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叫聲吸引了我們所有人,大家都被嚇了一跳,這尖叫聲是云凝發(fā)出來的。
“怎么了云凝?”云顯自然是第一個做出反應。
“對不起,我只是被嚇到了?”云凝說。
“嚇到了?被什么東西嚇到了?”我問。
“在水里,水里有東西?”云凝說著指了指腳下的水。我們趕緊低頭尋找,云凝不是那種咋咋呼呼的女生,遇事沉著冷靜,連她都這樣說,可見水里有不得了的東西。然而我們各自站在各自的石柱上,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異常。
“看那邊。”大哲說,這時候我也注意到了,那邊的水面忽然翻滾了一下,一個東西忽悠一下冒出水面然后又消失不見了。不過就在這一瞬間,我已經(jīng)看清楚了,那是一條胳膊,一個人的一條胳膊,一個人的一條腐爛的胳膊。
“陰陰,你看清楚那個東西了么。”云希明問。
“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我說,“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這里的水。”
“水?怎么了?這水有問題么?”云希明問。
“這里的水格外清澈,看上去和山泉水別無二致,剛才有東西漂浮起落,就說明這里的水是活水。”我說。
“那又如何?”云顯問。
“這墓室之中哪里有水源?怎么會有活水。”我說。
“也有可能是設計的時候就把山間的清泉引過來了唄。”大哲說。
“不對,我之前看過這附近的水脈圖,這附近是根本不可能有水源的。所以山泉這個說法不成立。”王娜姐說。
“也有可能是地下水啊。”大哲說。
“這倒是有可能,但是地下水水位低。就算想要引水,也要有個動力吧?這個動力是從哪里來的?”我問。
“安裝一個什么機關(guān)不就行了么。這一路過來也沒少見了。”大哲說。
“不一樣,機關(guān)不被啟動之時,只要造的足夠結(jié)實,就一定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但是如果是這樣的不停運轉(zhuǎn)的機械,就需要有動力,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如此長久的提供動力,如果有的話,那除非是…”云希明還沒有說完。大哲就搶著說。
“除非是永動機。”大哲說。
“嘿呦,不錯啊胖子,都學會搶答了。你也知道永動機?”云希明問。
“我不僅僅知道,我還知道那樣的東西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大哲說著深呼吸了一口氣說,“永動機是一類所謂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便能夠不斷運動并且對外做功的機械。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稱為,第一類永動機。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xù)地轉(zhuǎn)變?yōu)闄C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故稱為,第二類永動機。這兩類永動機是違反當前客觀科學規(guī)律的概念,是不能夠被制造出來的。法國科學院曾經(jīng)通過決議。宣布永不接受永動機,現(xiàn)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嚴禁將專利證書授予永動機類申請。而第三類永動機,泛指永遠都在動的機器。指將一種能轉(zhuǎn)化為功。既消耗能量無限做功。”大哲說。
“既然不可能為什么還有人去做?”王娜姐問。
“因為好奇。求知,探索。也因為貪婪和不滿足總之原因很多。”大哲說。
“不接受,那也就是說真的有人有這樣的提案?”閔瀾問。
“不是提案。而是真的有人付諸實施。”大哲說,“永動機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后來這種思想從印度傳到了教世界,并從這里傳到了西方。在歐洲,早期最著名的一個永動機設計方案是十三世紀時一個叫亨內(nèi)考的法國人提出來的。他設計出來這樣一個東西,輪子中央有一個轉(zhuǎn)動軸,輪子邊緣安裝著十二個可活動的短桿,每個短桿的一端裝有一個鐵球。方案的設計者認為,右邊的球比左邊的球離軸遠些,因此,右邊的球產(chǎn)生的轉(zhuǎn)動力矩要比左邊的球產(chǎn)生的轉(zhuǎn)動力矩大。這樣輪子就會永無休止地沿著箭頭所指的方向轉(zhuǎn)動下去,并且?guī)訖C器轉(zhuǎn)動。這個設計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復制出來,但從未實現(xiàn)不停息的轉(zhuǎn)動。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右邊每個球產(chǎn)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個數(shù)少,左邊每個球產(chǎn)生的力矩雖小,但是球的個數(shù)多。于是,輪子不會持續(xù)轉(zhuǎn)動下去而對外做功,只會擺動幾下,便停下來。”
“后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達·芬奇也造了一個類似的裝置,他設計時認為,右邊的重球比左邊的重球離輪心更遠些,在兩邊不均衡的作用下會使輪子沿箭頭方向轉(zhuǎn)動不息,但實驗結(jié)果卻是否定的。達·芬奇敏銳地由此得出結(jié)論: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實上,由杠桿平衡原理可知,上面兩個設計中,右邊每個重物施加于輪子的旋轉(zhuǎn)作用雖然較大,但是重物的個數(shù)卻較少。精確的計算可以證明,總會有一個適當?shù)奈恢茫棺笥覂蓚?cè)重物施加于輪子的相反方向的旋轉(zhuǎn)作用,恰好相等,互相抵消,使輪子達到平衡而靜止下來。”
“后來意大利的一位機械師斯特爾又提出了一個永動機的設計方案。斯特爾在設計時認為,由上面水槽流出的水,沖擊水輪轉(zhuǎn)動,水輪在帶動水磨轉(zhuǎn)動的同時,通過一組齒輪帶動螺旋汲水器,把蓄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他想,整個裝置可以這樣不停地運轉(zhuǎn)下去,并有效地對外做功。實際上,流回水槽的水越來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就全部流進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輪機也就停止了轉(zhuǎn)動。浮力也是設計永動機的一個好幫手。是一個著名的浮力永動機設計方案。一連串的球,繞在上下兩個輪子上,可以像鏈條那樣轉(zhuǎn)動。右邊的一些球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容器里。設計者認為,右邊如果沒有那個盛水的容器,左右兩邊的球數(shù)相等,鏈條是會平衡的。但是,右邊這些球浸在水里,受到了水的浮力,就會被水推著向上移動,也就帶動整串球繞上下兩個輪子轉(zhuǎn)動。上面有一個球露出水面。下面就有一個球穿過容器底,補充進來。這樣的永動機也沒有制成,是不是因為要下面的球能夠通過容器底,而又不能讓水漏出來,制造起來技術(shù)上有困難呢?技術(shù)上的困難并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出在設計的原理上。當下面的球穿過容器底的時候,它和容器底一樣,要承受上面水的壓力,而且是因為在水的最下部,所以它受到的壓力很大。這個向下的壓力,就會抵消上面幾個球所受的浮力,這個水動機也就無法永動了。”
“此外,人們還提出過利用輪子的慣性,細管子的毛細作用,電磁力等獲得有效動力的種種永動機設計方案,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其實,在所有的永動機設計中,我們總可以找出一個平衡位置來,在這個位置上,各個力恰好相互抵消掉,不再有任何推動力使它運動。所有永動機必然會在這個平衡位置上靜止下來,變成不動機。從哥特時代起,這類設計方案越來越多。人們又提出過各種永動機設計方案,有采用螺旋汲水器的,有利用輪子的慣性、水的浮力或毛細作用的,也有利用同性磁極之間排斥作用的。宮廷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企圖以這種虛幻的發(fā)明來掙錢的方案設計師。有學識的和無學識的人都相信永動機是可能的。這一任務像海市蜃樓一樣吸引著研究者們,但是,所有這些方案都無一例外的以失敗告終。他們長年累月地在原地打轉(zhuǎn),創(chuàng)造不出任何成果。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嘗試,人們逐漸認識到:任何機器對外界做功,都要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機器是無法做功的。這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斯臺文、惠更斯等都開始認識到了用力學方法不可能制成永動機。”
“再后來,一系列科學工作者為正確認識熱功能轉(zhuǎn)化和其它物質(zhì)運動形式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不久后偉大的能量守恒和轉(zhuǎn)化定律被發(fā)現(xiàn)了。人們認識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質(zhì)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可從一種形式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在轉(zhuǎn)化和傳遞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能量守恒的轉(zhuǎn)化定律為辯證唯物主義提供了更精確、更豐富的科學基礎。有力地打擊了那些認為物質(zhì)運動可以隨意創(chuàng)造和消滅的唯心主義觀,它使永動機幻夢被徹底的打破了。在制造第一類永動機的一切嘗試失敗之后,一些人又夢想著制造另一種永動機,希望它不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而且既經(jīng)濟又方便。比如,這種熱機可直接從海洋或大氣中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yōu)闄C械功。由于海洋和大氣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的,因而這種熱機可永不停息地運轉(zhuǎn)做功,也是一種永動機。然而,在大量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提出了一條新的普遍原理:物質(zhì)不可能從單一的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yōu)橛杏玫墓Χ划a(chǎn)生其它影響。這樣,第二類永動機的想法也破滅了。層出不窮的永動機設計方案,都在科學的嚴格審查和實踐的無情檢驗下一一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