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

徐霞客是位以畢生精力考察研究祖國山川河流的偉大地理學家。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南直隸(今江蘇、安徽兩省)江陰人。他從小聰明好學,但最愛讀歷史、地理、遊記和地方誌一類的書。這樣,在很小的時候,他便從書本上學到了不少地理知識。

徐霞客從不死讀書,常一邊讀一邊思考。他發現過去的地理書對中原地區的敘述比較詳細、清楚,但一寫到邊遠地區的山川河流,則多是沿用前人的說法,陳陳相因變成了固定不變的說法。可這些說法到底對不對呢?他腦子裡常畫著問號。

在徐霞客十九歲那年,父親去世了。按封建社會規矩,父母去世,子女要爲父母守孝三年,在此期間不能外出。三年服孝期滿,他準備出外旅遊,以實現自己考察祖國山川的夙願,但他又不放心老母,所以很猶豫。母親是個開明人,她對兒子說:“男兒應志在四方,不應該一輩子拘守在一地,我身體很好,你走吧!”在母親的支持下,徐霞客收拾好行裝,踏上了漫遊的路。

徐霞客先遊覽了離家不遠的太湖,登上東、西洞庭山。

不久,他又北上,拜孔廟,登泰山,遊北京。接著,南下江浙,攀登了落迦山、天臺山、雁蕩山。徐霞客遊歷可不是遊山玩水,他遊歷和讀書一樣認真,只要聽說哪裡有奇山異水,就馬上去實地考察,回來後還要向人請教,請人告訴他哪裡還有自己沒看到的景物。在游完雁蕩山的歸途中,他順路拜訪了一個朋友,朋友隨口問他:“你到雁蕩峰頂了嗎?”徐霞客頓時感到很窘,因爲他因故沒登上峰頂,從友人家出來後,他又折回去重登雁蕩山。過了十幾天,徐霞客高高興興地回來了,他興奮地對朋友說:“多虧你的提醒,我這次登上了雁蕩山頂,那兒的景色真美,不登到峰頂是看不到的。”

從雁蕩山歸來後,徐霞客又遊覽了南京、黃山、武夷山等名勝,每次回來,他都和母親講上幾天,母親也聽得津津有味。

不久,母親也故去了。守孝三年後,徐霞客又一次踏上了征程。這次沒有牽掛,他開始盡情暢遊。從崇禎元年到十三年這十三年時間裡,他遊遍了大半個中國。

西南地區人煙稀少,路途艱險,很少有人去過。到這裡來探訪高山深谷、危崖石洞更需有不畏艱險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但爲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徐霞客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次在江上航行,遇到了一夥強盜,陪他同行的一個和尚被殺害,他也險些丟掉性命,但埋葬了同伴後,他又毅然前行了。

徐霞客白天進行實地考察,晚上則不顧疲勞,或是藉著燈光,或是藉著篝火,寫下當天的見聞和自己的感受,聞名世界的《徐霞客遊記》便是這樣寫出來的。

徐霞客在地理學上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早已爲人們所公認,比如經實地考察,他糾正了前人“岷山導江”的錯誤說法,證明了長江的正源應是金沙江。英國的李約瑟博士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徐霞客遊記》讀來並不像是十七世紀學者寫的,倒像是二十世紀一位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98章 鴻 門 宴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98章 鴻 門 宴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8章 堯舜讓位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
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98章 鴻 門 宴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98章 鴻 門 宴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8章 堯舜讓位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