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天一大早,他們展開布里斯班精彩的城市觀光之旅,先后游覽袋鼠角(Kangaroo Point)、南岸公園(South Bank Parkland)、昆士蘭文化中心(Queensland Cultural Centre),最后前往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參觀。
布里斯班河(Brisbane River)是布里斯班其中的一個標志,它蜿蜒曲折,河流碧波蕩漾,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從山巒天際之間飄下,流經粗獷的原野,再從布里斯班市區穿過,在市區里繞了幾個 S 形后,又飄然隱沒在遠方的山谷里,最后流入太平洋。袋鼠角其實就是布里斯班河轉彎兒形成的袋形地帶,據說這個海灣象袋鼠的尾巴,所以當地人稱其為袋鼠角,就像非洲好望角一樣。
袋鼠角成為了一個觀看整個布里斯班城市風光和河流風光的觀光點。
李慧香站在袋鼠角,布里斯班河流經這兒時正好是個U字形,她可以一覽布里斯班的地平線,整片城市面貌以超廣角呈現,場面相當壯觀,讓她驚嘆不已。她還好奇地站在袋鼠角懸崖下望著它發呆——這座天然高難度的攀巖場所吸引無數戶外運動愛好者為之競折腰。
南岸公園位于布里斯班河南岸,占地16公頃,是1988年澳洲舉辦世博會的舊址,后成為全新的休閑公園,它還保留少量當年世博會的展品,另外還設有一座大型的人造沙灘。這里是享受布里斯班亞熱帶氣候的最佳去處,園內有水質清澈的柯達海灘和青蔥的林蔭草地,人們可以在這里野餐和燒烤,還可以乘著游艇欣賞園林景致,或者騎自行車穿越樹林,抑或是在廣場上觀看街頭表演,或者進電影院看場超大銀幕的電影。
李慧香與父母一起騎自行車在南岸公園穿行,她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一邊騎,一邊開心地欣賞沿途景色。
景色優美的克萊姆瓊斯步行道是一大亮點,在這里騎車或慢跑,或在河濱散散步,或去樹蔭下乘涼,可盡情享受藍天白云,是休閑發呆的好去處。
布里斯班摩天輪是公園里的另一標志性建筑,與倫敦眼摩天輪相似。
南岸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還有大藤架,距離摩天輪非常近,它類似于步道,綿延共1公里長。兩邊蜷曲的鋼架上纏繞著四季常開的九重葛花,色彩艷麗,將公園點綴得充滿活力。
李慧香在公園中心一座尼泊爾木塔前停了下來并仔細觀看起來。尼泊爾木塔是尼泊爾**在當年世博會后留下的,木塔上的雕刻工藝精湛,耗時兩年才完工。
她還在美食花園處停了下來,又仔細參觀起來,這里一年四季種植著可食用的新鮮蔬菜、水果和草本植物。
李大壯一家人從南岸公園步行10分鐘許來到昆士蘭文化中心,它位于南岸公園北面,美麗的布里斯班河南岸,維多利亞橋的南面,是布里斯班的藝術重鎮,突顯了澳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成就。
文化中心有昆士蘭博物館(Queensland Museum)、昆士蘭現代美術博物館(Queensland Gallery of Modern Art )、昆州圖書館(Queensland State Library)及綜合表演藝術中心(Performing Arts Complex)組成,并設有廣場、風景園林、水榭等,是昆士蘭州及布里斯班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這些建筑設計獨具匠心,從外觀來看非常漂亮。
李慧香走進昆士蘭博物館,它是一座大型的自然博物館。館內有恐龍骨胳化石、鯨魚模型以及澳大利亞所獨有的動植物的標本和化石,也有古老特殊的文物遺產展示,另外還能看到最大的蟑螂活標本,實物展品實在太豐富,令李慧香大開眼界。
李慧香參觀完博物館后嚷著要吃午飯,就拉著父母直奔餐廳而去。
他們吃完飯后就前往昆士蘭現代美術博物館繼續參觀。
昆士蘭現代美術博物館位于布里斯班河畔,昆士蘭博物館的北邊,是不容錯過的現代美術畫廊。
美術博物館創建于1895年,擁有約47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是昆士蘭州的藝術中心及最重要的視覺藝術場館,也是澳大利亞藝術收藏界具有領導地位的藝術展館。它設計獨特,外觀又時尚——由棱角分明的混凝土、玻璃和黑色金屬組成。館內主要展覽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澳大利亞本土藝術作品,數量超過一萬件以上,油畫、雕塑、攝影、錄像、裝置、電影藝術都能在這里看到,李慧香對油畫尤為感興趣。
他們參觀完美術博物館后就趕往昆士蘭大學參觀。
昆士蘭大學,簡稱昆大,世界五十強名校、著名學府之一,始建于1909年,是昆士蘭州第一所綜合型大學,也是澳大利亞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學府之一,其研究經費及學術水平在澳大利亞大學之中,始終位居前四。昆大還是六所砂巖學府之一,它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澳大利亞八校聯盟(Group of Eight)及UNIVERSITAS 21的成員。
昆士蘭大學主校區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首府布里斯班市郊的St Lucia區,占地114公頃,校園緊鄰布里斯班河,距離中心商業區僅7公里,校內各類基礎生活服務設施完備,擁有昆士蘭州規模最大的圖書館。
他們在昆士蘭大學主校區——圣盧西亞校區(St Lucia)溜達,這里樹林、湖泊、操場都非常的干凈舒服,尤其那大量的藍花樹更顯得美不勝收,而古老的砂巖建筑、現代化建筑、綠地和湖泊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整個校區環境顯得非常的優美,古典與現代相結合讓校區充滿生機和活力。昆士蘭大學充滿了英倫的學術氣息,教學樓結合了古典的歐洲式老建筑和現代化的科技設備,學術氛圍不錯,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莘莘學子,校區內最多的留學生面孔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李慧香在?;涨巴A讼聛?,李大壯向她解釋?;盏暮x。?;帐且越鹕転榈祝y章為象征騎士精神與南十字星座的蔚藍十字勛章,由昆士蘭州旗上的“馬耳他十字”演變而來,而書代表學識,校徽下方的拉丁文格言則是校訓:Scientia ac Labore(倚靠學識暨勤勉)。
李慧香發現主校區除大學設施完善外,就生活配套來說也是一個完整的小鎮。校內有最完善的體育設施,包括室內運動場、運動醫療中心、足球場、網球場、田徑場、奧運標準的溫泉游泳館、曲棍球場、排球場、自行車和競走場地、射箭場,另外還有電影院、藝術劇場、畫廊、博物館、音樂廳、銀行、書店、藥店、眼鏡店、牙病診所、販賣部和咖啡屋等。而最令她稱道的是昆士蘭大學尊重各種宗教信仰,基督徒和***學生住處附近多有基督教堂、***祈禱室及其它宗教信仰設施。
當李慧香走進圖書館時,她驚訝不已!昆士蘭大學的圖書館在昆士蘭州是最大的,是一個多媒體圖書館,它在圣盧西亞、加頓和愛普思維奇三個校園及布里斯班教學醫院分布著14個分館,藏書量超過240萬冊。從每一個分館或從家里及辦公室的計算機上均可得到信息服務,包括目錄、數千種電子刊物、兩百多個網絡數據庫和總數為兩百多萬種的互聯網資源等,所有這些資源通過圖書館的互聯網實時可以得到。
李慧香走出圖書館后迎面撞上三個中國留學生,就與他們交談起來,他們都是本科生,專業分別為工程、市場營銷、酒店管理,且都來自南廣省。李慧香很開心,她想不到在異國他鄉遇上老鄉,通過與他們交談一個多小時,她除弄明白了他們為什么要留學,為什么選擇澳洲大學以及申請澳洲大學的條件外,還聆聽了他們就讀昆士蘭大學的感受。
第9天一大早,他們就起床吃早餐,然后退房前往城市植物園(City Botanic Garden)、昆士蘭州議會大廈(Queensland Parliament House)參觀。
布里斯班城市植物園是布里斯班最古老的公園,位于昆士蘭州布里斯班河附近,離市中心不遠,公園占地面積20公頃,于1855年開園,是布里斯班第一個植物園,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了?;▓@以19世紀園林藝術布置,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幾千種植物,內有大量罕有的植物,如蘇鐵屬植物、棕櫚植物、杉樹、無花果和竹子等,其中有部分更是澳大利亞本土特有的植物,因此它被昆士蘭遺產中心譽為“昆士蘭最杰出的非原住民文化景觀”。
李慧香走進城市植物園,仿佛進入植物的世界,這里綠樹成蔭、百花綻放,池塘邊時不時會飛來鳥兒,還有鴛鴦在岸邊嬉戲,到處是一片寧靜愜意的氣息,她心情也隨之休閑輕松起來。她看見人們要么沿著河邊騎自行車欣賞河岸美景,要么在綠色的公園里穿行,要么坐在公園的草地上進行野餐以享受慢生活。她發現城市植物園除了作為植物園的基本功能外,還成為人們放松身心、舒緩壓力的理想場所。
李大壯一家人參觀完城市植物園后就直奔昆士蘭州議會大廈。
昆士蘭州議會大廈是昆州重要的傳統建筑,前身為殖民地的總督府,它位于布里斯班市中心商業區的喬治街與艾利絲街的交角處,被布里斯班植物園、昆士蘭科技大學公園校區和布里斯班河所圍繞。
李慧香先從外觀上觀看昆士蘭議會大廈,她發現它是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建筑,由潔白石砌建而成,而其頂部覆蓋有產自芒特艾薩的銅片。她隨后在父母陪同進入到里面參觀,她邊看邊問父親,而作了充分準備的李大壯娓娓道來。
他們參觀完昆士蘭州議會大廈后就在附近吃午飯,然后趕往布里斯班機場,再乘坐下午前往墨爾本的航班。
飛機經過二個多小時的空中飛行后,于晚上5點多到達墨爾本機場,此時天空正下著小雨,李慧香覺得天氣陰冷陰冷的。
李大壯一開手機就收到岳母洪玲、十幾年未聯系過的“戀人”謝麗莉發來的信息:岳母告訴他已叫謝麗莉接機;謝麗莉則告知他她請他一家子到她家里吃晚餐,而且她自己已來到機場出口等他們。李大壯感到事出突然,他十幾年已沒聯系過謝麗莉了,也沒有她的聯系方式,他試圖向老婆解釋,誰知孔麗芳卻告訴他她知情——她同樣剛剛收到她媽媽發來的短信。
李大壯怪岳母昨天通話聊天時,只問他墨爾本行程安排,只字不提讓謝麗莉來接機一事,這“驚喜”夠大了,他好被動,沒準備禮物。李慧香似乎看出父親的心思,忙向父親提議,將她在悉尼維多利亞女王大廈購買的、擬帶回增埔與同學分享的二盒巧克力作為赴宴的禮物。李大壯聽女兒這么一說,他頓時開竅,在澳洲參加晚餐時送給主人最好的禮物無非是一瓶紅酒或者一束鮮花抑或一盒巧克力。
李慧香在出口處見到一個貌美、舉止優雅的女子手舉紙板,紙板上有“李大壯”三個字,該女子芳齡40多,在接機人群中顯得高貴脫俗、亭亭玉立。
謝麗莉在出口接到李大壯一家人后,她就邊和他們寒暄邊領他們往停車場去。李慧香從大人的交談中得知謝麗莉的老公是澳洲本地人,她和老公靠經營發廊來營生。
謝麗莉開車載著李大壯一家人往自己家里去,她計劃是讓李大壯一家人在自己家里吃完飯后再送他們回酒店。
6點多車在一花園處停了下來。李慧香四周觀察起來,600多平方米的花園里只有一個單獨的房子,而房子還殘留有殖民時代的建筑風格,房子外圍有鏤刻精致的鍛鐵圍欄,它的走廊和陽臺靠幾根柱子支撐,而房子外墻外面貼有一層磚皮。她還留意到房子門口站著一高大的笑容可掬的“老外”,在他旁邊是與她差不多年紀的一對面帶微笑的“混血兒”。
謝麗莉對李大壯一家人說,她已入鄉隨俗,今晚就按澳大利亞風俗習慣招呼他們。她先介紹李大壯一家人和自己的老公和一對兒子互相認識,然后領著大家入屋。李大壯一家人看到謝麗莉脫鞋子,他們也跟著脫,可是李大壯注意到鞋柜似乎沒位置了,于是主動問謝麗莉一句:“脫掉的鞋子放在哪里?”謝麗莉回了一句:“放在鞋柜旁邊OK。”謝麗莉老公雖然聽不懂中文,但臉上始終掛著微笑,還十分默契地遞上三雙拖鞋。
一入屋,李大壯將二盒巧克力交與謝麗莉,她愉快地接受了禮物并領著李大壯一家人參觀房子。李慧香發現房子是磚木結構,它是一個平房,房子外墻的外面是磚皮,而里面是石膏板,在它們之間是木結構。房子只有一層,地板是實木地板,而實木地板大部分區域被地毯覆蓋,屋內有四間房、一個客廳、一個飯廳,而飯廳是與廚房連在一起的。
參觀完房子后,謝麗莉對李大壯一家子說:“準備吃晚飯。”李大壯一家人聽謝麗莉這么一說,就齊齊去洗手。
李大壯一家子洗完手后回到餐桌就餐,他們在謝麗莉老公安排下入座。
李慧香第一次到“老外”家里作客,不怎么懂吃飯的規矩,她望著擺放在盤子兩側的刀刀叉叉,心想吃飯時到底是左手拿叉還是左手拿刀,她拿捏不準,難免有點緊張。
謝麗莉一家人并沒有穿正裝,只是穿便服,加上談吐十分直率,一下子使李大壯一家人消除了緊張感,讓晚宴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
等大家落座后,謝麗莉老公和藹可親地問大家喝什么,他以推薦的語氣問李大壯夫婦要不要喝點紅酒,而對李慧香,他直言未成年,不能喝酒,只能挑自己喜歡的果汁喝。
謝麗莉老公先給李慧香、謝麗莉及他的二個兒子倒上果汁,然后再給李大壯夫婦斟上紅酒,最后才給自己倒上紅酒。大家就邊喝果汁(紅酒)邊無拘無束地交談起來,席間謝麗莉少不了客串翻譯師角色。
坐在李慧香旁邊的謝麗莉的二個兒子已經脫離了懵懂無知的童真年代,蛻變成富有思想的少年,他倆不僅陽光、彬彬有禮還特別健談,總是臉帶微笑地表達各自的觀點,展現各自的風采。在他倆影響下,李慧香也一邊喝著混合果汁,—邊用英語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攀談半個小時后進入正式的晚宴。
謝麗莉老公給每個人先盛上前菜——熏鮭魚及羅宋湯,等大家吃得差不多后就開始給每個人上主菜,他先往大家盤里添加烤牛肉排及烤海鮮,然后給每個人一小盤蔬菜沙拉。
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輕言細語地交談,席間李大壯一家人還發自內心地贊揚主人的手藝。
李慧香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她用刀叉時,與盤子幾乎沒撞擊,發出的聲音很小,同樣她吃東西時,也不發出咀嚼聲。
謝麗莉一家人很好客,他們希望在自己家里能體貼入微地招待李大壯一家人。大家吃得差不多時,謝麗莉老公開始春風和氣地問:“誰要加餐?”主菜實在好吃,大家都紛紛表示要加餐,他免不了又是一陣忙碌——給大家盤里添菜。
等大家將自己盤子里的菜吃得干干凈凈后,謝麗莉老公給毎人一個拼盤——一塊蛋糕、一塊烤餅干以及一只蘋果。
大家都吃完后,李大壯一家人幫忙收拾飯桌,然后再坐下來聊十幾分鐘后就告辭,謝麗莉執意要送他們回酒店,李大壯唯有同意。
回酒店路上,天空仍下著小雨,李大壯觸景生情,他夸贊謝麗莉當年為了詩和遠方,遠赴他鄉求學,如今他鄉即故鄉。謝麗莉也頗有感觸,她當初也想不到自己能在澳洲成家立業。
不一會,車到達酒店門口,此時雨也停了,李大壯一家人與謝麗莉道別,感謝她對他們的盛情招待并婉拒她明天陪他們市內觀光及大后天送行。
第10天一大早,他們先前往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玩,然后趕往圣保羅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弗林德斯大街火車站(Flinders Street Railwa Station)參觀。中午他們就在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轉,先到涂鴉街(Hosier La)參觀,然后在伊恩波特中心(Ian Potter Centre)吃午飯,再到位于伊恩波特中心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Australia)參觀,最后去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國際館(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International)參觀。
墨爾本到處綠樹成蔭,環境幽雅迷人,仿佛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就在花園里。市內的皇家植物園保留了許多20世紀的建筑和風貌,不但到處是漂亮的花花草草,更是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自然博物館。
李慧香在父母陪同下信步走在碎石鋪就的小路上,植物園驚艷的景色、寧靜的湖泊、多種多樣的植物,還有一點也不害羞的黑天鵝和野鴨,它們自由自在地穿行,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讓李慧香除感受到歡樂之外,還引起她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園內現代化的、藏有4萬多種植物標本的植物標本館給她上了一堂生動的生物課,而位于皇家植物園邊上的戰爭紀念館也讓她明白和平不僅對人類,對大自然也是彌足珍貴的。
皇家植物園建于1845年,至今還留著上個世紀的一些建筑和風貌,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地12000余類、30000多種的植物,這里除有澳洲原產植物外,還培育出20000余種外來植物。園中的植物品種繁多,熱帶、亞熱帶、溫帶的所有種類的樹木都有,如熱帶雨林植物、肉質植物、草本植物、多年生植物,還有美國加州植物及中國南方的植物等。園內到處是奇花異草,山茶、仙人掌、玫瑰、蘇鐵等隨處可見,而黑天鵝、鈴鳥、鳳頭鸚鵡和笑翠鳥等野生動物也隨處可見,植物園已成為這些鳥類的天然保護區。
皇家植物園的另一大特色是有許多著名的澳大利亞和外國歷史名人親手種下的紀念樹,如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維多利亞州總督拉特羅布、英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艾伯特親王、澳大利亞著名女歌劇演員內利-梅爾巴、波蘭鋼琴家帕岱萊夫斯基、英國海軍將領杰利科、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加拿大前總理迪芬貝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以及泰國國王普密蓬等都親手種下了紀念樹。
墨爾本戰爭紀念館緊挨著皇家植物園,建于1934年。墨爾本戰爭紀念館建筑風格頗有古希臘遺風,它四周被樹木所包圍,而其右側有一個高聳的紀念塔,塔的下方有一盆為紀念英雄而熊熊燃燒的圣火。
他們參觀完皇家植物園后就前往墨爾本圣保羅教堂。
墨爾本圣保羅教堂位于弗林德斯街(Flinders)和斯旺斯頓街(Swanston)交匯處,它是英國的圣公會大教堂,也是墨爾本最早的英式教堂。它建于1891年,由英國建筑師威廉巴特菲設計,1932年,教堂又加了3根尖塔,使它看起來更加雄偉,而教堂外面的草坪上有一尊馬修·福林德(澳洲最早的拓荒者)的塑像。
教堂是哥特式風格,尖尖高高的塔頂、土黃色的厚墻、彩色的玻璃窗以及厚重的木門使它顯得**雄偉。它內部燈光比較昏暗,屋頂很高大,使教堂空間上顯得比較空曠,帶給李慧香一種**宏大又威嚴的陰冷感,教堂內的雕塑、壁畫與彩繪也相當精美,讓她驚嘆不已,而每一面西方風格的彩畫玻璃都非常美麗,給她的感覺仿佛時光倒轉回到了近代的歐洲。
他們參觀完墨爾本圣保羅教堂后前往弗林德斯大街火車站。
弗林德斯大街火車站是墨爾本市的總站,它是澳大利亞最早的火車站,集合所有城市火車的換乘。如今這幢百年的米黃色文藝復興式建筑物,已成為墨爾本地標,是維多利亞州內及跨州火車線路的樞紐站。
李大壯一家人從皇家植物園一路走來,沿途古樹參天成蔭,首先映入他們眼簾的是圣保羅教堂尖尖高高的塔頂,然后是弗林德斯大街火車站,而在火車站百米之內,散發著咖啡館、美術館、電影院等。
弗林德斯大街車站,是墨爾本四個火車站中最大和最繁忙的火車站,站前臺階不僅僅是親朋好友相會之地,也常常是街頭藝人駐足表演的場所。車站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那高峙的圓形拱頂酷似倫敦圣保羅大教堂,車站主入口的上方是一排顯示世界各地時間的鐘,墨爾本人說的“大鐘下見面”指的就是車站前的大時鐘,它已成為墨爾本人約會見面的最佳地點。整個車站是黃色石材的建筑,青銅圓頂是其建筑特色之一,它充分展現出維多利亞建筑古典華麗又壯觀的風范,讓李慧香慨嘆其建筑之美、其建筑藝術感之強。
他們離開車站后就前往聯邦廣場。
聯邦廣場位于亞拉河( Yarra River)北邊,是墨爾本市區最為熱鬧的地方,也是墨爾本人的聚會之地。聯邦廣場特別有藝術氛圍,它的地磚是富有意大利特色的紅砂巖石,而廣場的建筑群以其抽象的超現實的模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它將鋼鐵、玻璃、抽象藝術融為一體,而外墻不僅面積特別大且不規則,正因其獨特的設計而獲得1997年的倫敦雷博建筑設計大獎,2002年10月主體工程正式竣工,然后才對外開放。其露天的圓形劇場可容納35,000人,其文化和商業建筑共約44,000平米,當中有澳洲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NGVA)、動態影像中心(ACMI)、澳洲廣播電視公司(SBS)的寫字樓、還有工作室、畫廊、飯店、咖啡館和其他商鋪等。廣場已成為進行各種藝術、休閑、觀光活動的好場所,它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李慧香從進入墨爾本第一天起,就覺得街頭處處彌漫著藝術氣息,它不愧是一座藝術之都。李慧香不會放過墨爾本著名的涂鴉街,她在父母陪同下走進位于墨爾本聯邦廣場對面的一條充滿藝術與個性的小巷(Hosier La)。
走進涂鴉街,首先映入李慧香眼簾的是滿墻的藝術畫,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文藝氣息,讓她深感震撼。小小的涂鴉街儼然已成為藝術的殿堂,這里的街道、窗戶、甚至垃圾桶都布滿了涂鴉,這些涂鴉色彩鮮艷、別具一格,十分有創意。李慧香漫步在小巷中,仔細觀摩墻上滿目的彩繪圖案,她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涂鴉藝術畫,她領教了涂鴉藝術畫的魅力,這些藝術畫設計感、現代感十足,而藝術家們天馬行空的個性,各種色彩、線條不拘于形式,讓涂鴉藝術畫極富個性。
李大壯一家人離開涂鴉街后就來到伊恩波特中心吃午飯,然后到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參觀。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面積非常大,是澳大利亞藝術之家,它的收藏品屬頂級級別,自殖民時期直至如今的澳大利亞本土或非本土的都有。它擁有超過兩萬件澳大利亞本土的藝術藏品,同一時期內展廳會展出大約800件藝術品,其中大部分都會經常與未被展出的藝術品進行輪換,以表現出澳大利亞藝術的全貌和多樣性,并為參觀者提供新鮮的觀察視角及獨特的見解。李慧香漫步其中,濃厚藝術氛圍感染了她,她仔細揣摩一幅幅藝術品,在澳大利亞的土著藝術品前駐足良久,讓自己好好享受這藝術的世界。
李大壯一家人參觀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后就前往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國際館。
他們從聯邦廣場往南走,穿過亞拉河橋,十來分鐘后就來到美術館國際館。美術館國際館建筑造型非常氣派,占地面積很大,它是一座藍色巖石一般的建筑,門前的音樂廣場上有很多的大師雕像,而外面水池環繞,藍色的城樓倒映在水中,成為一種別致的景色。其正門設計很有創意,用玻璃鏡制成的屏墻,似巨大的水簾洞,清水不斷沿玻璃鏡傾瀉而下,好像一掛迷蒙蒙的瀑布,頗有藝術氣息,而通向街道的一面,都沒有窗戶,遠看就像一座城樓。其主體場館有三層,館藏豐富,既有本土藝術家的現代作品,也有許多世界其他地區一流的藝術品,其中不乏馬克·羅斯克的《紅色中的赭色和紅色》、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等西方古典和現代藝術大師的珍品。
美術館國際館擁有70000件館藏作品,收藏著來自澳大利亞本土、亞洲、歐洲及前哥倫比亞時代的世界級的藝術珍品,從照片、面料到雕塑、繪畫都有,其布展不按年代,從古代繪畫到現代繪畫,相互交織,李慧香浸潤在藝術海洋中,她在每一幅名畫前駐足良久,慢慢欣賞。澳洲土著民間藝術作品讓李慧香感受到遙遠的澳洲維多利亞式風情,而本土藝術家的現代作品又讓她領略到澳洲人的現代風采,更讓她驚嘆不已的是在這個美術館國際館里,她生平第一次看到畢加索、莫奈、馬奈、倫勃朗等世界一流的藝術大師的作品。藝術作品不僅僅帶給她美的享受,也帶給她美好的回憶,她還了解到許多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乃至更早時期的宮廷畫師的杰作都取材于圣經故事和著名歷史人物,這讓她漲知識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第11天一大早,李大壯一家人吃完早餐后參加當地華人旅行社搞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一天游。
旅游巴士早上7點就來到酒店接上他們,然后沿著世界上最美的海邊公路直奔大洋路深處的海岸奇景,走了約200公里許才到達十二門徒巖(The Twelve Apostles)和洛克亞德峽谷(Loch Ard)。
旅游巴士前往大洋路必經維多利亞洲第二城市吉隆(Geelong),它位于墨爾本的西南邊。巴士在進入大洋路前拐了個彎,先去吉隆東邊菲利普港灣入口處的貝拉林半島(Bellaring Peninsula)轉了一圈。那里留給李慧香美好的印象,半島既有風景秀美的海邊小鎮,也有類似于黃金海岸沖浪者天堂那樣激情洋溢的沖浪海灘,還有打理得井井有條的酒莊,以及連片蔥蔥郁郁的葡萄樹。她看到人們面向大海,一邊品著紅酒,一邊曬著太陽,享受著休閑的時光,而甜美的紅酒讓她味蕾受到極大沖擊——可惜只能養眼。
李慧香他們坐的旅游巴士離開貝拉林半島后一路向西,經過紀念拱門和退役工人雕像后,正式進入大洋路路段。
說起大洋路可有一番來頭,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5萬名澳洲士兵離開英國回到澳洲時,正值經濟大蕭條,他們無事可干,**只好安排他們開荒修路,他們從托爾坎(Torquay)開始動工,硬是在懸崖峭壁中間開辟出一條大路來,他們將路一直修到亞倫斯福特(Allansford)為止,這條路就是大洋路。
大洋路全長276公里,沿途奇景迭出,幾乎不到一公里就是一個絕景,而聳立在海上的石柱幾乎沒一條是相同的,世界上沒有第二條路可以媲比。它如綢帶般蜿蜒飄逸在山海之間,一邊是大海,一邊是懸岸峭壁,又迂回曲折。一路上,巴士駛經一個又一個港灣,李慧香心曠神怡地望著窗外,天空是純凈的,海水是干凈的,遠處只見海天一色,而近處海鳥低飛盤旋,這種寧靜而又原質原味的大自然景象讓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讓她心靜如水、非常舒服。
旅游巴士來到大洋路上優雅的度假小鎮洛恩后稍作停留。李慧香他們逛了逛鎮中心,海邊到處是房車,不少澳洲人在扎營度假,而露營地自來水、煤氣、燒烤設施、廁所等公共設施配套完善,超市和餐廳也只是幾步之遙。
旅游巴士離開洛恩后前往海濱小鎮阿波羅灣。到達阿波羅灣后稍作停留休息,大家午餐吃了著名的炸魚和薯條,然后直奔大洋路的中心地帶坎貝爾港(Port Campbell)。
旅游巴士下午到達坎貝爾港,這是大洋路的精華路段,令李慧香開心不已的,除滿眼翠綠的植被和野生的考拉外,還有大洋路的標志性景觀十二門徒巖以及洛克亞德峽谷。
十二門徒巖是一組穿出南太平洋水面巍然聳立的巨型巖石,是坎貝爾港國家公園的中心看點,它也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地標性景觀之一,大約形成于2000萬年前,由12塊各自獨立的巖石群組成。這組奇特的、形態各異的天然石柱是千萬年來,在海風和海浪的不斷侵蝕下而逐漸形成的,因其數量和形態酷似耶穌的十二門徒,因此得美名十二門徒巖。
不僅僅十二門徒巖,離十二門徒巖只有2公里的洛克亞德峽谷同樣令李慧香感到震撼,她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巴斯海峽的海岸崎嶇荒涼,海上經常濃霧彌漫,能見度低,風大浪高,在十九世紀時又缺少燈塔導航,使船航行起來極為困難且充滿危險,而巴斯海峽又是為補給船只和運送罪犯或移民到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殖民地的一個主要的航運通道,因此很多船只在此沉沒,最有名的是洛克阿德號(Loch Ard)在此沉沒,洛克阿德峽谷由此得名。
李慧香在這里近距離觀賞峽谷的巖石景觀,有感于洛克阿德峽谷的雄偉和悲壯。拱門島海灣內兩塊巨大的礁石矗立在海水中,并相對而立;拱門島200米處是剃刀背石,它像一把刀鋒插入海水中的剃刀刀背,剃刀背石四周被海水包圍,海水在強風作用下拍打刀背石,激起白色的浪花,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沉船步道盡頭不遠處是洛克阿德號觸礁的礁石。李慧香又順著峽谷懸梯下到海邊,一邊踏浪,一邊漫步觀賞海岸邊被海水和海風侵蝕得千瘡百孔的巖石。
等大家游畢后,巴士再沿著內陸高速公路返回墨爾本市區,傍晚時分李大壯一家人才回到酒店。
第12天一大早,李大壯一家人就趕去參觀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Parkvile主校區,李大壯此行目的主要是讓女兒參觀工程學院(The Melbourne School of Engineering,簡稱MSE)。
他們走進Parkvile主校區時,早已提前作了功課的李大壯向女兒講解墨爾本大學豐富而迷人的歷史以及當前的狀況。
Parkvile主校區的每座建筑物、每個學院和每段時間都有故事,而校園環境異常優美,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建筑,古典的鐘樓、方場與新式的多棟教學大樓交相輝映。
1853年,享譽世界的墨爾本大學在墨爾本北部建校。這所大學遵循十九世紀中期世俗教育(secular education)理想,重點發展現代語言和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以及古典和古代歷史這些基礎學科,并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新的學科,例如法學、工程和醫學等。
墨爾本大學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澳大利亞八校聯盟和六所砂巖學府之一,為AACSB和EQUIS認證成員,作為維多利亞最古老的大學,同時也是澳大利亞第二古老的大學,其大學排名常年位居全澳前列。作為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學術重鎮,墨爾本大學在多個領域名列前茅,在教育、研究及知識的傳播方面為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它強調學生在學術造詣與人格修養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建校以來,已經培養出幾十萬名遍布世界各地的優秀畢業生,其中包括4位澳洲總理,6位諾貝爾獎得主。
其工程學院就在Parkvile主校區,它是澳洲院校中第一所建立工程學院的大學,已經有將近150年的歷史,它吸引了全球眾多的優秀學生來校讀書。作為澳大利亞工程教育方面的領頭羊,實力雄厚,學科眾多。
他們在工程學院參觀時,遇到本科畢業于**科大、現是 Electrical Engineering(EE/電氣工程)專業博士生的**人何有韋。熱情好客的何有韋向李大壯一家人介紹起工程學院來。
何有韋說到墨爾本大學,言行間透出一種驕傲的存在。墨爾本大學入學門檻在澳洲差不多是最高的,它不接受中國高考成績直申,每年國際學生爭先恐后地向它遞交申請,而在這些申請者中,選擇工程專業的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墨爾本大學工程學院之所以火爆,除了墨大豐富的歷史沉淀外,其獨特的教學方法也是成就其澳洲工程教育領頭羊地位的一大原因。工程學院對工程教育進行了改革,既有傳統的課堂授課,還有致力于以問題研究為基礎的獨立學習,以及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團隊項目——從而鍛煉職業實踐能力。
工程學院有13個研究中心,涉及超寬帶信息網絡、環境水利、地理信息系統與模型、空間數據基礎設施與土地管理、探測信號與信息處理、智能因特網技術、生物產品、特殊流體等等。
工程學院專業有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生物分子工程(Biomolecular Engineering)、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電氣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環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測繪(Geomatics)、機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機電工程(Mechatronics Engineering)、軟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結構工程(Structural Engineering)。
何有韋介紹完工程學院的專業后,還向李大壯一家人談起自己的研究領域:通信(Telecommunications)。通信作為一門技術,只是電氣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其中的一個方向,它涉及設計、建造、管理能夠以光電信號形式傳輸、處理和存儲信息的系統,又細分為數字通信、信號處理、無線系統以及其他硬件、軟件等。
李慧香通過何有韋的講解,對工程專業有了初步的認識。
李大壯一家人向何有韋道別后就直奔位于工程學院附近的庫克船長小屋參觀。他們來到菲茲洛伊花園,庫克船長的小屋就位于花園里。李慧香注意到這是一幢真正的小屋,其斜頂鋪瓦、石砌墻面,顯得簡單、樸實,甚至粗糙,更透出歲月的滄桑。
他們離開菲茲洛伊花園后就趕往墨爾本機場,坐下午飛機前往**,抵達后再從**國際機場坐大巴回到增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