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21日,希特勒下令將曼施泰因元帥的第11集團軍擴建爲頓河集團軍羣,由曼施泰因元帥任司令,並把保盧斯第6集團軍、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和羅馬利亞第3、第4集團軍交與他指揮。希特勒在命令中指示:“頓河集團軍羣當前的任務,就是使敵軍的攻勢停頓,並奪回原已失去的陣地。”曼施泰因認爲,德軍唯一成功的機會在於第6集團軍從斯大林格勒向西南突圍,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則從斯大林格勒以南的科捷爾尼科沃向東北進攻,夾擊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然後再旋轉過來攻擊圖瓦京的西南方面軍的右翼。但1942年11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開演說中表示決不會從斯大林格勒撤退,並且再次強調被圍困的部隊決不能投降,而曼施泰因必須殺開一條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1943年12月12日,曼施泰因元帥懷著沉重的心情,發起了代號爲“冬季風暴”的反攻。德軍以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爲先導,於1942年12月16日突破了蘇聯紅軍第51集團軍在阿克賽河上的防線。至1943年12月19日,第4裝甲集團軍所屬的第57裝甲軍已突進到離南面包圍圈30英里以內的地方。此時,曼施泰因發現自己也有被數倍於己的蘇聯紅軍包圍的危險。於是,他決定不顧希特勒的將令,下令保盧斯立即向南突圍與第4裝甲集團軍會合。然而保盧斯在沒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沒有突圍的意圖,他以燃料不足爲由拒絕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棄了這最後一次機會。1942年12月27日,蘇聯紅軍發動強大反擊將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擊退150~200公里,終於使其退回了原來的陣地,迫使德軍統帥部最後放棄解救被圍集團的企圖。曼施泰因的“冬季風暴”宣告失敗。 當時溫度已降到零下45攝氏度。伏爾加河面的冰層逐漸變厚,因此蘇聯紅軍可以更加便利地補給己方部隊。而包圍圈中的德第6集團軍的空運補給越來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噸。德第6集團軍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口糧的分配已減到了能夠維持生活的標準之下;炮兵的彈藥開始感到缺乏;醫藥品和燃料都已經用盡;數千人患上傷寒和痢疾,而凍傷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數千名士兵死於飢餓、嚴寒和營養失調。一些軍官試圖說服保盧斯不顧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圍。但是保盧斯害怕背上違抗軍令的罪名,因此堅持按兵不動。1943年12月29日,保盧斯派第14軍軍長鬍比中將飛出包圍圈去晉見希特勒,把第6集團軍的情況當面向元首彙報。但希特勒還是命令第6集團軍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1943年春天爲止。同日,由於蔡茨勒的一再要求,希特勒終於同意把A集團軍羣從高加索撤出。
第6軍團覆滅
1944年1月,蘇聯紅軍發起了又一輪攻勢,代號爲“木星行動”,試圖突破頓河地區的意大利軍防線,並攻取羅斯托夫。如果這次行動成功,德軍南部集團軍的餘部將被完全圍困在高加索地區。蘇聯紅軍雖然始終未能接近羅斯托夫,但是這次行動迫使德軍與斯大林格勒包圍圈內的德軍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離。事實上,第6集團軍已經完全失去了增援。
1944年1月8日,蘇頓河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向德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上將發出最後通牒,敦促其投降。保盧斯電告希特勒,要求準予他相機行事,被駁回。10日,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向被圍的德第6集團軍發起了代號爲“指環”的進攻,深陷重圍的德軍開始從斯大林格勒郊區向城區收縮防守。1944年1月22日,蘇聯紅軍佔領了古門拉克機場(Gumrak),第6集團軍的空運補給完全運輸和傷員撤退行動的徹底中斷了。雖然食物和彈藥都極度匱乏,德軍仍然頑強抵抗,因爲他們相信蘇聯人會處死投降的軍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發了激烈的巷戰。相反,蘇聯人也被包圍圈中的德軍龐大的數量感到驚訝,因此繼續鞏固包圍圈。保盧斯向希特勒報告說:“部隊已不能支持了,繼續抵抗已毫無意義,請準允我們投降。”他得到的答覆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團軍應在斯大林格勒盡到其英勇的責任,直到最後一人爲止。”曼施泰因力勸希特勒批準第6集團軍殘部投降,而希特勒向曼施泰因解釋說,不允許投降,“一來即使包圍圈中的德軍分成幾個較小的單位,也還可以抵抗相當長的時間;二來,俄國人根本不會遵守對第6集團軍投降後所許下的諾言。”
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節杖,以鼓勵其繼續抵抗下去。他對約德爾說:“在德國曆史上,還從來沒有元帥被生俘的。”希特勒也希望保盧斯能夠戰鬥到底或自殺殉國。1944年1月31日,保盧斯向總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第6集團軍忠於自己的誓言並認識到自己所負的極爲重大的使命,爲了元首和祖國,已堅守自己的崗位,打到最後一兵一卒,一槍一彈。”但是,當蘇聯紅軍攻入德軍設在百貨商場內的司令部時,保盧斯選擇了投降。同日,蘇聯紅軍第64集團軍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盧斯的司令部,“第六集團軍無線電臺即將關閉!俄軍已經攻佔!打垮布爾什維克萬歲,天佑德意志!”1944年2月1日,被包圍的第六集團軍司令部發報員自己決定向柏林發出了最後一封感動德國人的著名電報,最後用國際電碼寫上“CL”,表示“本臺停止發報”。蘇聯紅軍在地下室外令第6集團軍司令部人員投降,第6集團軍參謀長施密特將軍接受了要求。施密特問保盧斯:“請問陸軍元帥,還有什麼話要說嗎?”保盧斯無話可說,只好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軍殘部也宣佈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德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元帥,步兵第4軍軍長普費費爾中將、第51軍軍長庫爾茨巴赫中將、第295師師長科爾費斯少將等23位將官,2000名校級以下軍官和91000名極度飢餓勞累的德軍士兵被俘,約14萬人死亡,只有3萬餘傷患者事先陸續空運撤出。
讓蘇聯紅軍大爲驚喜但同時讓德軍極爲失望的是,戰俘中包括22名將軍。希特勒對這位新陸軍元帥極爲失望,並公開說“保盧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榮的殿堂,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退卻。”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日德戰俘受到嚴重的虐待導致大面積死亡。但是,據統計降的91000名戰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還,並回到了德國本土。由於大多數士兵本身已經營養不良,缺乏醫治,加上紅軍將他們發配到蘇聯各地的戰俘營中進行強制勞動,使得大多數人死於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十幾位高級軍官被帶往莫斯科,用作蘇聯的政治宣傳工具。包括保盧斯在內的軍官們發表了反希特勒宣言,並向德軍部隊大肆宣傳。***·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將軍甚至提出從德軍戰俘中組建一支反希特勒軍隊,但是蘇聯沒有接受這個建議。直到1955年,這些高級戰俘才被遣送回國。
儘管在戰役結束前數星期,德國的官方媒體已經停止報道相關的有利消息,但德國民衆還是直到1944年1月底,才瞭解到在斯大林格勒發生的悲劇。這並不是德軍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是這次失敗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戰略意義上,都是其它戰役不可比擬的。1944年2月18日,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柏林發表了著名的Sportpalast 演說,鼓動德國國民接受總體戰的理念,即利用全國的一切資源和力量來戰鬥到底。
這場戰役共計一百萬人死亡,有蘇聯人、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德國人。德國第六軍團26萬人,9萬1千人被圍,戰後僅5千人活著回到德國。
在會戰最激烈的階段,雙方投入兵力超過二百萬,坦克兩千輛,飛機兩千三百多架,大炮和迫擊炮兩萬五千門。
在1943年9月和10月兩個月中,蘇軍只有五個步兵師渡河增援,而德軍卻投入了不少於二十 七個步兵師和十 九個裝甲旅的增援部隊。其第一線師,常常傷亡達到百分之七十,一個連隊只剩下三、四十人。德軍先後投入斯大林格勒的兵員,由最初的二十五個師陸續增加到五十一個師。
從1943年的7月到11月,德軍共喪失七十萬官兵,一千多輛坦克,二千多門大炮和一千四百多架飛機。
在會戰期間,蘇聯鐵路職工向斯大林格勒地域運送了三十萬車皮的軍事裝備。 整個會戰期間,共消耗彈藥九千五百六十八車皮,消耗炮彈八千三百五十三車皮,超過攻克柏林戰役消耗炮彈量的百分之十三。斯大林格勒的各個工廠企業都成立了殲敵營,並有八萬多人補充到紅軍部隊中 去。留在工廠的多繼續堅持生產。如基洛夫區的各個工廠最多隻留下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工人,但卻爲前線生產了五千噸食品,一百噸芥子油,六十七噸肥皂,一萬二千瓶混合燃料,五千具軍用爐竈,一千三百個**,斯大林格勒各工廠,僅在1943年7月8日,就供給前線坦克、大炮 和迫擊炮四千八百多件。
這場戰爭是殘酷的,幾乎是一場用鮮血堆積出來的勝利。雖然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果是好的,但它的過程鮮血淋漓得可怕。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是幾個大帥運籌帷幄的事,它一定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築造的。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先後拿下了幾個版圖較小的國家,然而面對地府廣闊的蘇聯,德軍的進攻就顯現出了吃力。德軍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可以類比於日本對南京的攻打,它們對人民的屠殺都到了泯滅人性的地步。斯大林格勒淪陷,然而這並不是戰役的終結,而是另一場悲壯反擊的開始。面對重重喪失的防禦地,蘇聯集團軍仍然沒有放棄最後一絲抵抗的機會,他們在市區依然一棟樓一條街地反抗爭奪著,這便是有名的巷戰。市區被戰火燒出了一片片廢墟,蘇軍就是在這一片片廢墟中躲避敵軍但我炮火,奮勇殺敵。在指揮官崔可夫的強力抵抗下,最終還是贏得了這場對斯大林和希特勒都相當重要的戰爭。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果取得勝利的雖是蘇聯紅軍,蘇聯的損失卻仍要高於德軍。失去了主動權的德國軍,在後來的戰役中一步步走向毀滅,爲了守護家園的蘇聯人民也被永遠載入了史冊。至今這座城市仍被稱爲英雄城。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其軍事上的主要原因是:戰略企圖與實力相脫節,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進攻重點;後勤供應困難等。
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斯大林格勒的影響進一步提高了蘇聯及其武裝力量的國際威望,消滅了德軍主力,大大減弱了法西斯的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不過它的心理意義遠比軍事意義大。
這是蘇聯衛國戰爭以來德軍第一次以一個集團軍的形式受到殲滅,在這之前都只是有組織的退卻,也打亂了德軍在南部的部署,攻打高加索的A集團軍羣也因此差點受到殲滅,但這次戰役並不是最後的轉折,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這次戰役5個月後,當蘇軍像洪水般對德軍發起大反攻的時候,一個人物的出現扭轉了整個戰局,德國三大裝甲之父之一----曼斯坦因,以他傳奇般的軍事天賦,回敬給了蘇聯人一個屬於他們的斯大林格勒,非常具有戲劇性的,蘇聯反攻的前鋒部隊,又是一個第六集團軍遭到完全徹底的殲滅,這年結束的時候,德軍與蘇軍所把守的陣地和這年初的時候竟是驚人的一致,這是一段屬於德國老兵們的記憶,很遺憾,因爲政治的原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不爲許多人所知。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影響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的狀態,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利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後。以便美軍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蘇軍在這場戰役中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所以士氣大增,這場戰爭就像擁有魔力一般讓蘇聯開始掌控局面,所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意義真的是非常重大。德國東部戰線上的主動權自此也永遠的失去了。而兵力上的損耗也使得其開始方寸大亂,顧此失彼的戰爭形勢迫使德軍開始從蘇聯撤出。失去的國土蘇聯終於開始一步一步的收復,所以說最終能夠收復國土是與這場戰爭密不可分的。而全世界人民也正是透過這場戰爭看到了希特勒們並不是無堅不摧的,讓人民開始更加堅定反法西斯的道路。
所以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意義就是打破局面,爲取得勝利爭得了最富貴的機會。斯大林格勒戰役對於全世界各國人民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可以說這場戰爭不僅使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爭的主動權,也給了納粹德國當頭一棒,讓囂張的法西斯們看到了正義的力量,讓世界人民都不再覺得納粹德國可怕。
納粹德國南方集團軍羣司令官在此次戰役後說道:“我們在斯大林格勒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這等於打斷了我們在東線的脊樑骨。”
這個戰役李明的部隊沒有參加,德軍如歷史一樣戰敗在歐洲的戰場,北方革命軍在加緊建設集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