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二章 盲區

羯軍數量有限,自不能將盧子城團團圍住,因而家人便勸桓宣,說城北就是濟水,您可以帶著夫人、公子,連夜而出,泛舟濟上,逃往西方去。

桓宣擺手道:“我受祖公厚恩、國家重任,使守濟北,豈可棄城而遁呢?”

家人規勸道:“羯賊以精騎突襲,出乎意料之外;於藥覆敗戰於石門,牽動全軍;三郡國之兵近在咫尺,卻不能救……此非戰之罪也,或許朝廷將會體諒府君,不加重罰……”

桓宣仍然搖頭,說:“前朝有制度,守城一月方失,不罪妻孥,休說本朝無此制,即有此制,我不過才守了十日而已,哪有面目棄城而逃呢?今將與此城偕亡,汝等不必再勸。”

於是把其妻及年僅八歲的兒子桓戎叫到面前,讓他們從城北通過濟水,趕緊逃命去吧。

桓宣對桓戎說:“我與本家的茂倫(桓彝)兄,相交莫逆,茂倫見在洛陽,汝等可往相投。其大我十歲,但年過三十許,卻無所出,我才婚便育有汝,茂倫乃請,若我更得次男,可否過繼?我允之矣。孰料才結盟誓,其夫人便有身孕。

“今茂倫亦得一子,小汝兩歲,起名爲‘溫’。汝當敬茂倫爲伯父,待桓溫爲兄弟,善養汝母,以期成才。倘若十年之內,石羯殄滅也就罷了,若其不亡,還需汝爲乃父復仇,殺盡羯狗!”

夫妻、父子,就此灑淚而別。其後三日,盧子城終於告破,桓宣見事不可爲,不願被縛受辱,乃於城上自剄而死,年僅三十三歲。

羯軍入城之後,石虎便下令屠城。呼延莫指著桓宣的遺骸對石虎說:“此濟北內史也,堅守不降,以彈丸之城、疲弱之卒,而能拒我十餘日,其志可佩——當厚葬之,可使晉人德於太尉。”石虎卻一撇嘴:“膽敢抗拒王師,百死莫贖其罪,有何可佩之處啊?我欲使晉人畏我,何必要他們德我?!”

當即下令肢解桓宣屍體,以長矛挑著,到谷城前面去馳騁炫耀,以威嚇晉兵投降。

衛策、徐龕見狀,無不怒髮衝冠,羊鑑、周默卻不禁嚇得面如土色。隨即羊鑑就聲稱病了,躲入居室內,再不肯出來。

徐龕不禁怒罵道:“即便大將軍遠在洛陽,復欲向河內,不克及時來援,爲何蔡使君也不派發援軍哪?難道是欲坑陷我等不成麼?!”

兗州刺史蔡豹蔡士宣,陳留圉城人,祖逖佔據洛陽後不久來投,但祖士稚卻不大瞧得起他,不加信用,其後他還是走了荀組的門路,才得就任兗州刺史。但是蔡豹這個刺史做得挺窩囊,因爲徐龕等守相多數受祖逖的影響,絕不肯跟他精誠合作……

蔡豹召集兗州西部數郡——濮陽、陳留、濟陰等——兵馬,屯駐於燕縣,以防羯軍自延津等三津南渡,爲此不敢多放一兵一卒去增援谷城。固然衛策向他說明過祖逖的預判和安排,說羯軍很大可能性是不會由此而渡,攻擾濮陽的,可是蔡豹不放心啊——你又沒把話給說死嘍,祖逖也沒有正式行文,則萬一羯軍來渡,導致數城失守,到時候罪責還不都得我擔著嗎?

至於兗東,既然衛策率中軍往援,那這責任就算暫時交代出去了,即便戰敗,我也方便撇清。

因而不援谷城。雖然即便他派發增援,也未必能夠救得下桓宣,但徐龕就自然而然地把氣都撒在蔡豹頭上了,當即唆使衛策與他一起上奏,彈劾蔡豹怯懦,觀望不進。

……

再說桓宣在盧子城被圍的消息傳到洛陽之時,祖逖正在整頓兵馬,大調舟船——還向裴該商借了不少——準備發兵三萬,北向河內。諸將請求分軍以救桓宣,祖逖手按地圖,計算時日,不禁黯然,說:“此去盧子,千里之遙,即便輕騎疾行,亦非六七日可至,恐怕盧子早就落在羯賊手中了……”

隨即頓足道:“我謀劃萬端,卻不料石虎進軍如此之速,此獠果然是我大敵!”

祖約勸告說:“爲今之計,只有按原計劃行事,不宜再分薄軍力,去救盧子,但望桓子室肯棄城而走,逃得生天……”

祖逖搖頭道:“子室忠勇,必無棄守之理,我怕此刻他已然與城池偕亡了……”慨嘆過後,只得振作精神,下令急造浮橋,三軍齊發,涉渡過河。

就中按照原定計劃,使魏該率樓船二十艘,順水而下,奇襲銅關。

銅關在汲郡郡治汲縣之南,此處一望無際,純爲平原地形,根本無險可守,原本是沒有立關的必要的。其實銅關之設,專爲扼守河岸,因爲這個地方雖然沒有津渡,北岸地勢卻相對低緩,既方便船隻登陸,也時常都會氾濫——祖逖由此才選擇此處作爲突襲河北的關鍵節點。

晉軍計算水流速度,掐準了時間,快船凌晨出發,一白晝急行三百里,正好在天剛擦黑之時,逼近了銅關。魏該一聲令下,二十條船一齊舉火,隨即靠攏河岸,將士們手挺短兵,便即奮勇而登。

趙軍駐守銅關的兵卒並不多,再加驟然遇襲,難免慌亂,結果魏該奮戰半夜,終於將關隘納入掌中。祖逖得報,當即停止北渡,將主力陸續裝上船隻,一撥撥地往銅關發運。

當然啦,自洛陽而向銅關,本是順水而下,速度自然很快,至於逆水而歸,通報得手消息,那就要慢得多了。因而在祖逖得訊之前,駐紮在朝歌的張賓就先得知了銅關失陷的消息。即便張孟孫,也多少有些瞠目結舌……

張賓智謀無雙,可比漢之張良,但終究受時代性和地域性的制約,難免有料算不到的地方。究其根本,他是趙郡人,純粹的北方佬,即便曾經跟隨石勒在江淮間轉戰數年,於水戰仍屬一知半解,就此更形成了思維上的盲區。

張賓也預料到了,祖逖很可能派別軍封堵石虎,而將主力偷襲黃河以北,以期調動趙軍,而不爲趙軍所制——相當於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他按圖索驥,認定祖逖最大的可能性,是打算從延津、汲津和文石津北渡。

首先是距離,此三津距離洛陽,不到四百里地,軍行十日可至,也比從三津到襄國更近一些,以當時的通訊條件而言,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的,而且其後物資運補,並不算太過遙遠、繁難。其次是地理狀況,黃河上的津渡有限,尤其數萬大軍北上,爲了保障後路,是多半要取津口而渡的,不可能找隨便什麼地方放舟或者搭建浮橋——況且不是任何地點都能把浮橋給搭起來的吧;加之三津之間,相距不過一二十里,便於統籌、呼應。

大軍渡河,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字,要在敵人還沒能反應過來,及時將重兵集結於岸邊之時,便儘量渡過更多兵馬——由此而觀,這三津乃是黃河上最容易被突破的津渡。

張賓希望能夠將晉軍封堵在黃河以南地區,最多讓你進至河內——因爲孟津兩岸,皆在晉人手中,你根本就堵不住啊——則王陽等據河內東部各城而守,足以阻遏晉軍東出之勢相當長一段時間,方便己方從容佈置。而一旦晉軍自三津涉渡,進入汲郡,便有可能切斷河內與襄國之間的聯繫,則王陽等軍孤懸在外,其勢便岌岌可危了。

所以他駐兵朝歌,主動派人去勘測三津的水文,似有欲自三津南渡之意,就是警告祖逖:我已然有所防範,你別來了,且另謀良策吧。

張賓卻沒有考慮到,可以純用船隻不經津渡而運送兵員……

銅關本身是有做津渡的地理條件的,但其對岸——南岸——則崖高水湍,不能系舟,故而張孟孫並未放在心上。他的盲點,在於不相信,或者此前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用舟船也可以載運大軍團。

想當年石勒在渭濱,打算沿水而下,直取徐方,圖謀建康,就臨時捉人造船,纔剛造好不多,便被石虎一火而焚了,可見羯軍對於水面作戰乃至只是簡單輸運,都是很不熟悉的。祖逖則不同,雖然也是北人,卻在建康呆過一段時間,進而又得知裴該使陶侃以舟船運兵,潛出陰溝水後,摧破劉乂,故此既守洛陽,便對附近河段的水文進行了仔細勘測,確定了水上行軍的可能性。

就此促起不意,順利拿下了銅關,張賓聞報,便欲急往復奪。大將郭黑略建議說:“我軍不如實自三津涉渡,南攻濮陽,以調動晉師……”

張賓搖頭道:“此議不妥——前日遣人探測三津水文,便得報對岸晉軍,會兵於河岸之上,多造堡壘,已有所防範,恐怕大軍頗難涉渡……”這也是情理中事,我假裝欲自三津而渡,對方又豈能毫無防備呢?

隨即又指點地圖,對郭黑略等衆將解釋道:“且即便大軍得渡,攻入濮陽,固然兗北之地,可以任我縱橫;但若欲前向洛陽,直搗敵之腹心,以迫使晉人放棄銅關回援,則尚有五六百里之遙,且滎陽、成皋橫扼其間,過之不易。與此同時,祖逖乃可將主力自銅關登岸,一馬平川,直指襄國!”

郭黑略道:“晉人怯懦,司馬鄴年方弱冠,則我軍逼近滎陽、成皋之間,彼必然召回祖逖。反之,襄國有天王坐鎮,即便祖逖逼至城下,亦無所懼也。”

張賓還是搖頭,說賬不是這麼算的——“即便晉君臣懼我,除非我得逾成皋關,真正迫近洛陽,否則可召裴該自關中來援,何必遽命祖逖班師?至於天王自然不畏祖逖,但若我腹心之地,皆爲晉寇所蹂躪,即便大軍在前方取勝,後援必將不繼,安能長久啊?且若祖某自汲郡西向,與李矩夾擊鎮西(王陽拜鎮西大將軍)等,河內勢難久守……”

總而言之,既然被敵人搶了先手,攻我之必救,而我又沒有合適的“劫”反擊回去,那就只有前赴銅關,見招拆招啦。

於是張賓急命在三津假裝勘測水文、蒐集船隻的小股部隊,急沿河岸去救銅關。至於朝歌的主力,則以郭黑略爲先鋒,全軍開拔,自北道而向汲縣。

從朝歌到汲縣,百餘里地,兩日便至,同時得報,從三津過來的部隊已被晉人擊退。郭黑略先入汲縣,乃分派部屬鞏固城防,並安排大軍入駐事宜,自將兩千精銳南下,直取銅關。

在他想來,銅關的晉兵數量不多——前日激戰,雖在黑夜之中,很難分辨敵軍數量,但逃歸的敗兵不約而同地指出,運兵的晉舟不過二三十條而已。在郭黑略的概念裡,船嘛,最大也不過能裝一百來人,則二三十船,連水手帶步卒三千頂天了。所謂銅關,不過岸上堡壘而已,除了南面臨河,難以靠近外,別無險要可恃,我就算攻不破,逼得晉人不敢露頭總不難吧?則只要控扼住了銅關周邊地區,晉人再有增援過來,他還能往哪兒擺?

於是直迫關前,隨即聽得一聲鼓響,關門大開,晉軍絡繹不絕地殺將了出來,其數不下四千……

郭黑略當場就傻眼了。

並非祖逖的主力已然抵達,而是魏該本就帶了將近五千人奇襲的銅關。

魏晉之際,中國的造船技術攀上了第一個高峰,出現了名爲“樓船”的龐然大物。根據後來《晉書·王濬傳》記載,晉武帝司馬炎圖謀伐吳,命王濬在蜀中修造戰船,沿江而下,“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爲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也就是說,光一條船就能裝載兩千多兵卒!

真若有這種“大船連舫”,估計魏該光靠這二十條船,就能把晉軍主力全都送過來,而不必要再去向祖逖求取增援了。

後人或以爲此數字純屬誇張,水分太多,其實考究當時的技術,更因應所需條件,就知道可能性很大了。關鍵是此船行之於江,江上風浪有限,所以裝載多了,重心難穩的問題可以一定程度上忽視——不過此等樓船,仍可能因江風而傾覆,東吳大將董襲就是這麼死的……

其次王濬是做“連舫”,也就是把幾條大船左右連綴起來,就彷彿小說裡的“連環計”一樣,所以才說“方百二十步”,其上能夠跑馬。則具體到每一條船,載兵數量就絕對沒有兩千人那麼恐怖了。

根據《三國志》所載,孫權曾發兵討伐黃祖,黃祖“橫兩蒙衝挾守沔口,以栟閭大紲系石爲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飛矢雨下,軍不得前”——也就是說這種蒙衝艦,不考慮航行問題,極限載兵可達五百,估計這纔是當時江上巨舟的普遍規模。

而如今魏該所乘樓船,雖然不如黃祖蒙衝,又要考慮航行問題,必須多載水手,以及部分軍需物資,卻也每舟可乘兩百五十兵,總計五千,悉數登岸而入銅關。

第十九章 驅虎吞狼第十七章 廢物利用第二十三章 至尊第四十四章 醫者第十二章 坑兒子第五十一章 兵亂第三十七章 生意人第二十七章 百貫難得第十五章 莫名喪敗第三十八章 官品與秩祿第四十章 驚變第四章 讖由誰造?第六十四章 長江水戰第五十一章 封藩建國,以屏王室第五十四章 渡河!第七章 還都之議第六章 搖撼天下第二十九章 劫兵第三十三章 向東第六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四章 騎馬大是兇險第七章 遊囿之鹿第四十一章 變局第四十六章 戎亂第二章 謁陵與造陵第三十六章 受降第五十七章 兄不友而弟不恭第十二章 吃閒飯的第二十一章 專取上將首級第十七章 一盤散沙第五十一章 兵亂第八章 裴公不忠!第十章 試探第十一章 我起碼也得是廉頗第八章 尚書省內第二十四章 杯弓蛇影第七章 非我族類第三十章 甲騎之短第四十四章 遇賊第五十一章 亂世人不如犬第三十三章 文鴦之孫第四十五章 謀篡或謀廢立第五十一章 北伐序曲第三十三章 朕爲解戰袍第三十五章 離間計第五十六章 破虜(中)第二十一章 斷後第三十五章 奇襲第九章 吉錢第八章 失策第二十一章 死相第四十章 積薪第三十四章 更制第三章 人生在世,譬若雲煙第四十章 積薪第二十一章 廣陵城下第二十八章 王敦還朝第二十六章 武裝大遊行第五十章 殺虎第十三章 裴該真意第四十章 金角銀邊草肚皮第四十一章 僭號第四十三章 突襲第四十三章 雖摧其志,不能破其軍第三十章 城守策第十四章 謀麴第十二章 我是誰?第十二章 改制第三十三章 獵熊第八章 失策第七章 典牧州郡第十六章 吃醋第五十四章 我之所在,即裴柏也!第三十九章 上山第四十四章 龍喉下有逆鱗第三十八章 激戰汜水第三十二章 光頭的謀略第五章 二策第三十八章 鴻門宴第六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九章 鐵戟第五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六章 孝惠皇后之事第三十六章 汝等禽獸!第八章 小人哉!第四十二章 增築石頭城第三十三章 獵熊第六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第十章 必救同袍第四十七章 盜陽曲第五十五章 瘸將之謀第四十三章 不出戶庭第三十章 不幫他人擦屁股第十四章 伯父在上第三十九章 老爺有刀第二十一章 蘇峻問題第四十八章 信物第二十五章 糧谷第三十章 甲騎之短第三十七章 陽夏城下
第十九章 驅虎吞狼第十七章 廢物利用第二十三章 至尊第四十四章 醫者第十二章 坑兒子第五十一章 兵亂第三十七章 生意人第二十七章 百貫難得第十五章 莫名喪敗第三十八章 官品與秩祿第四十章 驚變第四章 讖由誰造?第六十四章 長江水戰第五十一章 封藩建國,以屏王室第五十四章 渡河!第七章 還都之議第六章 搖撼天下第二十九章 劫兵第三十三章 向東第六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四章 騎馬大是兇險第七章 遊囿之鹿第四十一章 變局第四十六章 戎亂第二章 謁陵與造陵第三十六章 受降第五十七章 兄不友而弟不恭第十二章 吃閒飯的第二十一章 專取上將首級第十七章 一盤散沙第五十一章 兵亂第八章 裴公不忠!第十章 試探第十一章 我起碼也得是廉頗第八章 尚書省內第二十四章 杯弓蛇影第七章 非我族類第三十章 甲騎之短第四十四章 遇賊第五十一章 亂世人不如犬第三十三章 文鴦之孫第四十五章 謀篡或謀廢立第五十一章 北伐序曲第三十三章 朕爲解戰袍第三十五章 離間計第五十六章 破虜(中)第二十一章 斷後第三十五章 奇襲第九章 吉錢第八章 失策第二十一章 死相第四十章 積薪第三十四章 更制第三章 人生在世,譬若雲煙第四十章 積薪第二十一章 廣陵城下第二十八章 王敦還朝第二十六章 武裝大遊行第五十章 殺虎第十三章 裴該真意第四十章 金角銀邊草肚皮第四十一章 僭號第四十三章 突襲第四十三章 雖摧其志,不能破其軍第三十章 城守策第十四章 謀麴第十二章 我是誰?第十二章 改制第三十三章 獵熊第八章 失策第七章 典牧州郡第十六章 吃醋第五十四章 我之所在,即裴柏也!第三十九章 上山第四十四章 龍喉下有逆鱗第三十八章 激戰汜水第三十二章 光頭的謀略第五章 二策第三十八章 鴻門宴第六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九章 鐵戟第五章 勢如破竹第五十六章 孝惠皇后之事第三十六章 汝等禽獸!第八章 小人哉!第四十二章 增築石頭城第三十三章 獵熊第六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第十章 必救同袍第四十七章 盜陽曲第五十五章 瘸將之謀第四十三章 不出戶庭第三十章 不幫他人擦屁股第十四章 伯父在上第三十九章 老爺有刀第二十一章 蘇峻問題第四十八章 信物第二十五章 糧谷第三十章 甲騎之短第三十七章 陽夏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