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太平洋上的硫黃島激戰正酣,福雷斯特爾(以後的美海軍部長)望著摺鉢山上升起的星條旗,無限感慨,留下這樣一段話:“摺鉢山頂升起那面旗,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將名垂青史五百年?!薄@是在說那支征戰天下,血灑五洲,也讓每一個美國人自豪不已的海軍陸戰隊——陸戰第一師。
美陸戰一師,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歷史最爲悠久的部隊。其所轄的第1陸戰團成立於1846年,參加過美國曆次的海外戰爭,陸戰第1師的其餘兩個團第5陸戰團和第7陸戰團分別成立於1914年和1917年,1941年2月,以第1、第5、第7陸戰團爲基礎在美國本土組建出陸戰第1師,該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表現極爲出色,1942年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陸戰1師成爲美軍中第一個榮獲以總統名義頒發的“優異部隊”獎,並因此在師徽上永遠留下了“GUADALCANAL”(瓜達爾卡納爾)的字樣。隨後又與瘋狂的日軍精銳浴血奮戰,而且所向披靡,成爲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王牌之師,戰鬥精神非比一般。
陸戰1師下轄三個步兵團:陸戰1團,陸戰5團、陸戰7團,總兵力約2.5萬人。陸戰團通常與榴彈炮營、坦克連和戰鬥工兵連組成團級戰鬥羣作爲獨立遂行戰鬥任務的基本戰術單位。作爲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工業國家下最出色的戰爭機器,美陸戰一師也裝備著當時最爲精良打擊火力也最爲威猛的鋼鐵火器,除去數量和能量首屈一指的重裝武器,僅就單兵輕武器方面,普通士兵裝備M1步槍,班排長配備卡賓槍。單兵被服裝具方面,士兵均配發羊毛內衣、毛衣、毛褲、帶帽防寒服、防雨登山服以及鴨絨睡袋,外衣是以特殊的防寒防雨材料爲面料,戰鬥靴裡爲適應高寒地區還特意配有多層毛氈墊,後勤保障方面應有盡有——這就是美陸戰一師。外加師屬炮兵陸戰11團和可以隨時呼叫支援的空中力量——陸戰師第一航空聯隊。
陸戰隊的自豪感來源於自身的功績而不是吹噓。陸戰隊由於主要擔負兩棲登陸開闢陸地戰場的使命,登陸作戰是背水之戰,其作戰之危險艱鉅要求陸戰隊必須具備頑強的戰鬥意志和強悍的戰鬥作風,而陸戰隊通過平日的嚴酷訓練也確實培養出了超過一般美軍部隊的戰鬥作風與意志,這一特點在太平洋戰爭的歷次島嶼爭奪戰中都有表現。陸戰隊的新兵從訓練開始就確信他們屬於一支精銳的軍團,並由此激發靈感,也是因爲陸戰隊員忠誠的傳統,在實戰中這意味著每一個陸戰隊員格外信賴自己的戰友,同時他自己也可信賴的。
當時多數的陸戰隊員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自己的戰友,這種崇高的奉獻精神換來的是一往無前的攻勢和戰鬥的勝利。每個隊員都知道在戰場上誰最信得過,“只要世界上還有戰亂,我寧願讓一個好陸戰隊員伴隨我,即使是一個破產的陸戰隊員,也不會選擇其他人?!边@就是陸戰一師隊員的作戰信條——而這又是多麼似曾相識那麼的熟悉啊!
陸戰1師有一種不可否定的魅力,它的陸戰隊員富於創造性,刻苦耐勞,比陸軍那些少爺兵更敢於執行危險任務。陸戰隊先輩的靈魂——那些在的黎波里,莫特茲瑪的山丘,貝露森林,瓜島,塔拉瓦島,硫磺島,仁川和其他聖地倒下的隊員——折磨著世界各地的每一個基地中的陸戰隊員,要求他們協調合作,紀律嚴明,勇敢無畏和爲完成任務的堅定奉獻,即使這意味著將進入地獄的深層。
雖然是美軍中最出色的部隊,但是陸戰隊的服飾並不耀眼。沒有一支陸戰隊的單位擁有象“熱帶閃電”和“尖叫的雄鷹”這樣吸引焦點的名稱。陸戰隊除了慶典時穿的藍禮服,就是簡單的綠色叢林作戰服,普普通通,沒有任何裝飾,不象陸軍的軍服上有徽章、名牌、臂章、肩章和銅釦子——很多美國人認爲陸戰隊不但是美國的精銳,他們更是美國的國寶。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記住這支強大的,我們曾予以重創差點使之全軍覆沒然而一切又終是功虧一簣的,也曾給我們帶來巨大創傷的美軍部隊吧——只爲敬仰,軍人之間彼此的賞識和相惜……
……
1950年,也是在風雪迷茫的朝鮮蓋馬高原裡,崎嶇而艱難的山道上,慢慢蠕動著一支著裝讓人羨慕的隊伍——他們就是志願軍東線兵團一直隱秘待伏的獵物……
可現在這些美國人的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雪霧瀰漫的嚴寒世界,烈風讓高原上一切東西模糊的混沌起來,穿著帶帽雪地防寒服的美陸一師官兵竭力把自己蜷縮在狹小的保暖空間裡,以躲避這同樣要命的嚴寒和冰冷。這些風雪裡的官兵默契地同樣安靜,當下的冰雪裡似乎沒有閒侃的氣氛,大家要麼把自己藏在坦克裝甲車裡靠近發動機的溫度,要麼擠在車廂裡靜聽外面呼嘯的風聲——這是個連鬼都不願停留的地方!而陸一師陸戰隊員們現在也搞不明白他們這支隸屬於海軍的陸戰隊爲什麼非要到這個荒無人煙的高原山溝裡來……
沙土和石礫混雜的山路狹小而陡峭,推土機在前面不斷作業以便爲後面的裝甲汽車疏通道路,工兵們也一直在風雪裡忙碌施工,就這樣,打通一段道路前行一段,漸漸的,在朝鮮東部這條惟一可行的公路上,美陸一師的先頭部隊和最尾後衛已經不知不覺拉開了幾十公里的距離——更不用說此時地圖上在長津一帶整體佈局已如散沙一般脆弱的東線美第十軍。
美陸一師得到的命令是向北進攻,沒有明確作戰目標的向北繼續進攻,在美陸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將看來,這個進攻命令簡直是異想天開荒唐透頂:兩翼的空虛,糟糕的天氣,不利的地形,分散的兵力,未知的敵情——這都意味著潛在的死亡陷阱和致命危險。
史密斯,57歲,看起來溫文爾雅更像一個學者的美國海軍老牌陸戰隊隊員,美軍檔案評價:不屈不撓、深謀遠略、果斷堅定。
憑藉自己謹慎的思維和敏銳的危險嗅覺,史密斯從一開始就極力反對繼續盲目北進,但睿智的他沒有選擇與來自陸軍上司的頑固命令對抗,他轉而向自己的海軍部隊傳達陸戰隊的進攻命令:每天的推進距離不得超過兩公里,同時加固後方補給線,在關鍵地段快速修建簡易機場……
陸一師蝸牛般緩慢的進度讓他們的上司大爲光火,但史密斯在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危險直覺命令自己的陸戰隊做好防範任何危險的防禦措施……
……
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西線戰事正酣志願軍之一部實施縱深迂迴穿插的時候,東線仍是一片奇怪的寂靜,聯合國軍在東西兩個相隔的戰場在情報信息方面竟然沒任何交換,當西線的第八集團軍面臨全線潰退的時候,東線的第十軍依然“像吃了興奮劑似的”下令下轄的部隊繼續向北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