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容顏易改,光陰難求
每一天每一小時都是可貴的。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尤其對步入老年之人。季老平素愛寫文章,一旦涉及時間便感慨不已,是感嘆、珍惜,亦是留戀。季老在一篇名爲《新年抒懷》的文章中寫道:“一過中年,人生之坡好像是從高坡上滑下,時光流逝得像電光一般,它不饒人,不瞭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一瞬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滑過了花甲,滑過了古稀,少數者或者什麼者,滑到了耄耋之年。人到了這個境界,對時光的流逝更加敏感。年輕的時候考慮問題是以年計、以月計,到了此時,是以日計、以小時計了。”
正是有了對時間的緊迫感,季老纔不顧年齡的增長繼續努力工作,纔會“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以至於有的年輕人善意地提醒他別忘了自己的年齡。季老則說,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年齡,只是不想浪費一丁點時間。正是憑藉這種精神,季老纔在過往的歲月裡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所以,智者與成功者往往是懂得珍惜和善於利用時間的人,同時,擇時善用也是珍惜時間、提高效率的方法之一。
午夜,牆上的掛鐘敲了十二響,巴爾扎克準時從睡夢中醒來,他點起蠟燭,洗一把臉,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是最安靜的時刻,既不會有人來打擾,也不會有人來算賬,正是他寫作的黃金時間。
準備工作開始了,他把紙、筆、墨水都放在適當的位置上,這是爲了不要在寫作時有什麼事情打斷自己的思路。他又把一個小記事本放到寫字檯的左上角,上面記著章節的結構提綱。他再把爲數極少的幾本書整理一下,因爲大多數書籍資料都早已裝在他腦子裡了。
巴爾扎克開始寫作了。房間裡只聽見奮筆疾書的聲音。他很少停筆,有時累得手指麻木,太陽穴劇烈地跳動,他也不肯休息,喝上一杯濃咖啡,振作一下精神,又繼續寫下去。
早晨8點鐘了,巴爾扎克草草吃完早飯,洗個澡,緊接著就處理日常事務。印刷所的人來取墨跡未乾的稿子,同時送來幾天前的清樣,巴爾扎克趕緊修改稿樣。
修改稿樣的工作一直進行到中午12點。整個下午的時間,他用來摘記備忘錄和寫信,在信上和朋友們探討藝術上的問題。
吃過晚飯,他要對晚飯以前的一切略作總結,更重要的是,對明天要寫的章節進行細緻縝密的推敲,這是他寫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晚上8點,他放下了一切工作,按時睡下了。
這普通的一天,只是巴爾扎克幾十年間寫作生活的一個縮影。巴爾扎克曾經這樣說過:“我發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頁文債,不欠一文小錢,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氣幹到底。”巴爾扎克珍惜人生的每一分鐘,在他的人生記錄中沒有一頁空白,他用自己的努力進取讓人生充實了起來,最終他成爲一位世界聞名的文學家。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季老的工作作風:珍惜每一秒,哪怕只有一秒,也要創造十秒的價值。而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會學會利用閒暇時間。
我國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說:“餘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三國時董遇讀書的方法是“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就是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陰雨天,別人休息的時間發奮苦學。他還認爲“三餘廣學,百戰雄才”。
古今中外,凡事業有成者,大都是善於駕馭閒暇時間的人。
世界聞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一個榜樣。他組織的“奧林比亞神學院”,每晚照例開會,因爲與會者都是大忙人,只能利用晚上閒暇時間相聚。開會時,他們手捧茶杯,邊飲茶,邊議論科學上的各種問題。後來相繼問世的各種科學創見,有不少便產生於這個例會上。據說,他們用過的茶杯和茶壺,已列爲英國劍橋大學的一種“獨特設備”,它起著永遠鼓勵科學家們充分利用閒暇時間,溝通學術思想、交流科技成果的作用。
1904年,正當年輕的愛因斯坦潛心於研究的時候,他的兒子出生了。於是,在家裡,他常常左手抱兒子,右手做運算。在街上,他也是一邊推著嬰兒車,一邊思考著他的研究課題。妻兒熟睡了,他還到屋外點燈撰寫論文。愛因斯坦就是這樣充分利用零碎時間,日積月累,一年中完成了四篇重要的論文,引起了物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
所以,如果想像季老等人一樣成功,就要從現在開始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加倍珍惜和利用,莫在歲月流逝、容顏更改之時,才時光的流逝追悔莫及,“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