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

黎元洪雖然不是革命黨人,但和革命黨的一些重要人物,有特殊關係。比如,共進會會長孫武,曾是湖北武備學堂的學生,與黎元洪有師生情誼。

文學社社長蔣翊武服役四十一標,是黎元洪的部屬。而他們二人,和黎元洪個人關係也不錯,對黎元洪也比較瞭解。

新軍中很多共進會和文學社的成員,也都是二十一協黎元洪的屬下,平日裡很欽佩黎元洪的爲人。

爲了統一思想,確定都督的人選。一九一一年四月,共進會和文學社在洪山寶通寺後邊的寶塔中,專門開了一次聯席會議。

後來,人們稱這次會議爲“洪山寶塔會議。”

洪山寶塔被掩映在樹影之中,平日裡少有遊人,很是隱秘。塔內的螺旋式階梯可供一人躬身而上。參加會議的是新軍各標、營、隊的代表。共進會和文學社兩個組織的骨幹參加了會議。

在首義後很有名氣的蔣濟民身穿排長服裝,在塔外巡視掩護。會議沒有儀式,不準記錄,沒有簽名,可以說什麼痕跡都沒留下,足見保密規格之高。

此會議只開了十分鐘,參加會議的人就各自散去。

據此次會議的參加者萬鴻喈,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一九一一年四月,蔣翊武託劉九穗來邀我到洪山寶通寺開會,據他說此會是各標、營、隊有代表性的重要分子會議。我和劉走到長春觀門口遇到蔣翊武,蔣小聲告訴我說:‘今日開會,是討論推舉黎元洪爲臨時都督之事。’我問:‘黎非同志,何以推他爲都督?’劉對蔣說:‘早知萬同志反對此事,開會時必有爭辯,所以先爲告之,我們可找一草地休息,詳談一下。’

“我們幾人,找到一僻靜之地,劉對我說:‘革命黨中間並非沒有人材,藍天蔚在三十二標的時候,大家即有意推藍爲都督,但他遠在奉天,一時不能南來。最適合都督之選是吳祿貞,但他也在北方,我們已決定先派人去和他接洽,恐怕他也一時趕不到。至若現在軍隊裡的一些同志,都是一些士兵正、副目,下級軍官不多,中級軍官更沒有,不足以資號召。所以要把黎元洪拉出來,其利有三:一、黎乃當前名將,用他可以懾服清廷,號召天下,增加革命軍聲威;二、黎乃鄂軍將領,素得士心,可以號召部屬附和革命;三、黎素愛護當兵文人,而這些文人都是革命黨人,容易和他合作。所以,拉黎出來,革命必易成功。我們要的是推翻清政.府,何惜給他一個都督名義,俟將來吳祿貞領兵南下,再推吳爲正式都督,給黎一個其他合適位置,有何不可?’

“蔣翊武笑著對我說:‘將來推你爲大東門及通湘門司令時,你還得好好注意黎的行動呢。’

“我三人進到寶通寺開會時,蔣翊武發言,他說,今天的緊急會議,主要是商量都督人選問題,經文學社與共進會協商後,我們決定推舉黎元洪爲都督,不知大家意見如何。代表中有人問:‘黎是否同志?’劉九穗站起來解釋,把剛纔在外邊對萬鴻喈講的話又複述了一遍。代表們聽了劉九穗的解釋,輕輕拍手錶示贊成。”

萬鴻喈在回憶文章中還談到了,事後,他還是有些想不通,向蔣翊武和劉九穗提出疑問:“蔣同志既爲文學社首領,文學社又人數衆多,何不推爲都督?”

蔣翊武答:“在湖北舉義,自以湖北人爲領袖適宜。”

萬鴻喈又說:“既然如此,蔡國禎(即蔡濟民)亦可爲之。”

蔣翊武正色地對萬言道:“革命團體,前有日知會、共進會,以及羣治學社等,孫武、劉公、季雨霖均可推爲都督,革命黨人不爭權奪利,以免將來發生裂痕也。”

蔣翊武的這一番話,高深莫測。歷史大變革時期,能人輩出,諸如蔣翊武這樣的,被各個團體推舉爲首領的人們,其實,個個都很不簡單。這些人不是靠資歷,靠關係,或者靠些什麼獨有的資源,不是的。他們是羣衆運動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也就更加難得可貴。

武昌首義的發起者和領導者孫武,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辛亥五月初一,在長清裡九十一號的機關,招集幹部同志潘善伯、鄧玉麟、丁立中、彭楚藩、李春萱、謝石欽、梅寶機、牟鴻勳、高因羣、鍾雨庭、馬驥雲、錢蕓生、徐萬年、孟法臣,徐北賓、方興等開會,湖南焦達峰、黎意達、楊晉康等亦赴會。會上,決定本年冬季起義,以保定秋操後舉行。推舉黎元洪爲都督,此會決定也。”

時間推算,孫武說的這次會議,應當是寶塔會議的一個月之後。孫武手稿《武昌革命真像》記載,共進會在起義前十天,即十月一日上午十時,“各代表至德租界共和裡十二號孫武病室會議”,重申“依五月決議案,請黎爲都督”。

首義參加者胡祖舜也回憶說:“餘議首義之前,蔣翊武曾一度提議元洪爲未來都督之人選問題,衆議雖無任何決定,然亦無人反對,元洪之被擁爲都督,非偶然也。”

有些人說,黎元洪是被臨時拉出來當這個大都督的,從以上首義參加者的回憶看,顯然不是事實。恰恰相反,首義的先賢們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如果隨便拉個人當這個大都督,就太褻瀆武昌首義的志士和黎元洪本人了。

至於黎元洪本人是不是知道此事,就不得而知了,有一點是肯定的,黎元洪是被動行事。

而在首義前的一段時間裡,黎元洪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他在仕途上最好的時光,當屬張之洞在總督任上。黎元洪努力做事,充分得到了頂頭上司的認可、支持和欣賞。

張之洞調軍機處趙爾巽接任總督後,黎元洪的日子也還是不錯的。趙也是個幹事的人,他也自然喜歡黎元洪這樣的,有真才實學又努力做事之人。

趙爾巽調離換上陳變龍後,黎元洪的日子就大不如從前了。做爲官場中人,黎元洪也是有所短的。他一路走來,順風順水,似乎是憑真本事努力做事應該得到的,其實不然。這裡還要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碰上“明君”。有幸碰上張之洞、趙爾巽這樣的“伯樂”,“千里馬”才能一往無前。

陳變龍是那種很沒有自知之明之人,本來資質平平,但卻特別的自信。覺自己很了不起,簡直就是個天才,這個國家多少年裡都出不了一個的天才。

我們常說有的人自我感覺良好,陳變龍還真不屬於這樣的人。他的自我感覺,可不是一般的好。一個人有自信,這不是壞事,自信總比自卑要好些。但什麼事都有度,做過了頭,性質就會變。

自己覺得自己很不錯也就是了,可陳變龍不止如此,他還要求下屬整天捧著他。喜歡有一幫人,一幫什麼本事沒有,就知道阿咿奉承吹吹拍拍之人,整日圍著他轉,整天歌功頌德,大唱讚歌。

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正經人,看到這樣的情景是很噁心的,但陳變龍就喜歡這口。別人越把他捧上天,他就越飄飄然,越覺得自己了不起了。

黎元洪不會做這樣的事呀,儘管他照樣兢兢業業,努力做事,卻不被陳變龍所欣賞。不但如此,陳變龍很多時候都覺得,黎元洪是看不起他,也就使他和黎元洪之間的關係,更加不睦。

而張彪就不一樣了,他在這方面術業有專攻。比如,陳變龍一到任,張標就下了功夫。聽說陳變龍喜好詩,就花了一百兩銀子,請人做了四首詩,頌楊陳變龍在別的任上的功德。這馬屁拍得恰到好處,張彪說這詩是他自己作的,實在是有感而發。

陳變龍也來了興致,當時大筆一揮,寫下“儒將風流”,高度讚揚了張彪的文采。

張彪那一百兩銀子沒白花,不久陳變龍就保奏他做了中軍副將。職務雖然沒變,級別升了。

張彪嚐到了甜頭,一發不可收拾。不久,陳變龍女兒過世,陳還是個很貪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斂財機會大操大辦。

張彪也藉機奉迎,廣泛發動下屬湊份子,一共搜刮了十萬兩白銀送了上去;陳變龍自然對張彪更加另眼相待。

而黎元洪卻只是象徵性的送幾塊銀元。陳變龍以爲黎元洪就是個一毛不拔的守財奴,一個鐵公雞式的人物,除了對黎元洪更不屑外,倒也沒什麼過多的想法,反正有好事肯定輪不上黎元洪。

但是不久,湖北各地遭受水災,湖北慈善總會爲救濟災民,號召各界慷慨解囊捐助。黎元洪一下子就拿出三千大洋,還發動屬下捐款。

陳變龍聽說此時後,心裡很不是滋味。自己一個堂堂總督,家出了喪事,你就拿幾塊銀元。爲了這些窮鬼,這些災民你一下子拿出這麼多,你什麼意思呀,我這個總督還趕不上災民嗎?豈有此理!陳變龍對黎元洪印象更壞了。

幸虧這個時候,張彪已經和黎元洪成了好朋友。時不時的拉黎元洪一把。至少不會趁火打劫,落井下石,黎元洪的日子雖然難過一些,但總還能過得去。

陳變龍走後換成瑞澂當總督後,黎元洪的的日子更難了。

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86章 學寫詩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05章 八股文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23章 離開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73章 在家上任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89章 內鬥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戊戌變法第85章 殿前作答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405章 八股文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268章 張勳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20章 心機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93章 南北議和第66章 機會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247章 外逃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439章 進德會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491章 求博第4章 當官真好第2章 小人精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88章 大通起義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
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486章 學寫詩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405章 八股文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23章 離開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73章 在家上任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289章 內鬥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1章 戊戌變法第85章 殿前作答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405章 八股文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268章 張勳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20章 心機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93章 南北議和第66章 機會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247章 外逃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265章 參戰問題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132章 袁世凱不肯善罷甘休第233章 承認民軍爲交戰團體第585章 顏李學派的程廷祚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570章 獨立評論第439章 進德會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491章 求博第4章 當官真好第2章 小人精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88章 大通起義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铅山县| 综艺| 栖霞市| 湖南省| 嘉义县| 平定县| 卢龙县| 沙洋县| 利川市| 黄冈市| 额尔古纳市| 中山市| 古田县| 威海市| 怀来县| 虞城县| 任丘市| 东宁县| 鹤山市| 苏尼特右旗| 潜江市| 潍坊市| 桂东县| 岗巴县| 张家川| 额济纳旗| 温泉县| 游戏| 榆中县| 托克托县| 靖江市| 大田县| 江永县| 宣城市| 建平县| 汉阴县| 颍上县| 锡林郭勒盟| 武邑县|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