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在與我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后,又挑撥蒙古族準噶爾部頭目噶爾丹發動叛亂。制造我國內部的民族不和。
元朝滅亡后,蒙古族的大部分退回塞外,逐漸形成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分;漠南蒙古是清朝最可靠的盟友,漠西蒙古不肯與清朝合作。
漠西蒙古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野心勃勃地妄想奪取大片領土,康熙皇帝勸他返回阿爾泰地區,他不但不聽,反而想和康熙皇帝較量一下,而且他的行動受到了沙俄的支持,他自以為有了靠山,更加無法無天。
康熙帝看到噶爾丹這樣猖狂,而且又威脅到內地的安全,就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下令征討噶爾丹。康熙皇帝御駕親征,在離北京只有七百里的烏蘭布通和準噶爾兵交戰。
噶爾丹在烏蘭布通擺好了陣勢。他依山列成“駝城”,用幾萬峰駱駝,把它們的腳捆住,讓它們臥在地上,在駝背上搭起箱垛,蓋上濕氈。士兵們隱藏在“駝城”里發射火器或弓箭;清軍隔河列陣,先用大炮轟擊“駝城”,炸死不少駱駝,騎兵和步兵隨后沖殺過來,大敗準噶爾兵。噶爾丹看到清軍很強大,知道自己打不過,當晚就把軍隊撤到高處,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來求和。
康熙皇帝接到噶爾丹乞降的報告,擔心受騙,命令清軍防備噶爾丹,但為時已晚,噶爾丹已經逃走了。
噶爾丹雖然遭受失敗,但仍不死心,與俄國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揚言要興兵深入內地。
康熙皇帝忍無可忍,決定第二次親征,兵分三路,中路由他親率。中路軍要穿過茫茫沙漠,在沙漠里行軍,糧草常常接濟不上。康熙皇帝和土兵一起吃干肉,喝馬奶,日夜兼程,走了七十多天.才探聽到噶爾丹的消息。有的大臣怕苦怕累,聽說敵人還很遠,就很泄氣,勸康熙說:“道路迂回曲折,很難走,糧食又供應不上,走了七十多天,還不見敵人,皇上不如暫時先回去吧!”康熙聽了非常生氣,堅定嚴肅地說:“朕已告祭了天地宗廟,現在還沒見到敵人就回去,讓朕如何面對天下百姓?”他當即下令開拔,直奔敵人駐地——克魯倫河。
噶爾丹根本不相信康熙皇帝會親征到此,當看到克魯倫河南岸清營的黃幄龍旗的時候,嚇得六神無主,自言自語地說:“哪能來得那么容易!”然后,連夜向西逃去,丟下了無數營帳和貴重的軍需備品。
兩天以后,西路清軍在昭莫多山下和噶爾丹相遇并進行了決戰雙方整整打了—天,最后清軍分作兩路,一路橫沖入陣,一路偷襲敵軍的輜重,噶爾丹陣營大亂,清軍大獲全勝,殺死叛軍一千多人,俘虜了三千多人,這樣,噶爾丹的主力幾乎完全被消滅了。
康熙皇帝在取得昭莫多的勝利之后,決定將噶爾丹叛軍徹底消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他第三次親征,這時的噶爾丹已經眾叛親離了。他左右的親信不是遠逃就是投奔了清營。無論噶爾丹駐扎在哪兒,都不斷地有告急的警報,連覺都睡不了。他常常迷惑地對別人說:“世界上的人真是不一樣嗎?聽說皇帝走到沙灘,沙灘就要涌山甘泉,石頭上也會長出青草,是天在助他嗎;如今我該如何是好呢?”噶爾丹走投無路,最終自殺了。
這次叛亂被平息以后,蒙占地區逐漸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