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骨氣是生命的底色
我這個人還有一些特點,說好聽的就是,心還沒有全死,還有一點正義感。說不好聽的就是,我是天生的犟種,很不識相。
季老無論是做人還是做文,都給人一種不卑不亢、不屈不撓的硬骨頭形象。他說這是從小養成的秉性、塑造的性格,無法改變,也不會去改。20世紀60年代中期,暴風雨遠未到來之時,季老還未遭到迫害與打壓,他本可暫時隱藏起來以躲災禍。但短暫的消隱后,面對迫害者,季老又重新站了出來。“我命定了必須站在暴風雨中。”而反對的后果就是季老遭到抄家。
但是季老是個有骨氣的人,面對打壓他從不屈服。他在《牛棚轉移》一文中寫道:“大概我天生就是一個不識抬舉的家伙,一個有著花崗巖腦袋瓜死不悔改的家伙。雖然經過了煉獄的鍛煉,我并沒有低頭認罪。”季老說有一天一個地方官員找他談話,還是過去的舊篇重談,讓季老交代問題,這讓他大為光火,他粗聲粗氣地說,他的全部資料早已被查抄,他讓那個人去調查,一查就明白了。由于態度“極為惡劣”,季老料想那些人會有所行動,但他卻泰然自若,“我夜里照睡不誤,等候著暴風雨的來臨”。
季老就是這樣,不屈服權威,活得正氣凜然、鐵骨錚錚。他的這種“硬”不僅是一種骨氣,更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情懷,這禁不住讓人想起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著名詞句,讀來仍氣沖霄漢,令人激動不已。
而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如此給大丈夫下定義:“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道路上,能實現志向就要與百姓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志向就獨自實行這個原則;高官厚祿不能動我心,家貧位卑不能改變我的行為,權威武力不能挫我志向,這才叫做大丈夫。
大丈夫即使身心受創,仍能憤然而起,如同季老一樣,成就一番事業。
年輕時的司馬遷為繼承父親遺志,計劃寫一部全面記述中國歷史的“史書”。在他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知識積累,開始寫作這部歷史巨著的時候,“李陵事件”發生了。當時朝廷專管刑法的廷尉杜周,為了迎合和討好當朝皇帝,竟給無辜的司馬遷判了“腐刑”(就是割去男人的**)。按照當時漢朝的法律,被判了刑的犯人是可以用錢來贖罪的。但是司馬家世代為史官,根本拿不出贖金。因此,他只能屈辱地受刑。
遭受如此酷刑,是人生的奇恥大辱。正直清高的司馬遷本來已經沒有勇氣再活下去了,但是,父親的遺志還沒有完成,自己用一生的精力所搜羅的材料,以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還沒有實現,難道一切都撒手不管了嗎?他不甘心。
經過了無數個日夜的痛苦煎熬,他終于豁然開朗——周文王被紂王關在羑里,寫出了《周易》;孔子一生困厄不得志,但他卻孜孜不倦地教育學生,寫下了《春秋》;左丘明眼睛看不見了,仍以巨大的毅力寫成了《國語》;屈原遭人排擠誣陷,流放他鄉,卻寫出了名著《離騷》;孫臏遭朋友龐涓陷害,被砍掉了兩個膝蓋骨,還能忍辱負重,寫出《孫子兵法》。中國歷史上的這些偉人給了司馬遷莫大的鼓舞。他決心拋棄個人的悲痛與屈辱,效法這些古人,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馬遷出獄后,漢武帝讓他當了中書令。他以巨大的毅力忍受著朝廷上下投來的鄙視與嘲諷的目光,經過了十數年堅忍不拔的艱苦努力,終于完成了這部空前的歷史巨著——《史記》。
司馬遷雖遭人生奇恥大辱,但他并不因此而屈服,終成一家之言而青史留名,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和有氣概之人。
黃宗羲的《宋元學案》說:“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真正的大丈夫能做到以“仁義”為先,是一個注重道義的人,要挺起胸膛,正直無私,具有頂天立地的骨氣。正是:玉可碎,而不可以改其堅;蘭可移,而不可以減其馨。
要想活得有意義、有價值,就要向季老等人學習,活出骨氣,人生才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