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一個名叫劉止的不見經傳的御史給朱元璋上了一道奏本,人雖微言卻重,朱元璋瞪著眼睛看完這個奏本後氣得一腳把面前的御案踢翻在地,正要給朱元璋上茶的宮女嚇得砸了茶杯,“撲通”一聲低著頭跪在了地上,御案上的筆墨紙硯,杯盞茶盤,還有一堆一堆的湊本“噼裡啪啦”地滾落了一地,侍奉在一旁的宮女太監嚇得面如土色,紛紛跪倒。一向極得聖心的常瑞也嚇的沒了主意,他從未見皇上這樣憤怒過,竟呆立的愣住了,過了一會兒纔回過神來慌忙跪倒,只見朱元璋氣的來回走動,他虎目圓睜,瞪著滿地的奏本怒道:“大膽!真是大膽!我大明朝這纔開國幾年,竟養出了那麼一堆蠹蟲……”
朱元璋氣極了,一時沒緩過氣來,竟扶著龍椅咳嗽起來,常瑞忙起身來到朱元璋身後給他捶著背,“皇上,您息怒呀,這,這要是氣壞了身子,皇后娘娘那裡老奴沒法交代呀。”
朱元璋一把把常瑞搡到了邊上,怒道:“息怒?那幫蠹蟲眼看著就要把朕的江山社稷掏空了,朕這個皇帝還能坐得穩嗎?這叫朕如何息怒!”
常瑞情知此刻勸不了皇上,也不敢過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只好暗中踢了踢跪倒在地的一個小太監,丟了個眼色給他,那小太監會意縮著脖子爬出了御書房,飛一般地跑向皇后的寢宮。
皇后正在看著幾個子侄溫習功課,聽到宮女奏報後,皺著眉頭來到了正殿,見大殿中間跪著一個御前的太監,便問道:“發生什麼事了?”
小太監叩首在地,說道:“回稟皇后娘娘,纔剛聖上大怒,一腳踢翻了御案,滿宮的人都嚇得跪在了地上……”
皇后忙問道:“可知發生了什麼事惹得皇上生這麼大的氣。”
小太監道:“皇上看了一個湊本。”
皇后嘆了口氣道:“你下去吧。”
雪蓉扶著皇后的手問道:“娘娘,皇上又生氣了嗎?”
皇后笑道:“可不是,這次把桌案都踢翻了,也沒人敢問發生了什麼事,滿宮的人還都跪著呢。”
雪蓉笑道:“皇上生氣一準兒是爲了銀子的事。”
皇后不解地問道:“你何以肯定?”
雪蓉笑道:“上次生氣不是爲了空印之事嘛,這次說不定比空印的事更大呢?”
皇后笑道:“我估摸著也八九不離十,有人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可這銀子就像是給人施了迷魂藥,讓人呢趕趟似的往錢奔,皇上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可偏偏還氣成這個樣子,唉,雪蓉,你跟膳房講一下,晚膳做一道冬瓜荷葉湯,讓皇上好好下下火氣。”
雪蓉笑道:“知道了,還是娘娘想的周到。”
晚膳時分,朱元璋像往常一樣跨進了皇后的寢宮,皇后也備好了一桌豐盛的膳食,放在正中間的正是那碗冬瓜荷葉湯,膳房的手藝越來越好了,心思也越發巧了,一碗飄著嫩黃藕蕊的碧色清湯在滿桌的佳餚中格外醒目,就連黑著臉的朱元璋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皇后微微一笑,接過宮女遞過來的白瓷碗,盛了一碗湯放在朱元璋的面前,“皇上,近日天氣燥熱,多喝點清湯去去火。”
朱元璋本來沒有胃口,又不忍拂卻皇后的盛情,便拿起羹匙抿了一口,清香爽口的湯汁讓朱元璋覺得脣齒留香,他不禁端起碗“咕咕”地喝光了湯,還意猶未盡地說道:“再來一碗。”
皇后笑著接過碗又盛了一碗湯,並夾了一塊青蔥的嫩筍放在朱元璋面前的碟子內,“皇上嚐嚐,這筍是在御花園的竹林裡採的,新鮮多汁,配著這冬瓜荷葉湯,吃著很是爽口。”
朱元璋嚼著清脆的筍片,不由地點了點頭,這纔開懷吃了起來。
用了膳,朱元璋照常跟皇后聊了幾句家常,朱元璋說道:“這連天毒日的,皇后可要注意防暑,別在日頭下久站。”
皇后笑道:“哪有空到外面去,近日光盯著那幾個調皮的孩子溫習功課便不得閒,有幾個妃嬪熱的病了,給她們請了御醫開了藥,讓好生養著,我倒好,不愁吃不愁穿的,挺自在的。”
朱元璋不由的笑了,“皇后是一國之母,哪能缺衣少食的,還當是以前的光景呀。”
皇后也笑了,“是呀,如今日子好過了,也富貴了,今天看了幾章孟子,讀到‘富貴不能淫’的老話,想想先賢的話真是有道理,爲人一世最難的是修身養性,若是爲了錢財那點阿堵物丟了做人的根本,真真是得不償失。”
朱元璋聽聞此言,心中不由憤懣,“皇后的見識胸襟自是無人能比,比前朝那些自詡飽讀聖賢書的爲官做宰者不知高出多少,如今爲了錢財功名,卻一個個奮不顧身,真是讓朕恨極。”
皇后嘆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天下盡是薄眼近利之人,利能讓人來,也能驅人去,皇上歷盡艱辛,方得有天下,也是識盡了天下人的面目,可莫要爲了這些氣壞了身子。”
朱元璋聽了皇后關心滿懷、情意懇切的勸慰之辭,頓時滿心感慨,他拉住皇后的手說道:“知我者莫若吾妻,我老朱能有你這樣的賢妻,真是三生有幸,你可知我今日看到了什麼樣的湊本嗎?一個小小的六品御史竟直面揭發戶部、工部多位大員貪腐,且言之鑿鑿,這讓朕既欣慰又痛心又極爲可恨,欣慰的是我朝不乏忠膽之士,敢直言進上,痛心的是那一幫替朕守江山的人,都把朕的諄諄教誨全然置之不顧,一味的瞞天過海、串通一氣,大撈特撈,把朕下撥的國庫銀兩撈成了自己的身家,真是可恨至極,朕若不嚴加處置,這江山都要被這幫蛀蟲蛀的爛掉了。”朱元璋已是憤慨至極,狠狠地砸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皇后忙一把抱住了朱元璋緊握著的拳頭,憂心地說道:“皇上要罰就罰吧,幹嘛拿著自個出氣。”
皇后替朱元璋斟了一杯茶,遞到他的面前嗔道:“皇上可要答應臣妾,以後再有什麼事,也不能拿自己個出氣。”
朱元璋看著皇后微嗔的模樣,不由地笑了,他接過茶盞說道:“皇后說的是,以後我老朱要是想拿自己出氣,那得由皇后同意。”
翌日早朝,朱元璋讓人當庭誦讀他收到的奏本,滿朝的文武大臣聽得冷汗直冒,自洪武十三年胡、汪兩相相繼被誅之後,滿朝文武終日裡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禍事當頭,被誅個九族十族的,不少人在心中暗暗忖道:戶部空印一案不遠,又搞出這樣的禍事,皇上此次必定大開殺戒,幸好自己沒沾上,不然被皇帝逮著,死得全屍已屬萬幸。
戶部侍郎王拙,員外郎何道文,工部侍郎韓鐸、李楨等人早已面色蒼白,冷汗淋淋。朱元璋虎目凜凜,居高臨下,環視著滿朝的大臣,嘴角獰出一絲殺氣騰騰的冷笑。
奏本讀畢,朱元璋的面色已是陰沉至極,他“呵呵呵”地乾笑了兩聲,卻聽得一幫涉案官員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朱元璋緩緩說道:“衆位愛卿聽聽這奏本上說的混賬事,這是一個名叫劉止的不起眼的小人遞給朕的,卻讓朕看了生氣,我朝立國甫定,從鄉野草民到府臺大員莫不兢兢業業爲國勉力,開國十幾年,我大明日益安定,民得其時,官樂其業,域內百業俱興,國基日益穩固,要說官民安居樂業也不爲過,可居然有人給朕遞了這麼個東西,朕捏著這個奏本想了好幾宿,朕在想,這個人想幹什麼,是想擾亂我大明的朝綱嗎?!還是給朕、給當朝的各位提個醒呢?居安思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朕戎馬半生,軍民死傷無數,方得驅逐蒙古韃靼,復我華夏正統,正待烈馬驅策奮進時,卻有人告訴朕,朕的江山基石已經出現了蠹蟲,正在賣命的啃噬著朕的江山!”
朱元璋“譁”地猛甩了一下袍袖,環視著庭下,陰沉地說道:“朕不信,朕要查,從上到下一查到底,若此事純屬子虛烏有,朕要將那個擾亂朝綱,離間朕與百官君臣情誼的狂徒碎屍萬段,如若此本所言句句屬實,朕,也不會手軟。”
朱元璋頓了頓,高聲說道:“錦衣衛何在?”
不知何時潛伏在朝堂之中如暗影般存在的錦衣衛悄無聲息地來到了階前,無聲地拜伏在地:“敬聽皇上吩咐。”
朱元璋冷冷地說道:“去將那個叫劉止的大膽狂徒拿在詔獄,朕要讓他先嚐嘗詔獄的牢飯,擾亂了朝綱,朕可不能讓他太過逍遙。”
錦衣衛領命頷首,又無聲地消失在大殿中,滿殿的官員無不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