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

每當翻開祖國地圖便可看到,我國內地河流多是從西向東流淌的,然而在其間只有一條是南北向的河流,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貫通河北、山東、江蘇、浙江4省,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連接起來,這條河就是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個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全長1794公里,它開通于隋朝,是我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人工河。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河道、灌溉農田和進行運輸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進攻齊國,運兵運糧,征調大批民夫,在長江、淮河之間開鑿一條運河,叫做“邗溝”。這就是后來大運河在江蘇境內的一段。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相繼修建了一些渠道,這些渠道雖然斷斷續續,卻使大運河的開鑿,在江南和中原地區初具規模了。

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修鑿的局部運河,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早在兩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是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很多。據司馬遷說,直到漢武帝時,長江以南的農業生產仍然是“火耕水耨”。三國以后,特別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由于長期戰爭,人民大量南遷,他們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南方人民共同開發富饒的處女地。江南的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而兩浙,特別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是“畝值一金”,士族門閥盤踞之處,其肥沃程度可與陜西關中相媲美,隋朝建立后,建都長安,其政治統治中心在北方,而北方的城市和邊防軍的糧食,大多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陸路運輸要依靠馬車和人力車,不僅運量小,速度慢,而且費用很大,卻仍無法滿足北方各地的需求。利用水路運輸,是較為經濟實惠、切實可行的辦法,所以,開鑿大運河,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在政治上,隋王朝剛統一中國不久,為了鞏固政權和統一的局面,需進一步控制新統一的東南地區。當時江南階級矛盾和地主階級內部矛盾始終比較尖銳。公元590年,江南士族沈玄檜、汪華等聚眾反隋,或稱天子,或稱都督。隋文帝調集大軍,歷時2年才平定江南叛亂。公元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慶市),第二年,潮州僚民起義。由于南方人民的不斷起義,于是隋文帝下詔沒收天下兵器,嚴禁私造。同時更禁止江南人私造大船,凡是3丈以上的船只,一律由國家沒收。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目的在于使南北運輸暢通無阻,加強對南方的統治。

除上述原因外,隋煬帝游玩享樂之心也是開鑿大運河的動機之一。隋煬帝過去曾長期擔任江都總督,駐扎揚州,醉心于江南的豪華生活。所以由于懷念江都繁華美景,也迫使他想開鑿大運河。

隋朝統一中國后,人民得到安定的社會條件從事生產,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十幾年后國家也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這也為修造貫穿南北的大運河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可能性。

早在隋文帝時期,就開了廣通渠和山陽到江都的邗溝。公元584年,隋文帝為了漕運(即河運)的便利,令當時著名的建筑大師宇文愷率水工開廣通渠,引渭水從大興城(今西安市)到潼關,與黃河相接,長300里。廣通渠開通后,便利了關內漕運。公元587年,隋文帝又沿著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邗溝的舊道,南起江都,北至山陽(今江蘇淮安),溝通江淮。隋文帝利用這條渠道運兵運糧,為用兵江南作準備,第二年,隋即出兵滅掉陳國,統一了中國。但是,大規模開鑿修建大運河,還是在隋煬帝上臺以后。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大批士兵和民役開始修建,到610年底,大運河工程基本完成,前后費時6年。

隋朝大運河共分為4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征發河南、淮北100多萬士兵、民夫,開始開鑿通濟渠。通濟渠北起東都洛陽的西苑,南到安徽的盱眙。它引谷水、洛水入黃河,進入黃河后,利用黃河的一段河道,到達板渚(今河南汜水東)。從板渚再引黃河水南流,使河水進入睢水。睢水經中牟、開封、陳留、高郵、泗縣,人泗水,而進淮河。這段運河是利用古代運河渠道,加以拓寬,所以從當年3月開工,8月完成,2000里的渠道只用了100多天。

淮河與長江之間,隋朝以前有邗溝相通,邗溝北起山陽南到江都(今揚州)。邗溝在隋以前,多次改道,河道狹窄,根本無法通行大船。隋文帝開邗溝,只是整治了邗溝人淮水的水口,并沒有徹底清理河道。隋煬帝征發10余萬士兵和民夫,把舊有的邗溝拓寬取直,從山陽直達揚子(今儀征),從而直通長江。

公元608年,開鑿永濟渠,這段主要是利用自然的河道,溝通沁水和淇水,引沁水入淇水,在涉縣北部會合,一直北流到天津入海。永濟渠就是利用這條天然的水道向北伸展,然后入永定河,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

公元610年,隋煬帝下令開江南河。江南河北起京口(今江蘇鎮江)南到余杭(今杭州)。隋朝以前,長江以南已有不少小運河,這次開河就是利用舊日的小運河,加以拓寬。然后引長江水,穿小運河,繞過太湖,直達杭州。至此,大運河全部開通。

建造這樣規模宏大的工程,勞動群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隋煬帝強征幾百萬民工,要他們帶著工具和口糧,去開挖運河。男人不夠,就以婦女補充。惡劣的勞動條件,嚴苛的官吏監督,使餓死累死的民工不計其數,其中十分之四五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當時有個督工的將軍名叫麻祜,非常殘暴,誰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人們把他看作吃人的妖魔。沿河地區的小孩哭鬧,只要一聽大人說:“麻祜來了”,就嚇得立即止住了哭聲。誰知在那些歲月里有多少農家的田園荒蕪了,有多少妻子成了寡婦,嬰兒成了孤兒,掙扎在死亡線上!繁徭重役的可怕,竟致使不知多少人忍痛砍下自己的手足。傷殘者可以避免役死他鄉,故而被稱作“福手福足”。

隋煬帝在修運河同時,還下令在兩岸筑起御道,種上楊柳樹。從長安到江都,沿途建造離宮40多處。他派人強征民間美女住在離宮,備其淫樂。大運河筑成后,隋煬帝率領文武百官以及和尚、道士、尼姑,還有皇族家眷、宮女奴婢,乘坐數千艘大船到揚州看“瓊花”。巡游船隊首尾相接,長達200里。隋煬帝乘坐的那艘最大的龍船,就有200尺長,4丈5尺高,船上還蓋了4層的宮殿,100多間房子。每個房間里都有宮女。岸上有8萬多名纖夫拉船,衛士沿途保護,隋煬帝一次又一次巡游。每到一處,幾百里之內的州縣,都要“貢頓獻食”。最多的一州要送100多車。而且,飯菜都是山珍海味,美食佳肴。他們吃不了就投到大運河里。隋煬帝對獻貢豐厚的州縣官吏加官提職,對稍不如意的就免官降職、甚至砍頭。因此,地方官吏為升官發財,拼命搜刮百姓。社會階級矛盾急劇尖銳起來。隋朝很快就在農民起義浪潮中滅亡了。

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便利了我國的水運事業,使南北交通有了顯著的改進,它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加強了南北的聯系,對于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全國的統一,起了很大作用。大運河開通以后,南方的稻米,絲綢源源不斷北運,供給北方。隋朝在河南修建了許多糧倉,里面儲存著南方運來的大量糧食。由于運河的開通,運河兩岸的揚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繁榮發展起來。唐朝有詩人形容當時揚州的繁榮說:“有地惟成竹,無家不養鵝;春風蕩城廓,滿月是笙歌?!钡教扑螘r期,隋朝開通的大運河,發揮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人們感嘆地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對黃河起了分流的作用。每當黃河漲水季節,部分河水通過永濟渠和通濟渠泄出,減少了黃河的壓力。大運河開通以后,數百年間,黃河未發生大泛濫。

后來的各個朝代,從維護統治階級切身利益出發,都繼續使用和修復大運河。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全國政治、經濟中心移到北方。因而,需要一條直通南北的運輸線。元世祖忽必烈,在公元1289年下令開鑿會通河。這條河北始臨清,南到東平路(今山東境內)的安山。又從北京到通縣間開了一條通惠河,與原有的河道溝通。這樣一來,由杭州到北京,就可以不繞道洛陽直接到達。而隋朝開鑿的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未加清理,逐漸廢棄。現在的大運河,基本上是元朝的河道。

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是他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世界上人工開通的最古老最長的運河,比世界上著名的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早100多年,長度是它們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大運河和萬里長城同樣聞名于世界,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第76章 孫臏龐涓斗智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55章 鐘嶸作《詩品》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77章 鑒湖女俠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98章 鴻 門 宴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97章 韓干畫馬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92章 《左傳》是什么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6章 精衛填海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64章 反復無常的侯景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煙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3章 美女西施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58章 晏子使楚第44章 曹劌論戰第98章 鴻 門 宴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志》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43章 亞圣孟子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23章 光武中興
第76章 孫臏龐涓斗智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55章 鐘嶸作《詩品》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77章 鑒湖女俠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98章 鴻 門 宴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97章 韓干畫馬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92章 《左傳》是什么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6章 精衛填海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64章 反復無常的侯景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88章 少年英杰甘羅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煙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7章 燧人氏鉆木取火第68章 殺馬立誓第63章 美女西施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58章 晏子使楚第44章 曹劌論戰第98章 鴻 門 宴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志》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50章 徐霞客漫游神州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跡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43章 亞圣孟子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23章 光武中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吴桥县| 民勤县| 团风县| 进贤县| 岐山县| 平远县| 蒙阴县| 连云港市| 南宫市| 谢通门县| 津市市| 涿州市| 福泉市| 正蓝旗| 马山县| 塔城市| 清新县| 贵德县| 旌德县| 奈曼旗| 宜阳县| 化州市| 遵义县| 台湾省| 馆陶县| 赞皇县| 龙江县| 抚顺市| 集贤县| 嘉荫县| 交城县| 廊坊市| 民乐县| 桐柏县| 道孚县| 广南县| 永靖县| 贵定县| 仪陇县|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