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九章 華幽蘭熱情款待曾德煌連夜進宮

bookmark

老者打量了昌平公主好一會。

等昌平公主和梅子排到跟前的時候,老者將手中的漏勺交給另外一個年輕的夥計,然後走到竹扁跟前:

“這位太太,小老兒看您很面熟哎!”

“章師傅,您還認識我?”

“怎麼不認識?您這麼貴氣的人,在這條街上找不到第二個人。”

“太太和孩子就喜歡吃我家的芝麻饊子酥,十幾年前——掐指一算,快有二十年了,太太經常帶著孩子到我家來買芝麻饊子酥。”

老人一邊說,一邊上下打量了一番站在昌平公主旁邊的程向東,“這位就是那個孩子吧!”

“老人家,十幾年過去了,您的身子骨還這麼硬朗。”

“是啊!託老天爺的福。”

“老人家,我們母子倆就是來尋您家的芝麻饊子酥的,沒想到章師傅的店鋪還在。以前,你們做的是黑芝麻饊子酥。”

“是啊!幾年前,我們又增加了白芝麻饊子酥。”

“章師傅這麼大年紀,還在忙碌著呢。”

“不做不行啊!一大家子全指望我這個店鋪,我章家在這裡做了三代,總不能在我手上丟掉吧!”

“章師傅,生意還和過去一樣紅火吧!”

“太太,您也看見了,感謝大傢伙的幫襯和擡舉,生意才這麼好。”老人一邊說一邊把一個年輕的姑娘招到身邊,“珍子,你裝兩袋饊子酥給這位太太——兩種各裝一袋,太太,今天,小老兒不要您的錢。”

昌平公主看了看梅子,梅子從衣袖裡面拿出一錠銀子放在櫃檯上。

老人趕忙拿起銀錠,想遞到梅子的手上:“太太,區區一點饊子酥,不值幾個銅板,千萬不要客氣。”

梅子後退一步,老人沒有夠著梅子的手,便轉身走出櫃檯,走到昌平公主和梅子跟前。

“老人家,這點銀子,您老且收著,以後,我再來買的時候,您老不收錢就是了。”

“這——這合適嗎?您現在還住在這附近嗎?”

“老人家,不錯,我還住在這附近,今天,我們出來轉轉,身上沒有帶零錢,您就收下吧!”

“以後,我們的賬,您都記在板子上,到時候一起算,不就兩不相欠了。”

昌平公主朝身後看了看,她的身後已經排了十幾個人,

“老人家,我們就不耽誤您老人家做生意了。”

昌平公主說完後,轉身朝街西走去,譚府老宅就在這條街的西頭,右拐向北走半盞茶的工夫就到了。

十九年前,昌平公主每次到章記饊酥鋪來買饊子酥,都是從這條路來,然後沿著這條路打道回府的。

老人和年輕的姑娘走進店鋪,繼續忙自己的事情——排隊的人越來越多。

程向東回頭看了一下,章記饊酥鋪前的隊伍越來越長。

昌平公主將一包饊子酥遞到程向東的手上:“琛兒,你嚐嚐是不是原來那個味道?”

程向東打開袋口,從袋子裡面捏了幾個饊子酥放進母親的口中,然後捏了幾個饊子酥放進自己的口中。

就是這個味道,既香又脆且酥。

這個味道,程向東想了很多年,始終無法具體描述,現在,他終於知道是什麼味道了。

時間過去了將近十九年,但饊子酥的味道始終沒有變。

走到一個街口的時候,身後跑過來一個年輕的姑娘,她就是老人口中的珍子。

珍子走到昌平公主的跟前,將用繩子繫好的四包芝麻饊子酥遞到昌平公主的手上:“太太,這是我爺爺讓我交給您的。”

“謝謝——謝謝你爺爺。”

昌平公主的話還沒有說完,珍子就轉身跑回去了。

出西街,右拐向北,走了不一會,就看見一座石拱橋,石拱橋的名字叫“鴛鴦橋”。

“鴛鴦橋”只能走人,不能行車。

這正是程向東苦苦尋找的石拱橋。

在橋的北邊,有一個比較空曠的廣場,廣場上停著很多馬車和板車,中間還有一些轎子——這大概就是最早的步行街吧!

石橋上有很多級石街。

程向**然有一種莫名的衝動,他走上石階,站在平坦的橋中央。

他看了看橋欄桿,橋欄桿上有很多石刻,程向東從橋下看到橋上,他一邊看,一邊摸,他看的、摸的是一隻只不同模樣的小鳥,十九年前,他就是這麼看、這麼摸的。

站在欄桿前,兒時的記憶全部復活了。

“琛兒,你是不是全想起來?”

“娘,琛兒全想起來了,娘經常帶著孩兒到這座橋上來,那時候,那時候,孩兒還沒有這橋欄桿高,孩兒每次來都要摸這些小鳥,母親還經常抱著孩兒看橋下過往的船隻。”

程向東站在欄桿邊看了看河道兩岸,記憶中的東西逐步呈現出來。

在河道的南北兩岸,有很多垂柳,其中一棵垂柳盤曲嶙峋,異常蒼老,這棵柳樹距離石橋有十幾步遠,柳樹下也停著一條大木船。

程向東終於看到了他尋找了十二年的石橋、柳樹和木船。

一個兩歲的小孩子的記憶裡是不會儲存多少東西的,即使儲存了一些東西,也是凌亂不堪,模糊不清的。

只有在那些凌亂、模糊的東西活生生地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或者說被激活的時候,纔可能慢慢變得具體、清晰和完整起來。

程向東走下石橋,來到那棵老柳樹下。

船的大小和程向東記憶中的那條木船差不多,是不是原來那條船,程向東無法確定,因爲他記憶中的那條船非常模糊。

一個兩歲大的小孩子的腦袋裡面只會有物體的大致模樣,不可能具體到細節。

一根船繩拴在柳樹的樹幹上,船艙的底部汪著淺淺一點水。

在距離柳樹十幾步的地方有一個小院子,小院子的門口,坐著一個彎腰駝背的、頭髮全白的老太太。

老太太抄著雙手,坐在一個小板凳上看來來往往的行人。

在程向東的記憶中,也有一個彎腰駝背的、頭髮花白的老婦人,老婦人整日坐在門口,目送來來往往的船隻。

在距離橋洞十幾步的岸邊——在老槐樹的旁邊,有一個用毛竹搭起來的高臺,高臺的三分之一在水中,三分之二在岸上。

程向東終於想起來了,這個用毛竹搭起來的高臺是捕魚人架網打魚的高臺。

每年夏天,江水倒灌,河水猛漲的時候,在這個高臺上就會有一張很大的漁網。

漁網一落一起,漁網裡面會跳動一些大大小小的魚,母親經常抱著他站在橋欄桿邊看打魚人放網收網。

在老太太后面的院牆裡面靠著十幾根很長的毛竹,這些毛竹應該就是打魚人用來架網的材料。

這個院子應該就是打魚人的家。

昌平公主走到程向東的跟前:“琛兒,小時候,娘經常抱著你到這座小石橋上來。”

“母親,琛兒全想起來了,現在就差一樣東西了。”

“還差什麼?”

“在琛兒的記憶裡還有一條石船。”

“娘現在就領你去找那條石船。”

離開鴛鴦橋,向北走一段時間,又向西走了一會,便看見一個高大氣派的門楣,在幾級臺階上有兩扇紅漆大門。

大門上整齊地、勻稱地鑲嵌著幾排饅頭大小的銅鉚釘,門頭上方掛著一個很大的牌匾。

牌匾上刻著“曾府”兩個醒目的楷體字。

“琛兒,這就是譚家原來的老宅。”

程向東仰臉看看高大的門頭,又看了看門頭兩邊高大的院牆,院牆裡面有很多高大的樹木,不少樹的樹冠已經伸到院牆外。

在正門的東西兩邊還有兩個小一點的門,門楣下面沒有門檻,門前也沒有臺階,這兩個門應該是走馬車——或者轎子的。

這就是自己兩歲前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快走到院門口的時候,從後面過來一頂八擡紫衣大轎。

轎子的旁邊跟著一個十五六歲的書童和兩個帶刀護衛。

轎子在大門前停下,不一會,從轎子裡面走出一個頭戴銅盔,身穿鎧甲,腰掛長劍的人來。

一個轎伕將轎桿按到地上,書童將主人扶到轎桿外。

歐陽大人大步流星走了過去:“曾大人,請留步。”

曾大人轉身看了看身著微服的歐陽若愚,愣了一下,然後迎了上來:

“歐陽兄,怎麼是您啊!若愚兄不是在青州丁憂嗎?”

兩個人一邊打招呼,一邊施禮。

曾大人的年齡在五十五歲左右,嘴脣上有一抹濃黑的鬍鬚,下巴上有一小把濃黑的美髯。

“若愚兄,難道是皇上招你回京了。”

“非也,曾大人,您看看這是誰啊!”

昌平公主走到曾大人跟前:“曾大人,民婦有禮了。”

“這——若愚兄,這位婦人是誰啊?”

“曾大人再仔細看看。”

曾大人認真打量了一番,然後搖搖頭。

“曾大人,她是昌平公主啊!”

“昌平公主?當真是公主殿下?”

昌平公主微笑道:“曾大人,歲月不饒人,昌平到底是老了,老的竟然連曾大人也不認識了。”

“德煌眼拙,德煌罪該萬死,”曾大人匍匐在地,“德煌給昌平公主請安,公主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書童、兩個帶刀護衛和八個轎伕同時跪下。

“曾大人快快請起。”

書童站起身,將曾大人慢慢扶起。

“昌平公主駕臨寒舍,令寒舍蓬蓽生輝,這裡原是昌平公主的府邸,德煌鳩佔鵲巢。羞愧難當,惴惴不安。不知昌平公主駕臨寒舍,有何訓示?”

“琛兒,快給曾大人行禮。”昌平公主將愣在一旁的程向東拉到身邊。

程向東學著曾大人的樣子,給曾大人行了一個禮。

曾大人上前一步,將程向東從地上扶起來:“公主殿下,這是——”

“這是國凱和昌平的兒子琛兒。”

“琛兒?十九年前,他不是?”

“曾大人,事情是這樣的,”歐陽若愚道,

“十九年前,完全是一場誤會,琛兒還活著,昌平公主和琛兒剛剛母子相認。今天,公主殿下想領著琛兒到老宅來看看。”

“德煌明白了,公主殿下,歐陽大人,請——寅兒,快去通知夫人,公主殿下駕臨,讓秦管家準備酒宴。”

“今天晚上,德煌和夫人要好好款待昌平公主、公子和歐陽大人。”

紅門已經打開,書童寅兒衝進院門,八個轎伕擡著轎子左拐朝西偏門走去。

曾大人在右前方引路,將昌平公主一行領進院門,兩個護衛跟在後面。

院門內也有幾級臺階,臺階下有一個很大的照壁。

程向東在照壁前面停留片刻。

現在,在他的記憶裡面,又多了一個照壁,走進曾經生活過的環境裡面,許多潛藏在記憶深處的東西都浮現出來。

照壁就是其中之一,那上面雕刻著松鶴圖。

繞過照壁,沿著青磚鋪成的甬道一路向北,一個高大的歇山頂式建築出現在眼前,這座建築的中間是一個門廳。

一行人走上臺階的時候,一個雍容華貴的女人在一羣丫鬟的簇擁下走出門廳、迎面走來,然後齊刷刷地跪在門廳前的臺階上:

“小女子華幽蘭攜曾府山下給昌平公主請安,恭祝公主殿下福體安康。”

“曾夫人快快清起,昌平早就是鄉野民婦,怎麼受的起曾夫人這麼大的禮呢。”

“昌平公主無論身居何處,公主的身份是沒法改變的。這裡原來就是昌平公主的府邸,幽蘭反客爲主,慚愧之至。”

“曾夫人客氣了。”昌平公主走上臺階,將曾夫人攙扶起來,。

程向東走到曾夫人的跟前,欲行大禮,但被曾夫人搶先一步托住了雙臂:“這位公子是——”

“幽蘭,這位公子是昌平公主失而復得的兒子琛兒——德煌跟夫人說過這件事情。”曾大人道。

“是啊!德煌經常在奴家面前提這件事情,只要德煌提到這件事情,奴家就感嘆公主殿下命途多舛,敢情是命不該無後,這可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啊!”

“夫人,昌平公主這次來,是想領公子在府中轉轉。”曾大人道。

“公主殿下,請——”曾夫人在前面引路。

昌平公主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她對這裡的一草一木太熟悉了,雖然已經過去了十九年,但府中建築物的格局沒有絲毫的變化。

和琛兒一樣,昌平公主對這個院子裡面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有一肚子的感概。

曾德煌和華幽蘭夫婦領著昌平公主、程向東母子去了兩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是昌平公主和老爺曾經住過的房間,房間的格局和十九年前並不半點不同,房間裡面原來的傢俱和所有琛兒用過的東西都被挪到歇馬鎮去了。

儘管如此,程向東還是有那麼一點印象,傢俱雖然全換了,但房間還是原來的房間。

地板、門窗,包括房頂上的精美圖案還在。

他雖然無法記住圖案的具體內容,但房頂上有圖案,他是有很深的印象的——也是非常確定的。

特別是房間門前的欄桿,在程向東的記憶中,母親經常抱著他站在欄桿邊眺望遠方,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母親經常在走廊上拉著他的小手蹣跚學步。

稍大以後,他就拿著風車在走廊上跑來跑去。

第二個地方是後花園,走過一段彎彎曲曲的甬道之後,眼前出現一個不大不小的湖,湖中有很多折斷、枯敗的荷葉。

走過一個涼亭之後,程向**然加快了腳步,在距離涼亭一百多步的地方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軒榭,在軒榭旁的湖邊有一條船。

它就是經常出現在程向東夢境中的石舫。

昌平公主和程班主緩步跟在程向東的後面:

“程班主,琛兒一定是想起了這個石舫,兩歲前,我和翠雲每天都會帶他到這裡來玩,這種船很特別,他的印象應該很深。”

程向東走上石舫,這裡看看,那裡摸摸,石舫上有一個石艙,石艙有一人多高,兩邊還雕刻著鏤空花窗,花窗裡面還有一排石凳。

程向東坐在石凳上,側身靠在窗框上,看著在微風中泛起漣漪的湖面和在風中搖晃的枯敗的荷葉。

至此,潛藏在程向東記憶中的影像全部呈現出來。

石舫是程向東記憶中最清晰的東西。

晚上,曾大人和華幽蘭不但熱情款待了昌平公主一行,夫妻倆還強行將一行人留在曾府。

這次的應天府之行,昌平公主還要帶著琛兒拜見皇帝陛下。

琛兒還活在人世上。這個好消息一定要告訴皇兄。

十九年前,昌平公主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皇兄在聖旨中深表愧疚,將母子相認的消息告訴皇兄。

一可以平復皇兄愧疚的心情,二可以修復彌合兄妹之間的感情,三可以使譚家——特別是琛兒得到皇上的庇護,這比什麼都重要。

以前,她是想平平淡淡過一輩子,現在,爲了琛兒,她也要這麼做。

當然,爲了應對譚家即將面臨的困局,她也必須這麼做。

皇上不是想見就能見的,先要把帖子送進皇宮,然後再等皇上召見。

所以,昌平公主要耐心等待。

高鵬沒有隨行,昌平公主派他到皇宮送帖子去了。宮中是怎麼回覆的,要等見到高鵬才知道。

最後,昌平公主答應曾老爺和曾夫人,她和琛兒,還有冉秋雲,包括梅子、阿玉留在曾府住下,其他人仍然住到如歸客棧去。

酒宴結束以後,曾大人匆忙出府,他這是要進宮去。

等宮中的回覆會慢很多,曾德煌想直接去見太監侯總管,時間不等人,必須儘快把消息遞到宮中去。

這裡面有兩個因由:第一,北京的皇城已經竣工,皇上正打算遷都到北京,日子就定在新年之前。

第二,皇上登基後不久,便留下太子監國,自己經常往北京跑,所以,皇上在應天待的時候不多。

這次,昌平公主到應天府來,幸虧皇上在應天府,但保不準皇上會突然離開應天府。

所以,這件事情是不能久等的。

曾大人出府之後不久,高鵬來到曾府。

果然不出所料,帖子是遞進去了,但回覆是明天辰時到宮門口候旨,一有皇上的宣召,宮中就會傳出話來。

得知曾大人已經連夜進宮去見侯總管,高鵬懸著的心才落了地。

歐陽大人、程班主等人隨高鵬回到如歸客棧休息。

酒宴結束以後,曾夫人領著昌平公主和程向東走上樓來。

按照曾夫人的吩咐,傭人們已經收拾出五個房間來,牀已經鋪好,洗漱、上妝所需的東西一應俱全。

昌平公主還住以前住過的房間,一共有三間。

華幽蘭是一個有心人,她也懂得昌平公主的心思。

三個房間有主臥室、輔臥室和會客室。

主臥室是主人睡覺得地方,輔臥室是貼身丫鬟休息的地方。

昌平公主被安排在第一個房間休息,程向東被安排在第四個房間休息,冉秋雲被安排在第五個房間休息。

冉秋雲提出和昌平公主睡在一個房間裡面,昌平公主也有此意,兩個人一拍即合。

於是,梅子和阿玉就住進了輔臥室裡面,一邊是昌平公主和二太太,一邊是大少爺,夜裡面伺候起來也方便一些。

住在自己以前曾經住過的房間裡面,昌平公主感概萬千。

推開房間的後窗,後花園盡收眼底。

空氣中瀰漫著梅花的香氣,這是素心臘梅——是雲南巡撫杜國基進獻給父皇的。

父皇命人在侯爺府栽種了幾十珠,這種素心臘梅是梅花中開的比較早的哪一種。

梅花的香味勾起了昌平公主許多回憶。

昌平公主和程向東都無睡意,決定到後花園去走一走,於是,冉秋雲、梅子、紫蘭和阿玉,還有曾夫人,連同曾府的三個丫鬟。

三個丫鬟提著燈籠在前面引路,幾個人跟在燈籠的後面。

程向東剛走到石舫上,突然看到一個家丁拎著燈籠由遠而近。

“夫人,皇上派人來接昌平公主母子進宮。”家丁一邊走,一邊道。

昌平公主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有消息了。這要感謝曾大人連夜進宮,如果等宮中的回覆,恐怕要等到明天——或者更長時間也說不定。

第一百二十九章 樹林中鳥飛七黑影現身第三十五章 尚文娟竹筒倒豆謀殺案端倪已現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太太回府盛老爺拜訪第三十一章 譚爲仁夜請高鵬譚老爺難於入眠第五十三章 老祖宗背後撐腰林蘊姍開始發難第五十四章 林蘊姍咄咄逼人譚國凱立場鮮第四十一章 侯班頭死因蹊蹺老御史謹小慎微第十三章 皇上賜賀壽金掛 譚府前人山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母女倆徹夜長談第一百七十九章 母女倆徹夜長談第二百零六章 渡船上面授機宜第六十三章 林蘊姍迫不及待茅知縣披掛上陣第七十二章 趙長秀帶回消息冉秋雲徹夜難眠第一百七十一章 洞房裡竊竊私語第二百二十九章 莫不言搶先一步第一百六十二章 翟中廷初次亮相第三十二章 譚國凱喊來二墩二墩子道出實情第二十四章 盛堯箐求助觀音大太太存心自持第二百二十三章 睡夢中衆人驚醒第二百二十二章 竇懷仁金叉脫殼第二百六十二章 翟中廷果然陰毒第二百九十九章 楚夢熊口風很緊第二百一十九章 譚爲琛憂心忡忡第六章 譚爲仁姍姍來遲 酒宴上謝嫂突至第四十四章 程班主日夜兼程夫妻倆老淚縱橫第六十九章 冉秋雲以淚洗面譚國凱喊來趙媽第九十五章 範掌櫃心裡沒底林鴻升自恃聰明第十八章 後腰上兩顆黑痣 譚國凱興奮不已第四十章 兩證人說出實情 侯班頭懸樑自盡第一百五十六章 譚國凱喜出望外第一百一十一章 兄弟倆傷情譚國凱現身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墩子傳信柴文進出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禪師古道熱腸第八十五章 譚爲琛激動萬分師徒倆緊緊相擁第二百八十八章 湯耀祖橫刀在前第二百章 譚家人風光大葬第三百零四章 譚國凱再嫁義女第一百二十二章 盛堯箐直言翟溫良沮喪第七十七章 魯掌櫃狡兔三窟子夜時黑影出門第二百零八章 盛堯箐如約而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墩子傳信柴文進出謀第三十七章 尹縣丞帶人前來老御史勘查現場第八十章 曹壯士以實相告魯掌櫃推心置腹第十四章 侯公公駕臨譚府 老御史悄然進鎮第二百八十章 翟溫良心存僥倖第八十四章 普覺寺暮鼓響起譚爲琛記憶猶新第八十章 曹壯士以實相告魯掌櫃推心置腹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堯箐耐心等待第一百零六章 譚國凱遇刺亡母子兩如期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餘管家半夜叫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墩子傳信柴文進出謀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笑堂門可羅雀第八十四章 普覺寺暮鼓響起譚爲琛記憶猶新第二百二十三章 睡夢中衆人驚醒第二百八十四章 七王爺提審孫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太太回府盛老爺拜訪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五十四章 林蘊姍咄咄逼人譚國凱立場鮮第一百八十二章 婚禮上大禍臨頭第二百八十一章 茅文邦夢中驚醒第六十一章 譚爲義坐立不安譚國凱一夜未眠第一百二十五章 譚國凱突訪曹壯士策馬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曹壯士推心置腹第一百一十九章 程向南釋懷程班主心定第五十七章 老祖宗前腳離開林蘊姍後腳進門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太太昏厥過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林蘊姍回到譚府第二十三章 大太太寺院拜佛程少主不期而遇第二百九十二章 盂城驛原爲賊窩第六十一章 譚爲義坐立不安譚國凱一夜未眠第一百一十一章 兄弟倆傷情譚國凱現身第六十五章 大花貓當場斃命林鴻升適時亮相第二百三十一章 柴文進一擊致命第一百零二章 柴文進知甚多魯掌櫃確無奈第八十七章 霍家人厚道淳樸鄉親們古道熱腸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二百八十章 翟溫良心存僥倖第九十六章 幾個人突然掃貨範掌櫃預感不妙第一百三十四章 閨房中送佩碼頭上告別第二百八十五章 尹縣丞不打自招第四十二章 老御史例行公事趙仲文無罪釋放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笑堂門可羅雀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行人路遇明坤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肖子懺悔譚國凱垂淚第九十二章 曹壯士成竹在胸喬掌櫃不明就裡第二百一十四章 孟城驛稍事歇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堯箐耐心等待第五十一章 兄妹倆相談甚歡程班主深夜進宮第二百三十五章 翟中廷陷入死局第二百零九章 四個人回衙報告第一百零六章 譚國凱遇刺亡母子兩如期至第二百三十四章 翟中廷垂死掙扎第六十二章 譚國凱駕鶴西去林蘊姍住持喪事第四十九章 華幽蘭熱情款待曾德煌連夜進宮第六章 譚爲仁姍姍來遲 酒宴上謝嫂突至序言
第一百二十九章 樹林中鳥飛七黑影現身第三十五章 尚文娟竹筒倒豆謀殺案端倪已現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太太回府盛老爺拜訪第三十一章 譚爲仁夜請高鵬譚老爺難於入眠第五十三章 老祖宗背後撐腰林蘊姍開始發難第五十四章 林蘊姍咄咄逼人譚國凱立場鮮第四十一章 侯班頭死因蹊蹺老御史謹小慎微第十三章 皇上賜賀壽金掛 譚府前人山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母女倆徹夜長談第一百七十九章 母女倆徹夜長談第二百零六章 渡船上面授機宜第六十三章 林蘊姍迫不及待茅知縣披掛上陣第七十二章 趙長秀帶回消息冉秋雲徹夜難眠第一百七十一章 洞房裡竊竊私語第二百二十九章 莫不言搶先一步第一百六十二章 翟中廷初次亮相第三十二章 譚國凱喊來二墩二墩子道出實情第二十四章 盛堯箐求助觀音大太太存心自持第二百二十三章 睡夢中衆人驚醒第二百二十二章 竇懷仁金叉脫殼第二百六十二章 翟中廷果然陰毒第二百九十九章 楚夢熊口風很緊第二百一十九章 譚爲琛憂心忡忡第六章 譚爲仁姍姍來遲 酒宴上謝嫂突至第四十四章 程班主日夜兼程夫妻倆老淚縱橫第六十九章 冉秋雲以淚洗面譚國凱喊來趙媽第九十五章 範掌櫃心裡沒底林鴻升自恃聰明第十八章 後腰上兩顆黑痣 譚國凱興奮不已第四十章 兩證人說出實情 侯班頭懸樑自盡第一百五十六章 譚國凱喜出望外第一百一十一章 兄弟倆傷情譚國凱現身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墩子傳信柴文進出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禪師古道熱腸第八十五章 譚爲琛激動萬分師徒倆緊緊相擁第二百八十八章 湯耀祖橫刀在前第二百章 譚家人風光大葬第三百零四章 譚國凱再嫁義女第一百二十二章 盛堯箐直言翟溫良沮喪第七十七章 魯掌櫃狡兔三窟子夜時黑影出門第二百零八章 盛堯箐如約而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墩子傳信柴文進出謀第三十七章 尹縣丞帶人前來老御史勘查現場第八十章 曹壯士以實相告魯掌櫃推心置腹第十四章 侯公公駕臨譚府 老御史悄然進鎮第二百八十章 翟溫良心存僥倖第八十四章 普覺寺暮鼓響起譚爲琛記憶猶新第八十章 曹壯士以實相告魯掌櫃推心置腹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堯箐耐心等待第一百零六章 譚國凱遇刺亡母子兩如期至第二百二十一章 餘管家半夜叫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墩子傳信柴文進出謀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笑堂門可羅雀第八十四章 普覺寺暮鼓響起譚爲琛記憶猶新第二百二十三章 睡夢中衆人驚醒第二百八十四章 七王爺提審孫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太太回府盛老爺拜訪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五十四章 林蘊姍咄咄逼人譚國凱立場鮮第一百八十二章 婚禮上大禍臨頭第二百八十一章 茅文邦夢中驚醒第六十一章 譚爲義坐立不安譚國凱一夜未眠第一百二十五章 譚國凱突訪曹壯士策馬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曹壯士推心置腹第一百一十九章 程向南釋懷程班主心定第五十七章 老祖宗前腳離開林蘊姍後腳進門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太太昏厥過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林蘊姍回到譚府第二十三章 大太太寺院拜佛程少主不期而遇第二百九十二章 盂城驛原爲賊窩第六十一章 譚爲義坐立不安譚國凱一夜未眠第一百一十一章 兄弟倆傷情譚國凱現身第六十五章 大花貓當場斃命林鴻升適時亮相第二百三十一章 柴文進一擊致命第一百零二章 柴文進知甚多魯掌櫃確無奈第八十七章 霍家人厚道淳樸鄉親們古道熱腸第一百二十八章 笑面虎嗚呼兩壯士回京第二百八十章 翟溫良心存僥倖第九十六章 幾個人突然掃貨範掌櫃預感不妙第一百三十四章 閨房中送佩碼頭上告別第二百八十五章 尹縣丞不打自招第四十二章 老御史例行公事趙仲文無罪釋放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笑堂門可羅雀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行人路遇明坤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肖子懺悔譚國凱垂淚第九十二章 曹壯士成竹在胸喬掌櫃不明就裡第二百一十四章 孟城驛稍事歇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堯箐耐心等待第五十一章 兄妹倆相談甚歡程班主深夜進宮第二百三十五章 翟中廷陷入死局第二百零九章 四個人回衙報告第一百零六章 譚國凱遇刺亡母子兩如期至第二百三十四章 翟中廷垂死掙扎第六十二章 譚國凱駕鶴西去林蘊姍住持喪事第四十九章 華幽蘭熱情款待曾德煌連夜進宮第六章 譚爲仁姍姍來遲 酒宴上謝嫂突至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