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苦不入心,生命自芳華
有一天,正當我們在麥田裡背麥捆時,忽然發現了一隻小野兔。於是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紛紛追趕兔子。最後,兔子終於被大家擒獲。這樣一些再小不過的小事,難道不能給平板的生活塗上一點彩色,帶來一點快樂嗎?
在描述撰寫《牛棚雜憶》最初的心情時,季老曾經有過這樣的話:“我原來爲自己定下了一條守則:寫的時候不要帶刺兒,也不要帶氣兒,只要實事求是地完全客觀地加以敘述。但是,我是一個有感情的活人,寫著寫著,不禁怒從心中起,淚自眼中流,刺兒也來了,氣兒也來了。我沒有辦法,就這樣吧。否則,我只能說謊了?!睆募纠系倪@段文字中不難看出,他回憶當時的情景時,心中暗含多少辛酸與苦楚,其中滋味大概只有當事者才能體會。而作爲旁觀者的我們在感受季老辛酸往事的同時,或許也會想季老當年的生活全是苦沒有樂,其實並非如此。
季老在描述他在南苑勞動的時候說,白天要勞動,晚上只能在一個倉庫裡睡覺。那時候蚊蟲很多,其他人都帶了蚊帳和蚊油,他則“孑然一身”,第二天起牀,身體上下都被蚊蟲咬遍,即使這樣,季老也無怨言。他會捕捉生活中爲數不多的樂趣:抓野兔、抓蛇,季老覺得這樣的事情給生活添了許多色彩,他也因此快樂了許多。
真正的強者和成功者都是懂得苦中作樂的人,季老無疑就是這樣的人。生活中的我們,很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身處困境仍不忘微笑,懂得苦不入心,纔是智者所爲。而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承受苦難,甚至享受苦難。
對於痛苦,《涅槃經》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過去無量劫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一個很窮困的人。當時有佛出世,看到大家都先供養佛然後求法,自己卻貧窮而無錢可供,於是,他心生一計,願以身賣錢來供佛,就到大街上去賣自己的身體。當在大街上喊賣身時,恰巧遇一病人,醫生叫病人每日吃三兩人肉,那病人看見有人賣身,便十分歡喜,便對他說:“你每日給我三兩人肉吃,我可以給你五枚金錢!”釋迦牟尼聽了這話,與那病人商量說:“你先把五枚金錢拿來,我去買東西供養佛,求聞佛法,然後每日把我身上的肉割下給你吃?!辈∪藨?,即先付金錢。釋迦牟尼供佛聞法已畢,即天天以刀割身上的三兩肉給病人吃,吃了一個月,病才痊癒。釋迦牟尼每天割肉的時候,他常常唸佛所說的偈,精神完全貫注在佛法上,竟如沒有痛苦,而且不久他的身體也恢復無恙了。
珍珠是痛苦的造化,它是美麗的;五彩的人生之所以繽紛,是因爲痛苦的折射;每一次痛苦都意味著一種美的開始,這是痛苦的價值。
溪流中有一塊小石頭頭,在向山巖訴說著自己的痛苦,痛有多痛?是被水流沖刷,打磨著那尖尖的棱角。它低沉著,因爲它在承受痛苦。
古今中外,有多少偉人在經歷過痛苦之後獲得成功,得到甘甜。
霍金,一個舉世聞名的人,命運的不幸使他全身只有一個手指能動,然而他有鬥志,不甘於落魄,以他頑強的意志,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世界。
李白,身處蜀地,心卻在長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的仕途波折。他是不羈的,挺胸而立,悠遊山水,一揮手,寫就了半個盛唐。
文天祥,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大宋的氣數已經盡了!多年的抗金救國,一次次失敗,更是讓他萬分淒涼。即使明知必死,又怎能叛國投敵!於是,他挺身而出,從容就義。
的確,“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沒有經歷過痛苦的人,就是一個不完整的人,這樣想來,季老當年受過的苦是值得的,只要苦不入心,生命就會因它的錘鍊而更加堅韌,充滿戰鬥力。經歷重重痛苦,跨越千山萬水,生活才更完美、更充實,也更有意義。所以,勇於在苦難面前打開自己包容的心,承受該承受的,才能獲得該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