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堂是自習課,上課鈴聲響起后,朱老師捧著作業本進來。
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當同學們聽到朱老師任命李大壯為數學課代表時,大家都傻了!他解釋寒假作業全對的只有李大壯、呂玉花,但呂玉花私下表示堅決不當,只好任命李大壯。
自詡為學霸的彭偉國及譚玲異常尷尬,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韋芳芳、車香梅向后望了望李大壯,她們面帶微笑,豎起大拇指,同桌的呂玉花也豎起大拇指。這一幕剛好被譚玲看見,她一時接受不了——彭偉國作文及數學都不如從不交作業的“垃圾仔”。
朱老師說完后,轉身離開了教室。陳興士帶頭鼓起掌,一時教室掌聲四起,李大壯站起來說:“其實彭偉國或譚玲更適合當,我只不過是運氣好,這個數學課代表遲早是彭偉國或譚玲的,我只不過暫時代理。”
說完后,李大壯開始派數學作業本。
譚玲對著大壯背影,小聲賭氣地說:“李大壯,希望你數學一直‘壯’下去。”
當李大壯來到彭偉國桌前時,低下頭貼著他的耳朵說:“彭偉國同學記住你的承諾,下午請帶回來水果糖,送給大家吃。”
彭偉國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應允。
李大壯派完作業本后,剛回到座位上坐下,男男女女同學跑過來向李大壯請教。整個自習課,李大壯桌前,一個同學剛走,又來一個,但他都耐心解答同學們的疑惑。好不容易下課了,大家往操場去——上最后一節課——體育課。
下午有二節課。
第一節是音樂課,由上學期音樂老師歐文芳上。
歐文芳老師用手風琴伴奏,同學們合唱《我們走在大路上》。
這首歌上學期,同學們都學過了一次了,老師先用手風琴獨奏一次,接著清唱一次、領唱幾次后,老師開始發問:“那一位同學愿意上臺領唱?”
彭偉國、譚玲、呂玉花都舉了手。歐文芳老師讓她們三個單獨清唱一次,最后選定呂玉花。
呂玉花走到講臺上領唱兼指揮,老師拉手風琴伴奏,大家站起來合唱。
同學們慷慨激昂唱起來,大家意氣風發,歌中“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領導我們的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向前進,向前進,革命氣勢不可阻擋。向前進,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的歌詞令同學們熱血沸騰,豪情滿懷,充滿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
唱著唱著,不知不覺中下課鈴聲響起來,老師宣布下課。
下課后,大家議論紛紛:呂玉花不僅是學霸,還有音樂天賦,且顏值高——比譚玲還漂亮。大家覺得李大壯“艷福”不淺,與呂玉花同桌。
彭偉國同學把50多粒水果糖放在講臺上,并大聲說:“一人一粒。”
大家鼓掌表示感謝,每人拿了一粒水果糖。呂玉花、韋芳芳她們倆不舍得吃,追上已走出教室的李大壯,把水果糖塞給他——他求之不得。
這一幕剛好被譚玲看到,她心中有些酸溜溜的,同時看到的還有馮國忠,他看不慣呂玉花、韋芳芳她們倆對李大壯好。
馮國忠從口袋中摸出一小瓶膠水——橡膠泡在煤油里,他用三枝火柴伸到小瓶里沾上膠水后,在教室門口等候機會。
最早出現的是呂玉花、韋芳芳她們倆,說時遲那時快,他將已沾了膠水的火柴分別掛在呂玉花、韋芳芳的后背脊上——她們毫無感覺。
過了一會,李大壯出現了,馮國忠同樣如此手法,也將一枝火柴掛到他后背脊上,李大壯有感覺,他猛轉身,見是一臉堆笑的馮國忠。
這一幕剛好給到班上巡查的班主任朱光榮老師看到,朱老師嚴肅批評了馮國忠。
李大壯、馮國忠、朱光榮老師幾乎同步走進教室,教室里同學們大笑不止,除馮國忠外,李大壯、朱光榮老師他們倆一臉茫然。
此時,上課鈴聲響起,第二節是自習課。
班長吳秋木見班主任過來了,就大聲說:“呂玉花、韋芳芳兩人后背脊被人掛了二枝火柴。”
聽班長這么一喊,呂玉花、韋芳芳她們一臉蒙圈,朱老師快步走過來,將她們后背脊上的火柴拿掉,并大聲說:“誰干的?”
見沒人反應,朱老師只好問馮國忠,他不情愿承認了。
朱老師責令他寫檢討,晚上叫家長簽上名,明早交上來,接著提醒同學要守紀律,互相幫助,不允許有校園欺凌現象出現。
朱老師說完后離開了教室。
朱老師剛離開課室,勞動委員(學***)——譚玲站了起來,宣讀本學期教室值日生安排,并咨詢大家意見,她見沒人反對,就宣布今天開始執行,并將教室值日生安排表貼在教室后面。
李大壯發現譚玲和彭偉國頭一次沒分在同一組,第一天開始值日的是自己所在的組,自己和三個要好同學:李文復、陳興士、張海土為一組。
好不容易下課了,同學們離校了,除了李大壯和李文復、陳興士、張海土他們四個外。
第一天上課,相對于凈,李大壯他們分工合作先將班級、走廊、窗臺、教室內外墻壁等清潔干凈,接著他們有的擦黑板,整理講臺,有的將講臺上的粉筆灰掃走,有的倒垃圾,有的排桌椅,不到40分鐘,他們完成了值日生工作。
他們關好窗戶,再關上門后就離開了教室,前往陳興士家玩。
到了陳興士家,陳興士從口袋里摸出一粒水果糖遞給李大壯,李大壯說:“自己的那粒,自己吃。” 陳興士說:“這一粒是譚玲送給你的。”
李大壯犯糊涂了,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陳興士進一步向大壯解釋,這是我排桌椅時,在譚玲桌子上撿到的,聯想到她安排我們四個好伙伴為一組,且第一天干活,還有她和彭偉國頭一次又不在同一組,可以斷定她是故意這么干的,要么巴結你,要么“喜歡”上你了。
李文復、張海土也附和陳興士的分析,他們一致向大壯斷定:“她不喜歡看到呂玉花和你好,盡管從學習乃至顏值來說,她比不過呂玉花,但還是橫插一腳。”
李大壯接過水果糖,把它扔進垃圾簸箕,并說一句:“花心大蘿卜!”
李大壯說完后,他看見陳興士家里有幾支白色蠟燭,提議大家做蠟燭工藝品。陳興士說:“做過一、二次,但都不很成功,家里有現成材料。”
李大壯叫陳興士把材料搬出來及裝好一大瓦盆水。
李大壯先找到一條鐵絲箍成一環狀以方便上面放一只小的矮腳陶瓷反口碗,并向上引出一大截鐵絲——在尾端作環狀鉤環,以后用手將三條蠟燭掰成小段(中間的燭芯剪斷)放進反口碗里,點上一支蠟燭后,他再用一塊布環繞環狀鉤環,纏幾圈后,用手握鉤環,將反口碗碗底移到蠟燭火焰上,讓其受熱。
當李大壯看見蠟燭已完全融化后,迅速將碗投進裝滿了水的瓦盆中,過了一會,他撈出來后,大家看到美麗的白色“珊瑚”。
李文復、張海土都看蒙了,李大壯首先提醒他們玩這個務必注意安全,在加熱融化固體蠟燭環節易引發火災,另外將已融化蠟燭投進水過程中易燙傷自己,最后他向他們講解原理。
李大壯說,將反口碗放進水中時,蠟燭液接觸水遇冷會凝固,這樣沒凝固的蠟燭液,由于比水輕,蠟燭液會向上飄,等接觸到水時會繼續凝固,直到所有蠟燭液全部凝固后,就形成了白色“珊瑚”,碗沉入瓦盆底部越快,“珊瑚”長得越長。
李文復、張海土及陳興士他們三個聽完李大壯的講解后,還是一頭霧水——一知半解。
李大壯他們繼續聊了一會后,大家分手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節課是數學——珠算課,朱光榮老師剛踏進教室,馮國忠馬上遞上他父親已簽了名的檢討書,朱老師收了他的檢討書后,開始上課。
朱老師首先講到珠算的歷史,他提到珠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在漢代數學家徐岳撰的《數術記遺》一書中首次提到珠算:“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這樣算起來,珠算有1800多年的歷史。元朝數學家朱世杰的《算學啟蒙》中記載的36句口訣,與今天的大致相同。
到了明代,商業貿易繁榮,珠算迎來大發展時期,直到今天各行各業都用珠算。
朱老師講完珠算歷史后,又提到算盤結構。對于算盤結構,朱老師邊講解邊演示,原來算盤為上二珠下五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盤進行計算時,采用“五升十進制”,即每一檔滿“5”時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檔滿“10”時便向前一檔進“1”。
講完算盤結構,朱老師才開始講算盤算法——珠算口訣,他說,今天第一節珠算課先學加法口訣。
他在黑板上列出加法口訣表,再通過例題講解它,接著叫同學們背誦幾遍加法口訣表,最后離下課還剩下15分鐘時間時,他在黑板上列出5條加法題,要求同學們5分鐘內完成。
5分鐘后,朱老師問:“完成的同學請舉手。”
結果只有李大壯、呂玉花和譚玲舉手,朱老師讓他們分別報答案。
他們報完后,朱老師演示如何用算盤計算這5條加法題。朱老師演示完后,剛好到點下課了。
此時大家都看到結果了:李大壯不愧是數學課代表——5條全對,呂玉花也全對,而譚玲只對4條。
早上第二節是常識課,上學期常識課鐘老師已調離一小,由新來的林忠斌老師上。他先介紹自己,以后點名,點到名的同學站起來,讓他認識一下,最后開始講天氣變化的動物預兆。
林老師首先發問:“除了課本上講到的動物外,還有什么動物能預報天氣?”
全班只有李大壯一個人舉手。“泥鰍可以預報,”大家都笑起來了,他不理會,繼續說,“天晴,它躺在水底一動不動;風雨要來臨前,它會卷曲身體游泳,如果它游起泳來非常劇烈,在水中上下左右起勁地翻動身軀,那么很快要下雨了。”
林老師問李大壯:“你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李大壯提到小時候與父親常到離家4里地遠的大塘村小溪撈魚,在撈魚中常遇到下雨,每次下雨前,泥鰍都會出現反常現象——水中活動頻繁——撈的泥鰍比平時多,當時只是覺得奇怪。
現在看了《十萬個為什么》才明白,動物離不開氧氣,而下雨前,氣壓低,泥鰍呆在泥土里會缺氧,所以要跑到水里游泳。
林忠斌老師聽完李大壯的解釋后,肯定他回答正確,還夸李大壯人聰明,善于從生活中歸納出規律,又從《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中找到這規律的原理,善于學習,值得表揚。
同學們都鼓起了掌,呂玉花、韋芳芳她倆對大壯豎起了大拇指,譚玲看到這,她醋意大發。
表揚完李大壯后,林老師接著就課本例子展開。
他講到天氣變化的動物預兆:蜘蛛結網——久雨必晴;蛤蟆大聲叫——大雨將到;燕子低飛——天要下雨;螞蟻搬家——大雨將臨;雞不進籠——天要下雨;魚浮頭——雨將來臨;蛇過道——大雨將至;蜻蜓低飛——出門帶雨衣;知了鳴——天放晴;蜜蜂遲歸——雨來風吹……
林老師接著講解這些民間氣象諺語,他通過舉例子來說明。
他講到青蛙皮膚特殊:當空氣干燥時,青蛙皮膚水分揮發厲害,只能呆在水中維持皮膚濕潤;當空氣濕度大——陰雨季節,青蛙皮膚水分不易揮發,只能跳出水面。
非洲土著居民充分認識到作為“活晴雨表”的青蛙預報天氣的作用,當地人見樹蛙紛紛從水中跳到樹上,便知道大雨將至。
林老師又提到蚯蚓,他娓娓道來,原來“蚯蚓封洞——有大雨”是有道理的。
蚯蚓是靠皮膚呼吸的,皮膚分泌沾液,氧氣溶于它皮膚表面的這層粘液里,它就是通過這層粘液來進行氣體交換(呼吸)的。
晴朗干燥的天氣,蚯蚓不敢出來,因為在干燥環境下,它皮膚表面的粘液會蒸發掉,它會缺氧而死。
平時土壤縫隙中有氧氣,一旦下大雨,雨水填滿了土壤縫隙,因為缺氧無法呼吸,只能鉆出地面,所以“大雨后——蚯蚓出洞”。
同樣,當雨將來臨時,為防雨水填滿土壤縫隙而導致缺氧,蚯蚓封洞防雨水,故“蚯蚓封洞——有大雨”。
當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時,馮國忠心有不甘——李大壯憑什么全能——樣樣爭當學霸,他拿一枝火柴纏了一圈又一圈膠水(橡膠泡在煤油里)后,往李大壯背脊一拋,居然掛在他后背上,李大壯感覺到了,這一幕林老師也看到了。
他走到李大壯桌前,拿掉他后背上的火柴,嚴肅批評馮國忠,并說會報告班主任。
林老師批評完馮國忠后繼續講課,除了上面例子,他還提到烏龜。
烏龜平時貼地,龜背光滑陰涼,雨來臨前,空氣濕度變大,而暖濕空氣在龜背遇冷凝結成水珠——烏龜背殼潮濕,殼上的紋路不清,所以“烏龜背冒汗——出門帶雨傘”。
林老師講完這個例子后,下課鈴聲響起來了。
早上第三節是語文課。耿芬芳老師開始講課前,宣布今天臨時調整講課順序,不從第一課講起,而是先講過幾周才會講到的《列寧與衛兵》。
聽到這,彭偉國和譚玲頓時傻了,他們辛辛苦苦提前預習——爭取課堂有好的表現計劃泡湯了。
耿芬芳老師首先在黑板上列出生字表,教大家認識這些生字,以后講到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這些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再講到如何用這些生字(詞)造句,最后郎讀一遍《列寧與衛兵》后,叫大家跟著她一起郎讀。
大家朗讀了幾遍后,耿老師開始提問,她先問:“課文可分幾個段落?”
彭偉國、譚玲、李大壯、呂玉花都舉手了。
耿老師讓李大壯第一個回答,李大壯說,這是一篇講列寧與衛兵之間故事的記敘文,按照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可分為三個段落,耿老師追問:“如何劃分這三段落?每段落的段意是什么?”李大壯一一作答。
李大壯答完后,耿老師又分別問了彭偉國、譚玲、呂玉花同樣問題。
待他們回答完后,她作總結說,李大壯、呂玉花、譚玲三個同學回答正確,值得表揚。接著她話鋒一轉,又拋出一個問題:“課文題目可否換成《列寧的衛兵》?”
全班只有李大壯、呂玉花二個人舉手,老師讓呂玉花回答。
她站起來說,本文是講列寧與衛兵之間圍繞通行證而展開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是:在革命隊伍里,在革命紀律面前,人人平等,沒上下級之分,即使列寧也不能例外——無條件遵守革命紀律。
她認為文章中心思想“在革命紀律面前,人人平等”,題目取《列寧與衛兵》能正確反映這種平等關系,但若改成《列寧的衛兵》就不能正確反映,衛兵與列寧不再是平等關系,而是從屬關系,所以不能做這樣改動。
耿芬芳老師聽了呂玉花的回答后,表揚了她,說她回答正確。
耿芬芳老師接著說曾聽到朱光榮老師提到咱們班有欺凌現場,上一節常識課的林忠斌老師也向我提到,所以,今天這節課不按順序上,而是先講《列寧與衛兵》。
同學們都從這個故事中知道偉大的列寧,他不搞特殊化,他將自己和衛兵擺在平級(平等)位置,所以班中個別同學,不管你父母干什么工作,對革命工作來說,沒有貴賤之分,所有同學都是平等的,班中絕不允許有欺凌現象出現。
耿芬芳老師這段話,全班同學都知道指向誰,馮國忠也是極度難堪。
耿芬芳老師剛抨擊完班中欺凌現象,下課鈴聲響了起來,她留了作業后,宣布下課。
早上第四節是數學課——算術。
朱光榮老師上課前先批評了馮國忠連續二次欺負同學,責令他再一次寫檢討,交由父親簽名后,明早交上來。
朱老師批評完馮國忠后,開始講授四則混合運算應用。
朱老師復習了上學期學的四則混合運算規則: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非同級運算——先乘除后加減;有括號——先算小括號,再中括號,最后大括號。
他又在黑板上演示二條四則混合運算題,以后開始講課本應用題,最后出一條應用題給同學計算。朱老師的題目如下:
一個空水池頂部裝有一個進水龍頭,底部又裝有甲、乙二個出水龍頭。當關閉二個出水龍頭且只打開進水龍頭時,過了10分鐘,水池就裝滿了。此時關閉進水龍頭:如果只開甲出水龍頭,20分鐘就將水池排空;如果只開乙出水龍頭, 40分鐘就將水池排空。問如果開進水龍頭,同時又打開二個出水龍頭,那么水池從空池到裝滿花多長時間?
15分鐘后,朱光榮老師問那一位同學計算出來了,結果只有李大壯、呂玉花舉了手,朱老師叫李大壯來到黑板前運算。
李大壯上來后,在黑板上計算起來:
1/[1/10-(1/20+1/40)]=1/[1/10-3/40]=1/[1/40]=40 (分鐘)
待大壯返回到座位后,朱老師問呂玉花,李大壯對不對,她對大壯豎起拇指,大聲說,非常正確!
朱老師看了大壯的運算過程,他喜出望外,連說三遍聰明,又接著說,上一節課在四<4>班無一人做出來,李大壯算法從數理到得數都正確。
此時全班響起了掌聲,包括曾自封為學霸的彭偉國和譚玲也發自內心鼓起掌來——他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李大壯才是學霸。
等掌聲停后,朱老師進一步解釋,解釋完后,留了作業,此時下課鈴聲響了起來,到點放學了。
在同學眼里,李大壯、呂玉花不僅僅是學霸,更是一對“金童玉女”,深受大家敬重。一到自習課,他們桌子前圍滿了同學,無論李大壯,還是呂玉花,都沒架子,都非常耐心解答同學的問題,他們還十分默契:自己這邊無人問問題的話,將排隊等待同桌解答問題的同學叫過來代為解答。
時間來到5月份,南廣省西部進入炎熱的天氣,每天太陽高懸頭頂。
有一天剛好是星期三,這天上午上常識課,林忠斌老師還是喜歡采取互動式教學方法。
在講解古人計時儀器——“日晷”(又名“日規”)時,先問大家怎么知道太陽光是否是直射地面的,班上有彭偉國、譚玲、吳秋木、陳興士、呂玉花、韋芳芳、張海土、李大壯舉手,林忠斌老師分別讓這8個同學回答。
大家回答結果一致:從人在太陽光下陰影判斷,沒陰影的話,可判斷太陽光是直射的。林老師滿意大家的回答。
林老師為了更逼真模擬太陽光直射情形,他搬出一塊木板——中央垂直插著一條直的鐵絲,又叫李大壯上來。
林老師讓他水平托住木板——鐵絲與黑板平面平行,自己打著手電筒——往黑板平面垂直方向照射,無論林老師離木板遠近,鐵絲在黑板的陰影一樣長。
為方便比較,林老師決定讓手電筒在與黑板垂直的平面內轉動從而改變電筒燈光在黑板的入射角。當林老師手電筒由與黑板垂直逐漸變為平行時,鐵絲陰影由最長變為零。
實驗演示完后,林老師就著課本講解“日晷”。
林老師講完“日晷”后,離下堂還有幾分鐘,他突然向大家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早上涼爽、中午炎熱?
她希望大家思考,用實驗證明,用科學道理解釋,下周上課時大家發表見解。
下課后,李大壯與呂玉花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他們一致認為應做個試驗。
呂玉花提議星期天上午7點在貴山公園門口等,以后登頂做實驗,她還提議各自從家里帶實驗道具并用報紙包好,登頂后再打開,看我們想法是否一致及我們各自帶來的道具是否剛好拼成一套實驗道具。
李大壯附和說:“好啊!我們彼此了解,到時就知道我們是否有默契。”
坐在他們后面的麥小妹聽到他們談話很納悶,百思不得其解,就跑去譚玲哪里,一股腦兒把聽到的話全告知了她。
譚玲聽完后分析起來,其一不知道他們做什么試驗,其二不知他們用什么實驗道具,其三他們到目前為止彼此不知對方試驗方法是否與自己的一致——也不知各自帶的道具是否剛好拼成一套實驗道具,而這一切要到下周一上課時才知道答案。
麥小妹覺得她分析得頭頭是道,聽入迷了。
此時上課鈴聲響起,麥小妹趕緊跑回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