽見她的話,一把扔了手中的紙,靠上椅背,垂眼盯住她,“你可曾見過尹清真人?”
她老實地點頭,“曾見過一面。”
他靜待半響,突然道:“前幾日聽人說起,此人甚俊。”
她想了想,點頭道:“臣以爲(wèi)縱是拿沈知書沈大人相比,尹清亦不遜分毫。”
他慢騰騰地從案上抽過那封帖子,伸指撥開,輕掃一眼,然後又望向她:“便值得你不顧殿試諸例,眼下就來向我舉薦此人?”
她聽出他話中不悅,不由微窘,擡眼看他,解釋道:“臣怕陛下錯失良材,倘是尹清於殿試上揮不利,名出三甲之外,豈非一大憾事?”
他面無表情,緩聲道:“倘是此人於殿試上做不得好文章,便是詩文書翰堪比潮士,我也不會因你之言而特開恩例。”
她知道自己此番惹他不高興了,便默聲垂,不再言語。
殿上還有宮人未退,他卻展臂撐桌,衝她道:“過來。”待她上前,他便涼聲道:“比起沈知書亦不遜分毫,倒是怎麼個俊法?”
她瞅著他臉色不豫,再聽他這語氣,心下頓時轉(zhuǎn)過彎來,臉一下子就紅了,囁喏道:“臣……臣既不覺得沈知書沈大人俊,也不覺得尹清此人俊。”
“欺君之罪你倒是不怕。”他的聲音依舊涼漠,可眉間卻微微舒緩開來,“殿試之前,不準(zhǔn)你再私會與試貢生。”
她急道:“臣並非是私會……”見解釋不通,她便索性撇嘴道:“陛下身在天子之位,怎麼還因爲(wèi)區(qū)區(qū)一貢生吃起味兒來了?”
他被她說中,臉色一下子就黑了,“你放肆!”
她亦不給好臉色,冷聲道:“臣就是放肆了,陛下儘管責(zé)罰臣。”
這是她頭一回與他逆顏相對,他顯然也沒料到她竟會生氣,彷彿是頭一次現(xiàn)了她的另一面似的,他的臉色忽而變緩,半響低聲道:“是,我是吃味兒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