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
趙王顯坐在王殿內,對著一本秘奏已經看了很久了。
他時而起身在殿中漫步,時而回到案前看那本奏。
殿中的侍人都見怪不怪了,他們都是服侍先王的侍人,新王繼任以后不但沒有殺了他們,反而繼續任用,別人都說這是因為新王仁慈。
侍人們卻明白,新王不是仁慈,而是拿不定主意。
趙王顯猶豫了好幾天,終于召來了曹備。
曹備無官無職,趙國世家曹家出身。他青年時才認識趙王顯,結交后慢慢的才發現……這個六公子竟然是想找他偷師的!
這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大王的六公子竟然不學無術。
不過細想起來,曹備也相當同情六公子。或者說大公子之下的公子都和六公子是一般情況。
先王年輕時還有些規矩,等趙國全在他掌握之中之后,他就不再顧忌那些老臣的規勸了。
所以先王沒有跟王后生下太子,任由宮中婦人調撥弄權。
曹備很清楚,先王并沒有寵妾滅妻的心思,他只是不在乎。
王后沒有一兒半女就離世了,他也不在意。
大公子能有先生,乃是因為他雖非嫡,卻為長。所以自然有先生主動上門要教他。
但剩下的公子們就沒這個好運氣了。
先王再不關心,于是宮中就多了一群目不識丁的公子。
不過他們之后也就是被趕出宮自謀生路而已,所以也沒人關心他們到底有沒有讀書,識不識字。
曹備覺察到六公子的心思后,就不動聲色的暗中指點他。他本意只是偶發善心,不想天降洪福,六公子竟然繼位為帝了!
曹備覺得這真是老天開眼。不然換其他幾個公子上去,那趙國就要多一個連字都不認識的大王了。
但六公子就算成了大王,卻仍然是那個膽小怕事的六公子。
曹備因與他的淵源,也成了這位大王的親信之人,有時不好與外人說的話,不敢當著外臣發言的東西,他都要先跟曹備商量商量。
曹備不以為苦,他也能理解六公子的處境和為難。
畢竟這個王位算是六公子白撿的,誰能想得到呢?先王從來都沒對六公子另眼相看過,也沒人會猜六公子會繼位。
可先王就是生生熬死了大公子,死的時候又沒留下話來指一個太子,這才叫諸臣無所適從,只好在現存的幾位公子中選。
叫曹備說,六公子能繼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脾氣。
有先王那樣的大王,諸臣肯定都想要一個和軟、脾氣好的大王。
六公子從長相上就透出一股老好人的氣質,半點脾氣、半點傲氣都沒有。
曹備進了門,拜見了六公子,如今的趙王,顯。——這個大名還是繼位前才匆匆被取的。
以前顯王的小名是降生時大臣擬的,先王隨意點的,叫滿。
也不是不好,但未免不夠鄭重。
所以顯王繼位前,諸臣為了讓他更添幾分氣勢,才又鄭重其事的議出一個新名來,替了“阿滿”這個小名。
顯王規規矩矩的照著禮儀跟曹備三問三答,問過天地人和之后,顯王就拿那卷東西給曹備看了。
曹備看得出來顯王坐立不安,就是不知道會是什么事。
實在是顯王繼位以后,國中大事早就被歡天喜地迎來一個軟和大王的諸臣接過去了。連他這個顯王親信都掙不到一個合適的官職,只能以賓客的身份來應詔。
畢竟如果初封的官位不合適的話,他日后在殿上也走不遠,倒不如耐下心來等一個合適的位子,以后的官途才順暢。
所以,顯王實在是沒什么好操心的。
那他現在的不安就讓人深思了。
曹備拱手:“大王稍等。”
然后細心讀卷上文章,結果剛看了第一段,背上就冒出一層冷汗。
這文章不知是何人送上——肯定不是殿上諸位大人送過來的!
它寫的是皇帝的事!
如果說一國諸侯在誰的面前仍要執臣禮,那就是皇帝了。
這趙國事事人人都不能叫顯王動容,只要他安安穩穩坐在王座上,就能平平靜靜的過一輩子。妻兒子女全都不用他費一點心。
但唯有皇帝的事,是他不能交給臣子去辦的。
而且這卷文章中還揭穿一件嚇死人的大事。
那就是皇帝先是遭奸人所擄,因劫出宮,后來卻揭穿皇帝乃奸生子,得位不正,其德有虧,不堪帝位。
現在奸人已被忠臣義士所除,可天下不能一日無帝!
所以此文章是號召諸侯王們去鳳凰臺,共議帝位。
曹德看完又來回重讀數遍,直到這卷文章都會背了,才放下來。但一時半刻也說不出話來。
上面的顯王還在眼睜睜的盼著他說點什么出來。
曹德先問:“此奏是何人遞上的?大王如能告知,某也好斷其來意是善是惡。”
反正肯定不是殿上大臣們遞過來的。他們就是知道這樣的事,也肯定不樂意摻和進去。
畢竟這皇帝誰做跟他們又沒關系,反正他們做不了皇帝,也沒個親友能當個皇帝。既然這樣,做趙國一地豪強不是更舒服?
顯王猶豫片刻,嘆道:“乃是一個遠來的士子遞給孤的。”他頓了一下,道,“此人乃鳳凰臺出身。”
曹備忙問,“此人何在?”“已看押起來,就收在后殿,孤平時起居之側。除了領他進來的一個小侍之外,就只有孤的內侍知曉。”
曹備心急想見此人,可也知道他必要先安一安顯王的心。
他打了一篇腹稿,徐徐道:“以某的余見,此文……如果屬實,大王實在是應該往鳳凰臺一行的。”
顯王大松一口氣,喜道:“你也這么想嗎?”跟著拍著案說,“孤也覺得,應該去鳳凰臺。”
曹備就知道顯王心里也是盼著成就一番事業的。先王何等威風?輪到他這個兒子繼位,半分威風都沒有了。諸臣有事都不需找他商議,他們自己商量著就辦了,最多事后再給他稟一回。
可顯王又自卑得很,他的學問都是找曹備偷學的,有時諸臣上稟之事,他聽著都稀里糊涂的,都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么,當然更不敢發表意見,生怕說錯了被人嘲笑。
大王因無知被臣下嘲笑,不必等到后世,當下就會有人著文替他宣揚出去了。
但顯王以前就算想,也只敢在心里做夢,他是不敢露出這個意思來的。
因為他確實腹內空空,縱有雄心,也不敢支張。
直到這卷文章送到手中,他才發現他能做的一件事,諸臣都做不了!
他才是趙王!
曹備見狀,道:“帝王失德,其罪不小。除了大王與諸侯可以議一議帝位,別的人都是臣屬,哪里能開得了口呢?哪怕為了天下,大王也不能失職畏難而不去。”
顯王連連點頭:“正是!”
曹備又道:“何況,若是段氏無人……這帝位,說不定就要從諸王之中選出了。”
顯王立刻嚇得瞪直了眼:“什么?!”
曹備就說了一段故事。
大梁傳承七百余年,什么事故都發生過。就有一代,皇帝繼位后突發重疾,眼看要死。可他身后并無子嗣!
這就相當麻煩了。
彼時鳳凰臺與諸侯之間的聯系還相當緊密。皇帝這邊一重病,諸侯得到消息就都趕來了。皇帝病得快死了,諸侯更不可能走了。
一看皇帝沒有孩子,諸侯就幫著出主意。朝中諸臣此時一邊擔心皇帝的身體,一邊擔心諸侯,他們自己之間還要勾心斗角一番,亂得不得了。
其中就有一個諸侯起了心思,特意炮制出一篇賦,傳揚出去。
賦的意思就是說,假如皇帝死了,他又沒有孩子,那天下不就失了主人了嗎?
這肯定不行。
那就要選皇帝。
從哪里選呢?
當然是諸侯之中啊。
理由是除了皇帝,就只有諸侯可以祭天。
這個理由真是相當充足了。
連駁都不好駁。
當時鳳凰臺的臣子都急得不得了,天天盼著皇帝好起來,不然他們可真敵不過諸侯的厚臉皮與刀槍了。
然后皇帝就真好起來了。
然后皇帝就開始整治諸侯了。他整完他兒子接著整,他兒子死了孫子接棒整。
那幾代鳳凰臺與諸侯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時常是東風壓倒西風,或者是西風壓倒東風。
如果不是皇帝不能殺諸侯,不能除國,當今的諸侯還能剩下幾個都不好說了。
曹備說完這一段故事后,還問顯王“有意帝位否?”
顯王一片雄心登時被打消大半,嚇得連連搖頭。
曹備又問如果到了鳳凰臺,顯王要選哪個諸侯為皇帝呢?
他是覺得魏王不錯,還是魯王不錯呢?如果有人推舉他,那他要如何回答呢?
顯王也答不上來。
兩問之后,顯王垂頭喪氣。曹備得已去見那個送上此文的人。
曹備見過那人后,發覺那人就是一個眼大心空之輩。空有一腔志向,卻沒有才學也沒有城府。
——他也不是什么人送來的。就是一個亂跑亂撞的傻子,沒有出眾的才學,沒有顯赫的家世,空有高志,意圖尋大樹棲之,發一筆橫財。
而鳳凰臺的情形比想像的更復雜。
曹備對鳳凰臺的人物一無所知,唯有一個熟悉的是魯國公主姜姬,聽聞此女到了鳳凰臺,哪怕皇帝都失德被劫了,她仍安座鳳凰臺之上,還得了個封號安樂公主,還獲得鳳凰臺上諸臣的支持,還令魯人能在鳳凰臺上橫行無忌。
曹備聽得目瞪口呆,出來后就苦笑,如果顯王有這個公主的本事,哪怕只有五分,也夠他去鳳凰臺招搖一番的了。
他叮囑顯王不能再把此事告訴別人,如果顯王還想去鳳凰臺,好歹容他去試探試探,看能不能多拉幾個人支持顯王這么沒事出門瞎溜噠。
——還是以趙國的名義溜噠到一個明顯非常危險的地方去。說不定就把趙國給帶到溝里去了。
顯王還是不太死心,聽曹備這么說,連忙贊成。
曹備深深的暗嘆了一聲,出宮后就開始尋人打聽鳳凰臺的情形啊,最近有沒有鳳凰臺的人來啊之類的。
他還是覺得那個突然跑到趙國來的鳳凰臺士子出現的有點太古怪了。
不等他查出來,目前顯王殿前重臣最有力的一位,陳相,請他過府一敘。
這個陳相是他自己封的,可見力量。
曹備苦哈哈的應約前去,不料倒是沒拿他怎么樣,而是陳相也取出一卷來,遞給他道:“此乃魯國國書。”
曹備稀里糊涂的解開一看,傻眼了。
魯王,也就是曹備覺得雖然看起來愚笨,但身有大智,運氣還相當好的那個大王,寫來一封國書給趙王。
先是說我知道你爹死了,我也死過爹,你肯定很難過,就像我當年一樣難過。
但雖然爹死了,我們還是大王,我們還要做一個好大王,不能為爹死而傷心啊。
我知道你會振作起來的。
現在剛好有一件大事,我需要告訴你。
我聽說大梁皇帝出事了——接下來回憶了一下大梁開國皇帝跟各位諸侯之前是如何的深情厚義。
鑒于祖宗情義如此,聽到大梁皇帝出事,我憂心似焚,身如油煎,我必須要去幫皇帝一把!
幸好我有弟弟,所以我禪位了!我把王位讓給我弟弟了!現在我帶著魯國的忠臣良將去幫大梁皇帝了!
你要不要來啊?
——然后再追憂一遍大梁開國皇帝跟諸侯的情誼,重點說一說大梁開國皇帝開完國之后重情重義的把諸侯都給封了,裂土稱王,稱得上是共富貴的仁義之舉了。
看在祖宗的面上,你不想去嗎?
曹備:“……”
這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趙王能不去嗎?!趙國能不送個大王過去嗎?!
曹備小心翼翼的把這燙手的國書放下,半天才擠出一句:“……何等大義。”
魯王真是夠“大義”的了。聽說皇帝有事,連王位都不要就跑去了。這種大義……
曹備嘀咕道:“難道他欲為帝?”
陳相搖頭,臉皺成一團,苦得很。
“猜不透啊……”深深嘆了口氣后,陳相問最近聽說宮里的顯王時常坐臥不安,盯著一卷書看,他是不是也知道這個消息了?
曹備才知道陳相找他是想問顯王的心事。
——陳相擔心顯王找事。
曹備也苦笑,將鳳凰臺士子一節從頭到尾細數,重點:“某覺此人行止怪異,卻苦無思路。”
陳相訝然:“大王已經盡知了?”曹備搖頭:“大王不知魯王此舉。”
顯王只是知道鳳凰臺出事了,皇帝有問題了,現在天下缺個皇帝。
嗯,他想去見見世面,湊個熱鬧,有可能的話占個小便宜回來好跟老臣們威風威風。
陳相沒有放心,反而更憂心了。
他指著國書道:“有人……欲令諸侯往鳳凰臺。”
魯王是已經踩進去了。就是不知他是知情還是不知情。
魯王還想叫上趙王。
曹備看著國書:“此書非趙獨有。”
陳相點點頭,收到之后他就命人去查了。
“魏有。”
曹備吁出一口氣:“燕崩,晉小,鄭弱。”
燕早就分成南北兩半;晉國地小力弱;鄭有一半都被魯吞了,要仰魯國鼻息而活。
唯有趙、魏、魯可稱大國,可稱強國。
顯然有人希望將這三個大國一網打盡了。
曹備隱怒復驚:“吞天之鵬!咽地之鯨!”
何人有如此大的胃口?
可笑此人已經劍指趙國,趙國上下竟不知此人是誰。
陳相道:“此人意屬鳳凰臺。”
意在天下,意在帝位。
他肯定不是把三個諸侯叫到鳳凰臺去送他們一個皇帝做的。
他是要除掉三個強國諸侯,好剪除敵手,鋪平道路。
可此人到底是誰?竟然到現在未露行跡!
陳相搖搖頭,想不出來。他也只能想出一個徐公。
會是徐公嗎?
他覺得不像徐公。但又實在找不出人來。
如果那云賊未除,倒有可能是他;若是李、包、伍三家仍結盟,倒是可以猜一猜他們。
現在鳳凰臺下的各方勢力雖然都露了頭,但陳相怎么看都看不出哪一個有如此氣象。
曹備:“以陳公看,我王……隱之如何?”
趙王不去,趙國裝傻,別摻和不行嗎?陳相搖頭:“如一切所料不差,我王就是不去,我國也在陣中。”
趙王不出頭,龜縮趙國,那人就沒辦法了嗎?
陳相想一想都渾身發毛,好像趙國已被人所圍,四面皆是強敵刀兵。
先王胡來,死前還派兵入鄭。現在趙國也是千瘡百孔。
陳相剛上臺就命各地軍馬解甲,還丁于民。盼著他們能早日安頓下來,耕種繁衍,讓趙國好好恢復恢復。
現在可好,難道要把兵都再召回來,等著未來將要發生的混戰嗎?
就是打,趙國也支撐不下去!
怎么都是一個死,陳相這才發愁。
曹備身在局外,不像陳相困思數日,他倒是立刻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趙不能一味龜縮,又不能像魯王一樣把自己家的大王也打扮起來,裝飾強軍,送到鳳凰臺去爭個高低輸贏。
——那就輸定了。
索性依附在魯王之下。到時魯王打前鋒,趙國在旁邊就行了。
既不落天下人口實,又沒有太大的風險,真有問題,也能盡早發現,早早打算。
就是有點沒面子。
趙國雖然國內凋蔽,但大國的架子沒倒。還有一支強軍駐扎在鄭國呢。外人看趙,仍是強橫。
現在突然跑去當魯國的應聲蟲,面子難免就要落下來了。
曹備說完就回去了。
陳相沉思數日后,苦無良策,只得依了曹備之言。
他不肯把顯王放出去,就選中了顯王的大公子,也就是趙國的太子。
顯王與王后感情還可以,他以前也沒什么妾侍,五子一女全是王后所出。陳相等人把顯王扶上王位后立刻歡天喜地的立了太子,松了好大一口氣。
嫡出子多,多省心啊。
現在不舍得顯王,正好拿太子來頂!
于是趙太子很快帶著隨從被陳相送出去了,直追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