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難得糊涂
真糊涂不難得,假糊涂才難得。我虔心默禱上蒼,今后再也不要讓真糊涂進入我身,我寧愿一生背負假糊涂這一個十字架。
在季老看來,糊涂有兩種,即真糊涂和假糊涂。季老生文章中說,古代有些統治者就是真糊涂。他們覺得不管自己在宮廷之中怎樣驕奢淫逸,外敵怎樣侵擾疆土,老百姓都不會知道,或者不會明顯感覺到。在統治者看來,這些人是“愚民”、“順民”,有口飯吃就足夠。這是很多朝代被農民起義推翻的重要原因,覺得別人比自己傻,是最糊涂的舉動。
而假糊涂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所有人都真糊涂之時,保持一顆清醒的心,裝糊涂,會糊涂,假糊涂。在季老看來,鄭板橋就是這樣的人。他曾經高中進士,做過地方縣令,因為他為人正直,忍受不了官場的丑惡,憤然辭官,到揚州做起了“八怪”,將所有憤懣不滿寄托到書畫中,為后人銘記。鄭板橋用表面的不問世事與糊涂,掩蓋了眾人的目光,獨留一份清醒于心底。他不想因為自己與社會的格格不入受到迫害,也不想對社會的丑惡行徑熟視無睹,所以就用假糊涂來寄予自己的高尚氣節,表面與世無爭實則有萬股豪情。
一個聰明且兼具才華的人應該向鄭板橋學習,學會裝傻,學會裝糊涂,做到表面糊涂內心明白。裝傻的同時也要暗中進取,該聰明的時候便要果斷出擊,施展自己的才華,拼出一番偉業。要學會在“傻”與“聰明”之間劃清楚只有自己知曉的界線。
楚莊王繼位時很年輕,他并未像其他新君那樣一上來就燒“三把火”,而是不問國政,只顧縱情享樂。他有時帶著衛士、姬妾游獵,有時在宮中飲酒觀舞,整日整夜地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大臣們進宮匯報國事時,他總是不耐煩地予以回絕,任憑大夫們自己辦理。這時的楚莊王根本不像個國君,朝野上下也都把他看做糊涂無能的昏君。
看到這種情況,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十分著急,許多人進宮勸諫楚莊王要節制淫樂,以國事為重。可楚莊王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下了勸諫者死的命令,果然沒有人再敢冒死進諫。
大夫伍舉知道直諫毫無用處,便給楚莊王講了個故事:“遠方的高山上,有只鳥三年不飛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實在不知是只什么鳥!”
楚莊王聽完這段話,明白是在說自己,可他故意裝出一副失望的神情說道:“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嘛。”
之后楚莊王依然故我,甚至變本加厲,幾乎不成體統。一位叫蘇從的官員再也看不下去了,就直闖進宮對莊王說:“大王恐怕會像桀、紂一樣招致國**亡之禍啊!”莊王大怒,喝道:“你沒有聽到不準上諫的命令嗎?難道你不怕死嗎?”蘇從昂著頭說:“如果臣死能讓大王振作起來,能讓楚國強盛起來,那臣心甘情愿。”
莊王凝視著蘇從,突然激動地說:“這就是我要等的社稷棟梁之才。”接著立即斥退了舞姬妃子,與蘇從促膝長談。
第二天,莊王召集百官,任用了伍舉、蘇從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大臣,罷免了一批只知逢迎的庸才,采取了許多強國富民的措施,楚國自此走向富強,楚莊王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表面上尋歡作樂,暗地里卻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忠臣、良臣和智臣。因為他即位時十分年輕,對朝廷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處置,況且人心復雜,他更不敢輕舉妄動。無奈之下,想出了這么一個用假裝糊涂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靜觀其變。他頒布勸諫者死的命令,也是為了鑒別哪些人是甘冒殺身之險、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會阿諛奉承、只圖升官發財的勢利小人。如今,三年過去,他年齡已長,經歷已豐,才干已成,人心已明,方才現出廬山真面目。
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讓我們看到了一種“狡猾”的生存與成功之道。在時機尚未成熟、條件也不具備的情況下裝一回“傻”,才不會被別人小心提防,才能在暗處謀劃全局。然而裝傻又不是消極的明哲保身,而是為日后的大有作為奠定基礎,在別人放松警惕的時候充實自身,當天時、地利、人和齊備之際,這些裝傻的智人便會果斷出擊,而且一擊即中,這時候,他們便不再需要“傻”的外殼來做掩護了。
該裝傻時便裝傻,這是假糊涂,是高明的處事之道。只要在糊涂之時,依然清醒,依然記得自己的抱負與志向,就會在適當的時候一飛沖天,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