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校園,每年九月份,一身綠色軍裝的軍訓學員,是校園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剛入學,還沒時間熟悉校園,大一學生們就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軍訓。真是給新生的一個“下馬威”。
全校組成一個軍訓團,每個學院為一個軍訓連。所有連長、排長都是從部隊專門調來做軍訓教官的。
每天按時起床,第一關是疊被子,要求疊成豆腐塊狀的。這真不是個簡單活兒,有用方登壓的,有拍點水的,還有中午休息不敢拉開被子生怕把好不容易弄出的“豆腐塊”搞散了,影響宿舍的內務評比。
白天出操,練習隊列、踢正步、練拆槍裝彈射擊,等等。九月的天氣,太陽出來的時候,尤其下午,還是蠻熱的,操場上偶爾有隊列中站著站著暈倒的女生。
晚上有時練唱,唱的都是部隊的歌曲,比如《打靶歸來》、《團結就是力量》,有時則由指導員講些基礎軍事理論課,有時休息。
吃飯都是集體行動。吃飯前先整好隊列在餐廳外唱歌,然后排隊進入,分組就坐。由于訓練強度不小,體力消耗大,那一個月期間,不只男生,連女生們飯量都不小。
每天都很緊張,同宿舍六個女孩,甚至都沒有時間彼此熟悉。
偶爾晚上休息,基本都在寫信,給家人、給朋友。
前兩周,有想家哭鼻子的。而感到溫暖的是,不管誰哭鼻子,其他幾個女孩都會紛紛上前安慰。
同宿舍的莫琳來自江蘇,她說報考志愿時有兩個選擇,一是上本省一所重點大學,二是上D大。就是因為D大有軍訓,所以她最終選擇了D大。莫琳說自己一直對軍人有種特殊情結。后來還跟舍友們分享了旅途中的一段浪漫故事。大一寒假回家的途中,列車在中途靠站時,坐在窗邊的莫琳,偶然地恰好和火車站月臺上一位年輕軍官視線相接,對方回以一個禮貌的淺笑。只這瞬間,她竟然就心跳了、心動了。雖然連帥兵哥的名字都不知道,卻仍然浮想聯翩,幸福了一路直到回到家中。
莫琳的正步非常標準,多次被排長點名出來做示范。
黎虹家在本市,是個豪爽大方的女孩,她的爽朗大笑,很快就在周圍宿舍同學中出名了。
魏青寧是本校子弟,笑起來牙齒特別好看,眼睛如一彎月牙。她常以文藝女青年自居,時常抱著一把吉他邊彈邊淺唱,偶爾也觸景生情寫幾句詩。
陳莉榮來自山西農村,話不多,但凡事心里很有尺寸。根據年齡排序,成為六個女孩中的“大姐”。
胡斌來自廣州,因為中學有基礎,英文和微機課成績都很好。會唱很多粵語歌,比較喜歡搞怪,性格很開朗。
年齡最小的林葉,成為大家的“小妹”。
在這個新的集體中,大學整整四年,大家將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通過軍訓,體驗到軍人生活的嚴格自律,不由佩服軍人的堅強意志及鋼鐵紀律。
林葉對軍訓,沒有莫琳那樣熱情,不過,那確實是很特別的一段人生經歷。印象最深刻的是打靶,那是一生中第一次接觸真槍實彈,也是唯一一次。連長親自教,經驗豐富的連長,教地特別好。最后考核時每人5發子彈,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趴在地上,穩住槍身、瞄準、射擊,林葉打出46環的總成績,9、9、9、9、10。學員們每次打出九環或以上時,站在身后的連長都會高興地報出成績:“九環,不錯!”,“十環,好!”
軍訓匯報表演那天,操場上一片軍綠色,個頭高且身材挺拔的幾位男生被專門挑選出來,在隊列最前面當護旗手。軍訓學員們表演了正步、軍體拳、警棍術、紅旗操等,贏得陣陣掌聲。
匯演結束后,大家紛紛身著軍裝留念。那時還沒有數碼相機,都是用相機裝上膠卷拍照,洗照片要到外面照相館。
雖然訓練時挺辛苦,甚至盼著軍訓快點結束,但送別連長和排長們的時候,卻都有些依依不舍,有些同學們甚至哭了,教官們也不由地紅了眼圈,一個月軍訓建立起的友誼,真情實感的自然流漏。
軍訓結束的那個周末,終于松了口氣。大家不約而同在宿舍寫信,加一張身著軍裝的照片,寄給家人、寄給朋友。
褪去戎裝,換上了平時的衣服,大學生活,終于是彩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