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翻開祖國地圖便可看到,我國內地河流多是從西向東流淌的,然而在其間只有一條是南北向的河流,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貫通河北、山東、江蘇、浙江4省,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連接起來,這條河就是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個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全長1794公里,它開通于隋朝,是我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人工河。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筑人工河道、灌溉農田和進行運輸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進攻齊國,運兵運糧,征調大批民夫,在長江、淮河之間開鑿一條運河,叫做“邗溝”。這就是后來大運河在江蘇境內的一段。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相繼修建了一些渠道,這些渠道雖然斷斷續續,卻使大運河的開鑿,在江南和中原地區初具規模了。
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修鑿的局部運河,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早在兩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是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很多。據司馬遷說,直到漢武帝時,長江以南的農業生產仍然是“火耕水耨”。三國以后,特別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由于長期戰爭,人民大量南遷,他們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南方人民共同開發富饒的處女地。江南的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而兩浙,特別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是“畝值一金”,士族門閥盤踞之處,其肥沃程度可與陜西關中相媲美,隋朝建立后,建都長安,其政治統治中心在北方,而北方的城市和邊防軍的糧食,大多要依靠江淮地區供應。陸路運輸要依靠馬車和人力車,不僅運量小,速度慢,而且費用很大,卻仍無法滿足北方各地的需求。利用水路運輸,是較為經濟實惠、切實可行的辦法,所以,開鑿大運河,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在政治上,隋王朝剛統一中國不久,為了鞏固政權和統一的局面,需進一步控制新統一的東南地區。當時江南階級矛盾和地主階級內部矛盾始終比較尖銳。公元590年,江南士族沈玄檜、汪華等聚眾反隋,或稱天子,或稱都督。隋文帝調集大軍,歷時2年才平定江南叛亂。公元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慶市),第二年,潮州僚民起義。由于南方人民的不斷起義,于是隋文帝下詔沒收天下兵器,嚴禁私造。同時更禁止江南人私造大船,凡是3丈以上的船只,一律由國家沒收。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目的在于使南北運輸暢通無阻,加強對南方的統治。
除上述原因外,隋煬帝游玩享樂之心也是開鑿大運河的動機之一。隋煬帝過去曾長期擔任江都總督,駐扎揚州,醉心于江南的豪華生活。所以由于懷念江都繁華美景,也迫使他想開鑿大運河。
隋朝統一中國后,人民得到安定的社會條件從事生產,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十幾年后國家也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這也為修造貫穿南北的大運河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可能性。
早在隋文帝時期,就開了廣通渠和山陽到江都的邗溝。公元584年,隋文帝為了漕運(即河運)的便利,令當時著名的建筑大師宇文愷率水工開廣通渠,引渭水從大興城(今西安市)到潼關,與黃河相接,長300里。廣通渠開通后,便利了關內漕運。公元587年,隋文帝又沿著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邗溝的舊道,南起江都,北至山陽(今江蘇淮安),溝通江淮。隋文帝利用這條渠道運兵運糧,為用兵江南作準備,第二年,隋即出兵滅掉陳國,統一了中國。但是,大規模開鑿修建大運河,還是在隋煬帝上臺以后。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大批士兵和民役開始修建,到610年底,大運河工程基本完成,前后費時6年。
隋朝大運河共分為4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征發河南、淮北100多萬士兵、民夫,開始開鑿通濟渠。通濟渠北起東都洛陽的西苑,南到安徽的盱眙。它引谷水、洛水入黃河,進入黃河后,利用黃河的一段河道,到達板渚(今河南汜水東)。從板渚再引黃河水南流,使河水進入睢水。睢水經中牟、開封、陳留、高郵、泗縣,人泗水,而進淮河。這段運河是利用古代運河渠道,加以拓寬,所以從當年3月開工,8月完成,2000里的渠道只用了100多天。
淮河與長江之間,隋朝以前有邗溝相通,邗溝北起山陽南到江都(今揚州)。邗溝在隋以前,多次改道,河道狹窄,根本無法通行大船。隋文帝開邗溝,只是整治了邗溝人淮水的水口,并沒有徹底清理河道。隋煬帝征發10余萬士兵和民夫,把舊有的邗溝拓寬取直,從山陽直達揚子(今儀征),從而直通長江。
公元608年,開鑿永濟渠,這段主要是利用自然的河道,溝通沁水和淇水,引沁水入淇水,在涉縣北部會合,一直北流到天津入海。永濟渠就是利用這條天然的水道向北伸展,然后入永定河,北達涿郡(今北京通縣)。
公元610年,隋煬帝下令開江南河。江南河北起京口(今江蘇鎮江)南到余杭(今杭州)。隋朝以前,長江以南已有不少小運河,這次開河就是利用舊日的小運河,加以拓寬。然后引長江水,穿小運河,繞過太湖,直達杭州。至此,大運河全部開通。
建造這樣規模宏大的工程,勞動群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隋煬帝強征幾百萬民工,要他們帶著工具和口糧,去開挖運河。男人不夠,就以婦女補充。惡劣的勞動條件,嚴苛的官吏監督,使餓死累死的民工不計其數,其中十分之四五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當時有個督工的將軍名叫麻祜,非常殘暴,誰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人們把他看作吃人的妖魔。沿河地區的小孩哭鬧,只要一聽大人說:“麻祜來了”,就嚇得立即止住了哭聲。誰知在那些歲月里有多少農家的田園荒蕪了,有多少妻子成了寡婦,嬰兒成了孤兒,掙扎在死亡線上!繁徭重役的可怕,竟致使不知多少人忍痛砍下自己的手足。傷殘者可以避免役死他鄉,故而被稱作“福手福足”。
隋煬帝在修運河同時,還下令在兩岸筑起御道,種上楊柳樹。從長安到江都,沿途建造離宮40多處。他派人強征民間美女住在離宮,備其淫樂。大運河筑成后,隋煬帝率領文武百官以及和尚、道士、尼姑,還有皇族家眷、宮女奴婢,乘坐數千艘大船到揚州看“瓊花”。巡游船隊首尾相接,長達200里。隋煬帝乘坐的那艘最大的龍船,就有200尺長,4丈5尺高,船上還蓋了4層的宮殿,100多間房子。每個房間里都有宮女。岸上有8萬多名纖夫拉船,衛士沿途保護,隋煬帝一次又一次巡游。每到一處,幾百里之內的州縣,都要“貢頓獻食”。最多的一州要送100多車。而且,飯菜都是山珍海味,美食佳肴。他們吃不了就投到大運河里。隋煬帝對獻貢豐厚的州縣官吏加官提職,對稍不如意的就免官降職、甚至砍頭。因此,地方官吏為升官發財,拼命搜刮百姓。社會階級矛盾急劇尖銳起來。隋朝很快就在農民起義浪潮中滅亡了。
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便利了我國的水運事業,使南北交通有了顯著的改進,它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加強了南北的聯系,對于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全國的統一,起了很大作用。大運河開通以后,南方的稻米,絲綢源源不斷北運,供給北方。隋朝在河南修建了許多糧倉,里面儲存著南方運來的大量糧食。由于運河的開通,運河兩岸的揚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繁榮發展起來。唐朝有詩人形容當時揚州的繁榮說:“有地惟成竹,無家不養鵝;春風蕩城廓,滿月是笙歌?!钡教扑螘r期,隋朝開通的大運河,發揮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人們感嘆地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對黃河起了分流的作用。每當黃河漲水季節,部分河水通過永濟渠和通濟渠泄出,減少了黃河的壓力。大運河開通以后,數百年間,黃河未發生大泛濫。
后來的各個朝代,從維護統治階級切身利益出發,都繼續使用和修復大運河。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全國政治、經濟中心移到北方。因而,需要一條直通南北的運輸線。元世祖忽必烈,在公元1289年下令開鑿會通河。這條河北始臨清,南到東平路(今山東境內)的安山。又從北京到通縣間開了一條通惠河,與原有的河道溝通。這樣一來,由杭州到北京,就可以不繞道洛陽直接到達。而隋朝開鑿的部分河道由于年久淤塞,未加清理,逐漸廢棄。現在的大運河,基本上是元朝的河道。
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是他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世界上人工開通的最古老最長的運河,比世界上著名的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早100多年,長度是它們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大運河和萬里長城同樣聞名于世界,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