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6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

bookmark

第226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

秋收之後,農忙時節過去。

與很多人現代幻想中並不一樣。

古代的農民,雖然生活很苦很累,但工作的時間,卻反而沒有後世現代牛馬的工作時間長。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這個時代的農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對底層農民來說,晚上加班是不可能的。

因爲照明是很貴的。

沒有光亮,想加班工作也加不了的。

晚上必須得睡覺休息。

夏天還好,因爲日照時間很長。

冬天晝短夜長,休息睡覺的時間足足的。

其次是,與工業社會的生產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都在進行不一樣,幹農活是有季節性的。

也就是從農作物播種到收穫這幾個月,纔是生產季節。

特別是播種期間和收穫時節,忙得熱火朝天,累得只想趴下。

但過了收穫季,馬上就能閒下來。

很簡單,因爲你想幹活也沒有活幹了。

地裡都不長莊稼了,你幹什麼活呢?

想幹也沒得幹!

正因爲如此,古代農民的生活雖然苦,但實際工作時長卻是遠遠也比不上後世996,甚至007的牛馬們的。

不過嘛,知道農民農閒沒活幹了,朝廷就得想法照顧照顧他們。

徵發大量的農民去服徭役,繼續幹活!

徭役的作用有二。

一是國家進行工程建設,比如修路,修宮殿,修城牆,修堤壩,挖運河等等。

這裡面耗費勞力最多的是修宮殿和城牆。

比如說長城可不僅僅秦朝修建起來的。

後世歷朝歷代一直在修。

其規模並不弱於秦長城,只是工期沒有秦朝時那麼趕,花費的時間更長罷了。

宮殿就更不用說了。

可不僅僅只有皇宮。

還有很多皇家花園,行宮。

經常會建新的。

龐大的宮殿建築羣當然要徵發數不清的勞力才能修築完成。

相比之下,與後世人想像不一樣的是,修路在古代通常並不算多大的工程。

至於修堤壩和運河,這得視不同的年份而定。

某年黃河潰堤了,重修大堤自然就成了那一年大工程。

但正常年份,河堤只需稍加修繕,工程量也不大。

甚至是根本不修。

運河亦是如此。

正常年份修繕維護只是小打小鬧,遇上大修或重挖的時候,纔會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總體上來說,工程建設的規模從投入的資金多少可以比較出來,朝廷投錢最多的永遠是修城牆,其次是修宮殿。

其他的都比不上。

從統治的角度上說,修城牆是爲了防範外敵入侵或者內部敵人(境內的城池),鞏固統治。

而修宮殿則是爲了讓統治者好好享受。

這兩項是絕對剛需。

與此相比,老百姓的民生需求,則要爲這兩項剛需讓步。

總不至於給老百姓修建能遮風蔽雨的房子,比給自己建宮殿還重要吧?

對統治者來說,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徵發百姓服徭役的第二個作用是,不讓農民在農閒的時代,完全閒下來。

一大羣人整天無所事事,就會整日裡想七想八,琢磨這琢磨那,弄不好得想出一些不好的東西,然後造個反玩玩?

不讓他們閒下來,他們便沒時間去想太多,更沒時間去閒聊交流,拉幫結派,組織人馬……

他們造反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統治也就安穩了。

基於這兩點,讓百姓服徭役的作用是巨大的。

不過,今天與往年不一樣。

今年朝廷並沒有徵發一個民工去修宮殿。

雖然宮殿確實也有部分在重建,修繕。

老朱離開後,皇宮裡的窗戶,在朱允熥的命令下,都換上了玻璃窗。

許多房間的地面上,也用水泥重新做了防潮,再在上面鋪上皇宮專用的地磚。

金陵城的宮殿原是填湖而建,地勢較低。

一到陰雨天氣,地面便潮溼無比。

這個問題十分嚴重,已經到了必須要解決的程度。

但宮殿修繕,都是朱允熥撥付了銀子,僱傭民工進行的,而非徵發的徭役。

當初老朱剛登基稱帝不久,對家鄉懷念不已,下旨營建鳳陽中都,準備將來遷都鳳陽。

爲此徵發了幾十萬民工。

結果是修建宮殿的民工和工匠對無償服役十分怨恨。

竟在宮殿中埋下了咒符、泥人和木人等物品,以詛咒宮殿的居住者。

即所謂的厭勝之術。

老朱勃然大怒,一度揚言說要將修築鳳陽中都的幾十萬民工全部處死。

後來經工部尚書薛祥再三勸諫,才放過那些工匠,卻還是處死了一千餘人。

這件事也促使老朱最終放棄了遷都鳳陽的計劃。

當然,放棄遷都鳳陽的原因不止於此,此事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論如何,這都是前車之鑑。

雖然朱允熥並不信什麼厭勝之術。

可若真有人偷偷這樣做,心理上還是難免會犯惡心。

畢竟是自己日後要居住的地方,不如付工匠們工錢,給他們很好的待遇,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幹活,不鬧出什麼事端。

何況,此次宮殿修繕所投入的資金並不多。

對如今財政充盈的大明朝廷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至於城牆建設,朱允熥已下達了命令,草原已經被大明徵服,後世從此永不築長城。

各地的城牆也一律不得再建。

時代已經變了。

再修建城牆,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會嚴重阻塞交通。

至於說純粹的觀賞,那眼下大明的城牆真的太多太多了。

今年投入資金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的工程,主要是三項。

首先是修路肯定是繼續的。

這是極爲關鍵的基礎工程。

在《大明日報》的宣傳下,各地百姓對於自己家鄉修建水泥路的熱情很高。

這是對他們都有好處的事,百姓們自然很樂意。

其次則是堤防和水庫的建設。

歷朝歷代,對河堤的建設都還是比較重視的。

正常而言,每到冬季都會修繕河堤。

相比之下,水庫的建設則很少會進行。

歷史上,大規模的水庫建設,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事情了。

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中,修建的水庫寥寥無幾。

與江河兩岸必須建堤壩不一樣,在許多地方,水庫並沒有非建不可的理由,有時候反而會阻礙洪水的下泄。

興建水庫存在不小的風險,稍有不慎,水庫滲水漏水,便有可能造成潰堤,那便不是造福百姓,而是禍害百姓了。

不過,世界上的事,都是有利有弊。

只要利大於弊,就可以做。

如今有了水泥,大明製造局鍊鐵鍊鋼的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冶煉規模更是擴張了幾十倍,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大量興建水庫的時機,已然成熟。

今年冬修,水庫建設也就成了重點。

第三項大工程,則是朱允熥親自制定的三千座大型糧倉建設計劃。

爲此,他特意與大明製造局的工人,會同科學院的研究者一起,繪製了標準糧倉建設圖紙,並制定了詳細的建設標準和施工方案。

要求各地官府,迅速按照方案興建糧倉。

各級官員簽訂軍令狀,逾期未完成工者,斬!

驗收質量不達標者,亦斬!

如火如荼的建設,在全國各地迅速鋪開。

東宮,院子裡。

朱允熥正坐在新建的亭子裡,一邊悠閒的吃著點心零食,一邊講述著經濟學的常識,原理,以及自己對大明經濟和眼下狀況的看法。

旁邊的書桌上,一名二十歲左右的男子正認真聽著,不時揮筆記錄。

他叫楊榮,不久前,夏原吉受邀回國子監講學,講完後,讓聽課的學子們都寫文章闡述己見,一眼便看中了楊榮寫的文章,認爲此人雖然年輕,卻頗有見識。

正值朝廷用人之際,夏原吉便將他推薦給了太孫殿下。

朱允熥翻了下此人的履歷,發現他多半便是後世歷史上有名的“三楊”之一,與楊士奇齊名的楊榮。

於是將他帶在了身邊,加以培養。

此前給老朱寫信,就是楊榮代筆。

畢竟,朱允熥的毛筆字寫得太差,而且筆跡一眼就會被老朱認出來。

既然老朱沒以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而是用普通人的身份給《科學》期刊投稿,那朱允熥當然也用“編輯”身份和他通信了。

老朱還在賭著氣呢,以孫子的名義寫信,肯定就不會回信了。

因爲代筆的緣故,楊榮也第一次接觸到了經濟學的知識。

頓時只覺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在此前的書籍裡面,從不曾見過這方面的記載。

但聽太孫殿下講來,又極爲在理,於治理國家,大有裨益。

有了開頭,朱允熥也開脆趁得閒的時候,給楊榮講各種經濟學知識。

倒不是單純爲了培養他,而是朱允熥前世並非專業的經濟學專業出身,那個時代信息發達,他又愛好興趣廣泛,便利用網絡,零零散散聽了一些在線課程,學了點經濟學知識。

不夠專業,所以不成體系。

此時正好通過講述,來喚醒從前的回憶,理清思路。

請...您....收藏_6Ⅰ9Ⅰ書Ⅰ吧(六\\\九\\\書\\\吧!)

這也是後世著名的“費曼學習法”,非常有效。

記錄整理後,還可以通過與人交流查漏補缺,將從前的知識加以完善。

有楊榮記錄,又省了自己親自動手寫的麻煩。

講了一陣之後,朱允熥伸了一個懶腰,道:“今日便先說到這裡吧。”

“你得空的時候,將本宮講的內容好好歸納整理一下。”

楊榮連忙站起身來,躬身行禮道:“是!”

朱允熥揮了揮手,楊榮便退了下去。

十七歲時,他被選入府學讀書,而今也不過二十歲。

本來也沒機會這麼快來國子監讀書。

去年冬天,太孫殿下在國子監講科學,轟動天下,自那之後,各級府學,州學,縣學,都颳起了科學之風。

後來發生的一系列改革,更是促使不少學子乾脆離開了國子監。

與此同時,因爲朝廷國庫充盈,教育撥款充足,國子監招收學生的數量不斷上升。

要招更多的學員,自然會從下面補充。

就這樣,楊榮得以提前幾年進入國子監。

時代的一粒灰,壓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但反過來說,時代的大風吹起時,同樣也會將很多人送上天空。

讓他們的命運軌跡,從此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朱允熥的一次講課,大明颳起了新的大風,推動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不知有多少人站在了風口上,借風上青雲。

又不知有多少人被時代無情拋下。

楊榮沒有想到的是,剛入國子監沒多久,就會被夏原吉賞識。

更沒有想到,遭到舉薦後,太孫殿下竟然會將自己留在身邊。

在太孫殿下這裡聽到的東西,學到的知識,完全顛覆了楊榮自小到大的認知。

從前在《大明日報》上看到太孫殿下的種種事蹟,雖對此等天才人物有幾分敬佩嚮往,卻又覺得報紙所言不能盡信。

楊榮深知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道理,清楚日報上所記所載,多有美化之處。

如今真正到了太孫殿下身旁聽命辦事,才發現自己完全錯了,大錯特錯了。

《大明日報》的宣傳,確實不能盡信。

因爲報紙上僅提供了一個觀察視角,雖然將太孫殿下在某些方面吹得神乎其神,卻說得並不詳盡。

太孫殿下的知識之廣博,所見之高瞻,遠不是區區報紙記載所能言盡的。

自己雖自幼讀書,但在太孫殿下面前,卻宛如毫無見識的稚子。

故而,楊榮再不輕易發表任何見解,只是將太孫殿下所說的話,都牢牢記在心頭,時常反覆琢磨,瘋狂汲取著知識。

……

朱允熥望向楊榮遠處的背影,輕輕點頭。

不愧是歷史上能走到輔臣之位的人物,年齡比楊士奇還小了好幾歲,不過才二十歲的年輕人,便有如此沉穩的性子,委實難得。

更重要的是,人非常聰明。

他講經濟學其實講得殘缺不全,有些知識甚至是似是而非。

若是換一個普通人,多半會聽得雲裡霧裡,甚至是不知所云。

但楊榮卻能舉一反三,從他的每一句話裡揣磨出很多有用的知識。

有些錯誤之處,也能通過聯繫前後知識,自己修正。

這就是真正的天才了!

朱允熥心中想著,很快將心神收回,拿起桌面上放著的《每日簡報》又看了看,目光不由得微微瞇了起來。

各地糧倉的興建,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

進度最快的,當然是金陵城,畢竟,製造局就在這裡。

其他的如蘇州,揚州,嘉興,松江等繁華之地,建設得也一點都不慢。

而這些地方,恰恰是就大明最重要的糧食產地。

糧倉建好了,接下來,收天下糧食的重頭戲,就該登場了。

……

“大明糧食署正式成立,從即日起,全國各地糧倉,皆由糧食署直管。”

金陵城的一間茶坊內,一名青衫男子正一邊喝茶,一邊拿著《大明日報》翻閱。

此時的茶坊,人聲鼎沸,生意興隆。

“你們說,這朝廷成立大明糧食署是什麼意思啊?”青衫男子問旁邊的人。

“你沒看那報紙上面說嗎?朝廷要給各地的官府減輕工作任務,以後這存儲糧食的任務,便由糧食署直屬管理。”

“和大明銀行一樣,各糧倉的倉吏皆由糧食署直接委派,與地方官府衙門再無瓜葛。”

有人拍桌道:“好啊,由糧食署直轄好。”

“以前那些地方官吏,打著‘雀鼠耗’的名義,可沒有少從中撈取油水。”

“而今,他們再也撈不到錢財了。”

老朱雖然鐵腕反腐,殺了許多貪官污吏,但一直沒有收到他所想要的結果。

就是因爲許多事情,到了執行層面,不得不留下很大的權力空間。

比如說,糧倉的‘雀鼠耗’,便是其中之一。

‘雀鼠耗’的實際損失有多大,朝廷是很難精確計算的,這給管糧倉的官吏留了操作空間。

這個空間越大,官吏便越能上下其手,鑽空子撈好處。

反過來,權力空間越小,官吏越無法撈油水。

但很多事情,也會變得死板,無法變通處理。

這正如矛和盾,有利必有弊。

通訊條件決定了這個時代很多事情,不可能上報給上級再決定處理,必須要賦予下面自行處置的權力。

而這個“權力空間”,也就是腐敗尋租空間。

封建王朝貪腐一直嚴重,這亦是最爲關鍵的原因之一。

通訊條件制約了國家的管理。

後世通訊發達,一個電話便能直通,尚且普遍存在著“縣官不如縣管”的情況。

而對這個時代來說,“天高皇帝遠”,這是非常現實的事情。

當然,還有很多制度建設的問題。

“那也不見得吧,難道糧食署的官吏,就不貪了嗎?”有人反駁道。

“這還真不一樣。”有人解釋道:“咱聽說糧食署由楊士奇楊大人暫行代管,此人正是之前主管大明銀行之人,乃太孫殿下親手提撥,極爲了得。”

“大明銀行自成立至今,你們可聽說過,有像地方官吏那般貪污腐敗頻發嗎?”

“據我所知,大明銀行有專門的巡視人員,會不斷進行巡查,所有賬目皆會進行再三審計,查得那叫一個嚴格。”

“想從中撈點什麼,很快就會被審計查出,那可就完蛋了。”

“估計糧食署也會如此。”

“沒有了地方官府衙門的牽制,審計查覈,內部處理,都會十分嚴格,不會有任何束手束腳之處,貪腐之事,自然會大減。”

旁邊另一人補充道:“不止如此,眼下朝廷正在大量興建新糧倉。”

“這些新糧倉,可不是原來的土倉,都是用水泥建築而成,據說很多地方還用了鋼筋加固。”

“防潮防水,通風乾燥,且防範極嚴,老鼠根本就進不去。”

“據說,以後糧倉便再也沒有什麼‘雀鼠耗’了。”

“存進去多少糧食,一點都不許少。”

“那些糧官,想要撈油水,也沒有地方可以撈了。”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熱火朝天的討論著。

“此事我也聽說了,我一個兄弟,還親自參與了新糧倉的建設。”

“與原來的老糧倉相比,新糧倉那才真叫規模龐大啊。”

“而且,這次朝廷要在全國各地建三千座的新糧倉。”

“加在一起,能儲藏的糧食,得有原來的幾十倍啦。”

“恐怕將天底下所有的糧食,都裝進這些新糧倉裡面,也裝不滿所有的糧倉。”

立即有人好奇道:“那朝廷建這麼多新糧倉幹嘛呢?”

話音剛落,此時茶坊外面有人進來,他亦是茶坊的熟客,與經常在裡面喝茶的許多人都相識。

那人一進來,便笑道:“大夥兒都在啊,你們都聽說了嗎?如今咱大明有樁稀奇事了,今日大明糧食署正式成立,據說,糧食署還特意設了一個‘糧食銀行’,以後大傢伙不僅可以向銀行存錢,還能向糧食署存糧食呢,你們說這事稀不稀奇?”

……

PS:兩章合一起發了,這段時間有點忙,更新有時多有時少,但事情快結束了,過兩天應該能每天萬字更新爆發了(該說明爲免費字數)。

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314章 帝王權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208章 北元騎兵的末日第172章 崩潰的黃子澄,瘋癲的老朱!第四十八章 朱元璋的賞賜!第304章 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密謀!第十章 辦差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223章 解決大明糧食危機的方法!第348章 三條建議!科學大會!命運的改變!第103章 戰神的愛好,老朱的感慨和密令!第七十五章 面聖!老朱的殺機!第278章 優秀的演技,沒讀過多少書!第175章 大明第十六行省!大開發!第241章 朝廷大調整!鋒利的刀!第217章 老朱的驚天發現危機!第五十四章 成功在此一舉!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129章 殺機 感慨!老朱的震驚!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329章 消除隱患!天子之怒的連鎖反應!第七十五章 面聖!老朱的殺機!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167章 周密的準備,班門弄斧!第305章 謠言!靈堂前的鬥爭!準奏!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十八章 風險與收穫,後手!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十四章 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259章 朱允熥的忽悠!勳貴出海!第307章 射向老朱的箭!暗流!謀劃和消息!第137章 朱允炆瘋了!第87章 邀請!謝謝你的告密!被氣暈的朱允炆!第87章 邀請!謝謝你的告密!被氣暈的朱允炆!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244章 敲打!試探與交鋒!第253章 唯一的選擇!第325章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聖旨!第二十四章 尋人,收服!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202章 穩定的根本!稅務司的轉機!第十八章 孝順之道!第156章 科學問世,大明翻開嶄新的一頁!第五十六章 入朝!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第220章 草原新神朱允熥,文章署名朱元璋!第252章 鄭和的消息,出海!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140章 老朱的憤怒,秦王朱樉的棋!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二十六章 陽謀!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271章 美貌少女!一切由我這個妹妹做主!第335章 老朱見“馬皇后”!第八十章 爲了救你們,一定要狠狠地打!第七十三章 絕不栽贓陷害,老朱的聖旨!第148章 大明的第一支海軍!第五十六章 入朝!第115章 李景隆之死!方孝孺竟是二五仔?第五十七章 咱也老了!第160章 連環朱允熥的大招!第165章 戰鼓起!欲平倭寇,先收臺灣!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114章 挖坑坑自己?將戰神梟首示衆!第二十二章 送你一個老師!第90章 悲慘的朱允炆!最後的謀劃!第287章 老朱:這是什麼情況?一個誤會引起的第333章 滾滾大勢!命運與反叛!第220章 草原新神朱允熥,文章署名朱元璋!第91章 罪證! 高招!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341章 氣勢洶洶的問罪以及嚇傻了!第300章 老朱:咱不會死,只是和你聯手演一場大戲!第309章 獻策!大明未來的建設!求見!第106章 老朱的賞賜!巨大的成功!楊士奇和姚廣孝的不解!第178章 明倭友好協議!新二十一條!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289章 男人的快樂,出大事了第118章 以身許國,以死效忠!第209章 草原上的恐怖傳說!第四十一章 吳王殿下可是要造反?第七十一章 禍兮福所倚!第102章 加大力度,戰神要出山?第七十九章 君子報仇,隔日正好!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164章 改革的春風,討伐倭國!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121章 消息,悟道!春雷炸響大明!第五十章 宮外事,省油的燈!第240章 人心之變,司法大改革!第342章 撤藩!廢爵!千秋功業!第336章 美人計的真諦!重情重義的老朱!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190章 大明開疆,自今日起!黃子澄的黨羽!第343章 最後的請求,再見老朱!第230章 利益衝突的選擇!新風萌芽!第207章 一帥無謀,挫喪萬師
第250章 權力運作的兩條線,反腐風暴!第314章 帝王權柄,冊皇后,大明天軍的傳說!第208章 北元騎兵的末日第172章 崩潰的黃子澄,瘋癲的老朱!第四十八章 朱元璋的賞賜!第304章 野心勃勃的朱高煦!密謀!第十章 辦差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223章 解決大明糧食危機的方法!第348章 三條建議!科學大會!命運的改變!第103章 戰神的愛好,老朱的感慨和密令!第七十五章 面聖!老朱的殺機!第278章 優秀的演技,沒讀過多少書!第175章 大明第十六行省!大開發!第241章 朝廷大調整!鋒利的刀!第217章 老朱的驚天發現危機!第五十四章 成功在此一舉!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129章 殺機 感慨!老朱的震驚!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329章 消除隱患!天子之怒的連鎖反應!第七十五章 面聖!老朱的殺機!第七十四章 監國!老朱的意圖!第167章 周密的準備,班門弄斧!第305章 謠言!靈堂前的鬥爭!準奏!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15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三十八章 風險與收穫,後手!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十四章 想借舅舅的屁股一用!第100章 大改革時代,來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第259章 朱允熥的忽悠!勳貴出海!第307章 射向老朱的箭!暗流!謀劃和消息!第137章 朱允炆瘋了!第87章 邀請!謝謝你的告密!被氣暈的朱允炆!第87章 邀請!謝謝你的告密!被氣暈的朱允炆!第328章 御廚之事,朱允熥的天威!第244章 敲打!試探與交鋒!第253章 唯一的選擇!第325章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聖旨!第二十四章 尋人,收服!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202章 穩定的根本!稅務司的轉機!第十八章 孝順之道!第156章 科學問世,大明翻開嶄新的一頁!第五十六章 入朝!第227章 一場豪賭!新的難題!第220章 草原新神朱允熥,文章署名朱元璋!第252章 鄭和的消息,出海!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140章 老朱的憤怒,秦王朱樉的棋!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二十六章 陽謀!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271章 美貌少女!一切由我這個妹妹做主!第335章 老朱見“馬皇后”!第八十章 爲了救你們,一定要狠狠地打!第七十三章 絕不栽贓陷害,老朱的聖旨!第148章 大明的第一支海軍!第五十六章 入朝!第115章 李景隆之死!方孝孺竟是二五仔?第五十七章 咱也老了!第160章 連環朱允熥的大招!第165章 戰鼓起!欲平倭寇,先收臺灣!第171章 瘋狂的理念!引狼入室!第114章 挖坑坑自己?將戰神梟首示衆!第二十二章 送你一個老師!第90章 悲慘的朱允炆!最後的謀劃!第287章 老朱:這是什麼情況?一個誤會引起的第333章 滾滾大勢!命運與反叛!第220章 草原新神朱允熥,文章署名朱元璋!第91章 罪證! 高招!第四十二章 誰是反賊?千鈞一髮!第341章 氣勢洶洶的問罪以及嚇傻了!第300章 老朱:咱不會死,只是和你聯手演一場大戲!第309章 獻策!大明未來的建設!求見!第106章 老朱的賞賜!巨大的成功!楊士奇和姚廣孝的不解!第178章 明倭友好協議!新二十一條!第119章 你可願爲天下蒼生,背千秋萬載之罵名?第180章 公平算賬!從未見過的新時代!第289章 男人的快樂,出大事了第118章 以身許國,以死效忠!第209章 草原上的恐怖傳說!第四十一章 吳王殿下可是要造反?第七十一章 禍兮福所倚!第102章 加大力度,戰神要出山?第七十九章 君子報仇,隔日正好!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心性!第164章 改革的春風,討伐倭國!第159章 瘋狂的清流!崩潰的公主!第121章 消息,悟道!春雷炸響大明!第五十章 宮外事,省油的燈!第240章 人心之變,司法大改革!第342章 撤藩!廢爵!千秋功業!第336章 美人計的真諦!重情重義的老朱!第五章 我的才華能力,勝過他十倍!第190章 大明開疆,自今日起!黃子澄的黨羽!第343章 最後的請求,再見老朱!第230章 利益衝突的選擇!新風萌芽!第207章 一帥無謀,挫喪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