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

一生求道的明世宗死了以後,他的兒子朱載後(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明穆宗也是個短命天子,只坐了六年皇位,三十六歲時就病死了。明穆宗死時,太子朱翊(yì)鈞只有十歲,他放心不下,就把高拱、張居正等大臣叫到牀前,託付他們輔佐太子。

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就是明神宗。內閣首輔高拱狂妄驕橫、簡單急躁、熱心攬權。不久,高拱被宦官馮保以太后的詔旨罷了官,張居正做了內閣首輔。

張居正字叔大,爲人精明強幹,是一個有遠見有抱負的政治家。張居正爲了實現自己的主張,多方面調解複雜的政治關係和人事糾紛。

他對於宦官採取的對策是搞好關係,儘可能滿足他們的一些私慾,少讓他們干涉政事。對於兩個主事的太后,張居正努力取得她們的信任,果然奏效,皇太后十分器重他,多次說:“外廷的事就有勞張先生了。”

張居正竭力培養小皇帝,教他知書達禮,養成節儉的習慣。他親自編寫了歷史上的治亂故事,還用口語講給小皇帝聽,小皇帝很敬畏張居正,凡是張居正建議的事,他都同意。

張居正在地位鞏固後,開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首先提出整頓吏治,嚴懲貪吏。他說:“以後用人,要看品德和辦事能力,不能只講資格。只說不幹的人不能錄用。”他在一次視察中,把那些不稱職的或善於阿諛奉承的官吏,罷免了很多。他給高拱的親信張佳胤寫信說:“天下有才能的人,應當用來治理天下。你的才能我瞭解,不要聽別人的閒話,努力工作吧,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有很多對張居正不滿的人,也承認他知人善任。張居正提拔使用了很多有能力的官吏,比如戚繼光、李成樑等人。張居正非常愛護人才,並且用人不疑。一次,校尉捉了一個暗藏佩刀混進宮廷的南兵,一問是從戚家軍營裡來的。按照慣例,戚繼光很可能蒙上不白之冤,甚至被殺頭,張居正卻說:“戚公剛上任,不要相信小人的胡說八道,讓戚公安心爲國守衛邊防吧。”從而保護了戚繼光。

張居正改革吏治,裁減很多冗(r6ng)員,改變了明朝中葉以來的官吏辦事徇私遷就、不講實效的風氣。

張居正最有名的改革是推行“一條鞭”法。“一條鞭”就是把各種賦稅合而爲一,按地畝數徵收銀兩。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張居正下令清丈土地,經過三年工夫,查出隱佔田地二百多萬頃,使國家增加二百多萬頃的土地賦稅收入,使百姓的賦役負擔合理平均了一些。

經過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明朝的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了,吏治和社會風氣好轉了許多,社會比較安定,國庫收入也增加了,並且商品經濟也開始有了迅速的發展,這都是張居正改革帶來的積極作用。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五十七歲的張居正病死了。一些對他懷恨的人趁機羅織罪名。於是,明神宗撤消了賜給張居正的諡號,削去了他所有的官職。張居正的家也被抄了,大兒子被殺,二兒子充軍,結局十分悲慘。直到明朝最後兩個皇帝時,才認識到張居正對國家的貢獻,替他申了冤,復了官。

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68章 殺馬立誓第3章 倉頡造字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98章 鴻 門 宴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8章 城濮之戰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86章 屈原沉江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68章 殺馬立誓第3章 倉頡造字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98章 鴻 門 宴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8章 城濮之戰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86章 屈原沉江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