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盡孝須趁早,莫待人去樓空獨悲切
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
季老有一篇名爲《賦得永久的悔》的文章,在文中,他回憶了自己的母親,情真意切,感人備至。這一切的回憶都源於季老對母親的悔,源於他的少小離家,與母親分離,不能盡孝。
季老說他小時候家裡極窮,是“貧中之貧”,而母親的家境也與父親家相差無幾,不然兩人不會相識並走到一起。因爲家境貧寒,季老小時候便沒吃過什麼好吃的。“有一年中秋節,母親不知從哪裡弄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上,大吃起來。”而當時季老也沒注意母親是否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的‘白的’(指麥子面),母親也從來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爲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除了月餅,季老還在文章中說到了其他吃的。季老說,他之所以寫到那麼多吃的,不是因爲自己饞,而是因爲那些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關,這裡面也有自己的愧疚。除了這些,更讓季老內疚的是,他從6歲離開家鄉,之後四處求學漂泊,與母親相處的時間極少極少。現在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容都有些模糊。有一次,季老在回老家的時候,聽鄰居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其中的辛酸與思念已無以言表,而季老除了悔恨,就是期盼年輕人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守一份孝道。
這孝道不僅屬於人類,在自然界其他生物身上也同樣存在。
自然界有一種魚叫黑魚。老黑魚產子後雙目暫時失明,小黑魚出生後便侍奉在老黑魚左右,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往老黑魚嘴裡鑽,自我獻身以飽母腹,表達孝心。待到老黑魚的眼睛復明,能捕捉食物了,剩下的小黑魚才離去。
我們驚歎,我們感動,爲天地之間有這樣一份孝心而震撼。當這份孝道發生在人身上,人的命運也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1898年5月1日,馬尼拉灣大戰剛剛開始。艦艇上,指揮員命令大家脫去衣服,準備行動。其中一位彈藥手匆匆脫下上衣時,衣服從他手中滑了出去,飄進了大海。此時,他轉身走到艦長跟前,請求允許他跳進大海把衣服撈上來。艦長沒有答應他。於是這個彈藥手就走到這艘船的另一邊,徑自沿著梯子爬下去,跳進海里,游過去抓住了衣服。當他回到船上以後,因爲違反了軍令而被戴上鐐銬。
事後,海軍準將杜威對這個案子很感興趣。因爲他很想知道,爲什麼一個彈藥搬運工爲了一件上衣,竟敢冒著生命危險去違犯軍規。
當杜威將軍找他談話時,彈藥手忍不住哭了。原來在脫掉上衣之前,他在看他母親的照片,還吻了吻這張照片,然後把它放進了上衣的裡兜。不料,一不小心,衣服飄落到了海里。將軍噙著眼淚聽完了他的話,然後將他從椅子上扶起來,擁抱了他。隨即將軍下達命令,立即釋放並赦免他。
將軍感慨地說:“一個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撈自己母親照片的孝子,在這艘艦艇上是不能被戴上鐐銬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因自己對母親的愛和孝而重獲新生,可見孝對人的意義和對他人的震撼。所以,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將孝落實到行動上,不要只說不做。
當代女作家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著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所以,請趕快爲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布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真正的孝敬自己父母。孝心無價,及時盡孝,生命纔不會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