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二六零章 卻為誰家守土

當種彥崧抵達陜州之時,劉锜的三千步騎也開始渡河,他卻是從石州段渡河,對岸本有巡騎,副將勸劉锜謹慎,莫要被對方中流擊渡。劉锜笑道:“我們只有三千人,若這般畏首畏尾,如何到得長安!”下令徑渡。

對岸守軍望見劉锜旗號,非但沒來襲擊,反而一哄而散。副將頗為奇異,對劉锜道:“舊宋弱旅,遇金兵常自逃散,但陜西民風強勁,我本以為其兵將必難對付,誰知道也是這般容易潰散。”

劉锜道:“陜西兵將不是不強,只是不愿與我們對敵罷了。”

兵馬到延川以后,忽有一彪兵馬陣列在前,看人數不下二三千人,一個小將出陣叫道:“綏德李永奇,請劉锜將軍陣前說話。”

屬將都怕是計,均道:“那李永奇是陜北有名的智將,恐怕他是要賺將軍出陣去作靶子!”

劉锜卻道:“你們只知道他是一員智將,卻不知他還是一位義士!”竟獨排眾議出陣道:“劉锜在此,永奇兄何在?”

那小將聞言退在一旁,陣中走出一匹老馬,馬上一個中年道:“劉锜,你好大的膽子,不怕我賺你么?”

劉锜大聲道:“在燕云奮戰的十幾萬將士都已經被你們賺進墳墓去了,不怕多我一個。”

李永奇還沒答話,他身邊那員小將已怒吼道:“那是張浚的奸謀,關我們什么事!”

劉锜道:“若是如此,你們攔著我做什么?”

李永奇將那員小將喝退,說道:“劉將軍,燕云的事情,我們雖未加以一指之力,但十幾萬將士的死難我們實在難辭其咎。不過守土安民,乃是為將本分,張宣撫已有軍令傳下,不敢就此放你過去。”

劉锜道:“安民?我這一路來何曾擾民?至于守土,你們到底是為華夏守土,還是為金人守土?”

李永奇道:“我們自然是為華夏守土,豈有為金人守土的道理?”

劉锜道:“宗潁副元帥子承父志,領兵渡河,大戰于燕京、真定,眼看不但兩河完璧歸我華夏有望,就是燕云也指日可下,可偏偏后院起火,十幾萬將士在北疆死無葬身之地!如今齊魯軍團已破,河北東西路之淪喪只在彈指之間,就是河東路也或將不保。若金人吞了兩河,這延安、綏德還能保住么?”

李永奇聞言黯然,延安、綏德已是丟過一次,當初宗潁兵力北伐燕京,逼得宗翰撤出陜西,李永奇才能趁機易幟歸宋,這陜北乃是李家的老根,宗潁逼退金人,于陜北一地、李氏一族實有大恩,所以他對宗潁全軍覆沒一事才更加愧疚。而金人一旦再次取得兩河,恐怕那時氣焰更甚從前,要說到時還能守住陜北,別說李永奇,就是張浚也沒這把握。

劉锜又道:“今日你殺了我不要緊,但來日若守不住綏德、延安,那你今日之作為,不是為金人守土是什么?我怕千古以下,都要罵你李家貌似忠良,實為賣國!”又振臂高呼道:“陜西的好漢子,難道都是通胡賣國的孬種么?”

對陣二千余人聽到登時喧嘩,李永奇策馬走前幾步,嘆道:“劉將軍,你今日入陜,到底所為何來?”

劉锜道:“我要去問問張浚:他兵逼河東到底是什么意思!當初折大將軍與趙構明明說的好好的:等規復了兩河,自會將山東還他,等規復了燕云,自會將兩河還他!當時真定都還沒攻下呢,他趙構到底是著誰的急?他張浚到底是著誰的急?”

劉锜此刻直呼趙構之名,那是全不把他當皇帝看待了,李永奇聽他如此“無禮”自然覺得有些突兀,但竟不甚反感,當他意識到這種微妙的心理以后不免暗自吃驚。

劉锜又道:“當初趙構、張浚在南邊和西邊一舉兵,那邊金人馬上反守為攻,打得我們措手不及——這兵機配合得這樣巧妙,若說不是趙構勾結金人,誰信!”

李永奇心頭大震,他身邊那個小將上前道:“爹爹,這皇帝,還有那張浚確實不是東西,林翼兄長那般好人,也被他無辜陷害,不如我們便反了吧!”

李永奇斥道:“你懂什么!退下!”

劉锜道:“這位小兄弟,可是陜北乳虎李世輔么?”

那小將喜道:“你知道我?”

劉锜道:“凡能抗胡人、保華夏的,不但天下英雄會知道他,便是青史上也會留下一筆!至于叛華夏、助胡氤的賊人,天下英雄也會知道他,青史上也會留下一筆。”

李永奇哼了一聲道:“只不過是一個香,一個臭,是吧?”

劉锜大聲道:“不錯!”

李世輔叫道:“爹爹,我們可不能作罪人啊。再說林翼兄長與宗潁副元帥都于我們有恩,為人不可負義!”

李永奇嘆了一聲道:“罷了罷了。”對劉锜道:“劉將軍可得答應我一件事情,我才敢放你南下。”

劉锜道:“請說。”

李永奇道:“此番南下,還請劉將軍念在同根同源,勿多殺傷,勿多擾民。”

劉锜道:“忠武軍在河東曾擾民么?漢部在山東曾擾民么?我劉锜本是陜西人,若亂殺同鄉,不怕鄉里父老唾罵么?不怕泉下祖宗譴責么?不怕天打雷劈么?”

李永奇這才轉憂為喜,下馬行禮,愿聽劉锜節制。

兩軍合一,劉锜見李世輔年紀雖小,膽色過人,十分喜歡,便用為先鋒。李永奇見劉锜重用愛兒,心中竊喜。

大帳之內,劉锜對李永奇道:“我雖出身陜西,但自靖康以來常在中原兩河作戰,這邊的情況卻是生疏了。此番向曹帥請命前來,只帶了三千兵馬,雖是信任陜西英雄,但心里其實頗為惴惴,惟恐事功不成,反為河東大軍引惹禍端。”

李永奇見劉锜如此問,那是推心置腹了,便不再藏私,說道:“將軍此番進兵,宜緩不宜急。”

劉锜忙道:“愿聞其詳。”

李永奇道:“我們如今所在之延安、綏德乃是中國雄兵悍將輩出之地,將軍威望素重,既然到此,何不停兵整頓,招攬豪杰入軍?此處為夏人時常入侵之地,綏德、延安之民自幼小便習兵事,打仗于他們便如家常便飯,不但習見之,習聞之,而且耐苦好戰,非汴梁、江南柔弱之鄉可比。一旦征召入伍,若訓練得法、兵器精良,不三數月便成一支精兵!”

劉锜頷首道:“我正有此意!只是怕延誤兵機,一來恐不能與南邊之種彥崧呼應,二來金人一得河北,立刻便會移兵河東,若我這邊不能迅速得勝與曹帥呼應,恐怕河東人心思變,難以久守。”

李永奇道:“劉將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將軍停兵整頓,冒似緩,實為快,進兵緩則收效快,進兵急則欲速不達。永奇試為將軍剖之。將軍進軍若緩,才能有功夫讓綏德、延安之民了解將軍所圖,綏德、延安之民知將軍所圖方能安心。陜北一旦歸心,將軍便無須擔心后路被截,此其一。將軍進軍若緩,不但能使陜北歸心,亦可使秦川諸將知將軍此來非為吞秦川,實為保河東,保河東方能保陜西,保陜西方能保巴蜀,保巴蜀方能保華夏——保我華夏之心,秦川諸將實與將軍無異,秦川諸將若與將軍同心,則將軍可暢行甘陜如入無人之地,此其二。陜西士紳見河東兩路大軍西進,心中不免有所疑惑,恐將軍之來將顛覆其固有之利,若將軍能在陜北豎立一個共保共利之榜樣,則甘陜士大夫將會群相效尤,屆時西北千里之地可傳檄而定,此其三。將軍進軍雖緩,然畢竟已入陜且據有一軍一府之地,張浚對此不能不作反應,他若要作反應,唯一的辦法便是催促兵馬進擊陜北,那時我們便能反客為主,以逸待勞,此其四。陜西諸將對張浚之欺騙全陜本有不忿之心,將軍以堂堂正正之名入陜興師問罪,陜西諸將本已不愿與將軍正面接戰,將軍若是急攻,陜西諸將為自保尚有與將軍對陣之勇氣,若是由張浚催促進兵攻擊將軍,則來攻之兵必然厭戰,而來攻之將必與張浚離心,兵厭戰而將離心,此為兵家必敗之局,到時張浚便是來攻之兵便十倍于我,也可登高一呼,陣前倒戈!此其五。此為緩進取陜之五利。”

劉锜大喜道:“我在太原與曹帥謀劃時尚恐入陜不易,今日聞永奇兄陳此取陜五利,便知陜西必可取,河東必可保,華夏必可安!”想了想又道:“只是說到陣前倒戈……西兵紀律本嚴,恐怕難能。”

李永奇微微一笑道:“張浚手下能調動的兵馬其實不多,他在漢中征召訓練的那批新兵尚不知能不能戰,除此之外,夏邊兵馬他不敢動,若要來攻陜北,多半便得調動涇原系兵馬。涇原系兵馬有三大樞紐,那三樞紐?舊主王庶,現帥曲端,新貴吳玠。偏偏王庶和吳玠都和曲端有心病。若我們計策得宜,或可唾手而得涇原精兵。涇原精兵若得,張浚若不想留在陜西送死,便只剩下乖乖退回漢中一途了。”

兩人便在陜北招募兵員,部勒訓練,不久漢軍密子來報:陜州知州李彥仙借出道路,種彥崧已經順利進入潼關。

李永奇聞訊大喜道:“種忠武真不愧為種門嫡系!他既已進入潼關,再加上李彥仙之變,張浚再要保住秦川,那是休想!”

張浚聽說種彥崧已入潼關,吃驚不小,忙領本部兵馬南下,與種彥崧在渭河隔水對峙。

鄧肅對種彥崧道:“張浚兵多,我軍兵少,且雙方都是漢家子弟,兵將不愿自相殘殺,不如營壘勿戰,而傳檄文擾其軍心,以待北邊劉锜將軍消息。若劉將軍兵勢順利,我們便可和他南北夾擊張浚;若劉將軍兵勢不利,我們便以輕兵徑襲長安,轉戰全陜各地,使張浚無力威脅河東。”

種彥崧稱是。這輿論宣傳本是漢部的拿手好戲,此時林翼雖然失陷,但漢部留在陜西的密子系統未失。鄧肅接掌過來,發出指令,將趙構如何背盟偷襲漢部之后、齊魯軍團十幾萬將士如何在燕云慘死、張浚如何欺騙全陜軍民等事散步出去。楊應麒一手打造的這套宣傳系統,在這時時代極為先進,便是黑的也能說成白的,何況趙構、張浚在此事上本來就理虧!所以不出旬日之間,渭河上下無不忿忿,甚至張浚手下的兵將也都盼著種彥崧打勝仗。

張浚陣于渭河北岸,眼見種彥崧兵馬雖少,但在渭南的布置全無半點破綻,因此不敢小覷了他,一開始用兵顯得十分謹慎,但漢部的輿論干擾起了效果以后,渭北群言洶洶,一些兵將甚至側目以視其主帥,每日都有逃兵悄悄渡河歸附種彥崧,張浚殺之不止,憂懼異常,便要引兵強攻。

鄜延路經略安撫郭浩勸道:“種彥崧正得人心,且此事我等本理虧,便是戰勝,不足為榮。聽說金兵已犯太原,曹廣弼正與金人接戰,勝負未料。若我軍破了種彥崧,擾了太原軍心以致河東淪喪,我等反成罪人。依浩所見,不如移書與種彥崧議和,請他退出潼關,我等以陜西兵糧接濟河東,與曹廣弼東西呼應共保秦晉,庶幾可贖前愆。”

張浚睨了他一眼道:“郭經略如此為種彥崧說話,可是要報種少保知遇之恩么?”

原來郭浩以前曾隸屬于種師道麾下,多得種師道提攜,又曾被種師中辟為參謀,和種家淵源極深。但郭浩方才那幾句話,實際上卻是為張浚打算,誰知反得了這樣一番搶白,登時臉頰一陣**,勉強干笑道:“宣撫這是什么話!若宣撫以為兵將曾得種少保恩惠者便可疑,恐陜西無一人可用!”

張浚默然,既未責罰郭浩,亦未聽從其建議。郭浩出了大帳后心道:“張德遠本有才略,但見近來所作所為常常進退失據,莫非是天蒙其眼么?”卻不知張浚之所以心亂,實因他內心深處也不贊成趙構襲漢自保的私心,然而卻又不得不奉旨行事,一個人意愿與行動相違,決斷起大事來便難免疑神疑鬼,猶豫不定。

郭浩且思且走,忽聽一人道:“郭充道今天怎么跑到這里溜達來了?”

郭浩回過神來,一抬頭,這才發現自己走到了營西劉錫帳前。原來劉錫因為乃弟劉锜之嫌疑,被張浚軟禁在此。只是劉錫畢竟是西北大將,在本地極有勢力,張浚以一個外來之帥臣,功業威望未建,在沒有明確罪證的情況下也不好太為難他,只是將他軟禁在此,未得允許,不許出帳一步。

這日劉錫正搬了張椅子,坐在帳門內側曬太陽,忽見郭浩滿懷心事走到附近,所以出口叫住了他。

郭浩看見劉錫,心念一動,望了守門的兩個士兵一眼,問道:“你們是哪里人?”

那兩個士兵對望一眼,其中一個道:“小人于達,富平人,這個叫劉勇,武功人。”

郭浩又問:“認得我是誰么?”

于達忙道:“郭經略威名遠震,守原州以兩百人驚退女真大軍,守鄜延夏人不敢來犯,乃是咱們陜西的大英雄。小人曾望見過郭經略一眼,便已終生難忘。”

郭浩微微一笑道:“好。你認得我最好。我想進賬和劉大人聊聊,你們不會攔我吧?”

那兩個士兵對望一眼,于達道:“張大帥只是命我們不得讓劉大人出帳門一步,其它事情,我二人不敢過問。”

郭浩笑道:“識做!”看看左右無人,便進帳來,到帳篷深處,與劉錫密語。

劉錫聽了近日之軍情,低聲冷笑道:“趙官家倒行逆施,張宣撫欺我全陜,我便不是劉锜的兄長,也不能再為他做事!充道,如今他可是連你也疑起來了,你再幫他,還能有什么意思!”

郭浩沉吟道:“你待如何?”

劉錫道:“我寧可匹馬前往太原,便戰死在太原城下,也不枉了這一身熱血,不愧我父威名。”

郭浩道:“單騎赴死,于國家何益?”

劉錫聽了這話,將聲音再壓低兩分,湊到郭浩耳邊道:“充道可是有意奪張浚之兵權?”

郭浩也將聲音放得更低,說道:“吳氏兄弟保張浚之意甚堅,此事恐不易。”

劉錫道:“如此卻如何是好?”

郭浩道:“容我三思。我不能在此久留,待我想出計議,再來與兄長商議。”說著便出帳來,用軟硬兼施的話鎮住看守的兵將,回去后又派了親信在暗中監視于達、劉勇二人,只要見他們有所異動便來稟告,幸而于劉二人并告密之意。郭浩心道:“陜西人心如此,張浚焉能不敗?”

第二日張浚召諸將議事,郭浩提前入賬,到時王庶卻已在那里了。郭浩道:“王子尚今日何以來得這般早?”

王庶道:“剛剛聽到一個大消息,知道有人要謀反,所以趕緊請張宣撫升帳議事。”

郭浩心虛,第一反應就是以為自己和劉錫見面的事泄露了,但臉上仍不動聲色道:“誰謀反來?”

王庶哼了一聲道:“曲端!”

郭浩心中一寬,臉上卻驚道:“曲端怎么會謀反?”王庶本為龍圖閣待制,節制陜西六路軍馬,卻被曲端奪了兵權,差點身死曲端營中,兩人之仇陜西諸將無人不知,所以郭浩聽了這話心中實際上半點也不驚訝。

王庶道:“陜北李永奇已叛歸劉锜,又使其子李世輔潛入曲端軍中,密談多時,而曲端遞上來的書信戰報中無一語涉及,這不是包藏禍心是什么?”

郭浩心道:“王庶想必埋伏了不少人暗中監視曲端,但李永奇久在宋、夏、遼金三國邊界,善于用間,做事向來奇詭謹慎,真要與曲端里應外合時,未必會露出這么多破綻給王庶。此事大是可疑。”口中卻驚訝道:“此事非同小可!如今劉锜駐于延安,曲端駐于鄜州,兩人若是合兵一處,恐陜西再非我大宋所有!”

王庶點頭道:“我之所慮,正在此。”

不久諸將畢集,王庶將促請張浚升帳的緣由說了,帳中自張浚以下聞言無不變色。這時張浚是自統漢中兵、鳳翔兵以拒種彥崧,別遣曲端統涇原兵攻劉锜,涇原兵在靖康以后與金兵交戰次數最多,是眼下陜西軍系中最善戰的一部。若劉锜真得了涇原兵,和種彥崧南北夾擊,那這仗也不用打了。

曲端在陜西軍中極有人望,有曲端一日,涇原將士便多視張浚為外人,所以張浚素來忌他,這時聽了這消息,正是忌上加疑。張浚問吳玠,吳玠與曲端也不和,這時卻道:“怕只怕是劉锜的反間計。”

郭浩道:“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涇原兵乃秦川勝敗所系,不可不防。為今之計,莫若召曲端到同州一問,若曲端磊落前來,便可釋其疑而用之,若不敢來,便是真有反意!”

吳玠道:“鄜延兩軍對壘,忽然召帥臣問話,恐誤了軍機。”

郭浩道:“劉锜在延安大開四境,招兵買馬,曲端發兵已久,卻至今屯于洛川,在百里之外與劉锜遙遙對峙,不敢發一兵入延安,此事已有可疑。我意度之,劉锜必曾移書勸曲端叛附,而曲端恐亦正在猶疑之間,所以才會在洛川遷延不進。此誠陜西危急存亡之秋,宣撫須早下定奪!若能對曲端撫之以德,鎮之以威,則曲端之人、涇原之兵尚可挽回。若任其猶疑,恐李彥仙之變將在陜北再演一次。”

一提起李彥仙,張浚不禁為之悚然,王庶等亦贊成郭浩的說法,以為應該對曲端采取措施。張浚便要選前往曲端軍中之人,王庶、吳玠均毛遂自薦,郭浩說道:“王大人、吳將軍都是能臣干將,才能勝任,唯均與曲端有隙,此去恐怕會令曲端生疑。”

王庶和吳玠對望一眼,都覺得郭浩所言有理,王庶在這件事上得郭浩支持,心中已對他很有好感,忽起一念,說道:“郭充道本為鄜延經略,一來與曲端無恩怨之私,二來深知鄜延民心民情,三來他本為宣撫召到軍中議事的鄜延守臣,巡視鄜州、延安是名正言順。不如便以此為名,派他巡視陜北,趁機窺看曲端去就,便宜行事。”

張浚問郭浩道:“郭經略敢去么?”

郭浩道:“國事當前,焉敢回避?”

張浚又問:“郭經略若去,準備如何處置?”

郭浩道:“我將先以文臣身份巡視鄜州,召集父老問當地之事。曲端若無叛心,其布置必然是南松北緊,若有叛心,其布置必然是南緊北松。故一問父老,則曲端之去就知道。既知其去就,再往曲端軍中,若其為忠心之人則行犒賞之事,若其有二心則傳宣撫之令,命他至同州述報軍情。”

張浚又問:“他若不來,那便如何?”

郭浩道:“曲端若是忠心,那便不須召他來見。若是在忠叛之間猶豫,得郭浩安撫,聞令必來。若其以鐵了心要反,那便誰去也沒用了。到時郭浩只能以善法羈糜他,以待宣撫親至。”

張浚聽得點頭,當下簽了三道不同的帥令,交給郭浩便宜行事。郭浩去前又安排下心腹,等他去了兩日這才將一番秘語通知劉錫,劉錫在郭浩心腹的幫助下逃出軍營往渭南去了。劉錫逃走以后,張浚不禁為之頓足,再聽說事情與郭浩有關更是大悔,但卻早已追之莫及。

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十四章 烏古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一八三章 臨第七章 去向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九十九章 棋局誰是先手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一八二章 諾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三二零章 北征大軍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五章 出谷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一七四章 逆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二八五章 墻倒眾人齊推第十三章 狼群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征第一四三章 塘沽問第二五四章 究竟誰控制誰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一零六章 卻是自家掘墳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三四八章 秦府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后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三零八章 華表的污點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一五七章 新城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娘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三章 論武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后當反思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認識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八十章 禪門佛鑒的威力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墻內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
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十四章 烏古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一八三章 臨第七章 去向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九十九章 棋局誰是先手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一八二章 諾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三二零章 北征大軍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五章 出谷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一七四章 逆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二六二章 長江上的戰爭第二八五章 墻倒眾人齊推第十三章 狼群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征第一四三章 塘沽問第二五四章 究竟誰控制誰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二二八章 牙疼之惱第一零六章 卻是自家掘墳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三四八章 秦府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后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三零八章 華表的污點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一五七章 新城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娘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五十八章 開發大流求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三章 論武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后當反思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認識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八十八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第八十章 禪門佛鑒的威力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墻內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阳县| 荔浦县| 和田县| 青铜峡市| 正安县| 柘城县| 黎城县| 比如县| 朝阳市| 建始县| 周至县| 新绛县| 平舆县| 金川县| 宕昌县| 美姑县| 马公市| 前郭尔| 昌黎县| 盘锦市| 南召县| 渝中区| 丰台区| 崇礼县| 襄汾县| 平山县| 霍林郭勒市| 友谊县| 赤城县| 米脂县| 卢湾区| 金湖县| 博野县| 泸溪县| 长兴县| 东乡| 尖扎县| 信宜市| 牙克石市| 隆德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