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和道家是諸子百家中很重要的兩大流派,他們都有一套幫助君主治理國家的理論,但在治理方法上,儒家主張積極進取,而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兩家有很大的差別。

劉邦建立漢朝后,在思想上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他不敢繼續采用法家學說,也不愿意采用儒家學說,最后,他采用了黃老(黃帝、老子)的道學思想,推行無為而治。

景帝在位時,竇(dòu)太后(景帝的母親)特別推崇黃老道學,當時,朝廷中還專門供養了一大批道學家,他們專門四處宣傳道家思想,所以,在漢朝初期,道家思想一直占著統治地位。

儒家學派雖然沒有道家學派那樣好的運氣,但由于黃老道學主張“無為”,對其他學派也采取順其自然發展的態度,所以,儒學在漢朝初期也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公元前141年,景帝去世,他的兒子劉徹(即漢武帝)即位,武帝即位時只有十六歲,但他雄心勃勃,很想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漢初以來尊崇的黃老道學,總是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這些很不符合武帝要求進取的個性,也不適應歷史發展進程中要求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因此,武帝很想拋棄黃老道學,選擇另外一種思想來治理國家。

公元前140年,武帝舉辦了—次全國性的人才選拔考試,當時,長安匯集了許多學派的人才,有位名叫董仲舒的人,是漢朝著名的儒學博士,也來參加考試。

武帝向參加考試的人提出了許多問題,由于董仲舒平時研究的思想理論正好與這些問題相符,因此,他很快就奏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在這三篇對策中,董仲舒宣揚皇帝是天老爺的兒子,天老爺命令他來統治天下,所以,在政治和思想上要實現“大一統”。也就是說,在政治上,大家都要服從皇帝的命令;在思想上,要“罷黜,廢除百家,獨尊儒術”,要以儒家學說作為漢朝的統治思想,而其他思想應一律禁絕。

董仲舒的《大人三策》主張大一統,十分符合武帝的政治需要,因此,在這場考試結束后,武帝立即重用了衛綰、竇嬰等一些儒生,董仲舒也做了江都王國相。在武帝支持下,朝廷明顯出現尊儒趨勢,儒家學派也十分活躍,黃老道學經常受到他們的攻擊。

道家政治代表竇太后在漢朝宮廷中擁有崇高的地位和鞏固的權勢,她見武帝率領大臣推崇儒術、貶低道學,心里十分不滿。一天,她把武帝叫到面前,狠狠地罵了一頓,并逼迫武帝罷免了竇嬰、田蚡(fén)等人的職務。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武帝立即起用田蚡為丞相,田蚡又大力任用了數百名儒士,儒家學派的勢力終于進一步壯大起來。

公元前124年,著名的儒生公孫弘任丞相,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在京師長安建立了太學。太學的教學課程是儒家經典,每年考試一次,成績優秀的人直接任命官職。太學的建立,標志著儒學的統治地位已完全確立起來了。

經過三百多年的奮斗,由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體系,在武帝的支持下,終于確立了獨尊的統治地位,并且這一地位在中國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使漢武帝統一了全國的思想,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從而為武帝時期的強盛打下了基礎。

第194章 初唐四杰第189章 狄仁杰桃李滿門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于一身的鄭觀應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48章 “書圣”王羲之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為規典”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9章 大禹治水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啟超第6章 精衛填海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75章 魏征直言敢諫第175章 魏征直言敢諫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75章 魏征直言敢諫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55章 鐘嶸作《詩品》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8章 城濮之戰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84章 “茶圣”陸羽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8章 堯舜讓位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92章 《左傳》是什么書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77章 鑒湖女俠
第194章 初唐四杰第189章 狄仁杰桃李滿門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于一身的鄭觀應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48章 “書圣”王羲之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為規典”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9章 大禹治水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啟超第6章 精衛填海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75章 魏征直言敢諫第175章 魏征直言敢諫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75章 魏征直言敢諫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55章 鐘嶸作《詩品》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8章 城濮之戰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84章 “茶圣”陸羽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8章 堯舜讓位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92章 《左傳》是什么書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77章 鑒湖女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漳平市| 女性| 宾川县| 自治县| 长乐市| 张家港市| 繁峙县| 南江县| 大名县| 江永县| 尼勒克县| 平度市| 苗栗市| 康平县| 瑞金市| 贡嘎县| 报价| 上饶市| 东安县| 德阳市| 峨眉山市| 天柱县| 达州市| 东明县| 卫辉市| 罗定市| 平果县| 柳州市| 上高县| 乌拉特后旗| 宁波市| 旅游| 昭平县| 德保县| 石狮市| 泽州县| 杂多县| 宁乡县| 寻甸|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