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儒家的兩面性,勳貴的不滿!
土地在華夏的傳統觀念中,是許多人的命根子。
故而,朱允熥對任何涉及土地的改革,都十分慎重。
它們與商稅改革不一樣。
因爲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經商在那些地主眼中,是一件不體面的事情。
雖然大家都在做,卻是命令家僕,或者經由別人的手去經營。
賺了錢還得罵上幾句,以體現自己的清高。
但土地不一樣。
土地是根本。
對土地的經營不用藏著掖著。
耕讀傳家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故而,在朱允熥看來,朝廷限制地租,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卻沒有想到,楊士奇等人表現得竟如此輕鬆,讓他極爲不解。
“天下地,天下人耕種!”楊士奇道:“朝廷公卿還是要點臉的,我不相信他們有誰敢收取超過三成的田租。”
“太孫殿下的規定,還真影響不到他們。”
“相反,他們也恨不得將那些收重租,盤剝佃戶的惡人都揪出來。”
楊士奇和他細細解釋其中的原因。
地方鄉紳的名聲是十分重要的。
儒家讀書人,不管背地裡怎麼男盜女娼,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面子上一定要好看。
要讓十里八鄉的百姓,都認爲自己是一個“大善人”。
收地租這件事,便是如此。
朝廷高官家裡都有田地,少則幾千畝,多則數萬畝。
如果是勳貴功臣之家,田地就更多了。
這可不是北方的黃土地,而是南方肥沃的水田。
他們的田地出租出去,收取的地租,一般要比小地主家都要稍微低一些。
這才體現自己與人爲善,對百姓存仁義之心,不愧爲儒家讀書人。
至於私底下,再通過管家,奴僕或者其他人,從佃戶那裡撈取更多的錢糧,則是另一回事了。
真鬧得大了,那與自己無關。
都是底下人的使壞。
將管事之人打一頓,向百姓說明情況,百姓還會讚揚他到底是讀書人,家風好,人品好。
所以,如今朝廷要限制地租,只允許收取最高三分之一的租金,這是朝廷的德政,仁政,他們又怎麼敢公開反對呢?
就好像放貸高利貸的,都是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
然而,不管哪個朝代,朝堂上議論要限制高利貸,打擊高利貸的時候,官員們的態度還是十分堅決的,支持從嚴管理,打擊放高利貸的行爲。
說白了,就是這種事情,在這些官宦地主家是不能上臺面的。
可以私下偷偷讓下面的人去放高利貸。
但都會通過第三方的手,絕對不會承認,這是自己家放的。
聽完楊士奇的解釋,朱允熥恍然大悟。
隱約想起前世讀《紅樓夢》的時候,鳳姐悄悄去放印子錢,也是一樣的。
偷偷摸摸的做。
要不然,傳到外面去,賈家的名聲就毀了。
就算大家都心知肚明,面子也都得裝不知道。
社會輿論,道德評判,在這些事情上,還是表現出了十分強大的約束力。
再比如說,奴婢是沒有人權的,地位十分低下。
每年被主人家用各種手段折磨死的奴婢,不計其數。
但朝廷說要立法禁止主家隨意打死奴婢時,大量使用奴婢的官員,卻沒有誰站出來反對。
在面子上,大家都在說自己家對奴婢如何如何好,絕不會苛刻,虐待奴婢。
有誰家傳出對奴婢很不好的名聲,也是會被其他人指後背罵的。
這就好比後世的官員,只要不查,個個都是清官,誰說他貪污受賄啊!
在儒家讀書人把持輿論的時代,這些官員,豪強,鄉紳,可比後世的人還要虛僞得多!
善待租戶這種事,沒人敢反對。
誰不同意,誰就會成爲千夫所指。
都不用朝廷的律法懲罰,外面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將他給罵得擡不起頭來。
甚至同僚好友,都會對這樣的人敬而遠之,不敢與他交往。
儒家的道德牌坊的影響,在此時就體現出來了。
一方面,它禁錮了人性。
另一方面,它也對很多權貴階層,土豪劣紳,在某些問題上,形成了實質上的有效約束。
他們要立道德牌坊,就必須承受其帶來的約束。
特別是朝廷要推行相關政策的時候。
“仁”可是儒家道德的核心。
不仁,那就愧爲讀書人,愧爲儒家子弟了。
至少在臺面上,大家都必須“仁”!
“若是以前,要管理好租佃的問題,還真困難。”楊士奇笑道:“如今政通人和,各地官府完全有能力將此事辦好。”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郵傳部建立起來的監督發揮作用了。
以前這種事,朝廷發文後,地方官府很難將其落到實處。
“好,那便將這些措施,交付大理寺討論,儘快形成具體的法律條文。”朱允熥聽完楊士奇的解釋,原本提著的心,也終於放下。
大理寺既已轉型爲專門的立法機構,自然要運轉起來。
通過立法來規範官府衙門的行爲,使得朝廷制定的政令具備可執行性,便是大理寺的職責。
“是!”楊士奇,夏原吉,姚廣孝,楊榮等人連忙應聲。
“不過,殿下若是想通過這些招數大量收購土地的話,怕還是不易。”夏原吉出言提醒道。
幾人都是人精,從朱允熥的這些措施,也不難看出他想將地主富商持有的田地大量收購。
不過,他們並不明白太孫殿下爲何要如此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地主的田地,不照樣要向朝廷納賦稅嗎?
朝廷又何必將田地都收爲己有呢?
若非朱允熥行事素來如此,也搞出了許多他們看不懂,但卻十分行之有效的改革,恐怕幾人都會勸諫莫要如此。
朱允熥微微擡眉,道:“我心裡有數。”
轉而又問:“銀行如今的資本可還充足,朝廷若要大量收購田地,不會缺錢吧?”
夏原吉道:“那倒沒有問題,而今大明銀行總資本達三十餘億,白銀庫存量亦高達上億。收購田地的銀錢,十分充沛。”
大明銀行的發展,讓夏原吉和楊士奇都感到十分驚奇。
兩人從來沒有想過,大明銀行的總存款,能高達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