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

劉晏,是我國曆史上繼西漢時期著名理財家桑弘羊之後,又一著名的大理財家。

劉晏(公元716—780年),字士安,曹州南華(今山東省東明縣境)人。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爲仿效秦皇漢武,誇耀他的“文治武功”,前往泰山封禪。當時不到10歲的劉晏,寫了一篇《東封頌》,頌揚皇帝治國的功業,並趕到行宮獻給唐玄宗,玄宗奇其幼,命宰相張說試之。劉晏出口成章,答對如流,張讚口不絕地說:“國瑞也”。隨即送往京城長安,並授秘書正字,號神童,名震一時。天寶年間,劉晏凋任夏縣(山西省夏縣)縣令。到任後,廉潔奉公,扶持地方生產。併爲地方財政增加了收入,“未嘗督賦,而輸無逋期”。舉賢良方正,劉晏調補溫縣(河南省渴縣)縣令。亦辦了不少惠及百姓的事,因而“民皆刻石以傳”。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它是唐代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封建割據戰爭,成爲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亂對社會生產破壞極爲嚴重,當時號稱北方政治經濟中心之一的洛陽,則是“百戶無存一”的局面。(《新唐書·劉晏傳》)許多地方也是“蕭條悽慘”、“農耕盡廢”,黎民白姓十分困窘。因而造成人口不斷流徒,大量逃亡,社會動亂不安,到了代宗李豫時代的戶口已是“十不存一”。(《唐會要》卷85《逃亡》)至德宗李適時代,各地節鎮更是擁兵自守,紛亂的割據形勢,更加深了唐朝的政治經濟危機,並造成唐王朝財源的枯竭。就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唐朝政府還要支付鉅額的軍費、戰費,而且宮室貴族官僚們的生活和行政開支亦十分龐大。同時,官場的揮霍貪縱更爲嚴重,“自天寶以後,風俗奢靡,宴席以誼畢沉緬爲樂;而居重位秉大權者,優雜倨肆於公吏之間,曾無愧恥,公私相效,漸以成俗,由是物務多廢。”(《舊唐書·穆宗記》)

唐肅宗李亨即位以後,劉晏被任命爲戶部度支郎中兼侍御史,負責江淮一帶的租賦。劉晏到達吳郡(江蘇省蘇州市)後,吳郡太守李希言請劉晏分兵鎮守餘杭,以抗擊永王李磷的叛亂。在此次平亂中,劉晏對保障江浙有功。因而又召拜彭原(今甘肅省寧縣)太守,隴(今陝西省隴縣),華(今陝西省華縣)二州刺史,又遷河南尹。上元元年(760年),調任京兆尹,同時進戶部侍郎,兼御吏中丞,度支、鑄錢、鹽鐵使,開始接手了唐朝中央政府的部分財政經濟領導工作。在任京兆尹之際,司農卿嚴莊,曾誣劾劉晏泄漏皇帝在宮中的禁語,而一度被貶爲通州(今四川省達縣)刺史。李豫繼位後,立即於寶應元年(762年)召回劉晏,復爲京兆尹及戶部侍郎、兼任度支、鹽鐵轉運使,負責將各地徵收的物資轉運京城長安。還兼任鑄錢、租庸使。

安吏亂後,京師長安供糧不足,糧價飛漲,鬥米千錢。禁軍有時缺糧。京城附近的農民,不得不將尚未成熟的青穗捋下以充軍糧。當時宰相元載,將京兆漕運之事,委之劉晏辦理,劉晏得盡其才。當大量的物資運到長安,皇帝李豫大悅,遣禁衛軍以鼓樂迎於東渭橋,並稱贊劉晏說:“卿,朕酇侯也”。“歲致四十萬斛,自是關中雖水旱,物不翔貴矣”(《新唐書·劉晏傳》)。

大規模的糧食及物資的調運,需要大量的運費,久經戰亂的大唐帝國,國家財政已是十分困難。廣德二年(764年),任命劉晏爲東都、河南、江淮轉運使和租甫、鹽鐵常平使。由於他在改革漕運方面的成功,而晉升爲吏部尚書,又兼益、湖南、荊南、山南東道轉運、常平、鑄錢使。爲了解決國家的財政困難,他積極改革鹽政。在唐代前期,國家允許自由開採經營鹽業,不予干涉限制,因而一些商人發了大財。還在寶應元年,劉晏兼任鹽鐵轉運使時,就積極進行鹽政方面的改革,這是他在理財方面首先抓的一項工作。他把鹽業的自由經營改爲專賣,由國家直接控制與掌握鹽業的產運銷工作,以解決國家迫切的財政危機。即所謂的“正鹽官法,以裨國用。”(同上書)永春二年(766年),唐朝實行財賦分區管理的辦法,劉晏以戶部尚書的身份,分管都畿、河南、淮南、江南、湖南、荊南、山南東道。他認爲:“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用足”。此時自許(今河南許昌)、汝(今河南臨汝)、鄭(今河南鄭州)、鄧(今河南鄧州)各州之西,皆食河東池鹽;汴(今河南省開封市)、滑(今河南省滑縣)、唐(今河南省唐河縣)、蔡(今河南省汝南縣)之東皆食海鹽。這些地區的鹽業,均由劉晏親自掌握。他認爲,興辦鹽務的好壞,不在於官多,而在於得人。鹽官多,開支增大,會騷擾百姓。爲此,他在興辦鹽務時,首先整頓組織領導,精簡元載時期所設的鹽政機構,裁汰冗員。在產鹽區只設置10個鹽監和4個鹽場,具體負責鹽政。同時還在各主要城市設置巡院13處。巡院除管理“亭戶”生產、監禁私販外,又招募“駛足”,置驛相望,調查四方鹽價行情及其利弊,以便及時採取對策。另外,整頓“亭戶”制度,強調生產技術,使民制官收,鹽盡歸政府掌握。在運銷方面,則鼓勵商人經營,就場糶鹽,收價後,商人便可自由運銷。這就形成了民制、官收、商運、商銷一個完整的產銷體系。劉晏這一鹽政的改革,既保障了食鹽的民需,國家又能從中獲取稅利。這一鹽業專賣政策,收到一定的成效。在他開辦鹽務初,江淮鹽利不過40萬緡,至大曆末年,鹽利增至600萬緡,佔全國財政收入的一半,對解決唐朝政府的財政危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在財政改革中,稅法改革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方面,劉晏採取了以戶稅和地稅取代過去的租庸調的辦法,適當減免了農民的負擔。把那些過去不承租、庸、調義務的所謂不課戶,也就是擁有特權的貴族官僚地主,正式納入國家財政賦稅的軌道。這一新稅法的實行,經濟上損失大的,是貴族官僚地主階層。但對朝廷而言,則擴大了稅面,增加了財政的收入。在漕運轉輸方面,劉晏通過改革,解決了過度徵用民力而造成的社會動盪。在他主持江淮漕運10多年中,一改過去那種無償的強制勞役從事轉輸的辦法,而採取了商業經營方式,由政府主持運輸事務,用僱傭勞動取代了強迫性的勞役徵發。這對社會的穩定,起了積極的作用。劉晏爲了進一步安定人民的生活,還竭力做好糧食的調劑和糧價的調節工作。在他任江淮地區常平使時,恢復安史之亂後的“常平倉”。總之,在大曆年間,劉晏的一系列財政改革的舉措,對穩定社會,促進唐朝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正如《資治通鑑》中評價劉晏的政績時所說:“由是民得安居其業,戶口繁息。”

劉晏以地方官進入中央政府,負責唐朝的財政經濟工作,前後達20餘年。他理財的中心思想是著重發展生產,安定人民的生活,認爲這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的前提。正如劉晏自己所說的:“理財須以愛民爲先。”所以他反對那種加重賦稅,掠奪,搜刮百姓的辦法,無論在徵收租稅,鹽業專賣,以及糧食流通方面,都能適度地照顧到百姓的利益。劉晏作爲封建政權的一位官員忠心耿耿,認真負責,他“質明視事,至夜分止”,“事無閒劇,即日剖決無留”。而個人則是十分清廉儉樸,“所居修行裡,粗樸庳陋,飲食儉俠,室無媵婢”。

當唐德宗李適繼位後,楊炎被提升爲宰相。原來在大曆十二年(777年)任吏部尚書的劉晏,曾負責審訊前任宰相元載一案,因事涉楊炎,楊炎因而坐貶。當楊炎重新執政當了宰相,對劉晏銜宿怨,於建中元年(780年)二月,將劉晏貶爲忠州(四川省忠縣)刺史。同年七月,又派太監到忠州,將劉晏秘密殺害。終年65歲。劉晏的親屬亦被髮配到嶺南,並籍沒家產。但抄出的全部家產僅是“雜書兩乘,米麥數斛”而已。象劉晏這樣清廉的官吏,在整個唐朝也是僅有的。

劉晏死後,韓洄、元繡、裴腆、李衡、包佶、盧徵、李若年等,繼續管理唐朝的財政,而他們仍然沿襲了劉晏的理財思想和辦法。劉晏不愧爲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理財家。

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3章 倉頡造字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3章 倉頡造字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98章 鴻 門 宴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
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3章 倉頡造字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3章 倉頡造字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98章 鴻 門 宴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