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沉醉人間數十載,無論幾經沉浮,或幾番激蕩,總要收帆歸航,除卻周身塵埃,獨享安樂之時。那時的你我就像一葉扁舟,漂浮于湖面之上,于靜默中感受人生靜美。古語說,大道至簡,大音稀聲。浩瀚激蕩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而對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一個幾經命運坎坷的老者,將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練給他帶來了怎樣的冥思?名利、學識、地位……哪樣是他用一個世紀的光陰錘煉的“真金”?哪些才是最值得我們去學習和膜拜的?在厚重的生命沉思面前,語言是最無力的表達。如果非要對這個問題刨根問底,季羨林,這個將要百歲的大師給予我們的人生寄語只有一個字:真。對親人,要付出真愛;對朋友,要付出真義;對工作,要施以真心;對人生,要甘灑真情。
以真示人,除去虛假的遮掩,才能換來他人的熱心腸和真性情。但是,想做到這點,談何容易?
季先生在六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外出求學,他忘卻貧困的出身,以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在別人看來很難完成的學業。此后,他走上講臺,教書育人,一場大難卻在不期間墜落,“牛棚”便成了他生命中難以泯滅的印記。苦難最深處也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這個自語極倔的老人,在經歷過多次折磨之后,也動過自殺的念頭。但在一次批斗后,他竟然“意外地”挺了下來。“這我都能忍受,還怕什么呢?”于是,季先生便不再尋死,這一“挺”,生命就再也沒有倒下。即使,那時候的活比死亡更加艱難。
其實,生活本就是場掙扎,即使不快樂,也不用悲觀。在“牛棚歲月”里,即使身體受折磨、精神受摧殘,他還是憑借那股倔勁扛了下去。生命的不易讓他倍感珍惜,他不用苦難對抗苦難,而是用樂觀和積極去稀釋。他們抓野兔、抓蛇,用僅有的一點樂趣沖淡生命中的黑暗,快樂就這樣多了起來。
俗語說,患難中磨礪真情。季先生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得到了幾個朋友的幫助,雖然僅僅是幾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和細節,但在那樣的環境下已實屬不易,對此季先生也銘記終生。這也成為他交友的重要準則:危難時刻出手相助的人才是真朋友,真心才能換來真情意。
當陰霾過去,原本失去的東西又重新回歸的時候,短暫的喜悅過后是長久的淡然。他把倒霉和轉運這兩件事看得很淡,他明白,即使一個人再輝煌,也有跌入低谷的時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生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看似偶然的災難令人猝不及防,但這“偶然”對于生命來說,也是某種“必然”,于是承受。承受不是艱難的忍受,而是豁然的接納,生命因此更加充實和不可戰勝。
而面對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官復原職”的季先生原本“有能力”進行報復和打擊,但他說,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是身不由己,不報復他們,也是在原諒自己,我因為自己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
一切又都重新好了起來,工作得以順利進展,學術研究再現第二春。很多事情在發生變化,不變的是季先生嚴謹的治學和研究態度:實事求是、一絲不茍、鼓勵創新、務實不務虛。事業和名望上的輝煌沒有讓季先生忘乎所以,他依然覺得自己是個平常人,有著每個人都有的情感:愛妻子,愛母親,愛他那只跟隨了自己多年的老貓。
人,無論活多久,都是活個情義。有了人情,活著才有滋味。這可能就是季先生給我們的最大人生啟示。只是他的人生更加浩瀚、厚重,我們需要一點一點研讀、體會。
生命,就是在感悟大師的非凡歷程中延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